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2分)从这个学期起,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课,小刚同学很喜欢。关于他的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 B.多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C.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 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3.(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4.(2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5.(2分)选择测量仪器测量的原则是()A.分度值越小越好 B.分度值越大越好 C.根据需要选择分度值的大小 D.根据爱好选择测量工具6.(2分)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A.0 B.2m/s C.3m/s D.6m/s7.(2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在0~5s的过程中,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正确8.(2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9.(2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炮竹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10.(2分)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1.(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频率比乙的高 B.甲的音调比乙的低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 D.甲、乙的振幅一样大12.(2分)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4.(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大 D.骨导式助听器的作用是把声音传递给头骨和颌骨15.(2分)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②声呐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③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④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6.(2分)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17.(2分)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18.(2分)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杠杆两端的螺丝的作用是在未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平衡 B.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C.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D.使用电流表时,决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且要并联在用电器两端19.(2分)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这其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再液化 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20.(2分)洗澡的浴室内也涉及不少物理知识,小月总结了一些,其中错误的是()A.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小水珠 B.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C.搓背用的洗澡巾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弹性 D.浴室内的照明灯用玻璃罩密封,是避免液化的水导电,造成人体触电事故21.(2分)2011年12月,溧阳首创“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栽种技术,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农民把脱粒后的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如图所示。对该栽种技术优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B.白天,防止地表风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C.白天,发挥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D.夜晚,发挥稻草的导热功能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22.(2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除温度计和秒表外,还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23.(2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24.(2分)如图所示都是我们山西的特色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年馍﹣﹣﹣刚蒸熟的年馍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B.刀削面﹣﹣﹣面香气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过油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丸子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25.(2分)如姿同学在整理物理笔记时,有如下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A.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 B.一个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 C.著名排球运动员朱婷身高约16d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26.(4分)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据图作答:AB段描述物体做运动,BC段描述物体做运动,前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米,前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米/秒。27.(3分)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28.(3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②;③。29.(3分)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填序号)其中②、③、⑤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清晨,草地上常有厚厚的霜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30.(4分)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甲的温度/℃707274767878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填“甲”或“乙”)。(2)该晶体的熔点为℃。(3)该晶体在76℃时,它处在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3分)31.(3分)“长鼻子”校车,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学生由于具有而造成的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32.(7分)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猜想三: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老师提供如下实验器材:刻度尺、四个金属球(30g的铁球、30g的铝球、50g的铁球、60g的铜球)、小木块和长木板。(1)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图17组装实验器材,让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碰上水平面上的小木块后,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通过比较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物体的动能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将30g的铁球和分别从斜面的(选填“不同”或“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有关距离。(3)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所在小组的具体做法是:让小球从斜面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有关距离。(本小题均选填“不同”或“同一”)(4)小华所在的小组选用了30g的铁球与50g的铁球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是。(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想进一步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实验序号小球的质量m/g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1301042302016360108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33.(3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时间/min00.511.522.53…温度/℃90929496989898(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此时的大气压(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34.(10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李明同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求:若他在平直公路上5min内匀速行驶了1500m,则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多大?35.(10分)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2分)从这个学期起,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课,小刚同学很喜欢。关于他的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 B.多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C.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分析】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平时要多动手、多动脑、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解答】解:A、从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知道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此选项正确;B、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大量的物理规律,虚心学习前人的成就,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此选项正确;C、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不能盲目信任,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怀疑知识的正确性。此选项错误;D、在平时要做有心人,多留心掌握的现象,思考包含的物理规律或原理;勤于动手,多做实验,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物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 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分析】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并不一定是越精密越好;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精确的程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没有关系。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数字越多越好。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测量时要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怎样正确的记录测量结果,以及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解答】解: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故A正确。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正确。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位数越多是精确度高,但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的记录测量结果,以及对测量结果精确程度的要求。4.(2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3)根据图像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4)根据图像可计算6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0﹣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s﹣t图像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故B错误;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像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像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5.(2分)选择测量仪器测量的原则是()A.分度值越小越好 B.分度值越大越好 C.根据需要选择分度值的大小 D.根据爱好选择测量工具【分析】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被测量的物理量值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分度值的大小。【解答】解:选择测量仪器时,根据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分度值的大小。故选:C。【点评】根据测量量来确定测量工具的范围,根据测量需要选择测量工具的分度值。6.(2分)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A.0 B.2m/s C.3m/s D.6m/s【分析】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根据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末速度的计算式。【解答】解:由a=得:vt=v0+at,因为小球的初速度是零,所以vt=at=3m/s2×2s=6m/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公式求解即可。7.(2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在0~5s的过程中,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正确【分析】(1)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3)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4)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由图可知,0﹣3sA没有开始运动,而此时B已经运动,vA<vB;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出现较多的题目,要正确认识路程与时间图象,注意时间段的分析。8.(2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分析】先从图象上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比较物体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体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9.(2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炮竹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解答】解:由噪声的定义可知①④⑤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讨论研究。10.(2分)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分析】(1)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和介质有关。(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解答】解:A、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与响度无关,该选项说法错误;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该选项说法正确;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掌握三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影响因素的关系。11.(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频率比乙的高 B.甲的音调比乙的低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 D.甲、乙的振幅一样大【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只有C说法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12.(2分)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分析】(1)唢呐属于管乐,对于管乐依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影响音调,吹力大小影响响度。(2)喇叭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3)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解答】解: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一个乐器考查声的音调和响度,以及传播,同学们要留心生活。1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C错误;D、由于太空舱中是有空气的,所以宇航员能直接对话,但太空宇航员的声音也传播需要介质,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特点及其应用以及噪声,属于声现象的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14.(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大 D.骨导式助听器的作用是把声音传递给头骨和颌骨【分析】A、根据音色定义去分析;B、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C、根据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去分析;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答】解: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本选项错误;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而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本选项错误;C、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大,所以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本选项错误;D、骨导式助听器的作用是把声音传递给头骨和颌骨,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应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应该掌握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别;②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③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④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音色不同。15.(2分)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②声呐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③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④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定位系统工作的;声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且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①正确,②不正确;超声波可以在海水中传播,故③不正确;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故④正确。故选:A。【点评】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6.(2分)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分析】(1)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3)“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4)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A、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C、“听诊器”能使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但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故C错误;D、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能将相关知识与实际现象相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2分)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分析】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为了记录的成绩更加准确,所以在运动场上,终点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而不是听枪声计时,由此入手,即可确定黑色板子的作用。【解答】解:在赛场上终点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的,为了便于计时员清晰的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选用深色的板子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终点计时员为什么是看白烟计时,而不是听枪声计时:光速远大于声速。18.(2分)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杠杆两端的螺丝的作用是在未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平衡 B.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C.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D.使用电流表时,决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且要并联在用电器两端【分析】①杠杆或天平的平衡螺母只是调节横梁平衡,在使用杠杆或天平之前调节,使用过程中不能移动位置;②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最高处相平;③为保护电路,在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要最大;④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相当于导线,需要与用电器串联使用。【解答】解:A、杠杆两端的螺丝的作用是在未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读出力臂,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为保护电路和用电器,在连接电路中,应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使用电流表时,决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并且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实验中器材的作用、使用规则、使用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19.(2分)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这其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再液化 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解答】解:A、干冰升华后以气体二氧化碳的形式弥散到空气中,不会再液化,所以该选项不正确。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以该选项正确。C、干冰从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D、干冰从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点评】能否了解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20.(2分)洗澡的浴室内也涉及不少物理知识,小月总结了一些,其中错误的是()A.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小水珠 B.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C.搓背用的洗澡巾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弹性 D.浴室内的照明灯用玻璃罩密封,是避免液化的水导电,造成人体触电事故【分析】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镜面液化形成了小水滴吸附在玻璃镜面上,导致了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C、搓背用的洗澡巾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表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C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D、浴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较大,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容易吸附在照明灯泡上,当人们更换灯泡时就会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的说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综上分析故选C。【点评】此题重在对水蒸气的液化进行了考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21.(2分)2011年12月,溧阳首创“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栽种技术,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农民把脱粒后的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如图所示。对该栽种技术优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B.白天,防止地表风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C.白天,发挥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D.夜晚,发挥稻草的导热功能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避免阳光的照射,可以减慢土壤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B、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避免了与空气直接接触,可以减慢土壤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C、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使杂草得不到阳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正确,不合题意。D、稻草不善导热,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注意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2.(2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除温度计和秒表外,还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分析】根据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的用途,以及给水加热和量取水的体积的要求判断。【解答】解: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要有盛水的容器,应在烧杯和试管中选取,但是用水量为150mL,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判断,要选择450mL以上的试管,这不可能,所以用烧杯;用烧杯给水加热选择支持固定仪器,要用铁架台;由于烧杯底面积大,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酒精灯是热源仪器,加热必须选择酒精灯。故用到的下列仪器有:①④⑤⑥。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的仪器选择,所以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23.(2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气液化,水珠在内表面。【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点评】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气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24.(2分)如图所示都是我们山西的特色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年馍﹣﹣﹣刚蒸熟的年馍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B.刀削面﹣﹣﹣面香气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过油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丸子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2)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4)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A、刚蒸熟的年馍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刀削面﹣﹣﹣面香气四溢说明面的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过油肉﹣﹣﹣炒肉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D、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液化、分子的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及沸腾特点,知识点较多,属于基础题。25.(2分)如姿同学在整理物理笔记时,有如下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A.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 B.一个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 C.著名排球运动员朱婷身高约16d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故A正确;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0cm,故B正确;C、著名排球运动员朱婷身高为198cm,约19.8dm,故C错误;D、人正常人的体温是37℃,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和物理量的单位,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同时明确物理量的单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26.(4分)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据图作答:AB段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C段描述物体做静止运动,前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9米,前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8米/秒。【分析】根据s﹣t图象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确定不同时间段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且从图中读出前5s内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根据s﹣t图象可知,AB段中,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AB段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C段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变,因此BC段中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前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9m,则平均速度:v===1.8m/s。故答案为:匀速直线;静止;9;1.8。【点评】熟练掌握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利用速度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求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物体通过的路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7.(3分)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运动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长途汽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解答】解: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与长途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车是静止的;若以小明或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说明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卡车是运动的;若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明与长途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所以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故答案为:静止;运动;长途汽车。【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28.(3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吸声;②消声;③隔声。【分析】从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的措施是消声;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措施是隔声;从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吸声。【解答】解: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此措施是吸声;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此措施是消声;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措施是隔声;故答案为:吸声;消声;隔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29.(3分)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③;属于升华的是④;(填序号)其中②、③、⑤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清晨,草地上常有厚厚的霜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②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冰是由水凝固成的,凝固放热;④放在衣柜里的固态的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变成了气体,是一种升华现象,需要吸热。⑤严冬的清晨,草地上常有厚厚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的小冰晶,凝华放热;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会熔化,熔化吸热。故答案为:③;④;放热。【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30.(4分)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甲的温度/℃707274767878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甲(填“甲”或“乙”)。(2)该晶体的熔点为78℃。(3)该晶体在76℃时,它处在固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2)要判断晶体的熔点,首先要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要了解熔点的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晶体在低于熔点时,晶体处于固态;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晶体在高于熔点时,晶体处于液态。【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甲从第8到14分钟,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是晶体。而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2)甲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78℃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78℃。(3)晶体在76℃时,温度还没有达到晶体的熔点,处于固态。(4)晶体熔化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甲;(2)78;(3)固;(4)吸收。【点评】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晶体在低于熔点时,晶体是固态;晶体在高于熔点时,晶体是液态。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3分)31.(3分)“长鼻子”校车,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学生由于具有惯性而造成的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分析】(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2)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解答】解:(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2)当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身体会向前倾,容易撞在车身或座椅上而造成伤害,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惯性带来的这种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故答案为:(1)运动;(2)惯性;(3)最大速度。【点评】本题以校车为考查背景,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惯性现象、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等,考查内容较全面,但总体难度不大。32.(7分)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猜想三: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老师提供如下实验器材:刻度尺、四个金属球(30g的铁球、30g的铝球、50g的铁球、60g的铜球)、小木块和长木板。(1)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图17组装实验器材,让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碰上水平面上的小木块后,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通过比较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物体的动能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则说明小球的动能大,反之则动能小。(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将30g的铁球和30g的铝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选填“不同”或“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有关距离。(3)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所在小组的具体做法是: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有关距离。(本小题均选填“不同”或“同一”)(4)小华所在的小组选用了30g的铁球与50g的铁球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是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想进一步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实验序号小球的质量m/g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1301042302016360108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分析】(1)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可以通过做功来体现出来,因此,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转换法,让小球撞击木块,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2)要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密度的关系,要注意使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同,只有密度不同;(3)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使小球滚下后的速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4)根据实验的要求可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控制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5)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解答】解:(1)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两个因素有关。通过比较小球推动木块前进距离的大小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则说明小球的动能大,反之则动能小;(2)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要验证“猜想一”,应使小球的速度和质量相同,所以应将30g的铁球和30g的铝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3)猜想二: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要验证“猜想二”,应使小球的质量相等,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相等,所以应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4)小华所在的小组选用了30g的铁球与50g的铁球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是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等条件下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故答案为:(1)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则说明小球的动能大,反之则动能小;(2)30g的铝球;同一;(3)同一;不同;(4)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5)速度。【点评】根据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特别要学习实验中控制小球滚下速度的方法,同时注意转换法的应用。33.(3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时间/min00.511.522.53…温度/℃90929496989898(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此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分析】(1)从图象中我们可以读出水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2)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水沸腾时温度一直保持在沸点温度,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将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1)98;低于;(2)不变。【点评】该题以水为例考查物体的沸点及沸腾、汽化过程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34.(10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李明同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求:若他在平直公路上5min内匀速行驶了1500m,则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多大?【分析】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解答】解:他骑行的速度是:v===5m/s。答: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5m/s。【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因为条件已知,所以难度不大。35.(10分)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分析】根据题意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加上汽车在2s内行驶的路程的和的一半即为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就为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解答】解: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2m/s×2s=24m,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2s=680m,那么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s″=(s+s′)=×704m=352m,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s1=s″﹣s=352m﹣24m=328m,答: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为328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
考点卡片1.温度【知识点的认识】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命题方向】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第一类常考题: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第二类常考题: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解题方法点拨】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指的是热量,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2.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知识点的认识】温度计使用:(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命题方向】(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命题热点,注意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是读准数的前提.(2)根据图片判断测量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也是命题热点,如果是填空题,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例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解:A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例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C.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水的温度是88℃.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使用温度计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C符合这种情况;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两格处,示数为﹣2℃;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处,示数为88℃.故答案为:量程;C;﹣2;88.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解题方法点拨】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做才能让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知识点的认识】(1)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凝固规律①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②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3)晶体凝固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晶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命题方向】判断生活中物态的变化属于凝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命题热点。例1: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分析: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解: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的概念,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2: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凝固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根据凝固和凝固放热的知识来作答。解:冷却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的过程要放热。故答案为:凝固;放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固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在判断是否是凝固时一定要根据定义,熟记凝固的条件及放热时的特点。4.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知识点的认识】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老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分组到实验室再做实验.我们一般以石蜡和海波为例,来研究晶体和非晶体正在熔化时,它们在硬度、弹性方面的不同.例如:海波的熔化(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命题方向】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是中考重点实验考查的课题,尤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观察的现象是命题关键:例如海波熔化时的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不变,温度计示数逐渐增大(2)在一定的温度下(熔点)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又逐渐增高.例: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46℃.(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中的a.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4)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解:(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4)比较图象丙和丁可知,丙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丁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丙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壁;46;(3)48;晶体;(4)a.点评:此题探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此实验还考查了怎样使物质受热均匀,像实验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解题方法点拨】平时要培养好学生做实验的动手能力;为了研究不同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安排两个同时进行的实验,绘制了两个不同的熔化曲线,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规律,这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千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命题方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是命题的重点.例1: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解:A、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B、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选B.点评:(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例2: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高低,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重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A(选填“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惠州市龙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招聘26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安徽中医药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湖南高速土地资源经营有限公司第二批任务型劳动合同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广西南宁市司法局招聘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西北(西安)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39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河北中核二四劳务有限公司招聘2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盘锦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和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杭州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银行招聘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册亨县招聘教师2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诗歌朗诵稿: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 军人识图用图课件
- 乙型肝炎病毒护理查房
- 高血压与糖尿病防治课件
- 材料进场验收流程标准化管理
- 种子公司销售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矿山机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慢性伤口治疗与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