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1页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2页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3页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4页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题型突破06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

目录

题型解题建模

命题角度解密

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

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角度三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真题进阶训练

理解题目要求

题目背景信息

/区域经济

确定解题方向和思考角度

尸气候条件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盅皿me次源八布

1\J人口情况

优化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

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

(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

用。能源领域的绿色发展成为碳减排的重点。

材料二:图1为我国规划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

石油消费-煤炭

17.9%56.2%

天然气乂/\/

8.4%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

太阳能发电

清清能源姑地

(1)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清洁能源分布不均。以下框图简要分析了两区域某清洁能源丰富的原因,请将框图

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黄河上游基地位于我国四海拔_^_,叫

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i空气稀薄一।一石一

理区域中的②地区—'

------------------------晴天多

①,②,③,④。

(2)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与该能源相比,风能、太阳能、水能具有的优点。

⑶碳减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请你设计一条有关"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o

【角度分析】

根据材料和图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源资源分布的地区,该资源具有的特点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答题模板】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根据地形图、资源分配图、政区图-分析-资源调入和调出地区的资源配置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

一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意义)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

【尝试解答】

⑴高西北少太阳

(2)煤炭无污染;可再生;零碳排放

(3)节约能源,人人有责!(或绿色出行,从我做起!拒绝使用一次性制品!)

【点拨】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太阳能

丰富,青藏高原降水少,晴天多,气候条件适宜利用太阳能;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

远,降水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太阳能丰富。

(2)读图2我国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可得,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最大,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

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所以与煤炭相比,风能、太阳能、水能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储量大。

(3)“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绿色出行,从我做起;拒绝使用一次性制品;节约能源,人人有责;公共出

行,方便大家等,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知识背记】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分析角度资源调出区资源调入区

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储量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资源生产量巨大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资源消费量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消费量远小经济发达,资源消耗量大,资源问题制约了经

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意义)

分析角度资源调出区资源调入区

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改善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带动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生产条件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2023•甘肃・中考真题)长江流域面积广,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航运便利,经济发达。读图1长江流域示

意图和图2"长江干流沿河纵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长江干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上、中、下游),判断

依据是=

⑵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自然方面:;人文方面:O

⑶图3示意长江中游地区洪灾害易发的主要原因。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

图3

A.湖泊萎缩B.水流缓慢

①②

真题解密

【角度分析】

根据长江中游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类型等判断其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即可解答。

【答题模板】

常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图文材料一分析一区域自然特征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一归纳总结成因:①自然原因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全球气候变暖等;②人为原因一不合理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

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一制定治理措施

【尝试解答】

(1)上游上游落差大,水流急

(2)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河宽水深;(任答1点即可)经济发达,人口、城

市众多,物资丰富,航运需求量大。(任答1点即可)

⑶BA

【点拨】

(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从图中可知,我国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上游河

段,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自然方面:①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水系发达;②

长江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行;③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故河流水量大,河宽水深,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人文方面:①人口密集:长

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大,航运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保证;

②经济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和农业产出丰富,需要大量的物资运输,航运成为一种高效、

经济的运输方式。止匕外,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园区和港口经济区,为航运提供了更多的需

求和机会。

(3)长江中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泄洪不畅,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降水集中,夏季河流的流量大增,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在中游地区,人们围湖造

田,使湖泊面积减少,湖泊的泄洪能力下降,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故①一B、②一A。

【核心知识背记】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角度成因答题模板

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湿地锐减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

人为原因开荒,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

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消亡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2.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野生动

物等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建挡土坝,建水利枢纽,加固堤坝,裁弯取直等

技术措施农业上喷灌和滴灌,地膜覆盖,温室栽培,无土栽培,工业上达标排放等

角度三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图①示意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经济区(甲),图②示意欧洲西部经济区

(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①甲经济区图②乙经济区

⑴从甲或乙两个经济区中任选一个,简述该区域对外联系的区位优势。

(2)从甲或乙两个经济区中任选一个,从地形、气候两方面说出该区域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⑶从甲或乙两个经济区中任选一个,简述河流在该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⑷从甲或乙两个经济区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矿产资源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真题解密

【角度分析】

根据经济区的位置和图例信息,判断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经济的条件、河流对该地区的作用即可解答。

【答题模板】

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

根据地形图、政区图一分析一核心城市及地形

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优势条件

【尝试解答】

(1)甲:濒海、沿江(通江达海),水运便利:铁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乙:濒海、沿河,水运便利;铁路

网稠密,四通八达。

(2)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乙: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

(3)甲: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城市生活用水,长江航运便利。(两点即可)/乙: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

提供城市生活用水;莱茵河等河流航运便利。(两点即可)

(4)甲:煤、铁等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乙:煤、铁、铀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成为“工业文明的摇篮”。

【点拨】

(1)从地理区位来看,甲经济区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濒临东海和黄海,又有长江流经,可通江

达海,水运便利;该区域有京沪线、沪昆线等铁路干线经过,铁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乙经济区位于欧洲

西部,濒临北海和地中海,又有莱茵河、塞纳河等河流流经,水运便利;铁路干线众多,铁路网稠密,四

通八达。

(2)从地形和气候来看,甲区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气候湿热,水热充足。乙区域分布有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大部分地

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3)读图可知,甲区域有长江流经,长江可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城市生活用水以及

便利的航运。乙区域有莱茵河、塞纳河等河流流经,这些河流可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提

供城市生活用水,还可提供便利的航运。

(4)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煤、铁等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

限制了该区域的发展。乙区域内煤、铁、铀等矿产资源丰富,依托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发达,成为“工

业文明的摇篮

【核心知识背记】

1.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

(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类型

(2)核心城市:一般是行政中心

2.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地形平原地势平坦

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等丰富

交通沿海有海运便利,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齐全,交通发达

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临近发达城市或者海外,可引进外资等

一、单选题

(2024・海南・中考真题)2023年12月,随着港珠澳大桥旅游正式向公众开放,祖国内地赴港、澳旅

游的人持续增长。读表为香港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和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香港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项目进口比重出口比重

祖国内地其他国家和地区祖国内地其他国家和地区

时间

201045.5%54.5%44.9%55.1%

202045.4%54.96%59.18%40.82%

1.关于港珠澳大桥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通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促进港澳地区旅游业发展

③连接香港、澳门、广州三地④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据表可知,香港2020年相较于2010年()

A.和祖国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B.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品比重上升

C.从祖国内地进口商品比重增大

D.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比重下降

(2024・海南・中考真题)为了提高地理实践力,海南省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探访湿地"研学活

动研究湿地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开展本次研学活动的合理顺序是()

①选用湿地公园电子地图②规划湿地考察路线③探究湿地生态环境效应④提出湿地保护建议

A.①-②-③-④B.②一③-①一④C.②一①-③一④D.④-③-②一①

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①涵养水源②保护耕地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支

持下,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势不可挡。图为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台湾省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被南回归线穿过B.西濒太平洋

C.与福建省隔海相望D.东临台湾海峡

6.福建省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条件有()

①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②距离远,运输成本高③文化相近,便于沟通④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广东揭阳•一模)2023年12月5日,一列载满2150吨清冽丹江水的列车,北上抵达内蒙古鄂

尔多斯,让西北地区百姓喝上来自丹江口的优质水。"丹水北运"是利用"北煤南运"的闲置返空运力,将丹江

口水库的水,通过浩吉铁路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7."北煤南运"反映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情况是()

A.东多西少B.西多东少

C.北多南少D.南多北少

8."丹水北运”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包括()

①缓解沿线地区缺水问题②减少浩吉铁路运力浪费

③改善华中地区生态环境④减轻丹江口水库的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山东聊城•三模)下图为"我国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华中、华东能源紧张状况B.彻底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D.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10.影响图中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类型B.地形C.城市布局D.河流

(2024•山东淄博•二模)图为我国四大工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西气东输工程跨越(

A.三级阶梯B.四大地理区域C.四大干湿区D.四大高原

12.关于西电东送工程叙述正确是()

A.主要解决电力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匀B.北线工程的电力来源主要是水能发电

C.中线工程可彻底解决上海的电力短缺D.南线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工业的发展

(2024•山东东营,二模)"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跨越四川、重庆、上海等6省2市,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线路,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川气东送线路走向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人口城市B.施工难度C.交通运输D.地形地势

14."川气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④加剧地区环境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二模)《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篮皮书》是我国首部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生

态保护红线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保护的区

域。读图”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重点生态区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地上河B.土地荒漠化、凌汛

C.水污染、土地荒漠化D.大气污染、水土流失

16.在我国"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图中,有利于恢复我国高寒生态系统的是()

A.海岸带和东北森林带B.长江重点生态区

C.南方丘陵山地带D.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2024,河南南阳,二模)2023年底,山东、河南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每改善

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由河南省给予山东省补偿,两省推动形成同心

协力保护黄河生态的新格局。下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为了()

A.改善青海省荒漠化环境B.提高陕西省植被覆盖率

C.缓解下游的凌汛问题D.改善黄河流域的水质

18.为提高进入山东省的水质,河南省应该()

①加高加固堤坝②植树造林,生态扩容③严禁引水灌溉④加强河流污染治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广东揭阳•二模)蒙古国70%的土地有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和沙漠化,形成了进入我国沙尘的源

头。沙尘甚至会输送到韩国、日本等地区。因此,治理沙尘需要国际合作和治理。下左图为2023年5月19

日我国沙尘天气实况图,相关研究表明,该沙尘过程,蒙古国的输沙平均贡献约为42%,右图为东北亚部分

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2023年5月19日,我国受沙尘暴天气影响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是()

A.新B.冀C.京D.内蒙古

20.为治理土地的荒漠化和沙漠化,减轻沙尘天气,蒙古国应该()

①种植耐旱树种②增加载畜量③保护天然草场④开垦荒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下列治理沙尘暴的措施中,不能体现国际合作的是()

A.建立了"中日韩+蒙"东北亚沙尘暴防联控合作模式

B.联合国和中国联合主办了“蒙古国防沙治沙技术研修班”

C.我国从一带一路的角度对蒙古国进行一定的投资和援助

D.蒙古国应引入对特定牧民的牧场税,以限制牧群的规模

(2024•广东中山•一模)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读“黄河水系图

和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流量

陕桃

100°120°

22.黄河干流上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A.兰州一青铜峡B.青铜峡一河口C.河口一陕县D.陕县一利津

23.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为防治黄河源头水量减少,应加强水源涵

养能力建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黄河上游涵养水源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治理已退化草原。B.疏浚河道,增水减沙,保持水流畅通。

C.以桥代路,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D.扩大上游牧区面积,增加牧民的收入

24.图中①、②、③、④山脉中,属于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吉林长春•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制定该法旨在有

效加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一200•年等降水量线6.67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米。

。大型水电站---黄河流域界线

25.有关黄河发源地一三江源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三江”指的是珠江、黄河和澜沧江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C.世界低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地区D.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逐年增多

26.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人们长期的过度和过牧

C.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D.黄土土质黏稠且少孔隙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4月26日,我

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下面是青藏高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高寒气候,环境修复难度大B.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

C.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弱

28.如果青藏高原冰川不断萎缩,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从长远来看会造成()

A.雅鲁藏布江水流更急B.黄河的径流量会变小

C.额尔齐斯河出现断流D.澜沧江出现凌汛现象

29.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②采矿挖沙③开垦荒地④合理放牧⑤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

二、解答题

30.(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材料二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

⑴北京市气候特点是,从气候角度看,北京冬奥会选在2月举行的原因:。

(2)为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该(填序号)。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大力建设高楼大厦

③建设大型钢铁厂、化工厂④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⑶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主要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⑷家住上海的冰冰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奥会,火车经过的铁路线③是线。

(5)冰冰观看完冬奥会后,还想去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你是导游,你会为他推荐哪些地方?

(至少两个)。

31.(2024•山东青岛•二模)【穿山通远水,泽国展新颜】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一2024年3月18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其中中线调水625.93

亿立方米,东线北延工程调水6.3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亿。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东线路示意图,南北方耕地与水资源分布情况图。

比例(%)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⑴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2)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从汉江附近的—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到达北京。东线工程主要依托—运

河将长江下游的水调至华北地区。

⑶列举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浩吉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一条大通道,煤炭运达后,火车空车返回。"丹水北运”项目是利

用浩吉铁路返回时空车的运输能力,把丹江口水库优质水装入可重复利用的尼龙材质液袋,采用铁路集装

箱运输的方式,将优质水资源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

材料三浩吉铁路分布图。

⑷说明"丹水北运"用浩吉铁路运输的优点。

⑸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试举例说明。

32.(2023•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

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为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我国先后建设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东数西算等调配工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