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课时达标34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课时达标34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课时达标34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课时达标34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课时达标34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达标(三十四)一、选择题1.(2024·贵阳模拟)阿尔及利亚的一份报纸中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起先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历、壮美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放射成功D.“神舟5号”飞船放射成功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1949年”“在短期内”“东方红”等关键词分析可知,应是“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放射成功。2.(2024·甘肃调研)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平安、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静,构建和谐的世界,这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平安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爱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静答案C解析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平安、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静,构建和谐的世界,这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两弹一星”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平安,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爱护伞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故C项正确;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静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3.(2024·邢台月考)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观赏宠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改变()A.满意了广阔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D.使报纸杂志浪漫主义色调深厚答案B解析传播人民群众观赏宠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使人们接受新的思想和意识,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B项正确。4.(2024·九江一中测试)1949年以后,特殊是50年头中期至60年头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围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全部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夫斗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绽开了大规模探讨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探讨()A.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B.显现史学探讨的碎片化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答案A解析在“五朵金花”问题的探讨中,都运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故A项正确。5.(2024·成都模拟)20世纪50年头末至60年头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状况却黯然失色。这一反差表明()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状况却黯然失色”可知,人们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各种题材的电影,说明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6.(2024·全国百校联盟联考)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说明我国科技独创硕果累累C.体现了教化对科研的促进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答案A解析据题干及所学,1956年中共确定的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旺盛,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技独创成果累累,B项错误;材料中科研成果突出是学术研讨的结果,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与苏联科研模式的关系,D项错误。7.(2024·海南八校联考)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指责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心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A.中心对“左”倾思想曾予以订正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途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把王蒙划为“右派”是错误的,说明当时中心对“左”倾思想曾予以订正,故选A项。8.(2024·昆明调研)1950年,教化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高校,后并入北京师范高校。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高校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化B.对教化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化质量D.收回了教化主权答案D解析A、C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化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教化部对辅仁高校等学校的接收,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化主权,故D项正确。9.(2024·梅州质检)1952年,中国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高等学校由211所减为182所,其中综合性院校由55所减为13所,工科院校由33所增加为39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加为32所,农林院校由17所增加为29所。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此外,私立高校和原教会高校全部改为公立。这次高校院系调整()A.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须要B.仿效了英美高校体系限制人文社会科学C.是在三大改造成功完成的状况下作出的举措D.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调整工作的重心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中,工科、农林、师范院校增加了,这次院系调整是为了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须要,A项正确。英美高校体系并未限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B项错误;我国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而高校院系调整是在1952年,C项错误;建国初中国发展的重心并非国防高科技,而是重工业,D项错误。10.(2024·衡水中学调研)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复原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的表现,破除“成分论”。这是当时我国()A.提出“三个面对”的须要B.教化拨乱反正的须要C.开展“教化革命”的须要D.提出“科教兴国”的须要答案B解析材料“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的表现,破除‘成分论’”,反映了“文革”结束后我国教化领域拨乱反正的须要,故B项正确;“三个面对”提出的时间是1983年,故A项错误;“教化革命”起先于“文革”期间,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故D项错误。11.(2024·合肥调研)1951年,教化部和全国教化工会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老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老师节没有了。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老师节。这一改变()A.说明传统文化忽视老师地位B.推动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形成C.有助于形成重教的社会风气D.依据科教兴国的战略构想提出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头我国设立“老师节”的举措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尊师重教的内涵,C项正确。传统文化并未忽视老师的地位,A项错误;尊师重教与国民教化体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D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12.(2024·河南中原名校质检)202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化的确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实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体现教化公允和民族同等C.推动高考制度深化改革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化投入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民族教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为加快民族教化的发展,赐予少数民族考生以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公允和同等,故B项正确;推动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化投入,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独创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事实上是科举制的复活。材料二高考的全称是“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一般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复原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复原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化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语道破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化;1977年高考复原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学问的价值、学问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淌的渠道、社会的公允。——于涵《高考制度复原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24年第3期)(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允公正,影响深远。缘由: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须要。(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用,成果面前人人同等;都有利于弘扬学问价值,提高学问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化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淌,有利于社会公允。(3)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40年头,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供应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心探讨院。随后,在殷墟发觉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头,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头,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24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试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阅读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