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胆系胰腺脾脏疾病影像诊断培训课件_第1页
肝脏疾病胆系胰腺脾脏疾病影像诊断培训课件_第2页
肝脏疾病胆系胰腺脾脏疾病影像诊断培训课件_第3页
肝脏疾病胆系胰腺脾脏疾病影像诊断培训课件_第4页
肝脏疾病胆系胰腺脾脏疾病影像诊断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肝脏疾病(二)(1)肝脏大小、形态异常:肝脏缩小(肝裂及肝周间隙增宽),轮廓凹凸不平,棱角变钝,左右叶比例失常。(2)肝脏密度正常或不均匀减低,极少数密度增高。(3)继发性改变a.脾大:前后径大于5个肋单元;脾下缘低于肝下缘。b.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管径>15mm。c.侧支循环形成:食管下段、胃底、脾门等静脉曲张。d.腹水:肝、脾周围或肠管之间水样密度影。CT表现:1、肝硬化【P179】正常肝脏形态肝硬化脾脏增大门静脉扩张静脉曲张静脉曲张腹腔积液2、肝转移瘤【P186】平扫(1)CT表现增强扫描CT平扫: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CT增强:环状强化——瘤体边缘明显强化,内部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少数肿瘤中央呈无强化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实质密度的水肿带——“牛眼征”。增强扫描牛眼征(2)MRI表现:平扫:肝内多发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与CT强化方式类似。T1WIT2WI3、脂肪肝【P178】CT表现: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减低,低于脾脏及肝血管密度,肝、脾CT值之比小于0.85。平扫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血管形态、分布正常。肝脏密度弥漫性减低,低于脾脏密度平扫示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增强扫描示肝内血管形态、分布正常二、胆系疾病(一)胆系结石【P191】

★按化学成分不同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胆系结石以阴性结石(X线平片不能显示)多见,占80-90%;阳性结石(X线平片可显示)少见,占10-20%。1、X线平片:作用有限,只能显示阳性结石。胆囊结石2、胆系造影表现:①充盈缺损: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多边形或颗粒状。②胆管梗阻:表现为胆管扩张。PTC:显示胆管多发结石ERCP:显示胆管多发结石胆管、胆囊多发结石T管造影:胆总管下端结石3、USG表现胆囊或胆管内单发或多发强回声团,其后方(下方)出现声影。声影结石4、CT表现:①

结石含钙较多时易于显示;胆固醇结石密度低于胆汁,也易于显示;含钙较少的结石不易显示。②胆管结石:梗阻部位胆管出现“靶征”或“新月征”。③胆管梗阻表现:胆总管扩张>10mm;

肝内胆管显示(正常不显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靶征”胆总管结石——“新月征”5、MRI:T2加权像(T2WI):胆囊或胆管内低信号影,胆管梗阻表现。T1加权像(T1WI):大部分结石表现为低信号。胆囊结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靶征”胆总管结石——“新月征”MRI对胆系结石优于CT胆囊结石同一患者CT、MR图像比较MRCP:胆囊或胆管内充盈缺损。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胆囊、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扩张CT、MRI表现(1)急性胆囊炎:

胆囊增大(横径大于5cm)、壁厚(大于3mm)、胆囊内积气、胆囊周围渗出(脂肪间隙密度增高)。(二)胆囊炎【P191】胆囊正常CT表现胆囊周围渗出急性胆囊炎CT表现胆囊周围渗出胆囊正常MR表现(T2WI)胆囊周围渗出(T2WI呈高信号)急性胆囊炎MR表现(2)慢性胆囊炎:胆囊缩小或增大、壁厚、壁钙化。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钙化,不均匀强化(三)胆囊癌【P193】CT、MRI表现①肿块型:胆囊几乎完全被肿块取代,胆囊轮廓消失,肿瘤常侵犯肝脏。②厚壁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③结节型:胆囊腔内结节。肿块型胆囊肿块,不均匀强化,侵犯肝脏。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厚壁型胆囊腔内结节,明显强化结节型(四)胆管癌【P194】CT、MR表现:

典型表现:胆管扩张,扩张胆管下端见软组织肿块。胆系造影(PTC、ERCP、MRCP):胆管恶性狭窄表现,胆管内充盈缺损或胆管完全梗阻,病变以上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癌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扩张胆总管下端见相对低密度肿块扩张胆总管下端见相对低密度肿块MPR:胆总管下段截断,并见相对低密度肿块PTC:胆总管下段截断(恶性狭窄)三、胰腺疾病(一)胰腺癌【P200】好发于胰头部,胰体、尾部次之。1、胃十二指肠造影:胰头明显增大时可表现为十二指肠环扩大,内缘出现压迹、双边征。影像表现胰头增大正常2、CT表现:(1)胰腺局限性增大形成肿块,胰头癌常使钩突变钝或消失,胰头部增大而体尾部萎缩。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匀,与正常胰腺接近;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轻度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2)胰管扩张。胰头癌常同时引起胆、胰管扩张,形成“双管征”。(3)转移征象:如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等。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胰头肿块.胰体、尾部萎缩胰头肿块3、MRI:表现与CT相似,肿块信号不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MRCP显示“双管征”更为直观。胰头肿块,以上胆管扩张,胆总管、胰管扩张呈“双管征”———胰头癌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增大,密度可正常或稍减低、密度不均匀,胰周渗出(胰周脂肪密度增高,胰腺轮廓模糊不清,肾筋膜增厚)。无坏死液化区。少数轻型病人,CT可无阳性表现。(二)急性胰腺炎【P198】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①胰腺弥漫性增大。②胰腺密度不均匀减低,出现坏死液化区。③胰周渗出,严重可形成胰周脓肿(多发小气泡)。④假性囊肿形成:胰腺渗液被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可位于胰内或胰周,也可远离胰腺。⑤常合并一过性肝实质密度减低——肝细胞水肿。一个月后假性囊肿假性囊肿CT表现:①胰腺体积可缩小、正常或增大。②胰腺钙化。③胰管扩张。④假性囊肿:多位于胰头部,囊壁较厚。(三)慢性胰腺炎【P200】假性囊肿胰腺多发钙化灶,胰头部假性囊肿胰腺萎缩,强化不均。胰头钙化灶。胰管扩张。良性病变:囊肿、脓肿、血管瘤、脾梗塞等。恶性病变:淋巴瘤、转移瘤等。影像表现与肝脏相应疾病表现相似。四、脾脏疾病脾囊肿(spleniccyst)CT表现:脾脏三角形或楔形低密度区,基底位于脾脏外缘,尖端指向脾门,边缘清楚或稍模糊。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无强化。脾梗塞【P205】(splenicinfarction)CT表现:1、肝、脾挫裂伤(肝、脾破裂):肝、脾轮廓不连续,内见条形或片状低密度区(挫裂伤)或团状高密度区(血肿),常伴脾周血肿、肝包膜下血肿。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五、腹部外伤【P220】平扫增强无强化肝脏挫裂伤脾脏挫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