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_第1页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_第2页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_第3页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_第4页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

第一节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新知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

道德修养:

自觉践行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健全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责任意识: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

01

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及价值

02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03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含义、要求、作用

目录

CONTENTS

自学导航

04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含义、意义

05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含义、作用

06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要求、意义

01

生活观察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①“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⑤中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视频探究

中华人文精神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

②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精髓,涵盖了广泛的思想、道德、伦理、美学等方面。这些价值追求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③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华人文精神并加以大力弘扬,以此来呼唤良善,倡导文明,明察人伦,崇尚道德,肩负责任,忠爱人民。

相关链接

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中华文明中关于天人关系与社会治理的核心思想之一。

②观察天文可以了解自然的规律,弘扬人文可以引导人们向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引导人类社会的道德风尚。

③这句话强调通过观察自然规律以顺应天时,借助人文教化以推动社会进步。

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及价值和体现

知识探究

①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②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02

【每日一习话】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

视频探究

①中外历史都向我们昭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②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交融,并在兼收并蓄中彰显勃勃生机,在交流互鉴中实现传承创新。

③中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取向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中华文明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终极目标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探究

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中华人文精神(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探究分享

①文艺作品中的梅兰竹菊蕴含着傲、幽、澹、逸四种品质,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②这一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曹雪芹的《红楼梦》、老舍的《茶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季美林的《清塘荷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沈从文的《边城》、游戏《黑神话:悟空》。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岁寒三友"“四君子”体现了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

①“岁寒三友"体现了坚韧不拔、高洁品格和傲雪凌霜的人文精神。岁寒三友象征着永恒的友谊和团结,鼓励人们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被文人墨客用来比喻忠贞的友谊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君子”不仅是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文人心中的理想人格。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分别象征着坚持与勇气、宁静与高贵、正直与坚韧、坚贞与超脱。它们不作媚世之态,反而能涤人之秽肠、澄滢其神骨,使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得到提升。

视频探究

文以载道存史启智润民心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明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力量、激发文化自觉意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业。

①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②《玛纳斯》塑造了玛纳斯的光辉形象,寄托着柯尔克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魂,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魂,凝聚着柯尔克孜民族的精神力量。

相关链接

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探究

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②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文精神(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①《千里江山图》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②《千里江山图》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当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链接

给我们什么启示?

视频探究

以中国式审美,解码“国潮”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中国式审美历经千年仍立于巅峰的原因主要包括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历史积淀以及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中国艺术之成熟、之优雅,早已独步世界。

②我们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知识探究

①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②意义: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中华人文精神(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探究分享

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

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③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强调高远的理想与志趣,表现出平静乐观、怡然自得的态度,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

①中和泰和,即在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也保持了太平和和睦的氛围。形容既没有冲突,又充满和谐与平衡。

②“中和”更注重于达到一种内在的、动态的平衡状态,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发展;而“泰和"则更侧重于外在的、静态的和谐景象,强调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幸福。

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丰富内涵。

相关链接

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探究

中华人文精神(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①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②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知识归纳

做自尊的人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和意义?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核心金句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2、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3、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4、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5、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6、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7、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知识总结

04

1、下列生活中的事件运用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的是()

①家庭准备旅游,舅舅说去爬山,妈妈说去看海,最后大家商量出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

②解答一道数学难题,小明用常规方法,小红另辟蹊径,最后都算出来了

③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有的大胆创新,有的遵循规律,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设计出最佳方案

④周日,一家人准备去餐厅吃饭,孩子喜欢西餐,父母喜欢中餐,最后因为意见不统一选择不去吃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2、下列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的做法是()

A.违反社会规则,我行我素

B.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只顾个人利益

C.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D.封闭自我,不参与社会活动

C

课堂练习

3、化学中蕴含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尊重个性”的道理。学习化学可以使人懂得“杂质"的重要,从而明白“包容”的意义。正如铁掺入了“杂质"才能变成钢,金加入了“杂质”才能做出漂亮的首饰。下列对材料蕴含的道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求同存异就是找到最大公约数

②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③存异需要我们彼此尊重、包容

④求同存异不适合同学之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于中华人文精神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又保留不同点

②求同能让人们表面和谐,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包容

③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消除不同意见

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作业布置

材料一《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的叙事主题和崇高的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

材料二《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玛纳斯》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一精神内涵?这一精神内涵有何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千里江山图》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一精神内涵?你如何理解这一内涵?

参考答案

(1)《玛纳斯》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一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千里江山图》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谢谢

()

7.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传统文化俯拾即是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可以是一句话、一句诗。例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寸山河一寸金"……这体现中华传统文化()

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②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③是当代评判的价值标准④是最优秀、精深的文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糅合中国传统儒道哲学思想和中医养生观念,蕴含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和睦相处的交往智慧、倡导互利共赢的价值观念,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群体的和谐相处有着重要作用。由此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B.内涵丰富,一成不变

C.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

D.能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3.下列关于中华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两者毫无关联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源泉

C.中华人文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D.中华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相同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的核心理念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③展现了中华民族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24年龙年春晚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视觉呈现、服装设计等方面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先进媒体技术,尽显国风国潮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下列选项中对春晚此举评价不当的是()

A.激发起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认同

B.传承家国情怀,传递美好情感

C.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气质的体现

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7.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园林背后的文化意蕴体现了()

①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②享乐主义的消极思想③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④中外文化的相互借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下列符合“和而不同"处世方法的是()

A.坚持以我为主,消除不同意见

B.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C.以和为贵,放弃自己的想法,支持他人所有的观点

D.各种文化间相互交流、相互取代

9.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的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这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①尚和合②中和泰和③和而不同、求同存异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挑战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这类节目体现的思想是()

A.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B.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11.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常出现在文人雅客的文学作品之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文中的花木草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体现了()

A.文人墨客对美好事物的丰富情感

B.只有诗名才能最精准表达诗人的思想

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言()

①体现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②体现了讲仁爱的核心思想理念③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体现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体现了()

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③民族独特的处世方法和教化思想④悠久的礼仪文化、中和泰和思想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4.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区域,为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和顺。这符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我们()

①坚守做人的品格②真正实现人生价值③做人做事坚持以和为贵④坚持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中华人文精神所蕴含的道理影响着世人。以下能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①外出购物时携带环保袋,拒绝过度包装②某校篮球队以“发展个性、凝聚共识"为队训鼓舞人心

③制订班规时,既要尊重不同意见,更要找到最大公约数④将已经过时的衣服作为睡衣继续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