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江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市场上以土布为主。战后,来自英国的洋布增加了4倍多,使得“江浙之棉布不复畅
销”,东南沿海一带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这说明鸦片战争()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C.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D.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2.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下列对该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它标志着农民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
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
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
4.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
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
C.10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5.中华民族在百年的抗争和七十多年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
下列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有关的史事是()
A.中共一大B.红军长征C.开国大典D.抗美援朝
6.2024年4月3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广州参观了一所创办了100周年的军校(旧
址),他高度赞扬该校师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此学校是()
A.暨南大学B.广州大学C.黄埔军校D.中山大学
7.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
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8.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喋岁月”的研学活动中,某同学制作了如表计划表(部分)。下列与表中
①②③④处对应正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②
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③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④
A.①渡过金沙江B.②遵义会议C.③四渡赤水D.④会宁会师
9.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这场军事政变”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0.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
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
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成就中,具
有历史性影响的是()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D.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1.识别历史地图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如图所示战役是()
A.渡江战役B.四渡赤水C.辽沈战役D.淮海战役
12.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时代的呼声,更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下列关于文
艺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陈独秀一一《狂人日记》B.冼星海一一《义勇军进行曲》
C.聂耳一一《黄河大合唱》D.徐悲鸿一一《愚公移山》
13.了解历史史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下列各项,前因后果关系对应正确的
是()
A.西摩尔率联军侵略中国一一义和团运动快速发展
B.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一一五四运动爆发
C.袁世凯复辟帝制一一二次革命
D.一二•九运动一一华北危机
14.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B.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很快战败,德国空军开始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企
图夺取制空权。在激烈的空战中,德军损失惨重,从而放弃从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此时世人的注意
力大都集中在欧洲战场,其实中国战场地位仍很重要。在正面战场,陆续进行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战
役、枣宜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抵抗了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日
益深入和发展,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摘编自吴于摩、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X”;
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o”。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构成。(判断对错)
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迅速击败法国,并通过空袭的方式击败了英国。(判断对错)
C.长沙会战前后一共进行了三次。(判断对错)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牺牲的民族
英雄及其事迹。
材料二:随着日军侵略的扩大,1937年11月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
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长沙连日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其实际校务主持人梅贻琦说:“我们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
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在教授们的带领下,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南及
川贵各地,认真地进行考察,对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师生们办刊物、编副刊、组社团,使抗战
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迅速开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杨立德《西南联合大学对抗战建国的贡献》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南联合大学对抗战建国的贡献。
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围绕着“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中心任务,创办了一批覆盖
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刊。这些报刊对马列主义理论、国内外反法西斯斗争形势、民生民主建设等各方面展开
报道宣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同时,它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群
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谜语、漫画等宣传形式,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开启了中共抗日宣传动员的强大
攻势。
——摘编自匡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三,归纳抗战时期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描绘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场景?该条约中哪一条内容体现了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
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图二的场景是哪些侵略者所为?
材料二:割让土地当然是时人所反对的,也应该反对的。但是香港(岛)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
重要。英人初提香港的时候,北京还不知道香港在哪里。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岛)。……至
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最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
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负责谈判的官
员)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是外交成功。
——摘编自蒋廷楠《中国近代史》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J”;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
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义”。
A.“时人”没有关税主权意识。(判断对错)
B.“时人”对割让香港(岛)感到痛心疾首。(判断对错)
材料三: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
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
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战争”是指那一场战争?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
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
证明“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7.探究题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1)请分别列举出图一和图二两次救亡图存探索的积极意义。请你评价图三所反映的事件。
材料二
时间事件结果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1911-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
1937年团结御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合作实现
打击日寇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
1940年百团大战
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信心
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
1937-1945年军52.7万余人,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
人民抗日武装
战场。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阅读材料二,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0字左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鸦片战争后,来自英国的洋布增多,冲击了我国的手工纺织业,这说明鸦片战争使
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鸦片战争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排除B;《马关条约》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
权,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的自然经
济遭到了破坏。
2.【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可知,与金田起义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
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C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B;五四运动标志着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A.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体现民主思想,排除A。
B.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排除B。
C.根据题干材料“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可知,无形的辫子指的是封建
守旧思想,北大教授辜鸿铭的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守旧思想根深蒂固,反映了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
C项正确。
D.材料体现不出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熟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相关知识。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可知与五四运动相关;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
游行,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因此这“一个时
代”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题以五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民族在百年的抗争和七十多年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项正确;红军长征锻造了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
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
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
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
斗的精神,排除B项;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抗美援朝精神指高度的爱国
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2024-100=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
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题干中的学校是
指黄埔军校,C项正确;暨南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其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
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排除A项;广州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
年创办的私立广州大学,排除B项;中山大学位于广州市,其前身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
大学,1926年孙中山逝世后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2024年”“在广州参观了一所创办了100周年的军校(旧址)”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可知,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转向农村,开创工农武装割
据的局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A
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排除B;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排除C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排除D。
故选:Ao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毛泽东的探索推动了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8.【答案】D
【解析】A.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
B.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排除。
C.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排除。
D.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答案】B
【解析】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
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
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
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据“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
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军事政变”是西安事变,其意义在于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
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红
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排除C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可知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的时间是1945年。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是中共七大的意义,而不是中共七大的成就,排除C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解析】A.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与图片中的
“徐州”不符,排除。
B.四渡赤水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赤水河位于贵州,与图片中的“徐州”不符,排除。
C.辽沈战役使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与题干中的“徐州”不符,排除。
D.淮海战役是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一次主力决战,符
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淮海战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淮海战役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答案】D
【解析】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
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故D符合题意;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排除A;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
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排除B;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
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
拼搏精神,排除C。
故选:Do
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文学家、艺
术家的成就。
13.【答案】B
【解析】A.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从而导致列强勾结起来,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
B.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符合题意。
C.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孙中山等号召发起护国战争,排除。
D.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华北事变,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一二•九运动,促使抗日救亡新
高潮的到来,排除。
故选:Bo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答案】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选项B是对1949
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是对当时的历史
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15•【答案】【小题1】V
【小题2】X
【小题3】O
【小题4】
【小题5】
【解析】(1)A.据材料“在正面战场,陆续进行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战役、枣宜战役、第二次长沙
会战等,抵抗了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日益深入和发展,八路军发动
百团大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构成”
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B.据材料“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西线战场,法国很快战
败,德国空军开始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企图夺取制空权。在激烈的空战中,德军损失惨重,从而放弃从
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德国迅速击败法国,并通过空袭的方
式击败了英国”的表述违背材料所表达的意思。C.材料未涉及第三次长沙会战。
(2)民族英雄及事迹: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日本集结15大军进攻枣阳、襄阳、宜昌等地,张自
忠率部抵御日寇。战况非常惨烈,张自忠将军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即便被日军围困了,张自忠将军也死
战不退,最终身中7枪,为国壮烈牺牲;1942年,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左权为
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转移而牺牲。
(3)贡献:根据材料“我们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
将来为国家服务。”可知,从人才角度看,西南联大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人才;造就了有用人才,
将来为国家服务;据材料“在教授们的带领下,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南及川贵各地,认真地进行考察,对
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可知,从经济角度看,西南联大在教授们带领下,发现了许多矿产资
源,丰富了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据材料“师生们办刊物、编副刊、组社团,使抗战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迅速开展到一个新阶段。”可知,从文化角度看,西南联大使抗战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迅速开展到一个新阶
段,推动抗战时期的文化发展。
(4)特点:根据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围绕着'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中心任
务,创办了一批覆盖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刊。这些报刊对马列主义理论、国内外反法西斯斗争形势、民生民
主建设等各方面展开报道宣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同时,它们以通俗
易懂的语言文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谜语、漫画等宣传形式,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开启了中共
抗日宣传动员的强大攻势”可知,抗战时期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特点有覆盖范围广泛;宣传内容丰富;语
言文字通俗易懂;宣传形式多样化;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
期中共报刊宣传工作对抗日战争的影响是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利于动员全民族抗战等。
(5)认识: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
武装力量坚持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故答案为:
(1)判断:A7、B.X,C.Oo
(2)民族英雄:张自忠。事迹: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张自忠率部抵御日寇国壮烈牺牲。民族英
雄:左权。事迹:1942年,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左权为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
转移而牺牲。
(3)贡献: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人才;造就了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发现了许多矿产资源/
丰富了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使抗战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迅速开展到一个新阶段;推动抗战时期的文化发
展。
(4)特点:覆盖范围广泛;宣传内容丰富;语言文字通俗易懂;宣传形式多样化;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
战胜利。影响: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利于动员全民族抗战等。
(5)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坚持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
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抗日战争。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抗日战争相关知识。
16.【答案】【小题1]V
【小题2】X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根据图一及所学知识,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
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体现了侵略者打开中
国市场的战争目的。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据图二及所学知识,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I860年10月英
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2)A:Vo从材料中“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最省事的办法……他们洋洋得意,以为是外交成功”可
看出“时人”没有关税主权意识。
B:X。材料提到“香港(岛)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英人初提香港的时候,北京还不知
道香港在哪里。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岛)”,说明“时人”并非对割让香港岛感到痛心疾
首。
(3)战争名称: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
本打败了中国”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在远东的威望。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签订条约:根据材料“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
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及所学知识,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二度被列强攻占,而“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条款: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5)认识:综合材料信息可得出,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
沉重灾难。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重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历史,努力发
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故答案为:
(1)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影响: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者:英法联军。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护士入院笔试题目及答案
- 工程造价计算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中介行业2025年规范发展与服务质量提升营销策略报告
- 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应用模式与优化策略优化报告
- 医药流通行业2025年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策略报告
- 职场语言运用2025年商务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整套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综合课程设计试题及答案
- 山水贵州答案及试题解析
- 安全工程师应试策略考题及答案
- 小石狮【经典绘本】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金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LY/T 2457-2015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
- GB/T 40998-2021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军标类型整理文档
- FZ/T 52019-2011莱赛尔短纤维
- 止血包扎(课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