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下列物理量,描述合理的是()A.物理教材的宽约为30cm B.正常人的心率约为60次/min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D.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2.某同学测量一块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3.12cm、3.14cm、3.33cm、3.15cm、3.13cm,则金属片的长度为()A.3.135cm B.3.13cm C.3.14cm D.3.17cm3.如图所示,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车与乙车的速度之比5:1B.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甲车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4.某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8m/s,中途的速度为9m/s,最后冲刺的速度为10m/s,若他的成绩为12.5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8m/s B.9m/s C.9.67m/s D.12m/s5.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结果是(

)A.准确的B.时间多计了0.29s,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C.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D.李明成绩变差了,应为13.71s6.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C.小区内禁鸣喇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7.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8.“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图中蜡烛油在顺着蜡烛向下流淌时,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是下图中的()A. B. C. D.9.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A.纸锅结构特殊,不会燃烧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吸热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10.1.8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

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C.与蜻蜓相距1.2m D.在水面下1.2m深处11.一个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以2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在4s内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A.8m B.4m C.16m D.2m12.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将水降温结冰后,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A.反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B.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C.折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13.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一定是凸透镜B.凸透镜既有实焦点,也有虚焦点C.焦点是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某一点D.任何时候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时,都必须用光屏承接才能观察到14.已知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等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16.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如图是对接过程中核心舱上摄像机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心舱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都是沿直线传播C.地球通过核心舱上摄像机的镜头成虚像D.天舟四号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大1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一些气体的密度(0℃,标准大气压)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密度/(kg•m-3)1.251.431.980.09A.2kg B.20kg C.200kg D.2000kg18.在物理图像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A.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9.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处的温度从高到低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20.一个总质量为80kg的氧气罐,瓶内氧气密度为ρ0,用去一半的氧气后质量为45kg,再用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15kg,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去一半氧气后密度仍为ρ0B.空容器质量为10kgC.用去一半氧气后密度为D.用去一半氧气后体积变小二、填空题21.在我国古代小说《镜花缘》里写道:“去年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以地面为参照物水井是的,水井被风吹到篱笆外面去了,这是以为参照物的。22.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300次,则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Hz,人耳这(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种声音。23.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如图所示,这是云南省滇剧院倾力打造的原创大型现代滇剧《张桂梅》。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24.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乙装置采用了“水浴法”的加热方式,优点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且。根据探究可知,熔化过程中冰(或蜡)的物质总质量(“变大”、“不变”或“变小”)。25.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在观察“碘锤”中的这种物态变化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甲的方案,因为乙方案会出现碘颗粒的现象。(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为113.7℃)26.太阳伞可以阻挡约70%的紫外线,有效地减弱烈日下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太阳伞能遮阳,是利用了光的的原理。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由于光照射到黑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7.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人工虹”是光的现象。如图所示,漫画中的小孩按图中的方法喷水时可以看到彩虹;若小孩佩戴蓝色玻璃片的眼镜去观察彩虹,看到彩虹呈色。28.实验室用测质量;如图所示的台秤,使用前,应先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度,先调节(填图中的名称)使秤杆水平平衡,图示中被称量物体的质量是kg。三、实验题29.芳芳和朋友去游乐场游玩,看到朋友从滑道的顶端冲下来吓得尖叫。她想知道朋友下滑时的速度如何变化,于是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秒表以及小车来探究下滑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图中,前半段的路程cm,测得上半段的时间,则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若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出的前半段平均速度值将(选填“偏大”“偏小”或者“无影响”);(3)选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后,芳芳测得的全程时间,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者“匀速”)。30.小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轩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2)实验时,从左至右依次在光具座上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3)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成了蜡烛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的、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31.小明在公园游玩时,捡到一块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将小矿石带到学校进行测量。(1)实验时,将天平放在上。小明发现天平的状态如图甲所示,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天平(填“已经”或“没有”)调平完毕;(2)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g;(3)用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密度为kg/m3;(细线体积不计,不考虑细线和小矿石吸水)(4)小明利用已知质量为m、密度为ρ的小矿石来测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方案如下:①将小矿石浸没在装有适量液体的烧杯中,在液面位置上作标记;②将装有液体和小矿石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称出总质量为m1;③将小矿石从液体中取出,向烧杯中添加液体到标记处,再用天平称出此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液=(用符号表示);④将小矿石从液体中取出时带出少量液体,请分析这一步骤对本实验测量结果的影响:。四、计算题32.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以60km/h的速度行驶要2h才能到达,甲、乙两站相距多远?因为下雨,客车从甲站到乙站用了3h,此时客车的速度有多大?33.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用来选种的盐水密度应为,早春时节,小南所在物理小组配制了30kg的盐水,测得其体积为25dm3;(1)如果种子密度为,质量为,种子体积共多少m3?(2)请你计算一下小南配制的盐水密度,是否符合要求?(3)如果不符合要求,是要加盐还是水,加多少kg?《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ACBC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DCDCBCB1.B【详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物理教材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60次左右。故B符合题意;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d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也就是500cm3,质量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这个数据与其他四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故选C。3.C【详解】AD.由图1可知,甲车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为由图2可知,乙车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乙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车的速度为则甲车与乙车的速度之比为,故AD不符合题意;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车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甲、乙都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8m/s.故选A【点睛】已知运动员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出他的平均速度;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5.C【详解】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了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不准确,少计了,少计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即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应为t=14.00s+0.29s=14.29s所以记录的结果是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实际成绩应为14.29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B【详解】A.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不同的歌手由于声带的宽度和厚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是不同的,故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故A错误;B.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高声唱国歌,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禁止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7.C【详解】解: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不用力甩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只被测者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才会发生变化,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所以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答案为C.点睛: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据此作答.8.A【详解】蜡烛油在顺着蜡烛向下流淌时,属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A.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符合题意;B.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D.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9.C【详解】AD.纸锅持续吸收火焰的热量,而水沸腾时,持续吸收纸的热量,才导致纸张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AD不符合题意;B.火焰的温度一般大于500摄氏度,远远大于纸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C.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摄氏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蜻蜓在水中的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则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一样大,故B错误;C.蜻蜓距水面0.6m,像距水面0.6m,所以像与蜻蜓相距1.2m,故C正确;D.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蜻蜓的像在水面下0.6m处,故D错误。故选C。11.C【详解】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像与物的运动速度是相等的,人以2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像也以2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在4s内人离开镜子的距离增加了s=vt=2m/s×4s=8m同理像离镜子的距离也增加了8m,故人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加了8m+8m=16m故选C。12.D【详解】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冰面上,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发生偏折,垂直入射;当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冰面倾斜同样的角度,此时入射光线不与冰面垂直,法线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当于入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A【详解】A.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故A正确;B.凸透镜只有两个实焦点,故B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其焦点,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实像,故D错误。故选A。14.D【详解】由题意知,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f<12.5cm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物距u=30cm>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15.C【详解】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u=50cm﹣30cm=20cm像距v=65cm﹣50cm=15cm由上分析得:20cm>2ff<15cm<2f解得:7.5cm<f<10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时,物距u=50cm﹣35cm=15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另解:图中物距为20cm,像距为15cm。将蜡烛移至35cm处时,物距变为15cm,因在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为20cm。故选C。16.D【详解】A.生活中的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仪器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B.光通过摄像机镜头后会发生折射现象;故B错误;C.地球与核心舱的距离很远,远远的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所以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C错误;D.根据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天舟四号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选D。17.C【详解】设教室里空气的体积为V,为方便计算,空气中其他气体可忽略不计,根据可得氮气的质量:m氮=ρ氮V氧气的质量:m氧=ρ氧V则空气的质量约为:m=ρ氮V+ρ氧V空气的密度约为:ρ氮+ρ氧=1.25kg/m3×+1.43kg/m3×=1.2753kg/m3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V=9m×6m×3m=162m3所以,教室里空气的质量约为:m′=ρV=1.2753kg/m3×162m3≈207kg只有C选项与此计算结果最为接近,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B【详解】A.图a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m,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V,则图象的斜率表示物质的密度,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体积乘积的一半,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因此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图b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乘积,即vt,s=vt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9.C【详解】.由图像可知,温度为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在范围内,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大,由可知水的体积越小,所以在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C.由于时水的密度最大,所以最低层的水温度为,由示意图中从上至下、、、、处的温度逐渐升高,到点温度最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温度不同时水的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密度大的的水可始终保持在低层,供鱼类存活,所以,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20.B【详解】BD.设氧气罐瓶的质量为m0,容积为V,且瓶内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罐子的容积,用去一半的氧气后其质量为解得氧气罐的质量为m0=l0kg,故B正确,D错误;AC.总质量为80kg的氧气罐,瓶内氧气的质量为80kg-10kg=7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用去一半的氧气后其质量为45kg-10kg=35k氧气的体积一定,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可知,氧气的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故AC错误。故选B。21.静止篱笆【详解】[1][2]井之所以大风前在“我家院里”,而大风后,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井是静止的。22.5不能【详解】[1]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300次,所以蝴蝶翅膀1秒钟振动5次,即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5Hz。[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5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23.振动能量【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4.可行受热均匀不变【详解】[1]常温下教室的温度高于0℃,即高于冰的熔点,所以冰在常温下能够熔化,故让冰在常温下的教室熔化是可行的。[2]利用水浴加热法能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物态无关,所以熔化过程中冰(或蜡)的物质总质量不变。25.升华熔化【详解】[1]物质状态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物态变化为升华;装有少量碘颗粒的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加热时会看到紫色气体,这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2]乙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即会出现碘颗粒熔化现象。26.直线传播漫反射【详解】[1]光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伞不透明,光无法透过,太阳伞能遮阳,是利用了光的沿直线传播的原理。[2]光在粗糙的反射面上会发生漫反射。光照射到粗糙的黑板表面上发生漫反射,能使不同位置的同学都接收到反射光线,从而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27.色散二蓝【详解】[1]“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这是喷出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形成“人工虹”,这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由《玄真子》中“背日喷乎水”可知,人应该背对太阳用喷壶喷出水,才会形成虹霓之状,所以漫画中的小孩按图中的方法二喷水时可以看到彩虹。[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蓝色玻璃片的眼镜是透明的,只能透过蓝色的光,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小孩佩戴蓝色玻璃片的眼镜去观察彩虹,看到彩虹呈蓝色。28.天平调零螺丝2.2【详解】[1][2]物理实验室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图中所用的台秤在使用时与天平几乎相同,即使用前,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度,调节调零螺丝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秤杆每一个大格代表100g,每一个小格代表5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物体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