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试課程与教學论试題課程代码:00467一、單项选择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題1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題目规定的,請将其代码填写在題後的括号内。錯选、多选或未选均無分。1.在非指导性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是()。A.先知者B.管理者C.增進者D.指导者2.“中间語言”概念的提出者是()。A.加涅B.布鲁纳C.施瓦布D.奥苏伯尔3.赞科夫发展性教學理论的教學原则是()。A.艺术性与科學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經验与间接經验统一,教師主导与學生积极统一,集体与個别统一B.直观原则,愛好原则,活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學生理解學习過程,使全体學生都得到发展D.教學与训育统一,問題处理學习与系统學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4.范例教學中“范例”的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學术性,科學性,范例性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D.发明性,积极性,范例性5.“指向教育的總体方向,体現的是普遍的、總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這是指()。A.課程与教學目的B.教育目的C.教育目的D.培养目的6.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构造;教育目的要以學生详细的、外显的行為来陈說;教育目的超越了學科内容。這三個經典特性是属于()。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的分类學”的特性B.艾斯纳的体現性目的的特性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的的特性D.老式的普遍性目的的特性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時代,科學与技术的关系体現為()。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對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對等的关系8.“學校課程不停建构出新的社會生活經验”,持這种观點的是()。A.被動适应论B.积极适应论C.滞後论D.超越论9.“教學设计是一种持续发明的過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學设计的這种特性反应的課程实行取向是()。A.忠实取向B.互相适应取向C.課程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0.在課程開发或課程实行還在发展或完善過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總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課程与教學评价的发展历史分為四代,其中认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成果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程度”的是()。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12.“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怀的問題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這种评价模式是()。A.差异模式B.目的到达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13.當今時代,世界各国的課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經验課程”、“综合課程”,這种重视实际上体現了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种共同趋势,即即追求()。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學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師主体与學生主导的内在统一14.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點,随机访問教學作為一种教學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學习B.中级學习C.高级學习D.以上都适合15.目前中国社會所面临的許多教育热點問題,如“重點中學”存废問題、择校問題、义务教育阶段經费筹措問題等都反应了人們已開始自覺追求()。A.教育质量B.教育地位C.教育公平D.受教育权16.泰勒认為,有效组织學习經验的三個原则是()。A.独立性、序列性和整合性B.持续性、层次性和整合性C.持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D.持续性、序列性和复杂性17.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點,學科构造指的是()。A.學术构造与心理构造的统一B.學术构造与句法构造的统一C.实质构造与句法构造的统一D.实质构造与心理构造的统一18.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學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學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赫尔巴特19.科學化課程開发理论的奠基者、開创者是()。A.博比特B.查特斯C.哈裏斯D.泰勒20.“教之于學就如同卖之于买”,這句话阐明()。A.教不一样于學B.學不一样于教C.教与學是互相独立的两项活動D.教与學是互相依赖、對立统一的21.泰勒模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愛好B.实践愛好C.解放愛好D.实践理性22.最早提出“curriculum”(課程)一詞的教育家是()。A.洛克B.康德C.斯宾塞D.杜威23.杜威提出实現課程与教學统一的详细途径是()。A.經验B.活動C.做中學D.积极作业2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學论确立的標志是()。A.拉特克称自已的新的教學技术為“教學论”B.赫尔巴特出版《一般教育學》C.卢梭出版《愛弥儿》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學论》25.认為“教學就是從外部對心灵進行塑造”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26.“将所选出的課程要素根据學科的逻辑体系和學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這指的是課程组织的()。A.持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次序性27.“美德即知识”命題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B.孔子C.苏格拉底D.亚裏士多德28.以“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类”為理论基础的課程形态是()。A.“原因課程”說B.“泛智課程”說C.赫尔巴特主义課程论D.功利主义課程论29.“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A.斯宾塞B.吉鲁C.阿普尔D.威利斯</P>30.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布拉梅尔德提出了()。A.STS課程B.环境教育課程C.国际理解教育課程D.轮形課程二、简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6分,共30分)31.简述布鲁纳的发現學习的基本特性。32.什么是課程与教學目的?确定課程与教學目的的基本环节是什么?33.怎样理解教學措施的本质?34.支架式教學的含义与基本特性是什么?35.简述程序教學的含义与教學设计的原则。三、论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36.论述課程实行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应怎样实行課程。37.比较課程与教學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談談對改善我国課程与教學评价有哪些启示。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6分)38.在《国家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課程問題。如“变化課程构造過于强调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实状况,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課程门类和課時比例,并设置综合課程,以适应不一样地区和學生发展的需求,体現課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學阶段以综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级開设品德与生活、語文、数學、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级開设品德与社會、語文、数學、科學、外語、综合实践活動、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課程。”請結合实际分析在我国為何要倡导综合課程?根据上述材料阐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贯彻综合課程。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试課程与教學论试題課程代码:00467一、單项选择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題1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題目规定的,請将其代码填写在題後的括号内。錯选、多选或未选均無分。1.課程作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標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出版的()A.《怎样编制課程》B.《課程》C.《課程编制》D.《理解課程》2.被誉為“現代課程理论的圣經”是著作()A.《潜在課程论》B.《課程与教學的基本原理》C.《現代課程论》D.《实践:課程的語言》3.在施瓦布看来,課程是由教師、學生、教材、环境四個要素所构成的。這四個要素间持续的互相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課程”的基本内涵。其中“实践性課程”的中心是()A.教師B.學生C.教材D.环境4.理论化、系统化教學论确立的標志是()A.《一般教育學》B.《大教學论》C.《教育论》D.《教育漫话》5.“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學原则是()A.教學的教育性B.教學的直观性C.教學的循序渐進D.教學的因材施教6.那些在課程变革過程中被學校和社會故意或無意排除于學校課程体系之外的課程,称為“虚無課程”。這是思索課程問題的一种独特视角,由美国課程论专家提出,他是()A.古德莱德B.艾斯纳C.斯腾豪斯D.奥利瓦7.在泰勒看来,課程開发的出发點是()A.确定教育目的B.选择教育經验C.组织教育經验D.评价教育计划8.与課程教材的构造体系相匹配,在教學设计上,布鲁纳主张()A.接受學习B.发現學习C.故意义學习D.处理問題學习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學习的新观念,新學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互相作用,此类學习是()A.上位學习B.下位學习C.并列學习D.結合學习10.許多教育心理學家曾對讲解式教學与发現式教學展開了對比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一般的見解是,課堂教學应以()A.发現式學习B.讲解式教學C.合作學习D.自主式學习11.与老式教學论中那种只重视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學新体系实現了教學目的上的转换,這就是教學应著眼于學生的()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C.全面发展D.個性发展1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的上為之心仪的目的是()A.发明性发展B.潜能的发挥C.人格的完善D.自我实現13.斯腾豪斯所提出的“生成性目的”在价值取向上实际是追求()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工具理性14.通過語言而提醒課程内容的教學措施,被称為()A.示范B.显示C.展示D.口述15.提出“任何學科都可以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小朋友”的教育家是()A.奥苏贝尔B.赞科夫C.布鲁纳D.皮特斯16.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課程要素妥善组织為課程构造,使多种課程要素在動态运行的課程构造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現課程目的,這就是()A.課程要素B.課程组织C.課程构造D.課程目的17.将所选出的多种課程要素在不一样學习阶段予以反复,這种課程组织的原则称為()A.持续性B.次序性C.整合性D.螺旋性18.以文化知识(科學、哲學、艺术)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從不一样知识领域或學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為學科。這种課程类型称為()A.要素課程B.综合課程C.經验課程D.學科課程19.将一门學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後内容基本上不反复。用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課程称為()A.直线式課程B.螺旋式課程C.显性課程D.隐性課程20.現代個别化教學组织的范例是()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C.先行计划D.凯勒计划21.凡課程及對应的教學在故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為()A.課程计划B.課程变革C.課程实行D.課程采用22.課程实行的過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課程变革计划的過程,這是課程实行的()A.拒绝取向B.互相适应取向C.忠实取向D.課程创生取向23.在課程開发或課程实行還在发展或完善過程中時所采用的评价,称為()A.目的本位评价B.目的游离评价C.形成性评价D.總結性评价24.對課程或教學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称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25.把課程视為“符号表征”,課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課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這种課程研究的范式称為()A.課程開发范式B.課程理解范式C.課程反思范式D.課程发展范式26.一种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長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和文化個性,称為()A.文化性B.国际性C.多元性D.民族性27.政府為保证国民的基础學力、基本素质而開发的課程,称為()A.校本課程B.學校課程C.国家課程D.個人課程28.规范的、拥有内在的逻辑系统的、從多种情境中抽象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称為()A.理性知识B.构造性知识C.感性知识D.非构造性知识29.创设具有真实事件或真实問題的情境,學生在探究事件或处理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這种教學模式称為()A.情境教學B.支架式教學C.灌输教學D.随机访問教學30.以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為代表,流行于欧洲拾八、拾九世纪的一种經验課程思潮,称為()A.現代人本主义經验課程论B.浪漫自然主义經验課程论C.批判經验課程论D.經验自然主义經验課程论二、简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6分,共30分)31.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32.试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學理论的教學原则。33.试述學术中心課程的内涵与基本特性。34.简述隐性課程的特點。35.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三、论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36.试分析布鲁纳的发現學习及其特性。37.學科課程与經验課程各有哪些特性?两者关系怎样?談談目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學科課程与經验課程方面的現实状况。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6分)38.一位教師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課時,課前曾布置作业,规定學生把自已认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裏来。學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課一開始,學生就對胡萝卜是不是果实,進行了剧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說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師因势利导地指出:“當你對一种事物拿不准的時候,你就拿一种和它类似的東西和它比较,看它們有哪些相似?哪些不一样?答案就很轻易找出了。”他拿起一种苹果和一种梨,問道:“它們有哪些東西相似?為何它們是果实呢?“都能吃。”一种學生回答。“能吃。對,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教師說。“都是树上長的。”又有一种同學說。“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長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長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師說。“都是開完花結的果。”又有一种同學說,教師立即加以肯定。“均有核儿”——一种學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那就要观测它們的构造了。”教師說:“好,切開来研究研究。”切開後,教師問:“那核儿是什么?懂得吗?”“是种子。”同學們回答。教師:“它的内部构造均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後裔的,那么种子以外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叫果肉。”一种同學答。這時,教師總結:“對,平常我們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學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們都懂得開花成果,果实均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重要看裏面有無种子。又問:“胡萝卜裏面有無种子呀?”“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學生回答。试论述以上這個案例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學措施?這种教學措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結合材料分析這种教學措施有何价值?运用這种教學措施需要具有什么条件?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试課程与教學论试題課程代码:00467一、單项选择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題1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題目规定的,請将其代码填写在題後的括号内。錯选、多选或未选均無分。1.如下属于“課程開发科學化运動”初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2.泰勒认為,為获得恰當的教育目的,就需要對所得到的教育目的的有关资料進行两次甄选,分别是()A.哲學的甄选和心理學的甄选B.學生的甄选和學科专家的甄选C.社會的甄选和學生生活的甄选D.教師的甄选和學生的甄选3.通過把事物、現象的通過与過程直观地、動态地展現出来而進行教學的措施,被称為()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4.确立了“同步诚实地尊重學科自身的逻辑和小朋友的心理逻辑”的課程形态是()A.活動課程B.學术中心課程C.科目本位課程D.隐性課程5.把課程分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經验的五個不一样层次的課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B.帕裏斯C.斯金纳D.兰德6.按照美国課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點,20世纪70年代以来課程研究的范式正從“課程開发范式”转变為()A.課程解讀范式B.課程理解范式C.課程实行范式D.課程评价范式7.范例教學的三個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個体性、基础性、范例性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8.在非指导性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是()A.先知者B.管理者C.增進者D.指导者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這裏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A.經济大萧条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D.課程開发科學化运動10.“将所选出的課程要素根据學科的逻辑体系和學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這指的是課程组织的()A.持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次序性11.教師与學生交往的主渠道是()A.課外活動B.課堂C.游戏D.提問12.從研究措施上来看,行動研究属于()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課堂研究D.试验研究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點,學科构造指的是()A.學术构造与心理构造的统一B.學术构造与句法构造的统一C.实质构造与句法构造的统一D.实质构造与心理构造的统一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目的到达模式B.過程模式C.差异模式D.回应模式15.布卢姆认為,“教育目的分类學”应包括认知领域、動作技能领域和()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来源:考试大-自考站16.功利主义課程论的重要代表是()A.巴格莱B.狄尔泰C.斯宾塞D.皮特斯17.“教學设计是一种持续发明的過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學设计的這种特性反应的課程实行取向是()A.忠实取向B.互相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時代,科學与技术的关系体現為()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對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對等的关系19.以“社會发展和科學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壞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惡化”作為直接社會背景而产生的課程形态是()A.轮形課程B.环境教育課程C.国际理解教育課程D.STS課程20.1893年,以埃利奥特為首的美国“中等學校研究拾人委员會”基于充足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學開设()A.轮形課程B.STS課程C.經验課程D.选修課程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總結性评价的課程评价专家是()A.斯克裏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D.莱斯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學的设计原则是()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23.杜威對課程与教學的整合以及他的整個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A.科技理性B.实践理性C.工具理性D.解放理性24.《大學》中曾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這种教育宗旨反应的是課程与教學目的的()A.普遍性目的取向B.生成性目的取向C.行為目的取向D.体現性目的取向25.目前,在我国學科課程的组织中仍然占主流的課程组织形式是()A.圆周式課程B.螺旋式課程C.逐渐深入課程D.直线式課程26.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學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學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赫尔巴特27.“學校課程不停建构出新的社會生活經验”,持這种观點的是()A.被動适应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产业经济学与2025年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产业管理职业能力测评试卷及答案
- 咸阳师范学院《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实验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试卷及答案
- 潜江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模拟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东港地区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3月中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高端私人直升机航拍影像作品版权授权及收益分成协议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PSP问题解决流程分析
- 6.5 国家司法机关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语文-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答案
- 低空经济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课内文言文主题阅读训练主题二:治国劝谏篇(解析版)
- 计算机毕设管理系统答辩
- 2025年湖北行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