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司法考试民法背诵版_第1页
2024年司法考试民法背诵版_第2页
2024年司法考试民法背诵版_第3页
2024年司法考试民法背诵版_第4页
2024年司法考试民法背诵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考试民法精髓背诵版第一节法律事实体系一、法律事实与非法律事实(一)法律事实与非法律事实的辨别(图1)1.自愿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不能主张“青春损失费”,因欺诈胁迫发生性关系的可以以“性自主决定权”受到侵害為由主张损害赔偿。2.有关結婚的彩礼,合用婚姻法解释二第拾条的规定,即當事人祈求返還按照习俗給付的彩礼的,假如查明属于如下情形,人民法院应當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結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結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导致給付人生活困难的。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當以双方离婚為条件。3.單独以违反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夫妻忠实义务”起诉的,不被法院受理,這意味著,如下四种状况下的诉讼祈求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①談恋愛期间以對方违反“忠实义务”起诉②婚姻期间,不主张离婚,單独以對方违反“忠实义务”起诉③婚姻期间,主张离婚,规定對方承担婚姻法46条的赔偿责任,但對方并没有“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定情形④双方都违反忠实义务,并提起婚姻法46条的赔偿祈求這意味著,假如以對方违反忠实义务提起损害赔偿的,须满足如下三個条件:①严重违反忠实义务满足“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定情形②無過錯方起诉過錯方③在提起离婚诉讼的同步提起4.违反公序良俗的协议無效,如租赁女友,约定分手後不得再嫁他人等。(二)好意施惠关系好意施惠关系,指當事人之间無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实行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其意在增進友谊的行為。1.請客吃饭為好意施惠,劝酒過度构成侵权;免费指路為好意施惠,有偿带路转為协议关系;公交让座為好意施惠,因让座发生争执致人损害构成侵权2.共饮者需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形:1、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2、强迫性劝酒;3、酒後驾車、洗澡、剧烈运動未加以劝阻;4、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3.免费搭車為好意施惠关系,如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乘客受伤不能合用协议法,只能主张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為過錯责任,如事先约定“轻過錯免责”無效。4.在助人為乐中,假如先前行為引起危险,须尽到防备安全的注意义务,否则,则有過錯。如发生损害,须承担侵权责任。(如甲乙二人是楼上楼下的邻居,甲把钥匙落在家中,因小孩在家無人照看,祈求乙提供协助,乙找来一根粗绳從乙家窗口把甲吊至阳台,未料绳断人亡。)二、法律事实体系1.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為权利,权利對应著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這是民法初學者必须掌握的一条基本线索。2.法律关系包括权利义务,权利义务是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包括权利义务,是不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的常見类型包括:請客吃饭、免费领路、免费搭車、公交让座、受托购物。3.民事法律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是符合民事规范,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現象。根据事实与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為事件和行為两大类。4.行為与事件的辨别在于与否受到人的意志的影响与左右;表意行為与事实行為的辨别在于与否具故意思表达(权利意图);這裏的权利意图必须是设置、变更和消灭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主张、确认、保护、宣示、伤害民事权利的意图不构成意思表达)。5.设置——权利從無到有;变更——权利從此到彼;消灭——权利從有到無。5.下列不属于表意行為:催告、债权让与告知、要约的拒绝、承诺迟到告知、先占、创作;下列属于事件:出生、死亡、時效期间的通過、罢工。6.表意行為的特性在于必须包括意思表达,意思表达是一种权利意图的外在体現。單方允诺、遗赠、协议、合作协议等均為表意行為。7.表意行為又称民事行為,根据法律對其权利意图的评价辨别為合法表意行為(民法法律行為)和非法民事行為(有瑕疵的民事行為),後者详细包括無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8.表意行為与事实行為区别在于,表意行為包括权利意图,法律後果取决于法律對该权利意图的评价;事实行為不包括权利意图,法律後果取决于法律的直接规定9.因暴雨B家池塘的魚進入C家的池塘并且無法辨别产生何种法律关系?答:添附中的混合,产生物权变動与不妥得利返還(C获得魚的所有权,同步向B返還不妥得利)。假如没有人為原因,例如魚自已跳過去属于事件;假如有人為原因例如C抓起B的魚扔到自已的魚塘属于事实行為。第二节、意思表达与表意行為一、意思表达(一)意思表达的要件之一:内容(效果意思、权利意图)1.意思表达的要件有三:内容(效果意思、权利意图)、表达(明示和默示)以及表达意识。2.這裏的“权利意图”详细指设置、变更、消灭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不包括主张、宣示、确认、伤害和保护权利的意图3.承诺迟到告知、债权让与告知、催告和拒绝要约不是意思表达(二)意思表达的要件之二:形式(明示与默示)1.明示方式。明示是使用直接語汇实行的表达行為,详细包括口頭、書面和肢体語言(如招手打車)三种方式,書面形式又分一般書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尤其書面形式。2.默示方式。默示是以行為人的某种作為或不作為实行的表达行為,需要通過推理才能理解當事人的意思。根据《民通意見》第66条的规定,不作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當事人双方有约定的状况下,才可以视為意思表达?3.有关作為的意思表达,尤其强调买卖协议司法解释第四拾一条的规定:买卖协议司法解释第四拾一条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已經支付一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當认定买受人同意购置,但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在试用期内,买受人對標的物实行了出卖、出租、设定担保物权等非试用行為的,人民法院应當认定买受人同意购置。4.法律规定的不作為的意思表达的包括六种状况,分别是:①限双行為,經催告,法定代理人未作表达——视為拒绝追认;②無权代理,經催告,被代理人未作表达——视為拒绝追认;③试用买卖协议,试用期届满,买受人對与否购置標的物未作表达的——视為同意购置④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租赁协议继续有效⑤继承開始後,继承人的沉默——视為接受继承;⑥继承開始後,受遗赠人的沉默——视為放弃受遗赠。(三)意思表达的要件之三:表达意识(懂得自已的行為意味著什么)。1.表达意识处理的問題是,當事人在没有效果意思的状况下作出了一种表达行為,但這個行為在他人看来是有法律意义(权利意图、效果意思)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當事人欠缺表达意识,無意受到自已意思的拘束,進而来否认意思表达的存在,進而免于产生法律後果。2.归纳總結:意思表达的概念概括起来就是,第一,内心有效果意思,但愿设置、变更、消灭民事权利;第二,通過明示或者默示的表达行為让外部知晓;第三,自已懂得自已的這种表达行為意味著對应的效果意思。(四)意思表达与行為能力制度(图6)1.不满拾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识别自已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拾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拾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独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拾六周岁以上不满拾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已的劳動收入為重要生活来源的,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行為能力制度仅仅合用于表意行為,不合用于事实行為,因此,未成年人可以因创作而获得著作权,因先占获得所有权,因加工获得所有权,因無因管理获得必要费用祈求权。3.完全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民事行為有效(精确地說,是不因行為能力瑕疵而無效,下同);限制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行為能力范围之内的民事行為有效,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纯获利益的民事行為(接受奖励、酬劳、赠与等)有效。4.這裏的纯获利益指的是法律上而非經济上的纯获利益,亦即不能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和對价,哪怕這种對价极其微小。例如,把一套价值上萬的邮票以一百元的价格卖給無行為能力人的协议是無效的。4.在排除纯获利益和行為能力范围之内的表意行為之後,無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單方行為無效,限制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超越能力范围的單方行為無效,無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协议行為無效,限制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超越能力范围的协议行為效力待定。——無單無效、無双無效、限單無效、限双待定。二、表意行為(民事行為)1.民事行為即表意行為,民事行為的成立要件有三要素,即主体、意思表达和標的;民事行為根据与否符合生效要件的规定,可以分為合法的民事行為和非法的民事行為,合法的民事行為就是民事法律行為。2.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包括主体有行為能力、意思表达真实、標的合法——满足所有三项要件者,该民事行為生效,當事人在意思表达中所追求的权利意图得到法律的承认;如上述三项要件有一项或者几项不达標,则為非法民事行為,详细包括無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3.單方行為只有一种意思表达,详细包括單方允诺、形成权的行使、抛弃、代理权的授予等;双方行為為两個意思表达的對立统一,重要是协议;共同行為则是两個或者多种意思表达的完全一致,包括合作、法人合并、企业章程4.赠与(包括死因赠与)為双方行為(單务协议),遗嘱和遗赠為單方行為。5.某演员将其演出收入捐赠給慈善机构的行為。是双方行為(赠与协议);捐助设置基金會(财团法人)的行為则為單方行為。6.單方允诺只能給自已创设义务,不能給自已创设权利,如假一罚拾、设置幸运奖等。根据真題答案的观點,悬赏广告属于單方允诺。7.意思表达,依其与否以向相對人实行為要件,划分為有相對人的表达与無相對人的表达。前者如要约与承诺、债务免除、协议解除、授予代理权等,後者如遗嘱、抛弃、财团法人的捐助等。有相對人的意思表达的生效一般合用“抵达主义”,即该意思表达以抵达相對人時生效。無相對人的意思表达自完毕時生效。双方行為必有相對人,單方行為则也許有相對人,也許没有。8.身份行為如监护、收养、婚姻不合用协议法,身份行為亦不得附条件。9.实践协议包括保管、定金、自然人借贷,使用借贷在學理上也被认為是实践协议——赠与协议和质押协议是诺成协议,無需交付协议即可成立。10.保管协议交付成立,成立即生效;定金协议書面成立,交付生效;自然人借贷协议合意成立,交付生效。11.要式行為包括法定要式和约定要式两种。要式行為如未完毕特定形式,该行為不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协议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當事人约定采用書面形式签订协议,當事人末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重要义务,對方接受的,该协议成立。12.自然人借贷為双方行為(协议),也是單务、不要式、实践协议,附有利息的為有偿單务协议,不附利息的是免费單务协议。13.單务协议和單方行為不是同一概念,單务协议為双方行為而非單方行為;反之,双务协议则双方行為。14.表意行為不等于意思表达,不過表意行為必须包括意思表达。①單方诺成表意行為只需一项意思表达即可成立表意行為。此時,意思表达和表意行為的辨别没故意义。即在單方诺成表意行為,意思表达即表意行為;②在双方或者多方表意行為,必须由两個或多种意思表达才能成立表意行為。它和單方表意行為的最大区别在于,仅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达尚局限性以发以當事人预期的法律後果。双方表意行為需要两個意思表达的合意;多方意思表达则需要多种意思表达的体現(要约是一种意思表达,但不能构成單方表意行為)③在实践表意行為,于意思表达之外還须有物之交付方能成立表意行為;④在要式表意行為,于意思表达之外還须有法定形式方能成立表意行為。三、表意行為体系(图8)1.表意行為的效力瑕疵、保护對象及法律後果如下:(1)意思表达瑕疵——保护相對人利益——已經生效,可以被撤销(2)欠缺第三人追认——保护行為能力欠缺者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效力待定(3)標的违法——保护国家利益、行為能力欠缺者的利益——自始、确定、當然無效(一)無效1.确定無效的含义:自始、确定、當然無效2.类型:(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协议,损害国家利益;(2)惡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會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的判断:(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6)無單、限單、無双無效3.部分無效协议部分無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1)租赁期限不得超過二拾年。超過二拾年的,超過部分無效(2)無效格式条款与不妥免责条款(协议法40、53条)(3)超過20%的定金不具有定金罚则的效力(4)超過银行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無效(四倍以内有效)4.法律後果:不妥得利返還与缔约過錯责任(协议法58条)5.难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取缔性强制性规定(管理性)之分效力性规定:既否认行為自身的效力(公法打击),也否认行為的後果(私法打击)取缔性规定:只否认行為自身的效力(公法打击),不否认行為的後果(私法保护)⑴如下行為因標的物违法而無效:毒品买卖、軍火买卖、人口买卖、卖淫嫖娼⑵如下行為因標的物流通受限而無效:买卖村民自建房、小产权房、經济合用房、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最终一种可补正)(3)如下行為违反為標的物质量而设的强制性规定而無效①無预售許可证明的商品房预售协议(事後可补正)②無资质而签订的建设工程协议③無资质借用他人名义签订的建设工程协议④未經招投標程序的建设工程协议⑤無工程规划許可建设的房屋的租赁协议(可补正)(4)如下四個市場准入限制對法律行為的標的没有影响,故协议有效:①黄牛票贩、②無证导游、③無证商贩、④無证司机(5)如下四個特殊主体的行為限制對法律行為的標的没有影响,故协议有效:①公务员經商、②律所两所执业、③企业對外担保、④证券從业人员证券交易(6)如下四個特殊行為的限制對法律行為的標的没有影响,故协议有效:①未立案登记的房屋出租、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③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出卖、④违反時间地點限制的經营性行為(如軍事禁区不得摆摊、KTV严禁在凌晨两點後来营业)(7)當强制性规定的法律价值高于契约自由時,该协议無效,如:①學校、幼稚园、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业單位、社會团体不得為保证人(违者协议無效);②中国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請权或者专利权的,应當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违者协议無效)。(二)可撤销、可变更1.前提:两個意思表达(既不能是事实行為,也不能是一种意思表达)2.概念理解(1)欺诈:欺诈的故意+欺诈行為+上當的成果(錯误意思表达)(2)胁迫:胁迫的故意+胁迫行為+被迫的成果(不真实的意思表达)①怎样与正常的交易辨别?虽有要挟但相對人的意思表达是真实的②怎样与欺诈辨别?欺诈使人自愿上當,胁迫让人被迫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达③怎样与乘人之危辨别?胁迫的危难是胁迫人导致的,乘人之危的危难是客观产生的(3)乘人之危:客观危难+不法利益+积极迫使(4)重大误解(仅限于内容錯误):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质?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錯误认识,使行為的後果与自已的意思相悖,并导致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為重大误解?(5)显失公平:客观要件(违反公平)+主观要件(优势、經验)3.撤销权四個要點(1)先生效然後被撤销(2)注意起诉主体的区别: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的撤销权人為受损害方;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撤销权人為协议双方當事人。(▲注意:當事人祈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3)权利行使方式——起诉、仲裁(4)除斥期间——1年(协议法55:自懂得或者应當懂得撤销事由之曰起一年内,另,具有撤销权的當事人懂得撤销事由後明确表达或者以自已的行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三)效力待定“狭义無权代理”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超越能力范围的协议行為”中的四项权利:(1)被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有追认权与拒绝追认权(追认的意思表达自抵达相對人時生效,协议自签订時起生效)。(2)“相對人”在對方追认之前有催告权和撤销权;相對人可以催告對方在1個月内予以追认(對方未作答复的,视為否认);善意相對人可以在對方追认之前以“告知”方式行使撤销权。第三节、法律关系体系1.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包括個人合作(無法人资格)、合作企业(無法人资格)、個人独资企业(無法人资格)、中外合资經营企业(有法人资格)、中外合作經营企业(满足中国法人条件者有法人资格)和外商独资企业(满足中国法人条件者有法人资格)。2.自然人享有完整的人身权和身份权,法人享有财产权和有限的人格权(声誉权、荣誉权和名称权),法人不享有身份权。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為、智慧成果和人身利益。物权的客体原则上是物,例外的状况,還包括自然力、权利和虚拟财产;债权的客体是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4.以权利作為物权客体的物权类型包括:权利质权和在土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四荒土地承包經营权)上设置的抵押权和地役权等。5.一本正式出版的作品上可以包括四项权利:作者的著作权、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讀者的所有权和作者的债权人的权利质押权(以著作财产权出质)6.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人人平等,人人完全,不得抛弃,不得转让。7.行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获得并非同步,而是有其特有的判断原则,详细包括两项,即年龄原则和精神状况原则;权利能力只有在死亡時才丧失,而行為能力则也許伴随自然人精神状况的变化而变化;8.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设置登记,终于注销登记;同一种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完全相似;不一样的法人,行為能力不一样9企业股東以出资额為限對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则以其所有财产對企业债务承担無限责任。個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以個人财产對個人独资企业债务承担無限责任;合作企业的合作人则以個人财产對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無限连带责任。10.企业法修正案的六個变化和四個不变。這六個变化是①注册资本不再规定最低限额②不再规定出资期限③不再法定验资④不再规定货币出资比例⑤股東出资额不再规定登记⑥营业执照不再记载实收资本。這四個不变是:①注册资本仍然存在;②自然人的姓名、劳务、商誉仍然不可出资;③一人企业仍旧“一子绝孙”(58条);④募集设置仍然规定实收资本(因而例外地有验资规定)11.货币在物权法上的特殊之处為占有即所有,在债权法上的特殊之处為,货币之债只发生履行迟延,不发生履行不能。有价证券重要类型包括:票据(本票、汇票和支票)、债券、股票、仓單、提單;凭证证券(無价证券)则包括:借条、收据、火車票、電影票。12.除斥期间的客体是形成权;诉讼時效的客体是债权祈求权。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诉讼時效届满,债务人产生時效抗辩权,但债权人的实体债权并不消灭。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期间通過不能中断、中断、延長;诉讼時效是可变期间,期间可因中断、中断或延長而得延展。第四节:权利分类体系(一)依内容而划分(图16)1.胎儿没有权利能力,但胎儿的继承利益受到法律保护;死者没有权利能力,但死者的人格利益(姓名、肖像、荣誉、声誉、隐私)受到法律保护;占有不是权利,不過占有這一事实受法律保护。2.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在五個方面的内容相似,但顺位有先後,亲权和配偶权為第一顺位,亲属权居于第二顺位。。這五個方面是:法定抚养义务、监护人资格、精神损害赔偿的提起、遗产继承和宣布死亡的资格。3.一般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概括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所有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详细人格权的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专属于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不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受到侵害,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4.声誉权是一种社會评价,可好可壞,人兼有之;荣誉权是一种组织评价,一定正面,人或有之。5.說真话(當事人不乐意被公開的事实)侵害隐私权,說假话(欺侮诽谤)侵害声誉权。6.用益物权原则上是主权利,唯一的例外是地役权,地役权是從权利,附属于供役地的土地使用权;所有的担保物权都是從权利,附属于其所担保的主债权。7.我国現行四种用益物权的客体均為不動产(土地);抵押权的客体包括動产和不動产,质权的客体限于動产,此外尚有权利质押;留置权的客体则仅仅限于動产。8.除地役权之外,其他的用益物权需要占有標的物;除抵押权外,其他的担保物权也需要占有標的物。(二)以作用方式而划分(图15)1.祈求权和支配权的关键区别在于,祈求权需要通過借助他人意志来实現自已的权利,而支配权则仅仅依托权利人自已的意志就可以实現支配权所包括的利益。2.祈求权包括物权祈求权、债权祈求权、占有保护祈求权、人身权上祈求权和知识产权祈求权五种;支配权则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债权祈求权合用诉讼時效,形成权合用除斥期间,物权祈求权原则上没有時间限制(例外的情形将在系统强化阶段讲解)3.支配权仅仅對应不作為义务。祈求权既包括作為义务,也包括不作為义务4.债权和祈求权不是同一概念,两者的交集為债权祈求权;并非所有的祈求权都是基于基础权利受侵害而发生(如协议履行祈求权)。5.抗辩权是可以制止祈求权效力的权利,包括协议履行抗辩权(合用于同一双务协议)、诉讼時效抗辩权(合用于债权祈求权)、先诉抗辩权(合用于一般保证);其中,诉讼時效抗辩权為永久性抗辩权,其他两者為一時性抗辩权。6.形成权仅以表意行為行使;支配权既可以以事实行為行使,也可以以表意行為行使。7.抗辩权(民法上的抗辩权)与事实抗辩(诉讼法上的抗辩)之辨别:前者是在主张一种主观的权利,以抗辩权對抗一种有效的祈求权,例如诉讼時效抗辩;後者则是主张一种客观的事实,以该事实否认對方的祈求权,如权利不发生的抗辩或者权利消灭的抗辩。8.常見的從权利包括担保物权、地役权、保证债权、利息债权、违约金债权,主权利不转让,從权利不得單独转让。9.并非所有的人身权都是专属性的权利,例如企业名称权為法人人格权,但可以转让;并非所有的财产权都是非专属性的权利,例如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或者专属于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