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页(共28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5•鼓楼区校级开学)科学家将比目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西红柿里,培育出了抗冻西红柿,这种西红柿可以在冬季或较寒冷的地区种植。科学家采用的技术是()A.仿生 B.嫁接 C.转基因 D.杂交2.(2024秋•罗湖区期末)201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了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克隆过程示意图如下,长大后的克隆猴形态特征更像()A.A猴 B.B猴 C.C猴 D.A和B猴3.(2024秋•即墨区期末)同学们按照图例所示。分别画出克隆羊多莉诞生的部分过程。其中,绘制与克隆过程对应一致的是()A. B. C. D.4.(2024秋•城阳区期末)青岛特色美食——青岛大包是将面团发酵后制作的包子,选用青岛特产胶东大白菜,搭配里岔黑猪肉,以青岛海盐、酱油等调制的馅料,香味浓郁,深得游客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无细胞壁是白菜细胞和猪肉细胞的区别之一 B.调味品酱油的制作利用了霉菌的发酵作用 C.面团发酵时利用的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D.面团发酵时间较长会变酸是由于酵母菌产生乳酸5.(2024秋•城阳区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在制作泡菜时,向泡菜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食醋,数天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备注:人体如果摄入亚硝酸盐过量,会引发中毒)。以下观点需要修改的是()A.加入食醋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B.食醋浓度为0的组起到对照作用 C.发酵第3天的泡菜最适合食用 D.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下降6.(2024秋•长寿区期末)剩余饭菜打包是节约粮食的一种好习惯。饭菜放在冰箱中,一定时间内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内()A.温度低,细菌繁殖速度慢 B.温度低,把细菌都冻死了 C.没有空气,细菌无法繁殖 D.没有空气,细菌不能呼吸而死亡7.(2024秋•宝安区期末)为研究不同酵母菌种类对发酵面团的影响,小深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酵母菌种类耐高糖酵母普通酵母耐高糖酵母普通酵母面团中加入糖10g10g0g0g2小时后发酵结果(横线是面团初始高度)A.面团加入酵母后应再次高温灭菌 B.普通酵母比耐高糖酵母发酵效果好 C.面团中加入糖不会影响发酵结果 D.为使结果更准确可多次重复实验8.(2024秋•古冶区期末)你做馒头不需要的原料是()A.面粉 B.乳酸菌 C.酵母菌 D.30度温水9.(2024秋•即墨区期末)小华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她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g葡萄糖和200mL水,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对她的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对照变量为是否搅拌 B.甲装置中可产生二氧化碳 C.乙装置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乙装置10.(2025•霸州市校级开学)如图为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鼠a的流程,该生物工程技术是()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11.(2024秋•普宁市期末)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面团膨大松软。如图表示用酵母菌发面时,不同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面团发酵的适宜温度在35℃左右 B.酵母菌既能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 C.利用酵母菌发面时,夏天用的时间要比冬天短 D.不同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越多12.(2024秋•长沙期末)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导入牛体内,使牛合成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贫血。该项技术是()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13.(2025•高陵区开学)如图所示,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室温放置数日后,瓶中肉汤变质了。该实验探究的主要问题是()A.氧气对肉汤保鲜是否有影响 B.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的来源 C.肉汤保存时间与肉汤保鲜的关系 D.放置环境能否延长肉汤的保存时间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4秋•皇姑区期末)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准备四个同样的洁净的容器,在容器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大白菜,均加入等量的浓度为7%的食盐水,再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等量的食醋,然后将容器密封。从泡菜制作第一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重复做3次,结果如图所示:(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是。(2)本实验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的目的是,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所采取的措施有(写出其中一点)。(3)制作泡菜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写出其中一点)。(4)分析曲线可知,食醋能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三.解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长寿区期末)古人称酸奶为“酪“,许多古籍中均有关于制酪的记载,川维中学某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相关探究。请分析回答.[查阅资料]《齐民要术》中制酪流程大致如图所示:.(1)取乳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牛奶中的。(2)“先成酪”含有的发酵菌种可能主要是;取“先成酪”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步骤。[走访调查]为满足市场需求,酸奶厂会研发不同口味的酸奶。研发人员探究果汁添加比例、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对酸奶的色泽、滋味、气味等进行感官评价,其中一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3)根据上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实验变量)是。当桑葚汁添加比例为%时,感官评分最高。[动手实践]制作酸奶每一步都需严试细致,操作不当会导致制作失败。(4)若发酵瓶中液体腐败变质,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①灭菌不彻底②发酵时间过短③密封不严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生物技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ADDCADBBCD题号1213答案BB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5•鼓楼区校级开学)科学家将比目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西红柿里,培育出了抗冻西红柿,这种西红柿可以在冬季或较寒冷的地区种植。科学家采用的技术是()A.仿生 B.嫁接 C.转基因 D.杂交【考点】转基因技术.【专题】归纳推理;现代生物技术.【答案】C【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解答】解: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科学家利用北极比目鱼抗冻蛋白基因培育出了耐储存西红柿新品种,这项研究采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转基因技术是解题的关键。2.(2024秋•罗湖区期末)201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了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克隆过程示意图如下,长大后的克隆猴形态特征更像()A.A猴 B.B猴 C.C猴 D.A和B猴【考点】克隆技术.【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现代生物技术.【答案】A【分析】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克隆猴是用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没有经过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解答】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雌猴A为“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提供了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故“中中”和“华华”更像A,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细胞核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3.(2024秋•即墨区期末)同学们按照图例所示。分别画出克隆羊多莉诞生的部分过程。其中,绘制与克隆过程对应一致的是()A. B. C. D.【考点】克隆技术.【专题】归纳推理;现代生物技术.【答案】D【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解答】解: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的乳腺细胞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在体外融合成一个新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再植入丙羊的子宫内进行后期发育,丙羊是代孕母羊。图中绘制与克隆过程对应一致的是D,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克隆技术是解题的关键。4.(2024秋•城阳区期末)青岛特色美食——青岛大包是将面团发酵后制作的包子,选用青岛特产胶东大白菜,搭配里岔黑猪肉,以青岛海盐、酱油等调制的馅料,香味浓郁,深得游客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无细胞壁是白菜细胞和猪肉细胞的区别之一 B.调味品酱油的制作利用了霉菌的发酵作用 C.面团发酵时利用的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D.面团发酵时间较长会变酸是由于酵母菌产生乳酸【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生物的分类.【答案】D【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解答】解:A.猪肉细胞和白菜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缺少了细胞壁和液泡等结构,故A正确。B.酱油的制作利用了霉菌的发酵作用,故B正确。C.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故C正确。D.发酵时间长,温度升高,利于乳酸菌、醋酸菌等杂菌生长和繁殖,会产生酸味物质,酵母菌不会产生乳酸,故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2024秋•城阳区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在制作泡菜时,向泡菜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食醋,数天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备注:人体如果摄入亚硝酸盐过量,会引发中毒)。以下观点需要修改的是()A.加入食醋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B.食醋浓度为0的组起到对照作用 C.发酵第3天的泡菜最适合食用 D.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对照实验思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C【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对照组。【解答】解:AD.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当食醋浓度为0.60%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效果最好,AD不符合题意。B.一般来说,探究实验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是对照组,目的是进行对照,B不符合题意。C.分析曲线可知,向泡菜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食醋,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不适合食用,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及发酵技术是解题的关键。6.(2024秋•长寿区期末)剩余饭菜打包是节约粮食的一种好习惯。饭菜放在冰箱中,一定时间内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内()A.温度低,细菌繁殖速度慢 B.温度低,把细菌都冻死了 C.没有空气,细菌无法繁殖 D.没有空气,细菌不能呼吸而死亡【考点】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专题】归纳推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A【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解答】解: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细菌、真菌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变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防腐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7.(2024秋•宝安区期末)为研究不同酵母菌种类对发酵面团的影响,小深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酵母菌种类耐高糖酵母普通酵母耐高糖酵母普通酵母面团中加入糖10g10g0g0g2小时后发酵结果(横线是面团初始高度)A.面团加入酵母后应再次高温灭菌 B.普通酵母比耐高糖酵母发酵效果好 C.面团中加入糖不会影响发酵结果 D.为使结果更准确可多次重复实验【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专题】对照实验思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面团加入酵母后,如果再次进行高温灭菌,那么酵母菌将会被杀死,无法发挥其发酵作用,A错误。B.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加入10g糖的情况下,耐高糖酵母发酵的面团高度明显高于普通酵母发酵的面团高度。这说明在含糖环境中,耐高糖酵母的发酵效果更好,B错误。C.对比加入10g糖和未加入糖的实验组,我们可以发现加入糖的面团发酵效果更好。这说明面团中加入糖会影响发酵结果,糖可以为酵母菌提供能量,促进其生长和发酵,C错误。D.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通常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以减少偶然性和误差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及发酵技术是解题的关键。8.(2024秋•古冶区期末)你做馒头不需要的原料是()A.面粉 B.乳酸菌 C.酵母菌 D.30度温水【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B【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解答】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下(30度温水),有氧气时酵母菌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9.(2024秋•即墨区期末)小华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她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g葡萄糖和200mL水,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对她的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对照变量为是否搅拌 B.甲装置中可产生二氧化碳 C.乙装置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乙装置【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对照实验思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B【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甲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解答】解:A.观图可知,甲装置封口,且没有搅拌,乙装置开口,且不断搅拌,两个装置形成了有无氧气为变量的探究实验,故甲、乙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A错误。B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故甲装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乙装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错误。D.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故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甲装置,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0.(2025•霸州市校级开学)如图为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鼠a的流程,该生物工程技术是()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考点】转基因技术.【专题】归纳推理;现代生物技术.【答案】C【分析】“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解答】解:小鼠A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科学家将供核鼠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鼠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鼠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鼠产下了克隆鼠a。因此小鼠a的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11.(2024秋•普宁市期末)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面团膨大松软。如图表示用酵母菌发面时,不同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面团发酵的适宜温度在35℃左右 B.酵母菌既能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 C.利用酵母菌发面时,夏天用的时间要比冬天短 D.不同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越多【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归纳推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D【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时,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常用来制作面包和馒头等,图中表示的是利用酵母菌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从0℃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升高,35℃左右时二氧化碳产生量最高,后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减少,60℃以后酵母菌几乎停止活动。【解答】解:A.根据图示,面团在大约35°C左右时二氧化碳产生量达到最大,这意味着酵母菌在这个温度下活性最高,发酵效果最好,A正确。B.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这意味着它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呼吸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呼吸中,酵母菌将葡萄糖部分氧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较少能量,B正确。C.图中显示,从0℃到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升高,夏天温度高,因此用酵母菌发面时,夏天用的时间要比冬天短,C正确。D.图中显示,从0℃到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升高,35℃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碳产生量逐渐减少,直到为零,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2.(2024秋•长沙期末)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导入牛体内,使牛合成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贫血。该项技术是()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考点】转基因技术.【专题】归纳推理;现代生物技术.【答案】B【分析】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解答】解:A.杂交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B.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据题干可知治疗贫血采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故B符合题意。C.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D.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转基因技术是解题的关键。13.(2025•高陵区开学)如图所示,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室温放置数日后,瓶中肉汤变质了。该实验探究的主要问题是()A.氧气对肉汤保鲜是否有影响 B.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的来源 C.肉汤保存时间与肉汤保鲜的关系 D.放置环境能否延长肉汤的保存时间【考点】食品的腐败原因;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专题】探究实验条件;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答案】B【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解答】解:图中甲瓶煮沸相当于灭菌,因此甲瓶内无菌;而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因此乙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甲瓶,容易变质的是乙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所以该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因此该实验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的来源。故B正确。故选:B。【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4秋•皇姑区期末)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准备四个同样的洁净的容器,在容器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大白菜,均加入等量的浓度为7%的食盐水,再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等量的食醋,然后将容器密封。从泡菜制作第一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重复做3次,结果如图所示:(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是腐生。(2)本实验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所采取的措施有准备四个同样的洁净的容器(或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大白菜或均加入等量的浓度为7%的食盐水或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等量食醋)(写出其中一点)。(3)制作泡菜需要的环境条件有无氧(或密封或适宜的温度或适宜的发酵时间)(写出其中一点)。(4)分析曲线可知,食醋能抑制(减少)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先增加后减少)。【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专题】对照实验思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1)腐生;(2)形成对照;准备四个同样的洁净的容器(或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大白菜或均加入等量的浓度为7%的食盐水或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等量食醋)(3)无氧(或密封或适宜的温度或适宜的发酵时间)(4)抑制(减少);先上升后下降(先增加后减少)。【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解答】解:(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腐生。(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所采取的措施有准备四个同样的洁净的容器/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大白菜,均加入等量的浓度为7%的食盐水,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等量食醋。(3)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所以制作泡菜需要的环境条件有无氧,密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发酵时间等。(4)分析曲线可知,食醋能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故答案为:(1)腐生;(2)形成对照;准备四个同样的洁净的容器(或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大白菜或均加入等量的浓度为7%的食盐水或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等量食醋)(3)无氧(或密封或适宜的温度或适宜的发酵时间)(4)抑制(减少);先上升后下降(先增加后减少)。【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长寿区期末)古人称酸奶为“酪“,许多古籍中均有关于制酪的记载,川维中学某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相关探究。请分析回答.[查阅资料]《齐民要术》中制酪流程大致如图所示:.(1)取乳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牛奶中的微生物和溶解氧。(2)“先成酪”含有的发酵菌种可能主要是乳酸菌;取“先成酪”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接种步骤。[走访调查]为满足市场需求,酸奶厂会研发不同口味的酸奶。研发人员探究果汁添加比例、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对酸奶的色泽、滋味、气味等进行感官评价,其中一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3)根据上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实验变量)是桑葚汁添加比例(或桑葚汁的浓度)。当桑葚汁添加比例为10%时,感官评分最高。[动手实践]制作酸奶每一步都需严试细致,操作不当会导致制作失败。(4)若发酵瓶中液体腐败变质,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C。①灭菌不彻底②发酵时间过短③密封不严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的分类;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答案】(1)微生物和溶解氧;(2)乳酸菌;接种;(3)桑葚汁添加比例(或桑葚汁的浓度);10;(4)C。【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霉菌。【解答】解:(1)将纯牛奶煮至沸腾,目的是高温灭菌,杀死牛奶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避免杂菌在后续发酵过程中生长繁殖,影响酸奶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也可以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更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同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高温煮沸还可以消除牛奶中的溶解氧。(2)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因此流程中提到的先成酪,含有的发酵菌种主要是乳酸菌。取先成酪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接种步骤。(3)由图示可知,设置了5组实验,这5组除了桑葚汁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变量是桑葚汁的浓度。由图表可以看出,酸奶感官评分随着桑葚汁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桑葚汁添加比例为10%时感官评分最高,然后逐渐下降。(4)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自制酸奶的方法: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然后加热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少量酸奶后密封,再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即可。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有氧环境下呼吸受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灭菌不彻底和③密封不严实。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故答案为:(1)微生物和溶解氧;(2)乳酸菌;接种;(3)桑葚汁添加比例(或桑葚汁的浓度);10;(4)C。【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发酵技术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识点的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如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也不形成中央液泡。【命题的方向】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以动植物细胞图示以识图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例:王刚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些细胞,他判断为植物细胞。因为他观察到了()A.细胞壁和细胞膜B.细胞壁和液泡C.细胞质和细胞核D.细胞膜和细胞质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他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故选:B点评:在一般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知道动植物细胞的区别。【解题思路点拔】关于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记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示,明确各结构名称及其功能。2、植物细胞中带有辣味、甜味、色素的物质等,位于液泡中的细胞液中。3、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见光的部位的细胞就不含叶绿体。4、动物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所以在观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则会吸水胀破。2.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考查了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填空题形式,常联系实际出解答题.例: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对有关微生物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利用醋酸菌酿醋B.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D.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据此作答.解答: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3.食品的腐败原因【知识点的认识】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或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的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命题的方向】考查的是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难度不大,一般为选择、填空题较多,注意结合实际方法解答.例:浪费食物可耻,“光盘”行为光荣,同时食品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或做法,合理的是()①小强的妈妈把一时吃不完的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内保鲜②小明的妈妈把昨天吃剩有异味的肉菜加盐煮沸后食用③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添加剂和生产厂家等信息④夏天腌黄瓜容易腐烂可多加点防腐剂⑤没有菌种时可用从超市买来的优质酸奶作菌种在家制作酸奶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的保存等问题.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解答: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买肉时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购买检疫合格的猪肉;吃不完的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内保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另外在家制作酸奶由于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以作菌种.所以符合要求的只有:①③⑤.故选:D.点评: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公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特别关注.【解题思路点拔】掌握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生活的条件是解题关键.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易错点:误认为添加防腐剂可防腐,所以可随意添加.4.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命题的方向】直接考查了对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为选择、填空题,解答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有()①高温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④保持湿润⑤暴露空气中⑥隔绝空气A.①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⑥分析: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解答: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方法有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⑥隔绝空气.而①高温、④保持湿润、⑤暴露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繁殖会加快,加速食品变质.故选:D.点评:分清生活中具体实例微生物滋生的原因及贮存方法.【解题思路点拔】熟记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是解题关键,可以从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防腐的原理方面来切入,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5.克隆技术【知识点的认识】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克隆技术的应用的认识,基础知识,其中常考的例子是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例: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若a是供卵细胞的母羊,b是供细胞核的母羊,C是代孕母羊,则培育出的小多莉像()A.aB.bC.CD.a和b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据此解答.解答:由分析可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小羊多莉虽然是由C羊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C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多莉的细胞核不是由C羊提供的,而是来自于b羊.而遗传信息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因此多莉长得像b羊.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中,b羊提供了细胞核,多莉具有b羊的遗传物质.【解题思路点拔】对于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较广泛的,应重点掌握.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特别熟记掌握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6.转基因技术【知识点的认识】1、概念: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植物甚至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例如:1996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的培育了5头具有治疗血友病的凝血因子基因的山羊,其乳汁中就含有凝血因子;1999年又培育了转入人的血清蛋白基因的奶牛,总之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遗传病诊断与治疗,随着我们对人类自身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将呈现广阔的前景.(3)转基因技术与农业:科学家应用转基因技术,成功的培育出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如苏云金杆菌体内能产生一种毒蛋白,农作物害虫吃下就会死亡.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优良品质的作物,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蛋白含量的马铃薯和玉米等.(4)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转基因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发挥奇妙的作用.如转抗虫基因作用的培育成功,可以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农药等.(5)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产品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还要重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做好转基因动植物及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评价工作,如转毒蛋白基因作物若持续产生毒蛋白,将可能大规模的消灭多种害虫,并使这些害虫的天敌数量下降,从而威胁生态平衡.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基因对环境的潜在威胁是非常必要的.【命题的方向】本考点考查了对转基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多以选择、实验探究题形式出题.例:如图所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许多,请回答:(1)在转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2)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而不是()(3)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