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需求_第1页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需求_第2页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需求_第3页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需求_第4页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需求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观测网络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片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陆生野生动物49种、鸟类23种、兽类25种,以及大量珍惜树种等;通过多年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逐渐发展成为生态观光、科学研究院、森林旅游及保护区科普宣教的重要基地;3、项目主要内容: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管护站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永久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在片区内的河流中选择3个代表性断面开展地表水监测;购置无人机、红外相机、GPS定位仪等监测设备,构建以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样方监测为主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开展生态样地、动物样线、红外相机以及样地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及相关培训,加强对生态环境预报预警监测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研究,提升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能力;4、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及预报预警能力,逐步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与技术评估体系;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系统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全面且深入地推进项目实施,致力于显著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及预报预警能力;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将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对保护区内的各类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精度的监测;这不仅涵盖了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文特征、气象条件等基础要素的持续观测,还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实时监测,确保能够准确掌握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在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上,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更为精准、高效的预报预警模型;通过对海量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对可能出现的生态灾害、环境质量变化等问题的提前预判,并及时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为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同时,注重逐步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技术评估体系;该体系将整合各类监测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的监测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技术评估方面,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管理成效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准确反映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不仅能够清晰展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如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提升等,还能为评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量化依据,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参考;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从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创新,再到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推广,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方法,优化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针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深入研究其生态退化的原因和机制,制定针对性的恢复方案;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水资源调控技术等多种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红外监测、无人机巡护、基因监测等,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行为习性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研究;通过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精准保护和管理,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繁育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全面掌握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状况;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因库,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监测和防控,运用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技术手段,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发展;二、主要内容1、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管护站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永久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包括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及站房建设;2、“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设备系统购置;拟购置包括:无人机、北斗定位系统设备、红外相机等“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必备设备;3、植物样地设置和监测;在选取不同的植被类型,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5块,开展1个周期的监测(乔木5年1次,灌木1年1次,草本1年2次);4、动物样线设置和监测;根据监测目标不同,在选择2条动物监测样线,样线长度约3000m,每半年监测1次,完成2次监测;5、红外相机监测;在动物活动较多的地方如兽道,水源及采食场等地布设2条红外相机监测样线,相机布设按最小间距≥500m进行,完成2次监测;6、地表水监测;片区内的河流中选择3个代表性断面开展地表水监测;每季度开展1次监测,共开展4次监测,监测项目为地表水全项监测指标25项;7、土壤监测;在每个植物监测样地中设置1个土壤监测点位,共设置5个点位,采集混合土壤,开展土壤监测;每半年监测1次,完成2次监测;监测项目为土壤常规8项(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8、设备系统使用培训及运维;项目计划针对监测人员开展2次监测业务培训,对建设的环境空气自动站开展至少2年的运维,根据监测情况对红外相机开展适时运维;三、合同履行期限项目实施时限2年;自签订合同起,6个月内完成项目的前期采购工作及固定空气自动站站房建设,完成植物样地、动物样线、红外相机、地表水、土壤断面的设置;18个月内完成所设置植物样地、动物样线、红外相机、地表水断面及土壤的监测;最后6个月内完成数据汇总及报告编制,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完成项目绩效评价,形成项目总结报告,完成项目验收;四、项目设备和技术服务采购数量表序号项目内容数量单位备注1设备系统购置配备1.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套含2年运行费用;1.2无人机2架1.3北斗定位系统设备6个1.4照相机3台照相机一2台,照相二1台;1.5红外相机80台1.6环境监测仪器设备1批水质多参数仪1台、溶解氧1台、浊度1台;1.7野外监测防护保障装备18套2样地设置和监测2.1植物样地设置5块2.2植物样地监测5块2.3动物样线设置2条2.4动物样线监测2条2.5红外相机监测2条2.6水环境质量监测3个2.7土壤监测5个3设备系统使用培训及运维3.1设备系统使用培训2次3.2环境监测设备1年3.3红外相机运维1年4其他4.1项目成果报告一套;1套五、项目设备和技术服务采购参数明细表序号项目内容采购参数备注1设备系统购置配备1.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监测站房主体①监测站房主要由站房、房顶护栏、踏步楼梯(便于维护、方便安全)、配套设施等组成;②监测站房尺寸,外部尺寸:3800mm×7200mm×2700mm;内部尺寸:3600mm×7000mm×2600mm;③空气监测仪器站房选用净化彩钢板现场组装而成,安装灵活、结构可靠;④整体基础材料采用热镀锌槽钢与热镀锌方钢拼装结构,具有耐腐蚀、重量轻、强度大等优点;⑤站房内外墙采用彩钢板,中间保温层采用阻燃保温材料;⑥屋顶安装护栏高度120cm;⑦为方便工作人员到屋顶操作,室外安装钢制踏步直梯;⑧站房电源电气系统设计,站房内部安装配电箱;配电箱内配置三相电度表;三组单相220V/20A分相使用;⑨站房内自动灭火系统按要求配置灭火装置与告警控制器联用装置;⑩综合防雷直击雷防护、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弱电系统的防雷等符合规范要求;(2)SO2自动分析仪设备用途: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监测;配置要求:含过滤滤膜等;技术参数:①分析方法:紫外荧光法;②量程:0-500ppb或更多可选量程;③最低检测限:0.6ppb(设置60秒时间);④精度:1%满量程;⑤线性:1%满量程;⑥重现性:<2%;⑦零漂:±2.0ppb/24小时;⑧跨漂:±3.1ppb/一周;⑨诊断功能:仪器有自诊断及告警功能;⑩噪音:<0.3ppb;⑪电源要求:AC(220±22)V,(50Hz±1)Hz;⑫配置:主机、电源线、滤膜座;(3)NOX自动分析仪设备用途:监测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监测;配置要求:含过滤滤膜等;技术参数:①分析方法:化学发光法;②量程:0-500ppb或更多可选量程;③最低检测限:0.2ppb;④零漂:±0.5ppb/24小时;⑤跨漂:±1.5ppb/24小时;⑥线性:±1%满量程;⑦重现性:1%读数;⑧诊断功能:仪器有自诊断及告警功能;⑨电源要求:AC(220±22)V,(50Hz±1)Hz;⑩臭氧祛除器前端除水装置为纳分材料而非变色硅胶,一年内无需更换;⑪配置:主机、电源线、滤膜座;(4)CO自动分析仪设备用途: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配置要求:含过滤滤膜等;技术参数:①分析方法:红外吸收相关法(气体滤光相关法);②量程:0-50ppm或更多可选量程;③最低检测限:0.02ppm;④零漂:±0.6ppm/24小时;⑤跨漂:±1%满量程/24小时;⑥重现性:100ppb或读数的1%;⑦线性:±1%满量程;⑧诊断功能:仪器有自诊断及告警功能;⑨电源要求:AC(220±22)V,(50Hz±1)Hz;⑩配置:主机、电源线、滤膜座;(5)O3自动分析仪设备用途:用于空气中臭氧浓度的监测;配置要求:含过滤滤膜等;技术参数:①分析方法:紫外光度法;②量程:0-500ppb或更多可选量程;③最低检出限:0.2ppb;④精度:<1%满量程;⑤线性:±1%满量程;⑥零漂:±4.5ppb/7天;⑦诊断功能:仪器有自诊断及告警功能;⑧电源要求:AC(220±22)V,(50Hz±1)Hz;⑨配置:主机、电源线、滤膜座;(6)PM10自动分析仪设备用途:监测空气中PM10浓度的监测;配置要求:含切割头、采样滤膜等;技术参数:①分析方法:β射线方法悬浮颗粒物分析仪,连续监测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②测量量程:(0~0.1、0.2、1、2、5、10)mg/m3;③采样流量:16.7L/min±10%;④最低检出限:2μg/m3(24小时平均值);⑤测量周期:1小时(程序可调);⑥平行性:≤7%(1小时);⑦电源要求:AC(220±22)V,(50Hz±1)Hz;⑧采样位和检测器分离,采样完毕纸带无需移动位置,通过控制检测器移动实现原位检测,有限降低纸带走动所产生的拉伸变形而产生的测量误差,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整卷纸带可以满足70天以上的测量需求;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当采样工作顺利完成后,纸带无需像传统方式那样移动位置;这一设计避免了因纸带走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和潜在问题;传统方式下,纸带的移动往往伴随着拉伸变形的风险,这种不可控的变形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难以预估的误差影响;而此次设计巧妙地通过高精度的控制系统,使检测器能够按照预设的程序和路径进行灵活移动,从而精准地实现原位检测;原位检测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纸带走动所产生的拉伸变形问题的有效规避;在常规操作中,纸带的移动是一个相对复杂且难以精确掌控的过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拉伸变形,都可能在长时间的累积下对测量数据造成显著的干扰;而本方案通过控制检测器的主动移动,将纸带稳定地固定在一个最佳采样位置,使检测器能够始终在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对纸带进行分析检测;如此一来,便极大地降低了因纸带拉伸变形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使得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质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优化设计并非仅仅是在理论上具有优势,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整卷纸带凭借着这一精妙设计,可以持续稳定地进行长达70天以上的测量工作,无需频繁更换或重新校准;这一长时间的持续测量能力,不仅为长时间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业过程监控等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保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频繁操作可能引入的额外误差,进一步确保了整个监测过程的数据连贯性和稳定性;这种稳定可靠的测量能力和较长的续航表现,无疑使得该检测系统在众多相关应用领域中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⑨配置:主机、外置采样泵、加热管、PM10采样器、电源线;(7)PM2.5自动分析仪设备用途:监测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配置要求:含切割头、采样滤膜等;技术参数:①分析方法:β射线方法悬浮颗粒物分析仪,连续监测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②测量量程:(0~0.1、0.2、1、2、5、10)mg/m3;③采样流量:16.7L/min±5%;④最低检出限:2μg/m3(24小时平均值);⑤测量周期:1小时(程序可调);⑥平行性:≤11%(1小时);⑦电源要求:AC(220±22)V,(50Hz±1)Hz;⑧采样位和检测器分离,采样完毕纸带无需移动位置,通过控制检测器移动实现原位检测,有限降低纸带走动所产生的拉伸变形而产生的测量误差,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整卷纸带可以满足70天以上的测量需求;⑨配置:主机、外置采样泵、加热管、PM2.5切割器、PM2.5采样器、电源线;(8)质控设备(动态校准仪、零气发生器)动态校准仪技术参数:①能依据外接标准气体种类提供精确浓度的标准气体输出,完成大气自动监测分析仪器的零点、跨度、精密度及多点校准工作;②流量计准确度:±1%满量程;③质量流量测量重现性:±0.2%满量程;④质量流量控制器最佳工作范围能够满足低浓度标气需要;⑤标气流量计量程:0~100毫升/分钟;⑥零气流量计量程:≧10升/分钟;⑦自动计算稀释气流量或稀释比;⑧标气接口:3个或以上;⑨臭氧发生准确度:±2%;⑩臭氧发生器输出范围在5升/分钟时:0.1-1ppm;⑪动态校准在不借用工控机数采软件的情况下可通过软件界面设置任意时间段的自动质控任务对各气体分析仪实现自动质控;零气发生器技术参数:①用途:作为稀释校准仪器的零气源;②压力:10~30psi;③零气的纯度:SO2≤0.5ppb;NO≤0.5ppb;NO2≤0.5ppb;H2S≤0.1ppb;NH3≤0.1ppb;CO≤0.025ppm;O3≤0.5ppb;HC≤0.002ppm;④配置高温炉,HC碳氢涤除器;⑤输出流量:输出压力200kPa时大于10L/min;⑥结露点:<-15℃;(9)配套采样系统、机架等辅助设施;设备用途:本次采购的SO2、NO2、CO、O3、PM2.5、PM10分析仪等设备所必要配备的采样系统机架;配置要求:协调监测设备形成完整的工作良好的系统;配套采样系统技术参数:①采样头应能防止雨水、粗大颗粒物及昆虫等进入总管;②采样总管为多支路防水采样管路,材料应选用不与被监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和不释放有干扰物质的材料,具备加热保温功能;③总管内径选择在1.5-15cm之间,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保持层流状态,气体在总管内的滞留时间小于20秒;④支管数量满足所有气态项目的需要;⑤采样管长度应能够保证高于站房房顶1.2米(保证采样不受周边障碍物影响);⑥采样系统密封,与房体联接具有法兰或其他型式多级防渗水连接;与房体外联接的法兰必须为耐腐蚀和坚固不锈钢;⑦采样系统主管路为可拆卸式,在不影响房顶外部法兰连接和仪器端连接情况下方便拆洗维护;机架技术参数:①适当数量的立式机柜,散热性能良好,可容纳本次采购的SO2、NO2、CO、O3、PM2.5、PM10分析仪、零气发生器、校准仪等仪器必要时也需要包括相应的其他配套设备;②使用机柜情况下,机柜采用航空级导轨抽拉连接装载仪器,方便拆卸仪器与清洗仪器内部管路,机柜后侧有纵向导轨汇总各仪器的电缆线路;③机柜有接地孔线,所有的连接管线、接头等应采用防腐材质,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10)数据采集及质控系统总体需求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实时接入所需省、国家等环境空气质量联网管理平台;空气自动监测站配备了先进且高精度的各类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对空气中的多种污染物指标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监测,涵盖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PM2.5、PM10)、臭氧等关键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信息;这些海量且详实的数据,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域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为了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以便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空气自动监测站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实时接入到省、国家等不同层级的环境空气质量联网管理平台;在省级层面,联网管理平台能够对辖区内各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进行集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掌握省内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省级环保部门可以迅速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对各地的环境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实时接入联网管理平台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共享和交互;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所需的空气质量数据,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协同合作;例如,气象部门可以结合空气质量数据,更准确地分析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科研机构可以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深入的环境科学研究;公众也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了解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增强环保意识;采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SO2、NO2、PM10、PM2.5、CO、O3、气象五参数、安防监控数据等;统计与报表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193-2013)相关规范;数据采集传输与质控管理系统①数据采集项目包括不限于:SO2、NO2、PM10、PM2.5、CO、O3、气象五参数、仪器状态信息、仪器告警信息;②数据采集可按照一定的采样周期(采样周期可配置)向各个分析仪器采集实时数据;③支持《国家平台子站监测数据报送传输协议》标准化数据传输协议,实现从监测子站与省站平台之间的标准化数据传输;④质控与计划编排:可通过质控管理界面,编排制定质控任务;支持零点、精度、跨度自动检查,零点、跨度自动校准;支持周期性质控计划任务,可定时自动执行质控任务;可对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⑤网络化质控:支持接收由所属省市级监测联网系统下达的质控任务计划,在到达启动时间时自动执行质控任务;质控结束后产生质控报表,并可按需上传到省市级监测联网系统;质控结果可在省市级监测联网系统相关界面进行查询;⑥仪器状态监控:系统具备定时自动查询当前监测仪器的状态信息的功能,可定时采集、存储,按需上传到平台;⑦网络传输内容:按照《国家空气监测网子站监测数据报送传输协议》传输数据;具备“断点续传”功能,自动回补缺失的数据;⑧统计功能:具备常规统计,分析功能;⑨兼容任何新仪器接入协议;(11)空气自动站运维运维时间:2年,自空气自动站建设完成并验收后的两年;每日工作要求每日上午和下午各2次远程查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包括:①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②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③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立即通知甲方单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④根据仪器显示数据判断仪器运行情况;⑤根据故障告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⑥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相关部门并正常发布,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⑦具备自动零点检查功能的站点,对SO2、CO、O3、NO2分析仪进行零点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⑧每日审核前1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每周工作要求每周至少巡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①查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②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③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④对SO2、CO、O3、NO2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⑤检查并记录仪器设备零气、标气输出压力,应与前次检查时基本保持一致;⑥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有明显影响的污染源;⑦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⑧检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通讯系统,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与远程监控中心的连接正常,数据传输正常;⑨检查监测仪器的采样入口与采样支路管线结合部之间安装的过滤膜的污染情况,每周更换滤膜,每周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⑩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冷凝现象;⑪应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⑫应经常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被刮坏,站房外围的其他设施是否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结合气象预报,在大风、强降水天气来临前,进行站房安全预防性检查,保证站房安全;⑬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⑭每周对气象仪器及能见度仪运行情况进行检查;⑮每周对颗粒物的采样纸带或滤膜进行检查,如纸带即将用尽或滤膜负载超过50%,及时进行更换;⑯每周对站房内外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及时保洁;⑰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束后及时清洗采样系统管路;每月工作要求①清洗PM10及PM2.5切割器,检查β射线法颗粒物分析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②检查PM10及PM2.5监测仪、气态分析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的,及时进行校准;③检查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④每月对数据进行备份;每季度工作要求①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1次;②对PM10和PM2.5监测仪器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每半年工作要求①检查PM2.5、PM10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②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③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单点检查,超出规定范围的进行20点检查,必要时校准;④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⑤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⑥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每年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需组件;1.2无人机(1)裸机重量(带普通桨叶):≤1219克;裸机重量(带静音桨叶):≤1229克;(2)展开尺寸:≥300mm*380mm*140mm;折叠尺寸:≤261mm*114mm*139mm;(3)最大载重:≥200g;(4)最大上升速度:≥10m/s;≥6m/s(带配件);(5)最大下降速度:≥8m/s;≥6m/s(带配件);(6)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前飞≥21m/s;侧飞≥18m/s;后飞≥19m/s(运动挡);(7)轴距:对角线≤439mm;(8)飞行器集成RTK模块:RTK固定解:水平1cm+1ppm;垂直1.5cm+1ppm;(9)夜航灯:无人机内置;(10)最长飞行时间:≥49分钟(常规桨叶);≥46分钟(静音桨叶);(11)最大抗风速度:≥12m/s;(12)传感器:要求具备广角相机,中长焦相机,长焦相机,激光测距模块,热成像相机,近红外补光灯,长焦相机有效像素≥4800万,中长焦相机有效像素≥4800万,广角相机有效像素≥4800万,红外热成像相机测温精度±2℃或±2%;(13)无人机支持多种导航系统飞行器电池;(14)容量:≥6740毫安时;(15)能量:≥99瓦时;(16)遥控器尺寸:≥7英寸;(17)配置:飞行器主机(预装microSD卡)及相关配件*1套;智能飞行电池*4块;充电器及充电管家*1套、行业无忧旗舰版保险*1年;4G增强图传模块*1个;1.3北斗定位系统设备(1)主要配置要求:主机,数据线,说明书(内含保修卡),合格证,挂绳,包装盒,专用锂电池,USB电源适配器;(2)工作条件:防护等级:IP68防尘防水等级工作温度:-20℃~+60℃;存储温度:-30℃~+70℃;(3)技术参数及要求:①GNSS:硬件单北斗定位;②天线:四螺旋天线;③内存≥4G,最高支持32G

Micro

SD卡;④显示:<3英寸,半反半透彩色显示屏;⑤定位精度:单机定位3-5m,实时差分1-3m(SBAS);⑥电源特性:支持锂电池干电池互换使用,锂电池≥1700mah;⑦物理特性:尺寸:62mmx172mmx36mm;重量:≤206g(含干电池),≤197g(含锂电池);⑧防护等级:IP68;⑨抗跌落:1.8米;⑩漂浮:设备落水可漂浮;⑪内置全国详图、等高线图(5米等高线图,备样机现场演示),可加载卫星栅格图及矢量图;⑫传感器:电子罗盘,气压计,温度计,G-Sensor;⑬软件配置:北斗地理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证书、可通过PC端软件导入导出各种数据格式,可通过MG软件进行各种地图数据转换;1.4照相机照相机一:(1)基本参数传感器类型:CMOS;传感器尺寸:13.2×8.8毫米;有效像素数:约2010万;总像素数:约2090万;影像处理器:DIGIC7;(2)镜头焦距:24-100mm;最大光圈:F1.8(广角)/F2.8(长焦);对焦范围:5cm-无限远(广角),40cm-无限远(长焦),微距5-50cm(广角);光学变焦:4.2倍;IS光学影像稳定器:支持;(3)拍摄性能自动对焦方式:单点自动对焦、面部+自动跟踪对焦;连拍速度:ONESHOTH:约8.0张/秒(最多30张);SERVOH:约5.4张/秒(最多46张);快门速度:30-1/2000秒,B门(最长曝光时间256秒);ISO感光度:自动,ISO125-ISO12800,以1/3级增减;白平衡: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色荧光灯、闪光灯、水下、用户自定义模式、色温视频功能;视频分辨率:4K(3840x2160);视频帧率:30p,25p,24p;视频格式:MP4;(4)存储存储介质:SD卡、SDHC卡、SDXC卡;照相机二:(1)核心参数‌有效像素‌:2620万像素;‌传感器类型‌:CMOS传感器;‌传感器尺寸‌:35.9×24mm;‌影像处理系统‌:DIGIC7;(2)镜头与对焦‌镜头卡口‌:EF卡口(EF-S、EF-M镜头除外);‌对焦方式‌:全像素双核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对焦点数‌:45点全十字型自动对焦系统;(3)屏幕与取景‌液晶屏尺寸‌:3.0英寸;‌液晶屏像素‌:104万像素;‌取景器类型‌:光学取景器(眼平五棱镜);‌取景器视野率‌:垂直/水平方向约为98%;‌取景器放大倍率‌:约0.71倍;(4)拍摄性能‌最高分辨率‌:6240×4160;‌连拍速度‌:最高约6.5张/秒(LV模式下4张/秒);‌ISO感光度‌:100-40000(可扩展至50-102400);‌快门速度‌:1/4000-30秒,B门,闪光同步速度1/180秒;‌视频拍摄‌:支持1080P全高清视频拍摄,多种视频格式可选;(5)其他功能‌防抖性能‌:电子防抖;‌闪光灯‌:支持外接闪光灯(热靴),E-TTLII自动闪光;‌无线性能‌:内置WiFi、蓝牙、NFC和GPS模块;‌存储介质‌:SD/SDHC/SDXC卡(兼容UHS-I);(6)外观与续航‌尺寸‌:约144×111×75mm(或144×110.5×74.8mm,不同来源略有差异);‌重量‌:约685g(仅机身),765g(包含电池和存储卡);‌电池‌:专用可充电锂电池LP-E6N或LP-E6;‌续航能力‌:可拍摄约1090张照片(取景器),可拍摄约220张照片(实时显示)(或基于CIPA测试标准,使用取景器拍摄时23℃约1200张,0℃约1100张;使用实时显示拍摄时23℃约380张,0℃约340张);1.5红外相机产品参数①图像传感器:800万像素彩色CMOS+200万星光夜视镜头;传感器尺寸:1/3英寸;镜头倾角:白天:f=3.3mm;F/NO2.0;FOV=110°;夜晚:f=4.0mm;F/NO1.4;FOV=110°;夜晚:f=4.0mm;F/NO1.4;FOV=110°;②静态图片分辨率:3200万像素/32MP;白天图片大小:32MP:6840x4680(interpolated);20MP:5200x3900(interpolated);16MP:4608x3456(interpolated);12MP:4000x3000(interpolated);8M:3264x2448;5M:2592x1944;3M:2048*1536;1M:1280*960;夜视静态图片分辨率:2M:1920x1080;1M:1080*720;触发距离:可达25米;照明距离:可达35米;LED灯类型:850nmLED灯/44颗红外LED灯;③FOV角度:范围120度;光圈:f/1.8;ISO:100-1600;④电源类型:8AA干电池或外接6VDC电源适配器或外接6V1.5A太阳能储电板;显示屏幕:2.4英寸高清LCD液晶显示屏;灵敏度可调:用户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把PIR灵敏度设置为“正常、高、低”灵敏度;图片数据:图片上会显示温度/时间/日期/月相/编码;编码:支持字母数字组合;连拍数量:1/2/3/6/10;时间间隔定时器:相机无论是否检测到运动,都会以预设的时间间隔捕获图片或视频,默认参数为关闭;夜间图片和视频:夜间拍摄黑白图片和视频;⑤白天视频分辨率:3840x2160/2160PHD和2560x1440/1440PHD和1920x1080/1080PHD和1280x720/720PHD;⑥夜晚视频分辨率:1920x1080;1080*720;拍摄模式:图片/视频/图片+视频;触发时间:<0.3秒;触发间隔:5-3600秒;视频时长:5-120秒;海拔输入:支持;坐标输入:支持;可设定海拨,经纬度,会记录在照片属性中,可通过地图显示照片的坐标;录音:可以进行录音;⑦密码保护:支持;支持语言:德语/俄语/瑞典语/捷克语等,通用语言中文;接口:USB2.0接口;支持TF卡容量:512G;⑧防水等级:IP66;监控时段:可设定两个监控时段;定时拍摄:可设定好间隔时间拍摄;缩时拍摄:可将定时拍摄的图片自动生成缩时视频(注意会删除图片底片);⑨扬声器:支持;⑩回放:支持相机屏幕回放功能;操作湿度:5%-95%;工作温度:-20℃to+60℃;储存温度:-30℃to+70℃;安全认证:FCC,CE,RoHS;安装方式:绑带/支架;尺寸:136*90*76mm;重量:0.40Kg;1.6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多参数水质自动分析仪)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1)主要配置1个手提箱、1台三通道主机(含保护套、4个1.2VNiMH充电电池配充电器)、1支数字化pH/T复合电极(含存储套、2瓶标准液4.01/7.00、1套QSCKit标准液4.01/6.86/9.18、1瓶电极保存液3mol/lKCl)、1支数字化荧光法DO电极(含存储校正套)、1支数字化电导率电极(含1瓶1413us/cm标准液)、1条USB连接线、1个电极支架、1个PE烧杯、原版说明书、主机和电极的合格证、1张光盘、中文说明书、简明操作规程;(2)主要技术参数①主机防护等级:IP67;测试参数:pH、mV、T、电导率/TDS、DO、大气压力;扩展参数:增加电极可以测试ORP、浊度;屏幕:高分辨率彩色屏幕,同时显示3支电极信息;电极接口:可同时连接至少3支数字化电极;无线连接:无需电脑,需配置连接模块;自动读数:专用的AR按键;数据存储:自动10000组,手动500组;接口:USB,标配数据线;校正后功能:提示是否维护保养;自动关机功能:10min~24h可设;电源:标配4个1.2VNiMH充电电池配充电器,也可用4个5号碱性电池;尺寸:180X80X55mm;重量:0.4Kg;②pH/T复合电极pH量程:0.000~14.000,分辨率:0.001/0.01/0.1可选,精度:±0.004;T量程:0~80℃,准确度:±0.2℃温度补偿:自动;校正:1~5点校正,多种校正类型可选,20种标准液可选;校正记录:可存储10个;电极线长度:3米;③荧光法溶解氧电极:浓度:0.00~20.00mg/l,分辨率:0.01,准确度:±0.5%测试值;饱和度:0.0~200.0%,准确度:±0.5%测试值;分压:0.0~400hPa,准确度:±0.5%测试值;温度:0.0~50.0℃,准确度:±0.2℃;自动温度、盐度、大气压力补偿;无流速要求,无电解液消耗,可抗气泡等影响;校正记录:可存储10个;电极线长度:3米;④电导率电极电导率:10uS/cm~2000mS/cm,准确度:±0.5%测试值;TDS:0~1999mg/l、0.0~199.9g/l;盐度:0.0~70.0ppt;温度:0.0~100.0℃,准确度:±0.2℃;电极常数:自动识别;参考温度:20℃或25℃可选;温度补偿:可关闭或非线性(地表水)、线性;校正记录:可存储10个;电极线长度:3米;便携式浊度仪(1)主要配置1个便携式手提箱、1台主机、4粒5号碱性电池、1套3瓶标准液(0.02–10.0–1000NTU)、5个28mm空试管、3个定位环、1块擦镜布、1张标示贴、1条数据线、原版说明书、合格证、2张光盘(操作和软件)、中文说明书、简明操作规程;(2)主要技术参数防护等级:IP67;显示屏:大尺寸LCD背光;测试原理:90°散射光比浊法;灯源:钨灯(依据USEPA);特殊功能:测试符合药典5.0的要求;测试量程:0-1100NTU自动切换量程;分辨率:0.01(0.01-9.99NTU)/0.1(10.0-99.9NTU)/1(100-1100NTU);准确度:0.01NTU或±2%测试值;再现性:<±0.5%测试值或0.01NTU;反应时间:7秒;校正:自动1-3点;数据存贮:1000组,符合GLP要求;接口:RS232,带适配器的USB;工作温度:0-50℃;电源:4粒5号碱性电池,约2000次测试;自动关机功能:10min~24h可设;尺寸:236×86×117mm;重量:0.6kg(不含电池);便携式溶解氧仪(1)主要配置1个手提箱、1台主机、1支电化学法DO电极(含存储校正套)、1条USB连接线、1个PE烧杯、原版说明书、主机和电极的合格证、1张光盘、中文说明书、简明操作规程;(2)主要技术参数溶解氧浓度:0.00~20.00mg/L±0.5%;饱和度:0.0~200%±0.5%;氧分压:0.0~200.0mbar±0.5%;温度:-5~105度±0.1度;盐度:自动0.0~70.0完全可调;显示:7段LCD显示,带背光;自动读数:优于0.05mg/L;压力补偿:自动补偿,500~1100mbar;温度补偿:0~40度;校准存储:最好5次;数据储存:手动200组、自动5000组;接口:USB;电源:碱性电池;水质现场五参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技术服务(1)安装:技术人员(投标时需出具相关证书证明)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只有在仪器完全正常运转和买方确认后,仪器的安装工作才能认为已完成;(2)培训:仪器安装现场免费培训,直至使用人员能熟练使用所供设备;(3)保修:提供壹年的免费保修服务和仪器使用期间的一切维修服务;要求接到用户反映后,1小时内响应并解决问题,如需更换配件或维修在7日内完成并保证仪器设备能正常工作;仪器制造厂必须保证10年零配件供应;1.7野外监测防护保障装备(1)个人防护装备①防护服材质:外层采用防水、防风且透气的高性能面料,如GORE-TEX或等同性能材料,防水指数不低于20000mmH2O,透气指数不低于15000g/(m²・24h);内层采用柔软舒适的保暖材料,如抓绒或中空棉,保暖性能良好,适合-20℃-10℃的环境穿着;设计:款式为分体式,方便穿脱与活动;具备多个大容量口袋,可放置常用工具与物品;袖口、领口及裤脚处采用弹性收口设计,有效阻挡风雪与蚊虫进入;衣服颜色为醒目警示色,如橘红色或荧光黄色,增强在野外的可视性;防护性能:具备防刮耐磨功能,经马丁代尔耐磨测试,耐磨次数不低于5000次;同时具有一定的防撕裂性能,撕裂强度不低于50N;②防护鞋材质:鞋面采用防水牛皮与耐磨尼龙面料拼接,防水性能卓越,可在水中浸泡2小时不进水;鞋底采用防滑橡胶材质,鞋底花纹设计合理,在湿滑路面(如泥泞、湿岩石)的防滑系数不低于0.8;功能:具备良好的支撑性与缓冲性能,鞋垫采用记忆海绵材质,能有效减轻长时间行走对脚部的压力;鞋身具有透气孔设计,保持脚部干爽,透气量不低于1000mm³/(cm²・s);尺码:提供多种尺码选择,满足不同人员需求,尺码范围为36-46码;③安全帽材质:外壳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如ABS或PC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能承受5kg钢锤从1m高度自由落下的冲击力,且帽壳不破裂;内衬:配备可调节的吸汗内衬,佩戴舒适,能适应不同头围尺寸,头围调节范围为52-62cm;配件:带有可拆卸的遮阳帽檐,可有效遮挡阳光;同时配备内置式护目镜,护目镜具有防雾、防紫外线功能,紫外线透过率不高于5%;(2)安全保障装备①急救包配置:包含常用急救药品,如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消炎药、抗过敏药等;以及伤口处理用品,如创可贴、消毒棉球、纱布绷带、医用胶带、镊子、剪刀等;包装:采用防水、耐磨的牛津布材质包装,内部采用分格设计,便于分类存放与快速取用物品;②多功能安全绳材质:绳索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直径为8-10mm,破断拉力不低于5000N;功能:配备8字环、主锁等金属配件,金属配件采用航空铝合金材质,强度高、重量轻,且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耐腐蚀;绳索两端带有可调节的绳扣,方便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如攀爬、固定、救援等;③应急照明设备类型:头灯与手电筒组合;头灯采用LED光源,亮度不低于1000流明,具备多种照明模式(强光、弱光、频闪),续航时间在强光模式下不低于6小时,弱光模式下不低于24小时;手电筒同样采用LED光源,亮度不低于2000流明,射程不低于300米,续航时间在强光模式下不低于3小时;电池:均采用可充电锂电池,配备相应的充电器,电池具有过充、过放保护功能;材质:外壳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具备良好的防水、防震性能,防护等级达到IP67,可在1米水深浸泡30分钟正常工作;2样地设置和监测2.1植物样地设置在选取不同的植被类型,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5块;植物群落监测采用样地/样方法,样地/样方面积均为投影面积;选取不同的植被类型,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样地围取采用罗盘仪法、RTK法;每个样地布设3个样方组(每个样方组包含1个乔木层、1个灌木层、1个草本层),在乔木层样方内采用嵌套方式随机布设对应的灌木层样方和草本层样方;原则上,乔木层样方大小为20m×20m,灌木层样方大小为5m×5m,草本层样方大小为1m×1m;2.2植物样地监测开展1个周期的监测(乔木5年1次,灌木1年1次,草本1年2次);监测内容: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名称、多度、高度、胸径、冠幅、郁闭度、地表凋落物平均厚度、地表凋落物鲜重/干重、优势种、外来入侵物种;植物群落(灌木层):物种名称、多度、高度、基径、丛幅、分种盖度、优势种、外来入侵物种;植物群落(草本层):物种名称、多度、高度、分种盖度、群落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生活型、优势种、退化指示种、外来入侵物种;提供监测结果5份;2.3动物样线设置根据监测目标不同,在选择2条动物监测样线,在样带的起始点和终点分别布设标记桩,标明该样带的编号及界桩的位置情况,标明起始点、终点;样带每隔500m布设一个标记桩;两标记桩之间每隔100m设置一块标记牌;标记桩上标明样带编号和样带长度,用卫星定位仪确定样带起始点和终点的地理坐标;样带设置避免沿道路、防火通道等单一生境;2.4动物样线监测样线长度约3000m,每半年监测1次,完成2次监测;监测人员沿样带步行前进,观察并记录视线范围内所有兽类的实体和痕迹,拍摄照片和采集样本后,清除监测对象踪迹;在监测样点视线范围内监测所有观察到的兽类实体和各种痕迹,拍摄照片和采集样本后,清除监测对象踪迹;在样带内布设红外相机(主要布设在动物活动较多的地方如兽道,水源及采食痕迹等),相机最小间距≥500m,参数设置为拍照模式(照片+视频):连拍2张,录像20s,同时将经纬度、海拔、植被类型等信息填入相应的生境表内;提供监测结果4份;2.5红外相机监测在动物活动较多的地方如兽道,水源及采食场等地布设2条红外相机监测样线,相机布设按最小间距≥500m进行,完成2次监测;采用红外相机法监测,鼓励增加布设红外相机数量;红外相机架设位置一般距离地面0.3~1.0m处,架设方向尽量不朝太阳直射处;相机镜头与地面大致平行,略向下倾,一般与动物活动路径呈锐角夹角,并清理相机前的空间,减少对照片成像质量的干扰;对相机进行编号,并用定位终端,记录位置;在样带内布设红外相机(主要布设在动物活动较多的地方如兽道,水源及采食场等),相机布设按照相机最小间距≥500m进行,参数设置为拍照模式(照片+视频):连拍2张,录像20s,同时将经纬度、海拔、植被类型等信息填入相应的生境表内;提供监测结果2份;2.6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测范围:对片区内的河流中选择3个代表性断面开展地表水监测;监测频次及工作方式:每季度开展1次监测,共开展4次监测;监测项目①现场监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②实验室分析项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必须从机构、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加强监测质量保证;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2-202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和相关方法标准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报送:每季度监测结束,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经三级审核通过后归档保存;2.7土壤监测监测范围:完成每个植物监测样地中设置的1个土壤监测点位,共5个点位表层(0~20cm)土壤监测;每半年开展1次监测,共开展2次监测;监测项目:土壤常规8项(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