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2025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2025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2025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2025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一些2025年河南高考历史可能的必考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统治,分封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等,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义务,如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分封制对拓展周的统治范围、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有重要意义,后期随着诸侯势力强大,逐渐走向瓦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兴起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文化上学术下移等)。儒家倡导“仁”“礼”,重视道德教化;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秦汉时期-政治-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的政治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还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经济-秦汉时期的农业: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兴修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继续发挥作用,汉朝还开凿了漕渠、白渠等。-商业:秦汉时期商业总体得到发展,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度量衡等有利于商业发展。西汉长安、洛阳等成为商业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对外贸易开始发展。3.隋唐时期-政治-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加强了皇权。-科举制:隋朝开创,唐朝发展。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打破了门第限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农业: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筒车是一种新型灌溉工具。-商业:隋唐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实行坊市制度,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文化-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风格各异。书法方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绘画方面,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十分著名。4.宋元时期-政治-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宋初,通过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把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削实权(削弱地方和宰相权力)、制钱谷(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等措施,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也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官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经济-宋朝经济:农业上,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手工业方面,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瓷都”;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经济:继续重视农业发展,棉花种植得到推广;商业依然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文化-理学: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科技:活字印刷术(毕昇)、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等,都表明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宋词分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的杰出代表。5.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政治-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起初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同时清朝实行密折制度等加强对官员的控制。-经济-农业: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并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商业: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市镇,如苏州、杭州等;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等。-思想文化-思想: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文化:明清时期小说繁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京剧在清朝乾隆年间初步形成,后不断发展完善。二、中国近代史1.晚清时期(1840-1912年)-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包括割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太平天国颁布了一些进步的政策,如《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设想,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实施。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他们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由于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通过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但由于变法损害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辛亥革命(1911年)-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如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革命组织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后合并为中国同盟会)等。-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响应,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法令。-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1915年复辟帝制,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新文化运动(1915-1923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白话文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1919年):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随后运动扩展到全国。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合作后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1934-1936年):由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在抵抗日军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等。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重庆谈判(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争取内战时间,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很快撕毁协定,挑起内战。-解放战争进程:经过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1949-1956年)-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巩固政权的艰巨任务,如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