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综合素养提升版)-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试题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综合素养提升版)-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试题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综合素养提升版)-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试题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综合素养提升版)-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试题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综合素养提升版)-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综合素养提升版)——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学常识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曹雪芹B.吴承恩C.施耐庵D.罗贯中2.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A.《骆驼祥子》B.《围城》C.《茶馆》D.《家》3.《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星”指的是什么?A.水浒英雄B.红楼英雄C.侠客英雄D.儒将英雄4.《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个五行为?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冰C.金、木、水、火、风D.金、木、水、火、雷5.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A.鲁迅B.茅盾C.老舍D.郭沫若6.《呐喊》是鲁迅的哪部作品?A.短篇小说集B.长篇小说C.中篇小说D.散文集7.《水浒传》中,武松在狮子林打败了谁?A.高俅B.高衙内C.张都监D.李逵8.下列哪部作品是郭沫若的代表作?A.《女神》B.《屈原》C.《封神演义》D.《聊斋志异》9.《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什么?A.开一家车行B.买一辆新车C.成为一名车夫D.买一辆人力车10.《红楼梦》中,贾宝玉最亲近的人是谁?A.林黛玉B.薛宝钗C.贾母D.贾政二、历史背景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谁?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下列哪位皇帝被称为“汉武帝”?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恒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A.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B.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炼丹术C.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炼丹术D.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针灸术4.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A.《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B.《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C.《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个?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下列哪位皇帝建立了唐朝?A.李渊B.李世民C.李隆基D.李白7.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些人?A.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B.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夏禹C.伏羲、神农、炎帝、唐尧、虞舜、夏禹D.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8.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哪里?A.西安B.呼和浩特C.张掖D.酒泉9.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哪个?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0.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指的是哪个时期?A.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B.魏晋南北朝时期C.东晋至南北朝时期D.汉末至晋初四、诗词鉴赏要求: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1.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王之涣B.杜甫C.白居易D.李白2.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一词表达了什么情感?A.惊讶B.感叹C.惆怅D.愉快3.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不觉晓”与“处处闻啼鸟”形成了怎样的对比?A.动静对比B.色彩对比C.音响对比D.时空对比4.诗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拟人B.比喻C.对仗D.夸张5.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山鸟飞绝”与“万径人踪灭”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春天的生机勃勃B.秋天的萧瑟凄凉C.冬天的寂静无声D.夏天的热烈繁华6.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的“红豆”象征着什么?A.爱情B.友情C.思乡D.忧愁7.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与“明月光”形成了怎样的对比?A.光影对比B.温冷对比C.高低对比D.远近对比8.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异客”与“佳节”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A.思乡与欢聚B.孤独与热闹C.离别与重逢D.伤感与喜悦9.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海内”与“天涯”形成了怎样的对比?A.广阔与狭小B.虚实对比C.远近对比D.高低对比10.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星星C.彩虹D.太阳五、文言文阅读要求:正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技巧。1.翻译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B.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练习,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C.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D.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练习,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A.拟人B.比喻C.对仗D.夸张3.翻译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C.燕雀如何知道鸿鹄的志向呢?D.燕雀不知道鸿鹄的志向,怎么办?4.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A.拟人B.比喻C.对仗D.夸张5.翻译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A.三个人的行走,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去改正。B.三个人的行走,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去改正。C.三个人的行走,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去改正。D.三个人的行走,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去改正。6.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A.拟人B.比喻C.对仗D.夸张7.翻译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失败。”B.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失败。”C.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失败。”D.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失败。”8.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A.拟人B.比喻C.对仗D.夸张9.翻译句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孔子说:“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乐在其中的。”B.孔子说:“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乐在其中的。”C.孔子说:“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乐在其中的。”D.孔子说:“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乐在其中的。”10.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拟人B.比喻C.对仗D.夸张六、作文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我的成长故事提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描述自己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变化,体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感悟。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学常识1.A解析: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2.D解析:《家》是巴金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3.A解析:《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星”指的是梁山好汉,即水浒英雄。4.A解析:《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5.A解析: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A解析:《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7.C解析:《水浒传》中,武松在狮子林打败了张都监。8.A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女性觉醒的诗歌集。9.B解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买一辆新车,过上好日子。10.A解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最亲近的人是林黛玉,两人感情深厚。二、历史背景1.A解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2.B解析: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汉武盛世”。3.A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4.A解析: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5.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建立。6.A解析:李渊是唐朝的建立者,他的儿子李世民即唐太宗,是唐朝的杰出皇帝。7.A解析:“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其中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五帝指的是尧、舜、禹、汤、文。8.A解析:“丝绸之路”起点是西安,这条古代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欧洲。9.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0.A解析:“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四、诗词鉴赏1.A解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2.C解析:“疑是”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疑惑和惊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3.A解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不觉晓”与“处处闻啼鸟”形成了动静对比,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4.C解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5.B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山鸟飞绝”与“万径人踪灭”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凄凉。6.C解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的“红豆”象征着思乡之情。7.B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与“明月光”形成了温冷对比,突出了夜晚的宁静。8.A解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异客”与“佳节”表达了思乡与欢聚的对比。9.C解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海内”与“天涯”形成了远近对比,表达了友谊的深厚。10.A解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五、文言文阅读1.A解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论述。2.B解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地和光阴比作旅行的逆旅和过客。3.A解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的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表达了诗人对平凡人无法理解伟大志向的感慨。4.B解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青子衿”比作诗人的心情。5.A解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论述。6.C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