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_第1页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_第2页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_第3页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_第4页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第1课时婚变反应热.......................................................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7

第一章单元测试...............................................................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3

第三节化学平衡...........................................................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64

第二章单元测试...............................................................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114

第一节原电池.............................................................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122

第三节电解池.............................................................128

第1课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128

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运用..................................................134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38

第四章单元检测...............................................................14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焰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烙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重难点】烙变、键能、物质能量间关系

【学习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化学反应与能量

1、任何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热能、

电能、光能等),其中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物质的能量、键能与热效应:

①键能定义:形成(或断开)Imol某化学键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k

②键能大小关系(微观):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化学反应释放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物质能量大小关系(宏观):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种类:

(I)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C、H2、C也等在。2中燃烧;Hz在CJ中燃烧。

②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特例:C+C()2=CO是吸热反应。

④铝热反应:

⑤金属与酸反应:

(2)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以C、H>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某些晶体间的反应:如:Ba(OH)?8H9+2NHQ=BaC12+2NH3t+10比0

活动二感触新知婚变

一、反应热焙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焰变,符号用△旦表示,

其单位常采用KJ/mol。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量。

注:焙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符号:旦。

熔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F1,符号:A旦。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当反应物化学键断开时,需要吸收能量;当生

成物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3)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直,这是放热反应。对

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规定放

热反应的为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

系的能量升高。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为

总结:A〃=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一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

能量与反应物幽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为“二”或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为“土”或A/以)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1

(以H2(g)+Cl2(g)=2HCl(g)AH=-186kJ-mol为例)

E1:&H—H)+&CI—Cl)

E2:2E(H―CD

活动三例题选讲婚变反应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焰变的符号是△,,单位是kJ.moL,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的AI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C>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

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3.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

能(见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H—HCl—ClCl—H

键能/(kJ.molT)436243431

请计算H2(g)+C12(g)=2HCl(g)的反应热()

A.+862kJ-moP1B.+679kJ-mol

C.-183kJ-mor'D.+183kJ-mol-

4.白磷的化学式为P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

四磷(PQQ,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0和P=0两种共价键。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

能:P—O360kJmor';P=O585kJmol';P—P198kJ-mol_1;0=0498

kJ-moL。请问:在P4(s)+502(g)=P40io(s)中,△〃=。/、

答案-2982kJmoL

5.对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瓦、Ec、昂分

别表示物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

A.EA>EBB.EA>EB+EC

C.EA+EB>EC+EDD.&+&<&+&

6.由上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物,一产厂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佚

B.A—>B+C是放热反应存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圈

D.A―>B+C是吸热反应,则B+C―>人必然是放热反应量4—L—I—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8.已知H-H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kJmol1,H-N键键能为391

-1

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一92.4kJ-moL。则

N三N键的键能是()

A.431kJmol'B.945.6kJmol1C.649kJ-mor1D.896kJmor1

9.己知氨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

消耗的能量为Qx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kJ,形成1mol氯化氢中

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B.。|+。2>2。3C.。|+。2<。3口.。1+。2<2。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

标准状况下测得的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11.一利,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

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

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熟石灰与水

C.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12.已知H2(g)+;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问:a、b、c分别代表什么意

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A”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答案。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代表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c代表反应热:该反

应为放热反应,△“<0。

1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

14.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I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

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I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

3F2(g)=SF6(g)的反应热AH为

A.-1780kJ/molB.-1220kJ/molC.-450kJ/molD.+430kJ/mol

15.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g分子

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键放出942kJ热

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1molg生成N2的△”为()

A.+882kJ-moF1B.+441kJmor1

C.-882kJmol_1D.一441klmoL

16.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Br12HBrHI

Cl22HC1H2

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⑴〜⑸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H?B.Cl?C.B「2D.I2

(2)下列氢欣物中,最稳定的是(一)

A.HC1B.HBrC.HI

(3)X2+H?=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高条件下,X?(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

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

答:,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A(3)放热反应(4)C12(5)能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17.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0-0键完全断

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是。

答案436kJ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目标要求】

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

2、会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重难点】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学习过程】

活动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与中和热测定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实际

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标聚集状态(s、1、g);

(2)标出对应的反应热;

(3)标明反应所处的外界条件(对于25℃、lOl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4)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

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吸热用“”,放热用:

(6)对于可逆反应中的A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焙变。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在桎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机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注意事项

(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活动二例题选讲加深理解

知识点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2H2O(l)A/7=-483.6kJ

2.热心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T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I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kJ

知识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3.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2A+B=2CAW<0B.2C=2A+BA/7<0

C.2A(g)+B(g)=2C(g)A//<0D.2A(g)+B(g)=2C(g)A//>0

4.已知在Ixlo'Pa、298K条件下,2moi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O(g)—H(g)+1o(g)

222A//=+242kJ-mol

△1

B.2H2(g)+O2(g)=2H2O(l)4=-484kJ-mol

c.H(g)+1o(g)=HO(g)

222AH=+242kJ-mol

一环形破璃

1搅拌棒

D.2H2(g)+O2(g)=2H2O(g)A//=+484kJ-mol

--温度计

知识点三中和热

5.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

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

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o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

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__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in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

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mL0.5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偏小保温杯(3)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

是在稀溶液中,1molH和1mol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

碱的用量无关(4)偏小偏小

活动三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2H2O(l)&H=-483.6kJ

2.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131.35010「|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级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物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kJ储

存2c(g)

3.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2A+B=2CA//<0能

B.2C=2A+BA//<02A(g)+B(g)

C.2A(g)+B(g)=2C(g)AW<0

能福

D.2A(g)+B(g)=2C(g)AW>0ffl

4.已知在lxl()5pa、298K条件下,2moi氢气燃烧生成水

蒸气放出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484kJ空七%()

A.HO(g)=H(g)+1o2(g)

22A,=+242反应进应kJ-mol'

-1

B.2H2(g)+O2(g)=2H2O(l)A/7=-484kJ-mol

C.H(g)+1o(g)=HO(g)

222△H=+242kJmol

1

D.2H2(g)+O2(g)=2H2O(g)△//=+484kJ-mol

5.氯原子对Oa分血有催化作用:O,+C1=CIO+OAWC10+0

2I;=C1+O,△从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Ch+0=202△",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3+0=2。2的△4=2一生

B.03+0-20?是吸热反应

C.+A”2

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mof',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AH=-890.3kJ-nior'

B.500"C、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g),

放热I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r'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fT=Mg(OH)2(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12O3+2OH+3H2O=2A1(OH)31

7.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l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⑴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⑴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8.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⑴-2878kJmol'

1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1)AH=-2869kJ-mo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B.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9.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

时吸收热量。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故可用于调

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

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①Na2s2O3-5H2。②CaCb6H2。③Na2s。4/0比0®Na2HPO410H2O

熔点/℃40〜5029.9232.3835.1

熔化热

49.737.377100.1

/kJ-mol1

根据上述数据和实用性考虑,实际运用时常采用的物质应该是()

A.①B.②C.③D.@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⑴△H|=-571.6kJ-moL,则关于热化学

方程式:2H2O(l)=2H2(g)+O2(g)△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八比大于零

C.该反应的△,2=-571.6kJ.moLD.该反应可表示36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11.已知:H2(g)+F2(g)=2HF(g)AH=-270kJ-mol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i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kJ热量

12.已知充分燃烧ag乙快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kJ,则

乙焕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1)△”=-4bkJ-mol'

B.CH(g)+1o(g)=2CO(g)+HO(1)

22222XH=+2bkJ-mof'

AW=—2b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1)

1

D.2c2H2(g)+5O2(g)=4CO2(g)+2H2O(l)kJ-mol

13.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1

H(aq)+OH(aq)=H2O(l)AH=-57.3kJ-mol

对下列反应:

CHj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H=-QikJ-mol

gESOK浓)+NaOH(aq)=;Na2so4(aq)+H2。⑴AH=—。2kJ-mol

HNOj(aq)+NaOH(aq)=NaNO3(aq)+H2O(1)AH=一。3kJ-mol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2、的关系正确的是()

A.Qi>Qy>Q\B.C.QI=Q2=QD.。2=。3>。1

14.已知:(1)H2(g)+102(8)=^20(8)△H|=akJ-molT

1

(2)2H2(g)+O2(g)=2H2O(g)\H2=bkJmor

1

(3)H2(g)+1o2(g)=H2O(l)Alh=ckJ-moP

1

(4)2H2(g)+O2(g)=2H2O(l)X%=dkJ-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B.b>d>0C.2a—b<0D.2c=J>0

15.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C>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将2molSO2、1mol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kJ,此时测得S02的

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SO2(g)+O2(g)^^2SO3(g)A//=-196.6kJmol

B.2SO2(g)+O2(g)^^2SO3(g)△H=-98.3kJ-moL

1

1

C.SO2(g)+2O2(g)M^S03(g)AH=+98.3kJmoF

1

1

D.SO2(g)+2O2(g)^^:SO3(g)A//=-196.6kJ-moP

16.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A//=-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AH

--55.6kJ-moP'0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等于()

A.-67.7kJmol1B.—43.5kJ-mol1

C.+43.5kJ-mol1D.+67.7kJ-mol-1

17.已知:2H2(g)+O2(g)=2H2O(l)AA/=-571.6kJ-moP1

-1

CH4(g)+2O2(g)=CO2(g)+2H2O(1)△”=-890kJ-mol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若实验测得

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1:4D.2:3

18.已知2H2(g)+Ch(g)=2H2O(g)-483.6kJ/moL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A.在相同的条件下,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小于2mol水蒸气的总能量

B.H2(g)+1o2(g)=H2O(l)△H=-QikJ/mol则Q/241.8

C.H2(g)+1o2(g)=H2O(l)AH=-0kJ/mol则。2<241.8

D.任何条件下,2L水蒸气分解成2L氢气与1L氧气需吸收483.6kJ热量

19.已知2H2(g)+C)2(g)=2H2O(l)A//=-571.6kJ-mol'

CO(g)+1o2(g)=CO2(g)\H=-283kJ-mol'

某比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

气体中比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答案0.2mol、0.2mol

20.50mL0.50mol1T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

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环形被璃

热。试回答下列问题:搅拌棒

--温度计

碎泡沫

塑料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_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

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I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mL0.5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偏小保温杯(3)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

是在稀溶液中,1molH和Imol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

碱的用量无关(4)偏小偏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

2、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重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学习过程】

活动一认识燃烧热、中和热

1、燃烧热定义:25℃、lOlKPa时,I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注意:

①条件:25℃,lOlKPa,非标况。②燃烧的物质一定为纯物质1mol③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稳

定的化合物。如:C-CO2(g)N-N2(g)S-SO2(g)H-H2O(1)

注: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I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1、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比0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

和热。强酸(易溶易电离)与强碱(易溶易电离)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比0⑴AH=-57.3KJ/mol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

思考:①环形玻璃棒的作用

②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③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燃烧热与中和热比较:

相燃烧热中和热

同能量变化放热反应

点AllAH<0,单位kJ/mol

不反应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同反应物的量Imol可燃物(纯净物)可能是Imol也可以是0.5mol(不限量)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Imol

反应热的含I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酸碱中和生成ImolHzO时放出的热量,

义量;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强酸强碱间的中和反应中和热大致相同,

均约为57.3kJ/mol

活动二了解丰富多样的能源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

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1.能源就是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包括等。

2.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是不能。

3.解决能源的办法是,即开发和节约,提高能源的。

4.现在探索开发的新能源有等,新能源的主要优势是。

5、能源、一级能源、二级能源

下列属于一级能源的是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A风能B电能C氢能D阳光E天然气

6、我国的能源状况如何?

(1)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何种能源?

(2)我国的能源储量。

(3)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

(4)近年来我国能源的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情况。

3、了解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你有何感想?

[议一议]1.城市家用燃料使用气体燃料比使用煤、煤球等固体燃料有什么好处?

[议一议]2.推广使用天然气(相对于管道煤气和液化气)为什么是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

讨论:下面列出的是有关煤作燃料利弊问题的一些主要论点,请参考这些论点,并准备有关

材料,简要论述你对该问题的看法。

①煤是我国储量最多的能源资源,应充分利用该资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据有人估计,我国的煤炭储量足够使用几百年。

②煤的形成需经过数亿年的时间,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再生。

③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简单烧掉太可惜,应该综合利用。

④煤是发热量很高的固体燃料,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开采成本较低,用煤作燃料合

算。

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用效率低,且运输不方便。

⑤煤直接燃烧时产生S0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⑥可以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

⑦煤大量开采时,会造成地面塌陷。

活动三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25℃、l.Olxl()5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2.以下儿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有关物质燃烧时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C(s)+1o2(g)=CO(g)A//=+110.5kJ-mol1

B.C(s)+O2(g)=CO2(g)△"=一393.5kJ-mol-

C.2H2(g)+O2(g)=2H2O(l)△H=-571.6kJ-mo「

1

D.H2(g)+|o2(g)=H2O(g)A//=-241.8kJ-moP

3.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B.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能

C.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自身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潮汐能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是二次能源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