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古代史下册)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古代史下册)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古代史下册)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古代史下册)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古代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二(中国古代史下册)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充分利用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

势和己有的天然河道。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凿()

A.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促进了水利设施的修建

2.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下列材料说

明这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统治者()

唐太宗唐玄宗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韩休

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

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

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

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弃土。

A.重视农业生产B.善于虚怀纳谏

C.重视选贤任能D.重视整顿吏治

3.杜甫在四川写的《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李实解释这句诗说;“川中水车如纺车,

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杜甫与李实记载的农

业生产工具是()

A.翻车B.筒车C.水车D.纺车

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唐弋()

4

敦煌莫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非洲黑人俑

A.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B.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

C.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D.专制集权的政治统治

5.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建成唐招提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

吏;玄奘西行天竺取经。这些史实说明唐朝()

A.文化易于模仿B.输入西方先进科技

C.民族关系紧张D.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6.“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筹措招兵买马、

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J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安史之乱的()

A.原因B.经过C.性质D.影响

7.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

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安史之乱导致唐诗的衰微B.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现实

C.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X.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A.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B.作为史料应该加以甄别

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9.下图描绘的是唐代时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从中可以反映唐朝()

A.政府重视美术教育B.边疆形势逐渐紧张

C.外来文化兼收并蓄D.国力开始由盛转衰

10.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解某知识点时,出示了下列图片。这位老师讲解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唐朝

()

《唐诗三百首》《虢氏家膈碑“局部)《送子天王图》(局部)

A.繁荣的社会经济B.和谐的民族关系

C.多彩的文学艺术D.丰富的社会生活

11.作为北宋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这说

明北宋()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改革和发展教育制度

12.与巨额的军事开支相比,北宋与辽边界的榷场贸易不仅让北宋赚回了比岁币更多的钱,而

且还通过茶马互市贸易在经济上开始制衡辽。据此可知,北宋借助榷场()

A.抓住了巩固政权契机B.扩大了民族间商贸往来

C.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D.提升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13.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

本原因是()

A.国家完成统一B.商品经济发展

C.科技文化繁荣D.中外交通发展

14.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政治黑暗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发展D.南宋偏安一隅

15.下表所示内容说明()

时期科举制度规定

隋唐商人不得参加考试

宋代商人及其子弟可入学并参加考试

A.隋唐农业经济发达B.隋唐官员群体庞大

C.宋代商人地位提高D.宋代人口急剧增多

16.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制作了下面知识卡片。该同学复习的主题是()

★742年,北方与南方人口比例为3:2;1080年比例为2:5

★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

★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A.海外贸易繁盛B.水稻产量增加

C.经济重心南移D.都市经济繁荣

17.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足球的活动。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普及很广,宋代蹴

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戒酒色等。

据此可知,当时蹴鞠()

A.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B.推动了军事力量增强

C.源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D.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

18.126()年,他继承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他是()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

19.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潜移默化地改

变着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出榷场的设置()

A.主要服务于辽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D.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20.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的行政区,未设行省,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

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

A.订立盟约B.因地制宜C.武力征服D.和亲联姻

21.据统计,1384年(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的事务约411件,

平均每天要处理的公文约208份。造成朱元璋政务繁重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腐败B.农民起义爆发

C.锦衣卫的设立D.废除宰相制度

22.”(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的政策,肩负与‘天下共

享太平之福’的重任J材料中的“他”是()

A.玄奘B.鉴真C.郑和D.戚继光

23.明代南京唐姓刻书坊最为有名,所刻戏曲本子多达二三百种。除了出版大批戏曲文本之外,

还相继出版印刷了许多小说。这些现象的出现()

A.冲击了道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表明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推动了雕版印刷占主导地位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24,下表所示是我国北方某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的变化。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农作物类型明清以前明清时期

粮食作物粟、小麦、大豆粟、小麦、大豆、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棉花、桑、麻棉花、桑、麻、烟草、花生、向日葵

A.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B.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C.北方商业市镇的发展D.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25.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六部C.中书省D.军机处

26.清朝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总数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

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这些做法体现了清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

A.文化专制B.文化保护C.文化开放D.文化自由

27,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

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这反映了清朝的()

A.对外开放B.故步自封C.文化专制D.军事腐败

28.《灯楼梦》用极其含蓄的文字,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其性格特征或心理状态-书

中大量的诗词、曲赋、酒令、灯谜等,都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这表明该文学作品

()

A.塑造了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B.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D.用大胆的想象描述神话故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

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

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

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2分)

(2)小历认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宋室南渡以后,南宋政府不断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自

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迂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

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

数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二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礴,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

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同时,长

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

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4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8

分)

31.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

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摘编自王永平《论唐代的文化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明的特点,并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2分)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

了……倭寇骚扰沿海,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

而中国的……统治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哪一政策导致了这

些表现,并分析该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3)结合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条理清嘶)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清初边疆管理大事汜(部分)

时间事件

顺治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

1653年

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嚼尔部叛乱

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18世纪中期

地区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

1793年

制度

阅读材料r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LB2.C3.B4.A5.D6.A7.D8.B9.C

10.Cll.C12.A13.B14.D15.C16.C17.A

18.D19.C20.B2I.D22.C23.D24.D25.D

26.A27.B28.B

二、29.(1)双向交流;人员构成多元;交往国家多。(2分)

(2)【示例】判断:同意。理由:唐朝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

引大批外国人员来华,形成唐朝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局面。日本遣唐使来

华,鉴真东渡日本,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玄奘

西行等都呈现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景象。因此,我同意小历的说法。(6分)

3().(1)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南

方山地的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南方地区教育事业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