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3-2《蜀相》(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3-2《蜀相》(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3-2《蜀相》(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相》教学设计(有创意)一、教学目标深入领会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情感。领悟诸葛亮的形象及其精神品质。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借凭吊诸葛亮抒发的个人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诸葛亮的影视片段,展示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以及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事迹。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大家对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他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展示一些古代文人歌颂诸葛亮的诗句,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等,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杜甫的《蜀相》,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杜甫笔下的诸葛亮又有着怎样的风采。2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简要回顾杜甫的生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一生坎坷,饱经忧患,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介绍《蜀相》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当时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虽得到暂时的安居,但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他对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十分崇敬,于是怀着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前往武侯祠凭吊,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篇。通过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为理解诗歌内涵奠定基础。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教师富有感情地进行范读,范读时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和语气的抑扬顿挫。重点强调“丞相(chéngxiàng)”“祠堂(cítáng)”“柏(bǎi)森森”“映阶(yìngjiē)”“黄鹂(huánglí)”“频烦(pínfán)”“长使(chángshǐ)”等字词的读音。同时,用沉稳、庄重的语调表现出诗歌的深沉情感,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氛围。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初步划分节奏。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学生朗读,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之后,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从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进行总结指导,重点强调诗歌的节奏划分,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等,使学生的朗读基本达到流畅、准确的要求。4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诗歌大意。在学生自主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教师将重点字词、短语写在黑板上,如“蜀相”(蜀汉丞相诸葛亮)、“寻”(寻找)、“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映阶”(映照台阶)、“自”(独自)、“空”(白白地)、“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频烦”(多次)、“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大业,匡济艰危)、“长使”(长久地让)等,让学生思考其在诗中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互相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最后,选取小组代表对诗歌各联的大意进行概括,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整体的把握。5精读诗歌,理解内容与情感(15分钟)引导学生精读诗歌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思考以下问题: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了武侯祠的所在地,“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也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肃穆的感情基调。“柏森森”描绘出武侯祠周围柏树茂盛繁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暗示诸葛亮的品德像柏树一样高洁、长青。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自”和“空”两个字写出了碧草映阶、黄鹂啼鸣,却无人欣赏的情景。春色和啼鸣本是美好的事物,但在这里,诗人用“自”和“空”将其与诗人内心的寂寞、惆怅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祠堂的冷清、寂寥,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缅怀和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请具体分析这两句诗所包含的内容。明确:“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两朝开济老臣心”则赞颂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又辅佐刘禅匡济艰危的耿耿忠心,展现了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这两句诗从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和忠诚两方面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这两句诗写诸葛亮出师北伐,还未取得胜利就先去世了,这让古往今来的英雄们都为之落泪。诗人借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6课堂小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杜甫的生平、《蜀相》的创作背景,诗歌各联的重点字词、诗句含义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诵读全诗,加深理解。7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蜀相》;整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诗句,制作成知识卡片。8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对于重点字词和诗句的讲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切实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