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煤矿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煤矿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煤矿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煤矿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煤矿

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编制:XX

校审:XX

项目经理:XXX

XX

施工队长:XX

总工程师:XX

质量监管:XX

安全监管:XXX

矿长:XX

二0一二年五月

会审意见

序号意见及建议领导签字

编制

说明

生产

部门

安全

部门

总工

程师

贯彻学习情况

序号姓名签字序号姓名签字

121

222

323

424

525

626

727

828

929

1030

1131

1232

1333

1434

1535

1636

1737

1838

1939

2040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寸旨导思想..............................2

三、编制原则...............................3

四、矿井基本概既况...........................4

五、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6

(一)产品市场供需状况..........................6

(二)产品质量及工业牌号.......................7

㈢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及价格现状.................7

六、矿产资源概况..............................7

㈠矿区总体概况.............................7

㈡设计项目资源概况........................8

㈢灰岩裂隙、溶洞..........................15

㈣地下水补迳排关系........................15

(五)矿区充水因素分析........................16

伐)矿区水文地质类型........................17

(七)工程地质条件...........................17

(八)环境地质条件...........................19

㈤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21

七、施工准备工作..............................24

㈠技术准备工作..........................24

(二)工程准备..............................24

㈢物资准备..............................28

(四)劳动力准备............................29

㈤施工招标...............................29

八、建设施工方案.............................29

九、主体井巷(主立井)工程施工方法.................30

(一)井巷施工..............................30

(二)施工组织机构及循环作业...................40

十、辅助系统设计............................41

(一)通风系统...............................41

㈡排水系统..............................42

㈢提升系统..............................43

㈣运输系统..............................44

(五)压风系统..............................44

㈤供水系统..............................45

(七)通讯系统.............................45

(八)安全监控系统..........................45

㈤人员定位系统..........................46

(十)紧急避险系统..........................46

十一、巷道掘进..............................46

十二、建井工期..............................48

十三、施工管理..............................51

㈠总的要求.............................51

㈡组织措施.............................52

(三)质量控制.............................53

㈣投资控制..............................55

㈤技术管理..............................56

院经济管理..............................56

十四、安全技术措施..........................56

十五、施工现场文明措施........................58

十六、主要工作制度..........................59

十七、操作规程...............................62

十八、巷道断面图册.............................73

XXX煤矿

立井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一、编制依据

1、XX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2、xx煤矿扩建工程安全专篇。

3、《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等。

4、《矿山安全监察条例》

5、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四地质队2011年4月提交的《江西省

XX煤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6、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1]46号《关于〈江西省

XX煤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7、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赣金林储审字

[2011]049号《<江西省xx煤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

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8、《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编写内容要求》。

9、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采复字[2011]0109号)。

10、《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0

11、《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

12、《煤矿防治水规定》。

13、《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二、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优质、安全如期完成本工程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

计指导思想如下:

1、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项目部由具有丰富井巷工程施工经验的

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

子,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XX煤矿立井施工队伍机构

(1)、施工单位:浙江天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单位资质:乙级

(3)、项目经理:赵继和刘国仁

(4)、施工队长:黄保安

(5)、掘进队长:张世民

(6)、队伍成员:何旦生、周军、杨文酷、周小保、何小杨、

钟根宝、黄建华、邓小红、刘力军等。

(7)、技术负责:黄保安

(8)、电钳工:胡平安

(9)、绞车司机:何和英、胡小生、易建军

(10)、安全负责:黄保安

(11)、爆破员:兰伟、林高飞、肖金华

2、施工组织,采用当今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

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体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质量。

3、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

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4、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

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5、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09002标准

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动态管理和严密监

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三、编制原则

1、招标文件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

本投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

式规范。

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

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院标准,现行规范和质

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质量标准化验

收标准》及煤矿行业的才目关标准。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

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

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的工程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4、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

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

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5、坚持遵循IS09002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

高效、重信、守诚、安全、低耗。完成业主的基本要求。

四、矿井基本概况

XX煤矿是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2001年核定生产能力30kt/a。

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经

济服务,根据矿井生产需要,分宜县双林富友煤矿需进行扩界改

造。矿井原矿界由5个拐点组成,面积0.0639•2,开采标高±0〜

-120m,扩界后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组成,面积0.2061km2,开采

标高+200〜-200mo

1、矿区位置及交通

xx煤矿位于分宜县城区38°方向,直线距离约19km,其行政

区划隶属于分宜县双林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

11〃―114°47’52〃,北纬27°56'50〃—27°57'20〃。

矿区内有简易公路与分宜至洞村主干公路相接,经凤阳至分

交通便利。详见图1o

2、矿区地形地貌及气象

本区属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平,矿区最高海拔标高+213.3m,

最低海拔标高+83.8m,一般在+100〜+180m之间,山脊地形呈北

东走向,地势南东高,北西低。矿区东部自北向南流出的小溪,

水量受季节影响。

本区地处亚热带潮湿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

充沛,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4〜6月,11月〜翌年2月降

雨量最少,年最小降雨量1172mm,年最大降雨量为2515nlm,年平

均降雨量为1400〜15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000〜1100mm,年平

均气温16℃〜18℃,极端最低气温T1.2℃,极端最高气温40.4℃,

平均相对湿度78%,无霜期280天。

交通位置图

1:65万插图1

本区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春夏之交多梅雨,秋初燥热

少雨,冬、春两季常有冷空气侵入。

矿区的四邻关系:东面是xx煤矿,南面是xx井,西面是长龙煤

矿,北面是村庄和农田,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XX煤矿位于皇化矿区标岭井田17基北18勘探线北端,属标岭井

田西北部浅部赋煤地带。

1964年,原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并提交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68年4月1984年10月,江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二二四地质

队在xx井田开展普查勘探工作,并于1984年10月提交了《江西省新

余市xx井田详终(附皇化深部、下陂普查)地质报告》(简称地质报

告),1985年10

■矿区位置

3、矿区开采状况

xx煤矿始建于1999年,2000年投产,2004年进行技改,2005

年投产。矿山技改建设设计规模为年开采原煤3.0万吨,目前实

际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年。主、副井均为立井,开采方式为地下

开采,立井多水平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

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低压照明,泵房排水,绞车提升,渣

石倒入废渣堆放点,污水沿排水沟排放。开采B4煤层。

4、周边矿井

矿区煤层出露较为广泛,沿煤层露头附近老窑密布,采掘年

代久远。小井开拓多用斜井和立井方式,采用自然通风,油灯照

明,竹筒抽水,牯轮提升,开采垂深一般不超过20—30m左右。

富友煤矿范围内开采深度50m以内。经过近几年的整顿,矿区内

无证矿井一律予以关闭,目前仅有合法矿井进行开采。富友煤矿

东部与双林煤矿,南部与国有老棚里煤矿,西部与兴旺煤矿相邻,

各煤矿之间的位置和相互关系见图2O

五、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产品市场供需状况

煤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在

我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煤矿在我国27个省市的1264个市县均有分布。相对集中于

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贵州、安徽

等省区。2009年我国共产原煤29.65亿吨,创历史新高。但相对

来说,江西省属缺煤省份,预计2010年煤炭需求将突破6000万

吨,而2009年江西省仅生产原煤2740万吨左右,煤炭缺口达3260

万吨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而

在资源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扩大矿井开采范围,增

加矿井储量,以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

展是可行的。

㈡产品质量及工业牌号

煤层为低中灰分、低至中高硫分、高热值无烟煤。主要作动

力用煤及民用。

㈢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及价格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和消费国。2009年产原煤29.65亿吨,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中占到7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

大。

江西属缺煤省份,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更加旺盛,因而富友煤矿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广阔的销售市场。

目前矿井煤炭售价约620元/t。

六、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矿井原矿界由5个拐点组成,面积0.0639km2,开采标高±0〜

-120m,扩界后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组成,面积0.20611^2,开采

标高+200〜-200mo详见表I、表2。

表1采矿证范围拐点坐标表

1954北京坐标第1980西安坐标系

点号XYXY

1309311038577945309305838577888

2309323538578080309318338578023

3309311538578210309306338578153

4309302038578635309296838578308

5309289038578200309283838578143

矿区面积0.0639km?,开采标高±0〜-120m

表2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1954北京坐标第1980西安坐标系

点号XYXY

1309342338577836309337138577779

2309358338578122309353138578065

3309343038578210309337838578153

4309332038578020309326838577963

5309312038578220309306838578163

6309302038578365309296838578308

7309299038578400309293838578343

8309285238578244309280038578187

9309302338578046309297138577989

10309282638577855309277438577798

11309292738577718309287538577661

12309324038577962309318838577905

矿区面积0.2061km2,开采标高+200〜-200m标高

㈡设计项目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①、区域构造

xx煤矿位于皇化矿区的西北部,皇化矿区位于萍乐拗带袁水

复式向斜北翼中段西部。北与九岭隆起相邻,南与武功山隆起相

望。萍乐拗陷带呈向、背斜相间的复式向斜,伴有走向断裂。

②、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三

叠系,上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中上统,中元古界双桥

山群。泥盆系下统及下古生界地层全部缺失。

③、区域岩浆岩概况

火成岩多为印支和燕山期的产物。

(2)、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m)、二叠系上统龙

潭组官山段、老山段及第四系(Q)。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Q)

残、坡积物,以粘土、碎石为主,碎石成份为砂岩岩决及硅

质灰岩,棱角状,分选性差,一般厚5m左右。

/7.

②、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老山段及官山段

㈠、老山段伊2h),本段划分三个亚段,分述如下:

1、老山上亚段仁心

仅出露其下部地层,以粉砂岩及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

具水平层理,含泥质和菱铁质结核。风化后色调较杂,呈灰黄、

紫红色、暗灰带绿色。因地层出露不全,厚度大于50m。

2、老山中亚段e2了)

上部为深灰〜灰黑色,微薄一薄层状泥岩。水平层理发育,

细腻均一,中央菱铁质结核,风化后呈叶片状,含丰富菊石化石,

素有“菊石层”之称。除菊石化石外,小型腕足类化石也相当丰

富,可以作为本亚段的另一特征。地层厚度11.52〜82.77m,平均

38.39m0

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灰岩和钙质粉砂岩。具方解

石脉,夹少量黄铁矿结核,盛产腕足类化石,以鄱阳椅腔贝、马

丁贝等为代表。瓣鳏纲以燕海扇为代表。本层多为B,煤层直接顶

板,是见煤的良好标志。由于富含动物及其动物碎屑化石,往往

形成碎屑结构,故有“化石层”之称。厚2.50—16.63m,平均6.99m。

1

3、老山下亚段(P212)

本亚段为煤矿区龙潭组主要含煤段,由灰〜灰黑色泥岩、粉

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4层(B5、B,、B3、B2),可采煤

层一层(B。。本段地层厚度14.38—46.8m,平均厚28.55m。

(二)、官山段日|。

本段地层岩性、岩相变化急剧,厚度变化大。其韵律性差,

分选性不好,局部具明显的编状结构。植物化石较完整。含白云

母片较多是其主要特征。产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厚112.08-

194.60m,平均厚大于157m。

(3)、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m)

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致密坚硬,含燧石结核。厚度不详。

⑷、构造

xx煤矿位于皇化矿区的西北部,皇化向斜北翼之西北端,此

次调查范围总体为一走向N70°E的向斜北翼,大致为一向东南倾

斜、呈波浪状的单斜构造,倾角约30°o

(一)、褶皱

矿区内构造大体为一单斜构造,之中的次级褶曲起伏不大。

较为宽缓,地层走向北北东。煤层平均倾角约25〜30°o

(二)、断层

1、F22正断层:贯穿于煤矿区内,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

30°左右。该断层在II-II'剖面线以东将B,煤层断失,使B,煤层

往东无煤层露头出露,往深部大片断失。倾角50°左右,该断层

对本煤矿区无影响。井下小断层时有发现,但对煤层的破坏性较

小。

2、F26走向逆断层:位于矿区南部矿界以外,倾角22°~50°,

走向近东西,对本矿无影响。

xx煤矿区内褶皱和断裂均不太发育,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中

等,属二类。

(5)、岩浆岩

本煤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钻孔及井巷工程中均未见到。

(6)、煤层及煤质

①、煤层

xx煤矿区唯一具有工业价值的为B,煤层,该煤层位于老山下

亚段中部,上距Bs煤层4.95m-22.66,g一般14.40m。根据该煤矿

范围内矿其邻近周边所采用的11个钻孔统计,共见B4煤层12层

次,煤层两极厚度0.30(1901孔)~5.58m(1913孔),平均煤层

厚度2.20m,其中小于0.60m3层次,点可采率75%,小于1.30m

(包括不可采)6层次,1.30〜3.50m5层次,大于3.5m1层次,

属薄至中厚煤层。12层次煤层中含夹歼者8层次,其中4层次只

含1层夹石干,煤层结构简单〜中等。有益煤厚(参与资源储量估

算煤厚)11层次,煤厚0.30—4.09m,平均1.68m,不可采者3

层次,巷道见煤厚1.80〜2.35m,煤层属大部分可采的不稳定型煤

②、煤层对比

依据标志层、岩性、岩相、岩煤层组合关系、层间距、古生

物特征及物性特征,B4煤层对比标志主要有:

(一)、泥灰岩

位于老山中亚段底部,常相变为钙质粉砂岩,偶为较纯灰岩,

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全区普遍发育,层位十分稳定,富

含动物化石,往往形成生物碎屑结构,易于识别,层厚1.45〜

19.44m,一般6.47m。

㈡、粉砂岩

位于B5,煤层之下,B,煤层直接顶板细砂岩之上,灰〜灰黑

色,常相变为泥岩,常含瘤状黄铁矿结核,产少量植物化石,层

位十分稳定,是见B’煤层的明显标志。层厚1.26〜8.57m,平均

3.38mo

㈢、细砂岩

为B,煤层直接顶板,灰〜深灰色,水平层理发育,具色素条

带,含粒状黄铁矿,产舌形贝化石和植物化石,层位稳定,是见

B4煤层的可靠标志,层厚1.62〜15.11m,平均5.42m。

㈣、粉砂岩

为B’煤层直接顶板,为泻湖相粉砂质沉积,岩石是灰〜深灰

色,水平层理发育,具色素条带,含粒状黄铁矿,产舌形贝化石

和植物化石,层位稳定。是见B+煤层可靠标志,层厚1.62—13.38m,

平均5.60mo

其次B,煤层本身亦是对比的辅助标志。因此,煤层对比是可

靠的。

⑺、煤质

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B4,其颜色为钢灰色一灰黑色,以粉煤

为主,局部为块状。粉煤无光泽,决状结构;块煤为金属光泽,

块状构造,具贝壳状或阶梯状断口。主要煤岩组分为亮煤,次为

镜煤和暗煤,属半亮型煤,局部为光亮型煤。

煤层为低中灰分、低至中高硫分、高热值无烟煤。主要作动

力用煤及民用。煤质分析结果见表3。

表3煤层的化学分析结果表

项MadAdVdafSt.dPdAsQgrd视密度用蜗粘

目(%)(%)(%)(%)(%)(ppm)(Mj/kg)(t/m3)结性

3.4018.454.130.490.0692.0526.961.651.76

(8)、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①、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属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平,矿区最高海拔标高+213.3m,

最低海拔标高+83.8m,一般在+100〜+180m之间,山脊地形呈北

东走向,地势南东高,北西低。矿区东部自北向南流出的小溪,

水量受季节影响。

本区地处亚热带潮湿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

充沛,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4〜6月,11月〜翌年2月降

雨量最少,年最小降雨量1172mH1,年最大降雨量为2515mm,年平

均降雨量为1400〜15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000〜1100mm,年平

均气温16℃~18℃,极端最低气温71.2℃,极端最高气温40.4℃,

平均相对湿度78%,无霜期280天。

B’煤层大部赋存在+200m标高以下,低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

面。目前允许开采最低标高-200m。龙潭组地层出露全区,易于风

化,浅部含风化裂隙水,钻孔消耗量0.03—0.16m3/h,中深部岩

石致密,裂隙不发育,视为隔水层,钻孔消耗量0.02〜0.10mYh。

单位涌水量0.0000183—0.00417L/s.mo

②、地层含水性

地层含水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㈠、第四系松散含水层(Q):为残、坡、洪积层,为棕黄色粘

上、亚粘土,砂砾石成份。分布沟谷一■带,厚0—8.0m不等,多

为植被覆盖,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透水性较强,成为潜水含

水层。

㈡、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

1、老山上亚段(P2L29

以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一般厚230m左右,全层弱含

裂隙水,风化程度一般在20〜50m。钻孔钻至该层时,消耗量普遍

增大,有的地段发生全漏现象,风化带深度为0〜25.90m,发生漏

水现象。

2、老山中亚段(PzLz?)

上、中部以泥岩为主,下部为中厚层状泥灰岩及钙质粉砂岩,

一般厚53m左右。浅部由于风化作用含微弱风化裂隙潜水外,全

层基本不含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该层消耗量一般为0〜

0.02m3/h,最大时发生在浅部风化地带,甚至全漏。

3、老山下亚段(P2L2D

以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及煤层,为主要含煤层(BD地层,

一般厚28m左右,裂隙不发育或被方解石脉充填,含极弱裂隙水。

钻孔揭露该层时,未发现消耗量有增大现象,据现有钻孔简易水

文资料统计,消耗量在。〜0.03m3/h,从小煤窑及临近生产矿井开

采该层证实,该层基本不含水,涌水量极小,渗透系数为:1701

孔:K=0.882m/d;1302孔:K=0.259m/d。因此,可视为极弱含水

层或相对隔水层。

4、官山段(P2L1)

上部以粗一中粒砂岩为主,中部为粉砂岩、泥岩及煤层(A

煤组)组成,下部为砂岩夹泥岩、粉砂岩,全层厚约160m左右。

该层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裸露的部分被风化,风化后呈疏松,

裂隙发育。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减少,而且大部分被方解石脉

填充,全层含裂隙风化水,主要为上部及下部含裂隙承压水。据

现有钻孔简易水文资料统计,消耗量一般为0〜0.06n?/h。水质属

重碳酸钾纳型(HC03—K+Na水)。

㈢灰岩裂隙、溶洞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m),分布在该矿矿界之北。主要为灰要

-深灰色隐晶质灰岩及泥灰岩和泥岩,岩溶发育,含丰富的岩溶

水,其富水性随其赋存深度增加而减弱。水质为碳酸一钙型水,

PH值7.1,硬度11.8,因其赋存于官山段地层之下,对矿山开采

无影响。

㈣地下水补迳排关系

区内岩层出露较好,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地表分水岭

界线显著,出露的地层又处于地形高处,通过浅部风化裂隙带接

受大气降水,然后又通过地形低凹地带泄出地表,形成相互补排

关系。

茅口组灰岩在矿区外围北面大面积分布。以大气降水为主,

茅口组灰岩汇水面积广泛,水量丰富,本区地下水以上升泉的形

式泻出地表流出,地下水运移总的方向由东向西汇入山间沟谷,

以泉的形式泄出地表,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

㈤矿区充水因素分析

⑴、大气降水

矿区内各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浅部矿井涌水

量的大小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区内的老窑,塌陷,风化裂隙是

大气降水补给矿坑的主要通道,是矿坑的主要充水因素之一,地

表水系简单。

⑵、老窑水

煤层出露地表,浅部煤层已被采空,煤系地层不同程度的节

理裂隙发育,由于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渗入地下老窑空间,造成

积水,对开采下部煤层具有一定的影响,是矿坑主要充水因素之

O

(3)断层导水性

根据地质填图(1:5000)及井下观测,影响本区B4煤层开采

的断层只有F22、F26断层2条。

F22正断层为低角度压性断裂,属闭合型断裂,导水性差,矿

井开采中也未见水文异常,对本煤矿区元无影响。

F26走向逆断层对本矿无影响。

(4)、划定矿区范围(扩区)矿井涌水量预计

据该矿井下观测提供的资料,目前矿坑涌水量不大,矿坑正

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根据矿井提供的实际

资料,矿坑涌水量采用比拟法预测本水平下一采区涌水量如下:

Q—Qi

式中:Q—预计矿坑-75m水平开采时涌水量;

Qi一矿坑开采地段矿坑最大涌水量30m7h,正常涌水量

=10m3/h:

E一已开采面积二16498m2;

F—设计开采面积:117619m2;

计算结果富友煤矿-75m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8.5m3/h,最

3

大涌水量为85.5m/ho

(为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区内属剥蚀丘陵地貌,无地表水体,区内含煤地层的含水性

总体微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七)工程地质条件

(1)、岩层纽工程地质特征

①、松散岩组

主要为第四系的松散岩层,岩性为亚粘土,含砂砾亚粘土、

细砂和砂砾层,胶结松散,透水性强,极易塌落。

②、半坚硬岩组

㈠、老山段地层中的泥岩、炭质泥岩、局部含泥质较高的粉

砂岩,岩石较软,强度低,硬度3—5级。

(三)、官山段地层中的泥质胶结的碎屑岩、泥岩和炭质泥岩、

浅部风化岩石。

③、坚硬岩组

㈠、老山段中夹砂质条带的粉砂岩、细砂岩,岩石坚硬,强

度高。

㈡、官山段中各粒级硅质胶结的碎屑岩、粉砂岩,岩石坚硬,

强度鬲。

(2)、煤层顶、底板

xx煤矿主要开采B,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

老顶为细砂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岩性较为稳定。直接底板

为粉砂岩,夹细砂岩条带。B,煤层直接顶底板粉砂岩为中等坚硬

岩石,老顶细砂岩为IV级相当坚硬岩石。

综上所述:本区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但区

内褶皱发育,使其顶底板稳定性变差,强度下降,工程地质条件

趋于中等。

(3)、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XX煤矿巷道围岩主要是细砂岩和粉砂岩,抗压强度21.0〜

33.9MPa,顶板属中等冒落顶板,巷道比较坚固,但随着矿山开拓

扩大,采空区范围而加大,势必使围岩岩石完整破坏,从而降低

岩石的力学强度,造成巷道压力过大,增加巷道维修的难度。为

此,矿山未来生产中,巷道应尽量避免从软弱岩层通过,建议尽

量用石干石回填采空区,以减少采空区冒落带的高度,缓解采空区

的地应力,保证安全生产。

(八)环境地质条件

(1)、地震与区域稳定性

据CB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

附录D《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参数过渡的说明》,分宜地区地

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其对应地震烈度<丫1度。区域内新构造

运动反映不明显,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存在,区域未发现放射性元

素含量达到污染环境等污染源现象。

(2)、环境地质现状

①、矿山经过数年的开采,在井口附近已形成了一座废石、

石干石山,虽部分用于了修路、制砖等,但还有部分原地堆存,日

晒雨淋,矿坑水自流排放,均直接排泄于矿井周边低洼地带,流

入农田,小溪,对农田,农作物及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②、该矿开采范围小,目前尚未引起地表塌陷等现象,也未

见有由煤矿开采而引起山体崩塌及大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现象。但矿区及周围老窑采空区,因开采时间久远,采空区大多

未回填,任其自然垮塌,日久天长,终会造成局部地面沉陷。

③煤层及围岩中未发现放射性元素等有害元素超标现象,废

弃汗石未发现有害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3)、瓦斯、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

①、瓦斯

根据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赣煤行管字[2009)159号文

《关于对新余市二00九年度煤矿矿井瓦斯登记鉴定结果的批复》,

富友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其瓦斯相对涌出量8.13m3/t,绝对涌出

量0.663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8.13n?/t,绝对涌出量

0.385m3/mino

②、煤层鉴定情况

矿区主采煤层,江西煤矿安全检测中心2003年9月对该矿

编号为030294号试样的鉴定结论见表4及表5o

表4xx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资料表

试样MadAdVdaf火焰长度抑制煤尘爆炸

爆处性

编号(%)(%)(%)(mm)最低岩粉量(%)

0302943.1722.026.18//无爆炸性

表5xx煤矿煤层自然倾向性鉴定资料表

直相对吸氧量

试样MadAdVdafSt,ad自燃倾

密(cm3/t•干

编号(%)(%)(%)(%)向性

度dTRD煤)

(111)不

0302943.1722.026.180.491.860.4384

易自燃

⑷、地温

该矿未进行简易测温工作,但标岭井田内共有四个钻孔进行

了简易测温,近似地温梯度G=1.65℃/100m。G<3℃/100m,属地温

正常区,可作参考。

综上所述,该矿山环境地质条件为中等。

(5)、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xx煤矿开采的B4煤层虽赋存在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但

B,煤层上覆地层均为含水性弱的岩层,实际上为隔水层。地表无

常年性河流通过,断层不导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B4煤层顶、

底板岩石物理力学强度为坚硬和相当坚硬岩石,但区内褶曲发育

使其顶底板稳定性差、强度下降,工程地质条件趋于中等,矿区

地处丘陵,地震烈度小于IV度,为非地震设防区,区域稳定性好。

煤层(除个别点钟超食品用煤标准)及围岩中未发现有害元素超

限,但仍有部分歼石山原地堆放,日晒雨淋和矿坑水排放对环境

仍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为中等。总体看,

该矿开采技术条件属复合问题的矿床(II—4)。

㈤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1)、以往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xx煤矿位于皇化矿区标岭井田18勘探线北端之西侧,属标岭

井田档段煤层埋藏较浅地带。

本区一九六四年由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开展了1:20万区域

地质调查,并提交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68年4月―1984年10

月由224煤田地质队在皇化矿区标岭、老棚里、下陂井田开展地

质勘探工作,并于1984年10月提交《皇化矿区标岭、老棚里、

下陂井田详终地质报告》,1985年10月经省储量评审通过[赣储决

字(85)第41号],其中标岭井田获得B,煤层资源储量B+C+D级

储量969万吨(其中B+C级储量811万吨,D级储量158万吨)。

2003年11月,受xx煤矿委托,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地质调查

大队编制了《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富友煤矿储量地质报

告》,提交B,煤层(122b)煤炭资源储量13.87万吨;新余市国土

资源局以余国土资储备字[2004]02号文备案煤炭资源储量为:

(111b):6.68万吨,(333):7.19万吨,111b+333为13.87万吨。

2009年1月,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四地质队提交的《xx煤

矿2008年度矿山储量检测年报》,该报告中提交富友煤矿截止

2008年31日xx煤矿保有资源储量(122b)17.32万吨,累计动

用资源储量7.84万吨。新余市国土资源局余国土资储备字

[2004]22号文备案。

另2006年被规划与xx煤矿整合的宋家煤矿2003年由江西省

地矿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编制了《XX煤矿储量地质报告》,该报告

提交宋家煤矿B’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