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指导_第1页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指导_第2页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指导_第3页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指导_第4页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记叙文、散文阅读答题知识与技巧详解一、阅读意识与流程(一)四种必备意识1.文体意识:明确记叙文、散文的特点,记叙文注重叙事写人,散文强调抒情表意、形散神聚,根据不同文体特点答题。2.语境意识:答案需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避免脱离语境主观臆断。3.文本意识:答案尽量从文中提取,尊重原文,不可随意编造。4.题目意识:认真审题,明确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规划答案字数和要点数量。(二)阅读答题流程1.速读定体明中心:快速浏览文章,确定体裁和中心思想。如朱自清的《背影》,初读可感知其为记叙文,围绕父子之情展开。2.初看题目知要求:看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3.通读原文找区域:再次通读文章,依据题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4.斟酌作答保准确:反复思考,规范作答。5.复查答案补遗漏:检查答案是否符合要求,表述是否清晰准确。二、记叙文、散文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一)文章基本信息判断1.判断文章体裁:明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区别。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记叙文;朱自清的《春》是散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散步》中,时间是初春,地点有田野、小路等,人物是“我”、母亲、妻子和儿子,起因是“我”想陪母亲散步,经过是在散步途中发生分歧,结果是一家人相互体谅,和谐散步。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结合文章中心,句式为“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二)内容概括与层次划分1.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示例:《背影》记叙了“我”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父亲为“我”送行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2.划分层次方法: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情感变化过程划分,或根据总分总结构划分。技巧:合并同类项;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找标志词。如《秋天的怀念》,可按情感变化划分,从“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到母亲提议去看花,再到母亲离世后“我”理解母亲的苦心。(三)线索与标题1.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贯穿全文,将人物和事件有机连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示例:《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围绕它展开“我”与万芳之间的故事,表现了孩子间纯真的友谊和成人的重财轻义。2.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如以人物为核心可拟《我的老师》;以事件为核心可拟《一次难忘的旅行》。3.品味题目题型:分析题目含义、作用,探讨题目优劣等。技巧:先看题目本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对象等),再思考深层含义(与主旨、人物的关系,结构上的作用,表现手法等),最后分析效果(生动形象、设置悬念等)。示例:《爸爸的花儿落了》,本义指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暗示父亲离世,“我”长大了,题目一语双关,含蓄地揭示文章主旨,耐人寻味。(四)人称、顺序与语言特色1.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鲁迅《故乡》中“我”的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拉近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如舒婷《致橡树》,用“你”直接倾诉情感。第三人称:客观公正,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如《皇帝的新装》以第三人称叙述,展现整个故事。2.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如《老山界》按时间顺序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部分,再交待前面内容,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如《祝福》开篇写祥林嫂的死,设置悬念。插叙:叙事中断插入相关事件,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插入“我”去银行寄钱的事,表现“我”的懂事,突出爸爸对“我”的教育。3.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等方面分析。如老舍《济南的冬天》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五)写作手法与修辞1.写作手法及作用象征手法: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表达情感,增强表现力。如《驿路梨花》中“梨花”象征雷锋精神。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特点,表现文章主题。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讽刺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使语言辛辣幽默。如《范进中举》对范进和胡屠户的讽刺。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增强感染力。如《阿长与〈山海经〉》先抑后扬,突出阿长的善良。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如《背影》中用环境的悲凉衬托父子之情。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再塑生命的人》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再塑生命”,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如《枣核》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枣核”用途的好奇。2.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生动写出她眼睛的明亮。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如“花儿在风中跳舞”,写出花儿的动态美。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鲜明印象。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写瀑布的壮观。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感情。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反复:强调意思,表达强烈感情。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六)词句理解与赏析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结合语境分析,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句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不能换,“××”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示例:《背影》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聪明”是反语,这里指“我”当时的不懂事,表现了“我”的自责和愧疚。2.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内容上:首段和尾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等;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象征义、喻指义等。结构上: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作铺垫;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设伏笔等;结尾卒章显志等。示例:《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父亲背影的回忆;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照应开头,深化主题。3.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成语等的作用),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类型2: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从修辞之美、句式之美、哲理之美、内容之美等方面分析,答题格式为“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百花争艳的热闹景象,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七)人物形象与主旨1.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注意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示例:《孔乙己》中通过“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表现孔乙己的迂腐、虚荣。2.把握文章主旨: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言行中分析蕴含的精神或品质。答案组成:文章通过……叙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思想道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示例:《背影》通过回忆父亲为“我”送行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八)阅读感悟与评价1.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观点正确、健康,言之有理,结合文中和生活事例,按总分总顺序答题。格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