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_第1页
某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_第2页
某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_第3页
某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_第4页
某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

(2010版)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标准》(2010版)编制说明

安全性评价是大唐国际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司火电装机规模和单机容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发电设备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新设备、新系统陆续投入使用;在管理方面,大唐国际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

全生产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公司有关部门在《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大

唐国际2008版)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2009版)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成了《火力发电厂安

全性评价标准》(大唐国际2010版),使安性评价工作更加贴近大唐国际安全生产的实际,保证安全性评价的时效性

和指导性。

1.生产设备系统部分基本延用集团公司2009版标准的内容,修订后的标准,较大唐国际2008版标准,增加了超(超)

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电厂供热系统、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等的查评内容;各专业中增加了技术管理的内容;

对设备运行和检修部分重新进行了归类;取消了脱硫、脱销、电除尘部分,将其中涉及安全的条款并入锅炉设备中。

2.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部分参照集团公司2009年版标准进行了补充完善,增加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

3.安全生产管理部分增加了项目部安全管理,班组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的查评内容,将三制管理并入集控运行

部分,并根据大唐国际2009年新修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评价项目和查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参加本次修订人员:

生产设备系统:李新鹏、曾方、段楠、代东、邢百俊、赵荧、孟庆庆、项建伟、孟为群、李建成、杨海涛

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宋乃玉、吴野、李连旺、张建国、张瑞兵、田新利、滕生平、曹信锋

安全生产管理:苗永宁、张志全、王建华、贾刚、牛通彪、刘秀根、刘振昶、秦俊杰、张瑞兵、田新利、滕生平、

曹信锋

审核:安洪光、佟义英、宋玉洛、方占岭、张仁伟、张红初、田志国、刘俊阳、何智勇

批准:安洪光

1.2.8技术管理.....................................47

目录

1.3热电厂供热系统...............................48

1.生产设备系统

1.3.1抽气系统的管道、阀门及一次设备状况...........48

1.1电站锅炉(含金属)..............................6

1.3.2生产及采暖抽气系统的安全自动装置状况........49

1.1.1运行工况........................................6

1.3.3供热抽气系统布置安全状况.....................49

1.1.2超(超)临界锅炉运行状况.......................14

1.3.4热网加热器安全状况...........................50

1.1.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工况.......................15

1.3.5热网系统运行状况.............................51

1.1.4锅炉设备状况..................................16

1.3.6技术管理.....................................52

1.1.5超(超)临界锅炉设备状况.....................26

1.3.7应急管理.....................................52

1.1.6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状况.......................28

1.4电气一次设备.................................53

1.1.7烟气脱硫系统

1.1.8烟气脱硝系统1.4.1发电机和高压电动机...........................53

1.1.9电除尘器1.4.2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59

1.1.10设备编号及标志1.4.3高低压配电装置...............................63

1.1.11技术管理...................................301.4.4电缆及电缆用构筑物(含热控电缆)...............75

1.2汽轮机........................................321.4.5设备编号及标志...............................77

1.2.1运行工况......................................321.4.6技术管理.....................................78

1.2.2本体及调节保安系统...........................381.5电气二次设备及其它............................79

1.2.3重要辅机及附属设备...........................401.5.1发电机励磁系统............................79

1.2.4压力容器及高温高压管道.......................421.5.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86

1.2.5油系统防火.................................441.5.3直流系统..................................102

1.2.6设备编号及标志................................44

1.5.4通信系统..................................107

1.2.7技术资料......................................45

1.5.5调度自动化.................................115

4

1.5.6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1231.8.4技术管理和资料.............................201

1.5.7电测系统.........................2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216

1.6热工设备.................................1272.1劳动安全.................................216

L6.1模拟量控制系统(MCS)........................1272.1.1电气安全...................................216

1.6.2汽机数字电液控制与保护.....................1312.1.2高处作业安全...............................219

1.6.3一次调频功能...............................1342.1.3起重作业安全...............................221

1.6.4燃机控制与保护系统.........................1382.1.4焊接安全...................................223

2.1.5机械安全...................................224

1.6.5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140

2.1.6生活用锅炉、压力容器.......................225

1.6.6顺序控制系统...............................142

2.1.7特种作业、特殊危险作业及安全防护...........226

1.6.7数据采集系统...............................144

2.1.8交通安全...................................227

1.6.8分散控制系统..............................148

2.1.9防火、防爆.................................228

1.6.9热工管理...................................154

2.2作业环境...................................231

1.7电站化学设备...............................158

2.2.1建(构)筑物管理...........................231

1.7.1补给水处理设备..............................158

2.2.2生产区域楼板、地面状况.....................232

1.7.2水汽质量指标...............................1652.2.3生产区域梯台...............................233

1.7.3制氢设备...................................1712.2.4生产区域照明...............................233

1.7.4化学运行与检修技术管理.....................1752.2.5职业健康管理...............................234

1.7.5废水处理系统...............................1802.2.6安全设施、安全标志.........................236

1.8燃料储运设备及系统........................1832.3防灾减灾...................................237

1.8.1运行工况....................................1832.4电力设施保护.................................239

1.8.2设备状况....................................1883安全生产管理.................................239

L8.3设备编号及标志.............................2003.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239

5

3.2安全生产责任制...............................242附录四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整改建议及分

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43项评分结果(查评组用)...............................300

3.4安全监督....................................243

附录五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车间、

3.5“两票”管理.................................243

3.6重大危险源管理...............................243班组用)...........................................301

3.7发包工程安全管理.............................243附录六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查评

3.8项目部安全管理...............................243

组用)..............................................302

3.9特种设备安全管理.............................243

3.10应急管理...................................244

3.11事故管理...................................245

3.12安全教育培训...............................245

3.13安全检查...................................245

3.14班组安全管理.................................246

3.15生产技术管理...............................246

3.16集控管理.................................246

3.17点检定修管理...................................246

3.18技术监控管理...................................247

3.19二十五项反措.............................247

3.20两库两制.................................247

3.21星级考评...............................247

附录一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检查表.................261

附录二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总分表.................262

附录三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结果明细表.............296

6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设备部分)

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实得分

1生产设备系统11710

1.1电站锅炉(含金属)2060

1.1.1运行工况720

1.1.1.1锅炉启停40查阅运行记录及标准票库。①锅炉存在超出运行参数和出力的现象,扣标

①启停操作是否使用标准操作票;准分50%〜100%;

②升温升压或降温降压的速率是否按规程进②汽包任意两点壁温差超过规定时,扣标准分

行;30%〜100%:

③锅炉启停是否存在超出运行参数和出力的现③启动时,烟温未予监视,扣标准分50加再热

象;器未通汽时,炉膛出U烟温超过限定值,视超

④汽包任两点间壁温差是否超过规程规定值温幅度及累计持续时间,扣标准分50%〜100%

(规程无规定时应控制不大于50℃);升温升压或降温降压速率未按规定进行,扣标

⑤锅炉启动时,炉膛出口烟温是否监视;准分30%〜50%;

是否发生过再热器未通汽时,炉膛出口烟温超④没有锅炉启停标准操作票,扣标准分50%〜

过限定值。100%;未使用标准操作票,扣标准分30%〜50%。

1.1.1.2燃烧调节30现场检查;查阅运行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①无炉膛压力超限运行记录,本条不得分;

①查每台炉炉膛压力超限运行登录簿,是否有②评价期内炉膛压力超过报警I值的,扣该炉

炉膛压力超过报警值的记录;标准分30%〜50%,炉膛压力超过报警II值的,

②是否发生燃烧不稳定工况,是否有原因分析扣该炉标准分50%〜100%;

报告,是否有应对措施。③发生燃烧不稳,未做原因分析,未采取措施

的,扣标准分30%〜70%;

④发生由于运行操作不当,导致燃烧不稳,扣

标准分10%〜50%;

⑤统计资料不齐全扣该炉标准分30%〜50虬

1.1.1.3烟温偏差及风量调节20现场检查;查阅运行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①存在用燃烧器安全关断挡板调节风、煤量情

①炉膛出口及尾部受热面前两侧烟温偏差是否超况的,扣标准分30%〜100%;

7

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实得分

过50C;②烟温偏差超过规定值,视超差幅度,扣标准

②是否存在燃烧器安全关断挡板调节风、煤量分20%〜100%;

的情况

1.1.1.4燃煤煤质及炉膛结焦控制35现场检查及考问,查阅运行日志、事故分析报①无防止锅炉结焦措施的,本项不得分:

告及入厂、入炉煤质化验报告。②炉内严重结渣,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根据其

①煤质是否满足锅炉燃烧要求,运行人员是否严重程度,扣标准分50%〜100%;

能够及时掌握燃煤煤质数据;③查评期内存在煤质原因引起锅炉灭火或限出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炉膛严重结焦事故,是否力情况,扣标准分30%〜50%;

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结焦部位与原因是否查明,④运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煤质数据,扣标准分

防范措施是否制订和落实;30%〜50%;

③对于改燃易结焦煤种后,是否进行过煤结焦特⑤严重结渣的部位及原因未予查明,无防范措

性分析、配《帝参烧试验,是否制订燃用易结渣煤调整施或措施不落实的,扣标准分30%〜50%;

措施;⑥对易结焦煤种未进行结焦特性分析、配煤掺

④t户内燃缸况是否良好、各受热面温度是否正常,烧试验,扣标准分20%〜40%。

是否定期进行^炉吹灰工作。

1.1.1.5锅炉压力控制40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①锅炉发生超压异常未予记录的,本项不得分;

①是否发生过锅炉承压部件超压事故,超压幅②锅炉超压时,安全阀拒动的不得分;

度、持续时间是否有记录;原因是否查明;严③无事故分析报告和防范措施,扣标准分50%~

重超压后是否对主要承压部件安全性能进行了100%;

评估,评估结论如何;;④未对锅炉发生超压的原因进行分析、未制订

②是否发牛.过锅炉安全门拒动事故,拒动的原防止对策或锅炉发生严重超压后,未对主要承

因是什么;压部件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扣标准分50%~

③超压或安全门拒动是否有事故分析报告,是100%;

否有防范措施。⑤因运行操作不当或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的锅炉

超压事故,视超压幅度及持续时间,扣标准分

30%〜100%。

8

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实得分

1.1.1.6锅炉汽温控制40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①未建立锅炉汽温异常管理制度和记录簿,或

①是否有锅炉汽温异常管理制度和记录簿,对对锅炉汽温异常未予记录,本项不得分;锅炉

锅炉汽温异常是否有记录;汽温异常记录不全,扣标准分10%〜30%;

②是否发生因汽温异常引起机组停运的事故。②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量超过设计值,扣标

汽温偏离正常值的幅度是否超过规程允许值,准分20%〜100%;

持续时间是否有记录;

③未对温度异常工况进行原因分析,未制订防

③评价期内汽温异常的事件次数;原因是否查

止对策并实施的,扣标准分50%〜100%;

明;防范措施是否正确、落实;

④机组AGC变负荷速率过快,造成锅炉受热面

③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量是否超过设计用量,

频繁超温的,扣标准分20%〜100%运行中汽温与

超过的幅度是多少;

额定值偏差超过规程规定值,根据超限次数、

④是否发生过机组AGC变负荷速率过快,造成

持续时间、超限幅度及对机组负荷影响程度,

锅炉受热面频繁超温的情况。

扣标准分30%〜100%。

1.1.1.7汽包水位控制30查阅运行日志、事故分析报告及汽包水位校核①运行中水位失控导致停炉的,没有事故分析

记录。报告的,或没有防范措施的,本项不得分;

①是否按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及校核水位计;②未按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及校核水位计的,扣

②是否有校核记录;标准分50%〜100%

③水位保护是否经过实际校对试验,是否有记③未进行水位保护实际校对试验,或无记录,

录;扣标准分50%〜100%;

④炉水循环泵保护是否经过实际动作试验,是④无记录的,扣标准分20%〜50%;

否有记录;以上保护是否有投/退记录;⑤记录不全,扣标准分20%〜50%;

⑤评价期内是否发生过汽包水位失控导致停炉⑥未进行炉水循环泵保护实际动作试验,或无

事故;记录,扣标准分20%〜50%。

⑥是否有事故分析报告,原因是否查明;防范

措施是否落实。

1.1.1.8锅炉汽水品质监督40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化学监督报告,①当运行中锅炉给水或炉水品质超标,没有处

现场查询。理手段,影响锅炉安全时,未申请停炉处理的,

9

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实得分

①启动时锅炉进水品质是否合格,锅炉启动过扣标准分50%〜100%;

程中的汽水品质监督记录情况,是否有违反规②启动时未按炉水品质进行操作,造成锅炉水、

程的操作;汽品质不合格,视超标幅度、持续时间及危害

②运行中是否根据化学监督进行排污、放水操作;程度,扣标准分30%〜100%;

③当运行中锅炉给水或炉水品质不合格,没有处理③采用磷酸盐处理和挥发性处理的锅炉,运行

手段,影响锅炉安全时,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停炉处中炉水pH值低于9.0或水冷壁结垢超标时未进

理措施:行酸洗,扣标准分30%〜50%;

④采用磷酸盐处理和挥发性处理的锅炉,运行中炉④运行中未能根据化学监督进行排污、放水,

水pH值是否低于9.0,当水冷壁结垢超标时是否扣标准分30%〜50%;

及时进行酸洗;⑤锅网舲壁锚幅螂超iaVMa),捕都分30%〜

⑤评价期内锅炉水冷壁年结垢速率是否有检查记50%,

是否超过60g/(ni2•a)。

1.1.1.9制粉及燃油系统运行60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①评价期内制粉系统发生自燃、着火、爆炸事

①评价期内是否存在磨煤机跳闸造成机组降负故,根据其严重程度,扣标准分50%〜100%;

荷或停运事件,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②评价期内制粉系统存在磨煤机跳闸造成机组

完备,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降负荷或停运事故,扣标准分20%〜80%

②评价期内是否发生制粉系统内部自燃、着火③对制粉系统事故原因未查明,防止对策不正

或爆炸事故,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确、未落实,扣标准分20%〜70%;

完备,防范措施是否正确并落实;④制粉系统存在漏粉的,扣标准分30%〜50%;

③运行9罐1粉系统是否有漏缄象是否严格执行定未执行停炉煤粉仓烧空管理规定,扣标准分

期降粉和停炉前煤粉仓烧空管理规定;50%〜100%;未执行定期降粉、扣标准分30%〜

④启、停制粉系统操作是否符合规程;磨煤机50%;

出口温度是否符合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要求,⑤运行中磨煤机出口温度不符合防爆要求,扣

是否根据运行煤种确定出口温度报警和保护标准分30%〜80%;制粉系统启、停操作违反规

值;程,扣标准分40%〜60%;

⑤锅炉投粉是否按规程要求进行;锅炉燃烧器⑥锅炉投粉未按规程要求进行,燃料和风量调

是否对称均匀地投入;整不适,扣标准分20%〜50%;

⑥燃油系统是否发生过泄漏,燃油系统与吹扫⑦查评期内,燃油系统发生过泄漏,扣标准分

10

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实得分

系统是否可靠隔绝;的30〜50%;发生过燃油系统着火情况,本项不

⑦燃烧器及制粉系统检修后应进行一次风调平得分;

试验,是否有试验报告或记录,现场的一次风⑧燃烧器更换后未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扣

量测量装置是否经过标定,是否有标定记录,标准分30%;

标定结论如何;⑨一次风速未进行核算、标定,或不符合对应

⑧监测和控制系统中的风量显示的数值是否正于燃用煤种的扣标准分10%〜25%;缺少任一项

确。燃烧器出口一次风速是否经过核算,风速试验内容或无试验报告、记录,扣标准分10%o

值是否符合对应于燃用煤种的推荐风速值。控

制的风煤比是否合适;燃烧器喷口角度是否经

过校对,与设计相比是否有偏斜;

⑨燃烧器更换后是否进行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

验。

1.1.1.10锅炉保护装置和联锁投/退30查阅运行日志及保护投/退记录。①运行中锅炉保护装置和联锁未经本单位总工

①运行中锅炉保护装置和联锁退出运行,是否程师批准退出运行,本项不得分;

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②未在限定时间内恢复保护,保护投、退原因

②主保护需要退出检查和维护时,是否存在在记录不清,扣标准分50~100%。

限定时间工作未结束,未经发电厂总工程师批

准的情况;退出运行的原因、时间和恢复时间

是否记录。

1.1.1.11锅炉停用防腐保护10查阅运行日志及现场查看。长期停、备用的锅炉设备,未采取防腐保护措

长期停、备用的锅炉设备,是否按DL/T956-2005施的,或因防腐措施不力,造成设备发生锈蚀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的,扣标准分70%〜100%。

进行防腐保护。

1.1.1.12吹灰器投运情况10查阅运行日志、事故分析报告。①因吹灰器不能投运,导致结渣或发生停炉或

①是否发生过因吹灰器不能投运,引起锅炉结降出力运行事故的,扣标准分50%〜100%:

焦、停炉或降出力运行的事故;②在25%负荷以下或油煤混烧时、回转式预热器

②在25%负荷以下或油煤混烧时,回转式预热器未连续吹灰,扣标准分20%〜50%。

是否连续吹灰。

11

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评方法及查评内容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实得分

1.1.1.13主要辅机运行情况40查阅运行日志及事故分析报告,现场查询。①评价期内发生辅机故障引起的事故,本项不

①评价期内是否存在送、吸风机,一次风机,得分;造成机组降出力的,扣标准分20%〜60%;

排粉机,磨煤机,给煤机,密封风机,回转式故障原因未查明;防止对策不正确或不落实,

预热器等辅机故障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含降出扣标准分50%〜100%;

力)的事故,事故原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