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二)-教案_第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教案_第2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教案_第3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教案_第4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回顾写作背景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改造我们的学习》是一篇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从文章写作,尤其是议论文或政论文写作的角度来学习,更是一篇典范之作。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读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继续学习本文的论证特色。二、回顾第一课时任务一:理清行文思路本文论证结构清晰,引论提“主张”——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本论阐明“理由”,结论提“建议”任务二:分析论证逻辑本文用小标题分为四部分,小标题一:回顾历程,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正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小标题二:分析存在的缺点及其危害——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小标题三:对照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理解问题实质,倡导科学态度小标题四:提出改造学习的建议——为改造我们的学习指明途径四部分层层推进,论证有力,逻辑严密,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任务三:学习论证方法本文论证方法丰富多样,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三、导入新课学习任务: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具有议论文语言的三大特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四、开展学习任务:(一)准确性——用词恰当1.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标题“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为什么?不能。“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一)准确性——用词有分寸1.《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句子“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中的“日益”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日益”,一天比一天有所增益。“日益”一词说明这种结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发展的,而不可能是一下子就结合起来的。这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能去掉。2.同学们,你们还找到了哪些体现作者用词很有分寸的例子吗?如“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又如“当然,上面所说的是我们党内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又如“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如不用“常常”,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就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二)鲜明性——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诚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又如第三部分将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不同对照(二)鲜明性——爱憎分明的态度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当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作者称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最好的真理”“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如“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二)鲜明性——巧用重复毛宗岗在《<三国演义>读法》中指出:“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犯”就是重复。重复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技巧,在诗歌、散文和小说中屡见不鲜。而毛主席的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一篇经典理论文章,也出现了大量的“重复”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这种艺术技巧的表达效果如何。问题一:文章第三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找一找哪里存在“反复地说明”情况。明确:第二部分批判的三种极坏作风,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都在第三部分重复出现了,而第三部分也对这三种作风进行了严厉地批判。问题二:第三部分对于这三种作风的批判,是对第二部分简单地重复吗?第三部分对这三点的批判,并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论证。从论证角度来说,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从论证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等,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可见,文中的重复其实是一种艺术的重复,不单是一种内容的复现,而是根据论述的目的,有侧重有目的一种重复,因而文中的重复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的艺术技巧。而分析这种重复的艺术技巧,是理解本文深刻内涵的一把很好的钥匙。问题三:同学们还能找到哪些“重复”的例子吗?请分析重复技巧的论述效果。明确: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在文中从头至尾重复出现了很多次。反复出现这句话正体现了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反反复复地出现,起到了卓有成效地提挈主旨、集中思想、强化认识的效果。另外,这种重复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每一次有每一次的侧重点,既有正面论证强调其是的重要性,又有反面论述强调其否的危害性,既有对错误方法的批判,又有正确做法的指导。可谓是前后贯通,反复对比,穷行尽理,屡屡晓示。小结:这种重复的现象,文章中还有很多很多处。作者如此大量繁复地用这种艺术技巧,就是为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过这种艺术技巧,使在座的人心里产生震响未绝、惊雷又起的感觉,让他们觉得缺点怵目,危害惊心,改造学风,迫在眉睫。这样文章就起到了一种振聋发聩、态度鲜明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三)生动性——运用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比如:(1)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这些谚语形容主观主义不作调查研究,对现状茫然无知;(2)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风趣。这些词语通俗易懂,生动风趣。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生动性——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文言词语比如: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很形象、深刻。比如:用“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古语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这些词语有的凝练含蓄,有的典雅,生动传神,也不乏幽默风趣。(三)生动性——出色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例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抄外国。(2)在这种状态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漆黑一团”比喻对中国古代史,近百年历史一无所知。(3)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钦差大臣”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令。(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引用、对偶、比喻这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一副对联。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②“山间竹笋”指厚脸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毛泽东引用解缙的对联,以“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作比喻,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以此批评那些“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形象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学风。(5)“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排比。使议论语气迅速强化,议论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一层递进一层,由浅入深,揭示主观主义的严重危害,感情强烈。五、本文语言特色(一)准确性:用词恰当、用词有分寸(二)鲜明性:善用对比,爱憎分明,巧用重复(三)生动性:运用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古语、出色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改造我们的学习》遣词造句准确严密,分析问题透彻深入,观点立场鲜明突出。此外,毛泽东同志还特别擅长运用排比增强语势,振聋发聩,特别擅长选用活泼的语言材料,使得语言既准确又形象,既活泼又平易。本文论述的严谨透彻,立场鲜明和毛泽东同志的语言个性形成合力,使文章语言呈现准确、凝练、通俗易懂、又幽默深刻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六、拓展延伸:毛泽东的文章的主要特点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七、学习任务小结《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证特色第一课时任务一:理清行文思路——论证结构清晰任务二:分析论证逻辑——论证逻辑严密任务三:学习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丰富第二课时任务:赏析语言特色——论证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八、全文小结《改造我们的学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中毛泽东同志以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思想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学风,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