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工业史料》(第一辑)中对近代中、日、美三国工业作了比较如下表。该表足以印证20世纪初()中国日本(本部)美国人口面积工厂或制造户工人数出品总值调查年439,425,00057,070,936105,253,3004,278,352方哩148,7562,970,1332,384,33320,966275,79111,095,9711,280,96410,658,8811,237,810,613元1,867,000,000日元24,246,475,000金元191619171916A.美、日两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日本的近代化总量仍不及中国2.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A.使士人开始步人政治舞台B.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3.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伯利克里时期的古代雅典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泛滥的民主使得公民道德沦丧C.首席将军权力式微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4.《关贸总协定》第十八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1979年,“东京回合”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A.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平、平等、合作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D.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5.春秋以前,战争攻防只着重在险要的关隘.并无派兵戍边之举,甚至连关隘也只是战时才有人驻守。春秋以后,陈兵守境.争夺边隙之地成为常态。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度的瓦解C.中央集权制确立 D.百家争鸣的出现6.《汉书·食货志》记载:“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户口登记为主户和客户,客户指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明代地租形态由以分成租为主发展到以定额租为主,地主的干预减少。这说明中国古代A.赋役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长工、短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C.租佃关系不断发展 D.自耕农经济的演变7.《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据此可知,司马迁A.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B.强调华夏族的统领地位C.认识到宗法制影响力较大 D.倡导华夷同源的历史观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到:“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反对教权主义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神学世界观D.反对世俗权威9.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A.深化基层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规C.提升官员素养 D.确立依法治国方略10.大连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城市。下列项中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秦朝归辽东郡管辖②甲午战争期间遭受日军侵略③日军设立满洲731部队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④设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A.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B.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C.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3.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14.1920年12月,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我们把一个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就有可能开发自己的矿。至于租让哪些地区,我们是有选择的。”这意味着列宁A.对外政策的重心发生改变 B.正式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明确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D.认识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15.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术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16.下列为1940年于8月26日新华日报馆印发的题为“华北交通总攻击战”捷报。据此判断该大捷当指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17.在以下示意图中“?”处应填上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18.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19.根据历史记载,发现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这说明当时()A.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 B.察举制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20.明初,设六科给事中。“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由此可知,六科给事中的设置A.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中的失误 B.引发了中枢决策的异变C.加强了对全国所有官员的监察 D.使得君主权力受到抑制21.二战后,美国在西欧体现“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重要政策是A.大搞舆论攻势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欧共体22.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年)的钢琴曲多以景物或诗画为题材,通过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渲染出变化多端的气氛和色调。其作品A.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时代追求B.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C.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D.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23.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战端一开,地无论南北,人无论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8月,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站在抗日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这表明A.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消除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24.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25.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而大图或双而合式(见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B.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C.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26.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27.下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A.《中日争夺朝鲜图》 B.《列强瓜分中国图》C.《八国联军侵华图》 D.《俄国居中调停图》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法令,指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一法令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B.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 D.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29.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邓小平的这一认识A.基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0.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并存A.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万历以后,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斗争日趋表面化,且不断激烈。其中京畿附近种植水田的问题,亦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朝廷内部出身于江南地区的士人,为了减少“重赋”的压力,减轻一部分漕运的负担,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因而倡议在京东地区推广种植水稻。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他认为“今自永平(河北卢龙),滦州以抵沧州、庆云之境地皆萑苇,土实膏腴,(虞)集议断然可行。当全盛之时,河漕岁通,而思患预防,纷然献议。独于集议,尚废焉未讲。若仿其意,招抚南人,筑塘捍水,虽北起辽海,南滨青齐,皆可成田,有不烦转漕于江南而自足者,其思患预防之深意,又不止于开河通漕而已,此濒海之水利所宜修也……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俟行之稍有成绩,次及山东、河南、陕西等处地方,将江南岁运酌量改折,助其费而究其功,东南之岁运渐减,西北之儲蓄常裕。不惟民力可纾,而国计永保于无绌矣。”——摘编自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17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它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古今之争”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观点进行说明。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英国各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持续了多年。19世纪中后期,许多英国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传统都摧毁了,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再也无法互相调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法国相比,英国则诉诸自己古老的宪政传统,自1688﹣1689年那场温和得多的革命以来,通过和平、务实和渐进的手段取得了广泛的公民自由,逐步地建立起了一个更民主的政治制度。﹣﹣摘编自迪金森《伯克之后的思考》(2)概括材料二中英国学者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材料三:1903年,为了加强革命舆论工作,蔡锷与黄兴创办的《游学编译》称:“法国大革命,实平民确认其自有之权利之时代也。夫法兰西社会革命者,实一切社会革命之母也。明于法民权利思想之所由以成立者,乃可以提挈民族而立于20世纪之人群。”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历史教科书在描述法国大革命时,称其为“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斥共和派“过激”,称拿破仑“超群英武”,“因人民奉戴而为帝”。﹣﹣摘编自《改良还是革命》等(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清末民初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产生不同的原因。33.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初的西汉人口不超过7000万,到1851年在清朝统治的范围内人口总数已突破4.3亿,增长了6倍。所幸中国传统农历的发明、完善和普及使农时的掌握变得简单易行,即使在边远偏僻地区的单独农户也能通过二十四节气做到“不失农时”。从中已能看出,他们拥有理性的、相对先进的生态观念。对自然的敬畏不可能没有消极的一面。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即使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找不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途径。特别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生产更多的粮食成了头等大事,因此而造成的对生态入环境的破坏也只能听之任之。——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1)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古代生态观持何种态度?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恩格斯的观点?试举一例,以西方近代化历程中的史实来说明你的结论。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生态文明,西方民众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带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原罪”。它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它们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胡连生《论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阐述这一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应对举措。(4)综上,谈谈你如何认识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由表格数字以及中国工厂数量、工人数、出口总值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日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表格虽呈现美国、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仅从表格数据得不出中日两国近代化总量的高低的,故D项错误。2、D【解析】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据材料“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可知,材料体现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D正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已经步人政治舞台,排除A;“举孝授官”无法体现社会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与官僚队伍的廉洁性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及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3、D【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伯里克利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道德状况,排除B;首席将军仍然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材料没有反映发生变化,排除C;从材料信息来看,伯里克利发动战争是根据公民大会的决定,仅仅只是伯里克利主张战争并不必然会发动战争,只有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权力,故选D。4、C【解析】

根据材料“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可知,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正在得到纠正与改善,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C项正确;A项中“实现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表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既有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政策,也有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政策,故D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5、A【解析】

春秋以前攻防主要是关隘据点,春秋以后对边地争夺成为常态,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各诸侯国对土地愈加重视,故答案为A项;井田制度的瓦解主要跟私田开垦有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战国变法有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所反映的战争争夺与思想文化领域没有联系,排除D项。6、C【解析】

根据材料“客户指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发展到以定额租为主,地主的干预减少”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地租发展为定额租,地主减少干预,从中国古代租佃关系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看出租佃关系不断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赋役制度改革,但没有体现农民积极性提高,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租佃关系,主户和客户关系,没有体现长工、短工的人身依附关系,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租佃关系的发展,不是自耕农经济,D项错误。7、D【解析】

司马迁认为匈奴、越、秦、楚等都属于黄帝后裔,体现了华夷同源的历史观,故选D;材料只是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起源接近,没有体现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不能说明华夏族处于统领地位,排除AB;材料主旨与宗法制无关,排除C。故选D。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罗马教皇,而已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因而这一运动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名师点睛】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实质9、A【解析】

由材料“农民……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这说明基层民主存在一些乱象,需要深化改革,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思路而非制定村民自治法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层民主改革而非官员素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层民主改革而非依法治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在东北设立辽东郡,大连包括在内;甲午战争期间日军进行了旅顺口大屠杀,位于大连;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大连市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故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日军设立满洲731部队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位于今哈尔滨平房区,并非大连,故③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独立宣言》充满着革命精神,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三项法案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②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美国《独立宣言》中并没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12、D【解析】

材料中越南光复会的名称及宗旨都源于中国的革命团体名称“光复会”及“兴中会的宗旨”,这说明越南近代的民主革命受到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说法错误,排除。13、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家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影响。14、D【解析】

根据列宁的分析,把矿租让给资本家开发的主动权在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这意味着列宁认识到即将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和私人资本主义的结合,要利用资本家的作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选项正确;在国家控制的前提下,同意租矿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不能说明列宁改变了对外政策,A选项错误;只是在积极分子大会上讲到利用外国资本家发展经济,准备推行新经济政策,不能说明正式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选项错误;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明确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不符,C选项错误。15、B【解析】

毛泽东认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故选B;该考察报告并不是建议中共调整革命道路,排除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当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需要,排除D。故选B。16、B【解析】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发起以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这次战争共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与材料“华北交通总攻击战”捷报相符合,故答案为B;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CD项错误。17、D【解析】

根据题干所学可知,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推动了战后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所签订的合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包含《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该体系的形成,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故排除AB两项;C项,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建立在美苏均势下两分天下,建立两极格局局面的体系,排除。18、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线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普利茅斯出发,没有经过东南亚,从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为时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故D项正确;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但是麦哲伦船队是从西班牙出发的,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并不一样,故排除A项;引发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说,故B项错误;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伦布,故排除C项。19、A【解析】

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说明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故选A;B表述太绝对,错误;西汉实行察举制,依据品德选拔官吏,并非贵族政治,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0、A【解析】

由材料“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可知,六科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核,这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选A项;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事务,没有行政决策权,故不存在引发中枢决策异变的说法,排除B项;六科给事中不负责对全国所有官员的监察,主要负责“封驳之任”,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是皇帝废相加强君权的产物,D项说法错误,排除。21、B【解析】

根据“西欧”、“面包和选票”、“阻止共产党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西欧实行了遏制苏联的经济措施,即马歇尔计划,选B;AC不属于经济措施,排除;D项不是由美国主导实施,排除。22、C【解析】

德彪西的作品多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着意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说明其作品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不属于理性主义或浪漫主义,排除A、B项;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排除D项。【点睛】现代派艺术不再满足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在德彪西的作品中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23、D【解析】

材料中蒋介石、毛泽东的讲话都体现了抗战时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都应该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表明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针对抗战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二者的共识,‘分歧消除’的说法以偏概全,A错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错误;依据时间“1937”年并结合抗战过程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C错误。故选D。24、A【解析】

材料认为“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可知,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BD两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经济上的根源,故排除;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并不淡薄,故C项错误。25、C【解析】

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大众化的阅读需求,故材料说明当时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故C正确;插图模式突出图画内容,不能说明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A排除;戏曲刻本的出版也不能说明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故B错误;材料没有将市民文化与其它文化形式比较,不能说明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戏曲刻本插图模式与市民阶层大众化需求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此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6、A【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的,故A正确;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漫画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漫画信息,可知,明显与八国联军侵华、列强瓜分中国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BC;再根据漫画“清朝官员”以及题干“1894年”,即可知A项较为贴切。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9世纪末东亚形势·甲午中日战争28、B【解析】

巴黎公社规定了公社机关职工最高年薪,其数量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体现了公社将公职人员作为人民公仆的意图,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B正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指的是公职人员产生方式是选举,而非薪金限制,排除A;C表述绝对,排除;巴黎公社不属于国家政权,排除D。29、C【解析】

材料体现的邓小平同志要避免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出头,以免卷入国际纷争中去,主要是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C正确;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内部原因,A属于国际原因,排除;B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就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排除。故选C。30、B【解析】

19世纪50—70年代正是工业革命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存在大量手工工场,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B正确;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促进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排除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是自然经济抵制的结果,排除C;工场手工业不属于工业化模式,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措施:借鉴元朝的经验;濒海地区先行试验;为穷人提供耕牛和种子,为富人减缓征收赋税;选择健壮士卒建立屯田;招募南方人给予附籍用地的便利;适度推广。(2)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缓漕运和海运风险;缓解北方地区粮食困难;完善北方水利设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减轻百姓负担,巩固明朝统治【解析】

(1)措施:据材料“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可知,借鉴元朝的经验;据材料“……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可知,濒海地区先行试验;据材料“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可知,为穷人提供耕牛和种子,为富人减缓征收赋税;据材料“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可知,选择健壮士卒建立屯田;招募南方人给予附籍用地的便利;适度推广。(2)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缓漕运和海运风险、缓解北方地区粮食困难、完善北方水利设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和减轻百姓负担,巩固明朝统治等方面回答。32、(1)观点:17世纪前人文主义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17世纪以后理性主义颠覆宗教信仰的倾向,关注未来。说明: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宗教改革借助上帝和圣经的权威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启蒙思想强调理性,质疑权威,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进步观念,构建新时代的理性王国来反对旧时代。(2)看法:法国大革命以暴力摧毁了法国社会的传统政治秩序,造成了社会动荡。分析:一方面,法国的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但共和制和君主制反复斗争,造成法国的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英国认同本国的宪政制度。英国继承和发展其宪政传统,以和平渐进的改良建立民主制度。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32年的议会改革,以和平方式完善了民主制度。(3)原因:政治立场不同(政治主张不同)。【解析】

(1)一问根据材料一“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可以得出17世纪前人文主义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根据材料一“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可以得出17世纪以后理性主义颠覆宗教信仰的倾向,关注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