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析鉴赏_第1页
古诗分析鉴赏_第2页
古诗分析鉴赏_第3页
古诗分析鉴赏_第4页
古诗分析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把握诗歌思想感情(一)方法归纳策略一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关系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个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相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一个抒情方式。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调子,直接经过登幽州台表示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悲愤和失意苦闷情怀。第1页2.借景抒情。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散曲经过描写郊野日暮秋景,表示游子思乡、寂寞愁苦情思。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这句话使开头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络在一起,各种情绪集中表示在这句话中,起到点明题旨作用。第2页3.借物抒情。诗人经过对某一客观事物某种特征详实地描写,这一特征要和诗人要表示某种品格相通,从而寄托自己思想感情。清朝诗人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托物言志,经过对竹子立身于破岩,不惧狂风这一特征描写,抒发了诗人不论处于多么险恶环境,都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向强暴弯腰,永远保持自己坚强不屈品格壮志豪情。第3页4.情景交融。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为我们提供不但是一幅形象征夫早行图画,而且是诗人客居异乡凄凉冷落情感写照。5.移情于景。这是指不一样感情往往会给景物着上不一样感情色彩。如秦观《踏莎行》中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诗人遭到贬谪,心情悲苦,就把这种悲苦心情转移到景物上,所以看到是孤馆春寒,听到是杜鹃哀鸣,又是在斜阳西下时候,更显得悲苦。第4页策略二注意题材上古今关系1.借古伤今。李清照《夏日绝句》:“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初确有振聋发聩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论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所以,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以为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借古讽今,鞭挞南宋当权派无耻行径。第5页2.怀古伤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人孙权、刘裕能够成就功业,感喟自己事业无成。3.借古叹今。唐朝诗人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写当年越王打败了吴国班师凯旋,战士个个穿着华美锦衣返回故乡,花朵儿一样美女簇拥在宫殿里,可是如今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鹧鸪在越王城遗址上空飞来飞去。乍一看似乎感叹越王前后盛衰改变之情,其实,诗人借助这古人古事,是感叹自己对唐朝人事更替、盛衰改变情绪。第6页策略三注意含有约定俗成意义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含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它们作优先考虑鉴赏方向。南宋陆游《落梅》之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第一句用严寒冰雪、凛冽寒风来衬托梅花不惧严寒品格,第二句用众花来衬托梅花,说她在花之中气节最坚强,最终两句写梅花宁愿随风飘落,也不向掌管百花东君乞怜,可见其有何等倔强傲骨。作者借此要表示自己面对强权威压,顽强不屈精神。当代将帅诗人陈毅《红梅》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第7页也是借红梅傲寒斗霜,表示自己面对困境顽强不屈精神。其它“松、竹、菊”象征坚贞不屈,荷花象征高洁无瑕,牡丹象征高贵,桃花象征美人等等。古诗中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使用方法,如送行离别惯用“柳”“月”“春草”“长亭”等,抒写愁恨惯用“流水”“春雨”“弯月”等。第8页策略四注意蕴含理趣哲理诗有一个说理诗,即使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大。这些诗里所蕴含道理只要求学生能点出而已。尤其需要注意是,这些诗都是经过详细事物来说理,这是他们共同点。古人写哲理诗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借助形象表示哲理。我们必须经过对诗歌所提供形象进行分析,体悟出所含深刻哲理。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若不看题目,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田园诗,其实它抒写是相关读书意义和情趣。第9页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思维,就应该不停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再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哲学道理。第10页(二)例题再现鉴赏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山房①春事②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登崖州城作李德裕③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六个月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第11页注:①山房:士大夫别墅。②春事:春天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③李德裕:唐武宗时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分别概括两首诗中作者所要表示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山房春事》表示了作者对战乱带来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慨叹。《登崖州城作》表示了作者对帝京思念及有家归不得痛苦与绝望心情。第12页读下面诗,完成后面题目。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第13页2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日常劳动生活;表示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热爱。第14页2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感受和山村静谧夜景融合在白描般图画中,含蓄地表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满足。第15页25.在下面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组成对前面语句总结。在我们悠久人文历史上,潇洒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潇洒,有①__________________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潇洒……他们潇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行为举止。第16页【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