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帝 D.北魏孝文帝2.某作者在其博客《晚清“春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该作者描述的现象A.是近代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违背了中国近代客观的历史事实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承认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3.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4.2014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5.如图中左图为战国时期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又称六字刀币,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右图为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无背文。据此可推知A.国家分裂与动荡导致两地币种不同B.刀币的名称由来与其制作材料有关C.刀币形状相似折射出两地经济联系密切D.以刀币背文反映了中原地区儒家文化先进6.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A.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 B.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C.鲁国对周礼的保存较完整 D.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8.商周青铜器的主要是纹饰多样的礼器和兵器,由此能得出的关于商周青铜器的最佳判断是A.当时常用的兵器为青铜兵器 B.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C.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世界 D.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9.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10.如表为1842—1858年《筹办夷务始末》中外交辞令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类别外交辞令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等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裝骜不驯、夷祸、狼狈为奸等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驭夷、顺其性而驯之等西方对中国态度情词恭顺、仰赖天思、俯首听命、真自悔过、乞恩、四夷来服等A.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C.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D.清延固守传统华夷观念11.下图是一张革命运动中的临时兑换券,它颁发于A.二次革命时期 B.文学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12.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ShanghaiLandRegulations),据此设立了上海A.英租界 B.美租界 C.法租界 D.公共租界13.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A.政治权利的下移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社会动荡纷争 D.经济领域的变革14.与唐朝形成“翁婿”关系,加强汉蕃民族融和的是A.唐太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6.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17.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A.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B.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C.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18.关于汤武革命,荀子认为,“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韩非子则说,“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A.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象征 B.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C.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D.历史观点会因史料不同而相异19.1887年王韬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刊载于《申报》,书中多有西方美女与中国男子相恋的题材。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术帮助丈夫渡过难关。这反映了作者A.对中西关系的客观认识 B.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C.以拓展国人视野为目的 D.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D.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21.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22.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该地区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可以追溯到:A.公元1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6世纪2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节。当时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B.《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影响C.《联合国家宪章》的要求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刺激24.读“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有年份美国苏联日本19508785273348419551061745279411965119269102411619751058214134102311980100801480011141A.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B.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越了美国C.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钢产量远超美国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描述;小铁匠以家庭为单位,制成很好的铁器,运到田间地头去卖,农民可以用钱买,可以用谷物换,还可以旧换新,更可以赊欠。这一情景的出现A.得益于政府的工商业扶持政策 B.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表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体现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26.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规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论,由此,一个声势浩大的“采风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来。下列民歌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B.挥舞钢钎当红笔,豪情更比钢水急,满天钢花满天诗,献给领袖毛主席C.吃饭不要钱,想了几千年,如今实现了,快活似神仙D.(凤阳人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27.据载,(明代)“隆(庆)、万(历)中,闽商大至(镇洋镇),州(指江苏太仓州)赖以饶。今累岁弗登,(棉花)价贱如土,不足以供常赋矣”。这说明当时()A.棉织品不符合民众生活需要 B.全国经济区域分布较为明朗C.赋税负担沉重阻碍经济发展 D.江浙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28.下图反映的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情况,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经济体制④第一次世界大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9.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写就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 B.《汉书》C.《资治通鉴》 D.《四库全书》30.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隋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添。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力图以此影响控制下院。议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专门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议会,参加政治活动。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增加了5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30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32.材料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人。出身官宦世家。顺治十五年年)进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延”字,改为延敬。康熙二十三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竟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并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节俭之意”。——据《清史稿·陈廷敬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廷敬上疏朝廷治理贪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陈廷敬治理贪腐的主张。33.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逐渐被世界所共享,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酝酿了不同内涵的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摘编自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材料二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材料三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口贸易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的竞争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从材料中"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等可以看出此君王并不歧视
少数民族,而是尽力安抚,使民族关系融洽,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D【解析】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不符合“短短三十年”范畴,排除A;通过材料“1900年庚子国变”“短短三十年”判定可知,洋务运动开展了30多年,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故排除B,选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性质上不同于洋务经济,排除C。【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B【解析】“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方式;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张.故B正确.;与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符,故C排除;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排除D。4、D【解析】
题干中的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5、A【解析】
由图中信息“战国时期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燕国尖首刀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国家的分裂与动荡导致秦国和燕国币种不同,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刀币的制作材料,故B错误;材料无法直接体现两地经济联系密切,故C错误;刀币背文不能反映中原地区儒家文化先进,故D错误。6、D【解析】
材料反映出周朝的“郊庙之礼”不再专为朝廷服务,而影响着民间,体现出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出“郊庙之礼”并未失传,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郊庙之礼”的传承情况,不能说明学术氛围宽松,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诸侯国对周礼的传承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C项。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8、D【解析】
根据材料“商周青铜器的主要是纹饰多样的礼器和兵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器和兵器体现的是政治色彩,这说明其政治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不能体现礼器的作用,说法片面,排除;当时商周时期是存在少量的青铜农具的,B选项排除;兵器主要用于战争,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世界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9、B【解析】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符合题意,故选B;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的强化,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体决策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属于家天下,政府是为皇帝统治天下服务的,D选项排除。10、D【解析】
根据表中分类可知,清政府对西方国家采取蔑视态度,说明仍用传统的华夷观念来处理对外关系,故答案为D项;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项。11、D【解析】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十五年”可以计算出是1926年,正是北伐时期,D项正确;二次革命时期是1913年,A项错误;文学革命是1917年,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1919年时期,C项错误。12、A【解析】
巴富尔是英国领事。依据《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故A项正确;美租界、法租界设立是在英租界之后,而且与“巴富尔”不符,B和C排除;公共租界设立是在1863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13、A【解析】
孔子的意思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就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就出自诸侯,表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政治权力下移,故A正确;BC是材料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14、A【解析】
唐太宗时期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蕃民族融合,故选A项;唐高祖、唐玄宗和武则天时期没有与吐蕃和亲形成“翁婿”关系,排除BCD项。1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求同存异”的方针打消了对中国和共产主义持有敌对情绪的有些领导人的顾虑,这符合“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的信息,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缅甸会谈时提出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这是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详解】16、D【解析】
雅典戏剧及神庙这些的出现都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故D正确。17、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故B项符合题意。1787宪法具有对外意义,但材料无法体现这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信息,排除C项;各州对宪法相关内容存在严重分歧,对制定宪法本身没有分歧,排除D项。18、C【解析】
作为儒学代表的荀子肯定了汤武革命是“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则认为“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这些不同的认识表明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故C正确;荀子认为汤武革命是反抗暴君的象征,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史料的不同,故D错误。19、B【解析】
依据材料“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术帮助丈夫渡过难关”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来看,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王韬还希望列强给予中国帮助,体现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B正确;材料表明王韬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意图,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王韬是早期维新派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拓宽国人视野,C排除;材料未涉及对理性精神的崇尚,D排除。故选B。20、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际力量的崛起,从60年代到8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由最初反对殖民主义到提出开启南北对话及加强南南合作的主张,说明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不结盟运动宗旨的变化,并未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不结盟运动对开启南北对话的提议,并未体现南北对话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1、D【解析】A.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上全球化进程再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形成;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说明他们进行了一些调整,一些新型的国际关系特征开始出现,但是矛盾冲突也依然存在;C.材料中没有看出各国共同的追求,说明国际关系的特征发生改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各国外交关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二战冷战格局结束以后,我力量和实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利益要求有所不同所导致;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当前国际关系中,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演变.要求学生结合冷战前后的世界政治现实来分析材料。22、D【解析】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巴尔干半岛后,从16世纪开始不断与奥地利、俄国等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战争,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不时爆发矛盾冲突,因此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火药桶”可以追溯到16世纪,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排除。23、B【解析】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因此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故答案为B项;《联合国家宣言》主张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排除A项;《联合国家宪章》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排除C项;《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致力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排除D项。【点睛】《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按照这种规定,美元等同于黄金,从而美元有了“美金”的说法。根据这种制度,与美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4、A【解析】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数据看出,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的钢产量远远超过苏联和日本,说明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故选A;七十年代苏联的钢产量超过美国,但整体经济实力并没有超越美国,排除B;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排除C;D从表格数据不能得出,排除。25、D【解析】
小手工业者的专业化生产建立在小农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铁器的制售又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汉代依然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辅以小规模的工商业,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在汉代之前即已形成,西汉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小手工业者通过产销活动积累财富,但其社会地位因抑商政策而低下,排除C项。26、D【解析】
1958年的采风运动与当时大跃进的社会氛围有关,选项D反映了凤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事情,符合题意;选项A、B、C是大跃进时期社会氛围的反映,不符合题意,排除。27、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江浙地区民众极度依赖棉花种植,棉价高低影响民众的生活,说明当时该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D选项正确;明朝中期后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时全国的经济区域分布情况,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赋税负担对经济发展的阻碍,C选项错误。故选D。28、C【解析】
1914年开始的一战使俄国经济受重创,因此会导致粮食生产下降,故曲线下降;1917年,俄国退出了一战,进入到国内战争时期,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直延续到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故曲线上升,1925年,列宁逝世,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因素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①②④正确,C正确;斯大林经济体制在1925年还未形成,所以不是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因素,故③错误,排除A、B、D。29、A【解析】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是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这一体例,选项A正确;《汉书》中没有世家,而且以志代书,选项B排除;选项C是编年体史书,排除;选项D是大型丛书,不是史学著作,排除。30、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独立宣言》充满着革命精神,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三项法案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②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美国《独立宣言》中并没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评价: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改变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民间的学习风气;但仍然存在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2)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府事务增加,机构增员需要;国王、权贵拥有职薪恩赐权引起议会立法抗议;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影响: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可知变化是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评价:根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意义可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但仍然存在入仕门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根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议会一再抗议”、“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进行归纳即可。评价:结合文官制度的形成的背景和“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可归纳出评价有: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事驱动的课堂
- 智能电子鼓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磁感应治疗监测设备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漫画书展示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乐器零售企业人才战略创新-洞察阐释
- IT服务供应链风险管理-洞察阐释
- 3D建模技术在摄影工作室选址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应对挑战-洞察阐释
- 脑机接口技术与心理健康服务合作协议
- 网络直播带货主播带货效果与收益评估合同
- 房地产广告效果的评测与分析
- 202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答案
- T-CASEI 015-2023叉车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GB/T 12385-2025管法兰用垫片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首次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课件
- 2024年7月27日内蒙古阿拉善盟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 穴位埋线疗法疗法
- 电解加工机床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