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昆明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昆明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昆明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昆明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昆明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昆明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次劳模大会,表扬奖励了185名劳动英模,给予各位英模人物丰厚的物质奖励。之后这一做法迅速被各抗日根据地所仿效。这一举措旨在A.应对日本对华适地适产主义 B.打击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情绪C.坚持自力更生摆脱抗战困局 D.通过劳动教育鼓舞抗战斗志2.英国议会于1721年通过法案.“禁止使用或者穿戴印或者染的平纹织布(棉料),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生产的",以平息毛纺织制造商的愤怒,但棉毛麻混纺被认为属于呢绒业的分支而并未禁止。这一禁令A.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到来 B.使毛纺织业得以飞速发展C.遏制了商业资本的兴起 D.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3.下面是创作于1912年的世界名画——《鸽子与青豆》,其创作风格体现了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天演论》。”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这个说谎的人是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5.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突出了人文精神C.讽刺了工业文明 D.表达了理想幻灭6.在元朝的某疆域示意图中,有一片区域标示为“宣政院辖地”,这片区域涉及今天的A.西藏、四川、新疆 B.西藏、四川、青海C.新疆、青海、甘肃 D.西藏、甘肃、蒙古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A.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一国两制”方针不能动摇C.谈判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惟一途径D.武力收回香港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8.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A.笔记体的科技著作 B.日记体的天文专著C.散文体的随感 D.对话形式的科技访谈9.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将陈胡并立是因为他们: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10.《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时期宋元明清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12.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材料二:希特勒总是在各种演说中不断地提醒德国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在第一次世界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德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和骚乱的威胁,他宣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于一切的人类的创始者。”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咬牙切齿地叫嚣着:“民族不是由于打败而毁灭的,却是由于丧失任何抵抗而毁灭的。只有用武力的形式把争取独立的思想付诸战斗行动之时,民族的迫切愿望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我们变为对付暴力只能用暴力。”(2)根据材料二,分析希特勒骗取民众信任夺取政权的主要法宝是什么?除此之外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还有哪些?(3)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材料三:1919年5月在英法的指使下希腊入侵土耳其,土耳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凯末尔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声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在人民的支持下,凯末尔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国,推翻了苏丹政权,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同时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4)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凯末尔革命中的民族主义的目标。材料四:在当今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接触空前频繁,其相互差异也矛盾亦更为凸现,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5)据材料四,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14.(20分)百年列车时刻表展现中国铁路沧桑巨变史,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来自《新华网》的一篇报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新华网沈阳4月17日电(记者徐扬)沈阳收藏家詹洪阁从1987年开始收藏列车时刻表,目前已有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车时刻表。这些小册子展现了中国铁路的百年沧桑巨变。100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仅是一张印着繁体字、没有阿拉伯数字、比16开大些的纸。而日前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发行的新版“列车时刻表”,厚达329页。新中国成立前,铁路长期被军阀和西方列强割据,铁路建设虽经70多年的发展,营业总里程只有2.18万公里,能运行的仅有1万多公里;如今,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经达到76600公里,是1949年的3.5倍。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成昆、湘桂、贵昆、鹰厦、京包等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全国铁路的骨架日益完备,火车通天山、抵海岛,跨沙漠。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事业进入新的“快车道”。六次大提速,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车型不断更新换代,主要铁路干线时速达到200公里。坐火车“夕发朝至”,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间成为现实。请回答:(1)100多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可能印有中国人自办或设计的哪些铁路?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2)“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铁路建设高潮……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3)透过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联系世界背景,你是如何看待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召开劳模大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摆脱抗战困局,C正确;日本对华适地适产主义是将沦陷区纳入日本经济体系,材料反映的是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发展生产,与打击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情绪无关,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通过劳动教育鼓舞抗战斗志,排除D。2、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禁令并未禁止“棉毛麻混纺”,且禁止外国棉布的进口,扩大了本国市场,这就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到来,故答案为A项;B项表述与18世纪英国经济发展史实不符,排除;当时商业资本已经兴起,排除C项;这一禁令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排除D项。3、A【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以得出,其给人的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符合立体画派的特点,由此可知其应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故A正确;现实主义绘画形象较为逼真,突出对现实的反映,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不正确;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与图片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浪漫主义绘画重形式,重情感,与图片信息无关,故D不正确。4、C【解析】

东交民巷在《辛丑条约》中被划分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故王五说谎,C正确。【详解】5、B【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小癞子》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反映了人文精神,B正确;作品更接近现实主义,排除A;这一时期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C;作品反映的是希望,而非幻灭,排除D。6、B【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宣政院是管辖全国佛教事务的主要机构,同时他负责管理藏传佛教所在的西藏,和四川,青海的部分地区,故B选项正确;宣政院辖地不包括新疆、蒙古,故A、C、D选项错误。7、A【解析】

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谈判的方法均不是收回香港过程中“主权问题”的实质,BC两项错误;武力收回香港不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D项错误。8、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即笔记体的科技著作,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联系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内容分析解答。9、B【解析】试题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AC两项均排除。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陈独秀、胡适都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们不可能号召民主革命,D项排除。故选B。10、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禁烟运动”可以判断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③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正确;①出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条约》,②出自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马关条约》,因此ACD排除。11、D【解析】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故答案为D项。AB项,两项所述都是宋元时期孙悟空“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受,爱憎不鲜明”艺术形象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该项所述是明清时期孙悟空“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艺术形象形成的原因,排除。12、C【解析】

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内容: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或打着民族利益的幌子,发动对外战争,掠夺他国财富。)背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激化,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法宝:复仇主义、民族主义。原因: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德国经济实力有限,无法用经济手段摆脱危机,因此选择法西斯道路。德国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为法西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3)民族主义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4)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或民主共和)。(5)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反对借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战争。【解析】

(1)内容:依据材料一中“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等信息可概括得出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内容。背景:依据材料一中“20世纪初的欧洲”、“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一战的爆发等方面说明其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2)法宝:依据材料二中“希特勒总是在各种演说中不断地提醒德国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在第一次世界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等信息可分析得出希特勒骗取民众信任夺取政权的主要法宝是复仇主义和民族主义。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德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和骚乱的威胁”、“只有用武力的形式把争取独立的思想付诸战斗行动之时,民族的迫切愿望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经济危机的冲击、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经济实力的有限和保留军事封建残余等方面说明除此之外希特勒上台的原因。(3)综合材料一、二可知,民族主义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4)依据材料三中“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凯末尔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声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同时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信息可概括得出凯末尔革命中的民族主义的目标。(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等方面分析对待民族主义思潮的方式。14、(1)唐胥铁路,京张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2)历史背景:19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