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豫西名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C.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制约的需要2.从1988年到1991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A.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了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立法思路C.逐步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立法 D.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3.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版的许多书籍有关于苏联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他们想知道更多攸关生活的问题,像是薪水与住家环境等”;“当我们回家时,却没有电可用,也没有水”;“集体农庄农户减少,人们失去了对土地的兴趣”。这最能说明A.苏联的改革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B.集体农庄推动了苏联的城市化进程C.苏联经济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借鉴4.据《汉书·黄霸传》记载,公元前70年,黄霸被汉宣帝任命为扬州刺史(秩六百石),因治绩卓著,三年之后便被破格提拔任颖川太守(秩比两千石),并且车盖威仪都作了荣耀的处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刺史制度中蕴含了激励机制 B.刺史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C.汉朝官员的任免具有随意性 D.汉代形成了完备的监察体系5.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导致英国选举资格变化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进步②议会改革的推动③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④工人运动的发展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7.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这一时期约指A.19世纪中期的30年 B.19世纪最后的30年C.20世纪最初的30年 D.20世纪最后的30年8.老子认为,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均是君主有为的结果。无论是刑罚,还是君主的令、言,均不符合无为政治理想,不符合道不干涉、不强制万物自然发展的态度。这反映出A.君主集权已经确立 B.道家思想始终无法被统治者接受C.儒道思想相互融合 D.老子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批判9.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 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贵C.立足边缘地区,勿入京畿重地 D.研究天文历算,不得涉猎儒学10.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A.挣脱了中世纪的愚昧迷信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受到近代医学发展的启迪 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启蒙精神11.北宋中叶,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如宋仁宗在位期间人才济济,文官群体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种现象A.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B.加快了新贵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现 D.导致书院讲学的日臻发达12.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A.建立合理工业布局 B.应对外来安全威胁C.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D.延续左倾冒进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1956年董老在党的八大上向全党提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的号召。董老认为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防止把二者对立起来,只按照法律规范办事而忽略党为保证法律实施而制定的政策,因为法本质上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时代性、灵活性,且政策可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和原则性。他认为,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对群众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董老在论述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时,强调了人民在法制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坚持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是法制建设必须贯穿始终、坚持到底的重要原则。——摘编自陈泽平《论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在联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法学思想的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材料一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医疗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等,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大体而言,广义上的公共卫生行政事务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粪尿处理、道路清扫等环境卫生;医疗设施或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保健卫生;还包括对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教育的卫生教育以及对各种卫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卫生统计等。狭义的公共卫生则指公共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及饮食品卫生等。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从英国开始,公共卫生立法开始成为欧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事项。——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材料二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由于社会转型以及政局动荡的深层因素影响,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不仅公共卫生立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专业化、技术性规范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立法的重点。与清末相比,防疫、医师登记、环境、饮食、饮水类等公共卫生法规都形成了体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画出了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的概貌。——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顶峰的标志,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2、C【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可知,我国逐步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增强市场在经济中的导向作用。材料中的法律体现了我国在立法上开展以市场导向。C正确;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不会改变,B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关于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立法,不能得出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的结论,D错误。故选C。3、D【解析】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版了许多关于苏联民众生活状况的书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故D正确;“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集体农庄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苏联经济的农轻重比例,故C错误。4、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扬州刺史黄霸因为政绩突出而被破格提拔任颖川太守,说明刺史制度中蕴含了激励机制,A正确;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突出的是刺史的激励机制,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黄霸的升迁是因为政绩突出,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7世纪后期严格限制公民权,到1969年真正实现普选,推动其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进步、议会改革推动、思想解放潮流影响和工人运动发展等,①②③④说法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议会改革和工人运动等体现了政府改革和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英国民主进步的根本原因,忽略①②④的分析,都不符合题意,ABC三项错误。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边境地区设置互市的市场,从事贸易,属于榷场贸易,故C项正确,D项排除。A项,材料中指的是互市,没有涉及朝贡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官方之间的贸易,不属于民间贸易,故排除。7、B【解析】

根据材料“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再结合所学,即可判断出是工业革命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时期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排除;CD选项时期德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排除。8、D【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由材料可知,老子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认为现实中“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皆因君主有为导致,体现了对君主现实统治的不满与批判,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尚未确立君主集权,故A项错误;西汉初期曾将道家“黄老之学”奉为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故C项错误。9、A【解析】

利玛窦遗规指的是遵行中国礼仪,故A正确;利玛窦在明朝时期结交明朝的官僚,排除B;C不符合利玛窦的实际,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10、B【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表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选项A过于绝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中世纪的愚昧,故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探索精神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选项C因果关系倒置,故排除;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排除D。11、A【解析】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读书人入仕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必然促使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故A项符合题意;隋唐时期科举制结束贵族政治,强化官僚政治,宋代延续这一历史趋势,故B项不符合题意;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初期既定国策,C不符合题意;书院讲学产生于唐代,从宋初逐步走向发达,与材料所述的现象关系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12、B【解析】

三线建设地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结合建设时间可知,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外来安全威胁,B正确;三线建设布点明显不是从工业布局合理角度考量,排除A;三线建设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不利于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排除C;这一战略决策基于国际形势判断,不属于冒进错误,与左倾无关,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内涵:明确“依法办事”的思想;正确处理党和法律关系;加强学习,提高法学理论素养;以民为本,坚持人民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2)时代背景: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建立新时代民主法制的提供了重要条件。【解析】

(1)内涵:由材料“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可归纳为明确“依法办事”的思想;由材料“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防止把二者对立起来”可归纳为正确处理党和法律关系;由材料“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可归纳为加强学习,提高法学理论素养;由材料“强调了人民在法制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民为本,坚持人民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2)时代背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及所学可知,其背景可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展开叙述。其历史因素是因为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它需要形成新时期的法制思想;其现实因素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也为新的法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14、(1)特点:最早从英国开始;关注领域广泛,有广义、狭义之分;有立法保障等。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兴起;公共卫生问题突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工人阶级的斗争;近代科技的进步。(2)背景:晚清及民国政府的努力;治理东北鼠疫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契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治理的经验等。意义:建立卫生行政制度;初步形成卫生法律体系;培养了公共卫生相关人才;加速了近代社会转型等。【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可知,欧美公共卫生最早从英国开始;根据材料“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可知,关注领域广泛,有广义、狭义之分;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