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陆丰市甲子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欧洲各国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反映出A.冷战的中心将发生转移 B.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C.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发展 D.东西欧间的矛盾得以化解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走城市革命道路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3.如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A.实现国家统一B.推进改革C.调整外交政策D.筹建经济特区4.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A.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C.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D.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政治5.据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准备从2019年1月28日开始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展开调查。这是中国第二次请求WTO就此事进行调查。彭博社称,上月中国提出申请,但被美国否决。由于WTO规则禁止成员第二次阻止争端调查,此次调查可能会推进。可见A.调解中美争端也是WTO的基本职能 B.WTO有助于消除成员之间贸易壁垒C.发展中国家可用WTO规则维护权益 D.美国各项政策阻碍全球化向纵深发展6.《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这表明西周A.政治专制国家集权 B.礼乐社会等级鲜明C.物质丰富国力强盛 D.社会转型礼崩乐坏7.有学者指出:“21世纪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不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8.“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表明罗马法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 B.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C.维护新兴资产者利益 D.是新生产关系萌芽的推手9.20世纪上半叶的某一时期,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从15人下降到9.4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例如莫斯科人口从212万增加到413万人。由此可知当时A.新经济政策带动市场活跃 B.反法西斯战争的人力调整C.农业集体化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建设改变人口布局10.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认为A.新文化运动方向已转移 B.科学对民主有奠基作用C.科学革命成为当务之急 D.民主须与科学相互结合11.如图反映了不同年份联合国成员国分布比例情况,据图中信息可以认定A.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全球领导力量B.重要国际组织已能维持国际和平稳定C.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构成发生重大调整D.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受此影响出现变化12.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4.(20分)党的历史材料一在庆祝中共成立28周年的时候,毛泽东曾指出,在过去的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件,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2002年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9年,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29年……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地走向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2010年问题(1)材料一中的“革命战争”指什么?(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描绘我们下一步将要走的道路。(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9年中,你认为最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是什么?说明理由。(4)建国29年,给“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地走向未来”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等信息可以看出,西德在经济实力扩大的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当时美苏“冷战”的政策,以此谋求政治影响力,故答案为B项;冷战的中心仍然在欧洲,没有转移,排除A项;“新东方政策”与欧洲统一大市场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中的“得以化解”说法绝对,排除。2、D【解析】

略【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华南山区”“毛泽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正确。3、A【解析】时间是1984年,注意漫画上的文字“台湾、香港”,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关于国家统一问题的“一国两制”,所以A项正确。4、C【解析】

材料表明,孙中山以美、法两国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故选C;1911年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主张地方自治,并不能说明要实行联邦共和制,排除B;材料未提到结合中国实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C【解析】

调解贸易争端是WTO的重要职能之一,WTO通过一系列规范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许多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的利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好WTO的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故C项符合题意;WTO不仅仅是为中美而存在,故不能认为调解中美争端是其基本职能,A项不符合题意;WTO有助于消除成员之间贸易壁垒,但本题没提到最终结果,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D不符合题意。6、B【解析】

材料反映了从周天子到庶人祭祀的礼仪和规格,体现的是社会的等级森严,故B正确;周代没有专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物质丰富,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的推行,而不是礼崩乐坏,排除D项。7、B【解析】

根据材料“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可知随着土地细碎化给农民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故选B项;材料论述的是土地细碎化的负面作用和农业发展的出路,并没有涉及家庭经营模式的问题,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C项;推行土地整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D项。故选B。8、B【解析】

由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知,罗马法具有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的特点,故选B;材料未对罗马法的程序及体系进行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对罗马法发展的作用,D项颠倒了因果,排除。9、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布局得到改变,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此时人口大量转移的原因,排除;战争使城市人口减少,并非增加,B选项错误;C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0、D【解析】

材料“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表明任鸿隽主张民主制度发展必须与科学思想进步相结合,故D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为民主与科学,材料政治强调的是民主与科学的关系,没有偏离方向,故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与民主的关系,没有突出科学是民主的基础作用,故B不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人们的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故C不正确。11、D【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亚非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在增加,体现的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冲击着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但并不是全球领导力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组织,只反映主权国家,排除B项;安理会成员构成没有变化,排除C项。12、A【解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A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一战后美国经济继续发展;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解析】

“变化”,依据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国际金融中心转到纽约、美国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等角度分析。14、(1)新民主主义革命。(2)领导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或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写出过渡时期具体任务和历史事件或建设社会主义给)(3)如,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如,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如,关于整理标准问题讨论,对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的工作结束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其它言之成理也可,但回答笼统,没有具体事实支撑的,不给分。(4)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经济建设要尊重经济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制定和调整外交战略,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等。【解析】

(1)战争:根据材料一中“庆祝中共成立28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所说的“革命战争”指新民主主义革命。(2)道路:根据材料一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共下一步将要走的道路是领导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或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等)。(3)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