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课件大纲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课件大纲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课件大纲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课件大纲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课件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课件大纲演讲人:日期:目录CONTENTS01课文导入02课文内容解析03字词学习与积累04拓展与互动05课后练习与总结06多媒体资源链接01课文导入雾凇的美丽景象展示(图片/视频)雾凇的图片展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雾凇图片,让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和多样性。雾凇的视频播放雾凇的形成过程和雾凇景观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雾凇。雾凇的艺术作品展示一些以雾凇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让学生感受雾凇的艺术魅力。雾凇的形成条件介绍雾凇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在我国哪些地区可以见到雾凇。雾凇的地理位置雾凇与气候的关系解释雾凇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雾凇的影响。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流等。自然奇观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学生分享对冬季景色的感受冬季的景色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眼中冬季的景色特点。冬季的感受与联想冬季的景色描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冬季的感受,以及对冬季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冬季景色,可以与雾凇有关,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其他冬季景色。12302课文内容解析水汽遇冷凝结成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雾凇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在极冷条件下直接凝华成冰晶,是一种物理现象。雾凇的科学原理01020304低温、水汽充足、风向适宜等条件共同作用。雾凇的形成条件根据形成条件和冰晶形态,雾凇可分为多种类型,各具特色。雾凇的种类与特点雾凇的形成过程(科学原理)文中描写雾凇的优美语句赏析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雾凇的神秘与美丽。“江面上弥漫着层层白雾,仿佛进入仙境一般。”运用排比和比喻,生动地表现了雾凇的晶莹剔透和壮观景象。“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晶,宛如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描写雾凇在阳光下闪烁的银光,展现了雾凇的动态美。“雾凇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熠熠生辉。”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写作手法通过描绘雾凇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如冰晶的形态、颜色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写作手法多样在描绘雾凇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01020403细节描写丰富03字词学习与积累形容雾凇的美丽姿态,如同用美玉雕刻的枝条和树木。指(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强调到处都是,范围广泛。指气体遇冷变成液体或气体、液体遇冷变成固体,常用于描述雾凇的形成过程。指回环旋转,常用于形容雾气、烟雾等缭绕上升的景象。生字词解析(如“琼枝玉树”“弥漫”等)琼枝玉树弥漫凝结缭绕多音字与近义词辨析多音字:如“银”字在“银装素裹”中读“yín”,表示银白色;在“银河”中则读“yínhé”,指天河、银河。近义词辨析:如“缭绕”与“环绕”、“弥漫”与“充满”等,需通过具体语境辨析其细微差别。“缭绕”侧重于回环旋转,常用于形容烟雾、雾气等;“环绕”则侧重于围绕某个中心或物体转动,常用于形容路径或形状。“弥漫”侧重于充满整个空间,常用于形容气味、烟尘等;“充满”则侧重于填满或占据,可用于形容各种事物。整个山谷都()着雾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用“弥漫”填空早晨,草地上的露珠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用“凝结”造句01020304冬天的雪后,公园里的树木变成了琼枝玉树,美不胜收。用“琼枝玉树”造句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如同仙境一般。用“缭绕”填空词语运用练习(造句或填空)04拓展与互动中国其他自然奇观介绍(如黄山云海、吉林雾凇)黄山云海黄山云海是黄山第一奇观,尤其在雨雪后的日出或日落时分,霞海或排云倒海,美不胜收。吉林雾凇张家界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一同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晶莹剔透的冰晶在枝头凝结,美不胜收。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有独特的砂岩地貌,沟壑纵横,峰林林立,云雾缭绕,被誉为“人间仙境”。123加强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众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意识生态旅游推广生态旅游,鼓励游客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制定和实施更严格的保护自然景观的法律法规,对破坏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夜晚,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月亮挂在天空,洒下柔和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秋风送爽,枫叶如火般红艳,随风摇曳。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田野里,稻谷金黄,果实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春天,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像一块柔软的地毯铺在大地上。花儿们竞相开放,红的、黄的、蓝的,五彩斑斓,美丽极了。创意写作:仿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05课后练习与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填空或问答)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完成句子。()的雾气,()的江面,()的树木。雾凇形成的原因是:()。问答:回答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雾凇是如何形成的?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雾凇的奇特美丽?情感教育: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热爱自然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让雾凇等自然奇观得以延续?珍惜环境雾凇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环境条件。讨论在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制止和纠正?背诵段落选择课文中描写雾凇的段落进行背诵,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雾凇的奇特。背诵段落第X自然段,描写雾凇形成的过程和美丽景色。搜集相关谚语搜集与雾凇、冬季、冰雪等相关的谚语或俗语,了解民间智慧和文化。示例雾凇重重,天寒地冻。布置作业(背诵段落/搜集相关谚语)06多媒体资源链接雾凇形成科普动画《雾凇的形成与奇观》:该动画详细介绍了雾凇的形成原理和过程,以及吉林雾凇等著名雾凇景观,生动形象,适合学生观看。《科普中国:雾凇篇》:这是一部以雾凇为主题的科普动画,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相关古诗词拓展(如描写冬景的诗句)王跂《冬日观早霜》诗中以“冬日”为主题,描写了霜降时的景象,与雾凇的景观相呼应,有助于学生理解雾凇的寒冷美丽。曾巩《咏雾凇》王安石《梅花》这首诗词直接描绘了雾凇的壮观景象,通过诗词的韵味和意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雾凇的魅力。虽然不是直接描写雾凇,但诗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在寒冷季节中坚韧不拔的精神。123《美丽中国》之《冰雪奇缘》该纪录片片段记录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冰雪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