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手册_第1页
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手册_第2页
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手册_第3页
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手册_第4页
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手册TOC\o"1-2"\h\u19883第一章农业投入品概述 3226391.1农业投入品的定义与分类 3304681.1.1化肥 3128821.1.2农药 3521.1.3种子 321421.1.4饲料 317591.1.5农膜 3166551.2农业投入品的作用与重要性 3167251.2.1提高农作物产量 310741.2.2改善农产品品质 4163881.2.3防治病虫害 4207391.2.4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470601.2.5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8807第二章风险识别 4319472.1农业投入品风险类型 4311562.1.1生物风险 452922.1.2化学风险 4114842.1.3物理风险 436932.1.4经济风险 5314982.2风险识别方法与步骤 546602.2.1风险识别方法 5171232.2.2风险识别步骤 5263082.3风险识别案例分析 5204873.1生物风险:发觉部分种子、种苗携带病原菌,可能导致作物病害的发生。 5290523.2化学风险: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 585963.3物理风险:农药喷洒过程中产生的飘移现象,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539223.4经济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户收入。 5229624.1针对生物风险,加强对种子、种苗的检疫和检测,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6222004.2针对化学风险,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6180244.3针对物理风险,改进农药喷洒设备,减少飘移现象。 644854.4针对经济风险,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613908第三章风险评估 6305603.1风险评估方法 681953.2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6133693.3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66375第四章风险预警 7255584.1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7167204.2风险预警方法 7129274.3风险预警案例分析 713516第五章风险防范与控制 851945.1防范与控制策略 8191555.1.1完善法规体系 8203815.1.2强化监测预警 845405.1.3加强宣传教育 8155795.1.4创新科技手段 9323155.2防范与控制措施 9277345.2.1投入品筛选与评估 9235535.2.2生产过程监管 9115185.2.3市场准入与退出 9123435.2.4应急处置与赔偿 93635.3防范与控制案例分析 912545.3.1案例一:某地区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 9159085.3.2案例二:某地区兽药残留事件 932115.3.3案例三:某地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事件 99057第六章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 10182846.1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 1055276.1.1法律法规 10246756.1.2国家标准 10295736.1.3行业标准 10259186.2质量监管体系 10157816.2.1监管机构 10242956.2.2监管制度 1087506.2.3监管手段 11122636.3质量监管案例分析 11230416.3.1案例一:农药质量监管 1151356.3.2案例二:兽药质量监管 11261786.3.3案例三:饲料质量监管 1112867第七章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 11315907.1使用规范与操作流程 11311617.1.1使用规范 1135797.1.2操作流程 1236357.2使用监管与培训 12221417.2.1使用监管 12253377.2.2培训 1233077.3使用管理案例分析 1225237第八章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 13250898.1市场准入与监管 13127208.2市场竞争与价格监管 13110708.3市场管理案例分析 1419828第九章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政策与法规 1482259.1政策法规概述 1426569.2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5149129.3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1524187第十章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信息化 16592610.1信息化建设 163129410.2信息系统应用 162921510.3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 17第一章农业投入品概述1.1农业投入品的定义与分类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防治病虫害以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所使用的各种物质和资源。农业投入品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膜等。以下是对农业投入品的具体定义与分类:1.1.1化肥化肥是指以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物质。化肥根据所含营养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1.1.2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调节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化学合成物或生物制品。农药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1.1.3种子种子是指植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包括农作物种子、牧草种子、蔬菜种子等。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1.4饲料饲料是指用于饲养动物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粗饲料、精饲料、添加剂等。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1.5农膜农膜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塑料薄膜,主要包括地膜、棚膜等。农膜在保温、保湿、防草、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农业投入品的作用与重要性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投入品的应用能够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如化肥的施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产量。1.2.2改善农产品品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有助于改善农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价值等品质。如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安全;饲料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动物产品的品质。1.2.3防治病虫害农业投入品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农药的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农作物损失。1.2.4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如种子质量的把控,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饲料的合理搭配,可以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1.2.5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投入品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如农膜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农作物生长。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使用和风险管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第二章风险识别2.1农业投入品风险类型农业投入品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1生物风险生物风险是指农业投入品中可能含有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例如,种子、种苗、肥料等可能携带病原菌,导致作物病害的发生。2.1.2化学风险化学风险是指农业投入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水体污染,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1.3物理风险物理风险是指农业投入品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农药喷洒过程中产生的飘移现象,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2.1.4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农业投入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户收入造成的影响。如农产品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农户收益减少。2.2风险识别方法与步骤2.2.1风险识别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了解农业投入品风险的相关信息。(2)实地调查:对农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3)专家咨询:邀请农业、环保、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就农业投入品风险进行咨询。(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2.2.2风险识别步骤(1)确定研究范围:明确农业投入品风险识别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收集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农业投入品风险相关的信息。(3)分析识别: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农业投入品风险。(4)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5)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2.3风险识别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地区农业投入品风险识别为例,进行案例分析:(1)研究背景:某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专家咨询和数据分析等方法。(3)风险识别:3.1生物风险:发觉部分种子、种苗携带病原菌,可能导致作物病害的发生。3.2化学风险: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3.3物理风险:农药喷洒过程中产生的飘移现象,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3.4经济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户收入。(4)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4.1针对生物风险,加强对种子、种苗的检疫和检测,保证农业生产安全。4.2针对化学风险,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4.3针对物理风险,改进农药喷洒设备,减少飘移现象。4.4针对经济风险,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第三章风险评估3.1风险评估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风险评估是一项的环节。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半定量评估。(1)定性评估: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和描述,对风险进行定性判断。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对风险因素了解不深入,难以量化的情况。(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3)半定量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不足,适用于数据相对充足,但风险因素较复杂的情况。3.2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农业生产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风险指标:包括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土壤侵蚀等。(2)社会经济风险指标: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政策变动、技术进步等。(3)生态环境风险指标: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等。(4)管理风险指标: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3.3风险评估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地区农业生产为例,进行风险评估案例分析。(1)风险因素识别:某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市场价格波动、政策变动等。(2)风险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分析各风险因素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气象灾害:概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如洪涝、干旱等。生物灾害:概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如病虫害、草害等。市场价格波动:概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如价格大幅波动导致的收益不稳定。政策变动: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大,如政策调整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3)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运用半定量评估方法,对某地区农业生产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该地区农业生产风险等级为中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四章风险预警4.1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构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农业投入品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生产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反映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2)农业投入品质量指标: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投入品的质量,反映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生产效益指标:包括产量、产值、成本等,反映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4.2风险预警方法风险预警方法主要包括定性预警方法和定量预警方法。(1)定性预警方法:通过对农业投入品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从而进行预警。常见的方法有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2)定量预警方法:利用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农业投入品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阈值,从而进行预警。常见的方法有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4.3风险预警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地区农业生产为例,分析农业投入品风险预警的实际应用。(1)案例背景某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产量和产值逐年提高。但是农业投入品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2)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以下预警指标体系:1)农业生产环境指标: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2)农业投入品质量指标:农药、化肥、种子质量。3)农业生产效益指标:产量、产值、成本。(3)预警方法选择采用定量预警方法,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投入品风险进行量化分析。(4)预警结果分析通过分析预警指标数据,发觉以下风险:1)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2)化肥使用过量,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态环境。3)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导致产量波动,影响农业经济效益。针对以上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土壤保护,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土壤质量。2)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第五章风险防范与控制5.1防范与控制策略5.1.1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程序和要求,保证农业投入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有法可依。5.1.2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农业投入品的风险监测,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识别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1.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农业投入品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格局。5.1.4创新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高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2防范与控制措施5.2.1投入品筛选与评估对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筛选和评估,保证投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环境友好性。5.2.2生产过程监管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保证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防止过量使用和滥用。5.2.3市场准入与退出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投入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5.2.4应急处置与赔偿完善农业投入品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保证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轻损失。同时建立健全赔偿制度,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5.3防范与控制案例分析5.3.1案例一:某地区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针对该事件,采取了以下防范与控制措施:加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用药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对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5.3.2案例二:某地区兽药残留事件为防范与控制此类事件,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对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兽药的行为;推广绿色养殖技术,降低兽药使用量;建立健全兽药残留监测体系,保证食品安全。5.3.3案例三:某地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事件针对该事件,采取了以下防范与控制措施: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防止重金属污染;开展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污染源;推广无污染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第六章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6.1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1法律法规我国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包括《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质量要求、监管措施等内容。6.1.2国家标准我国农业投入品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指标、检测方法、使用方法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6.1.3行业标准农业投入品质量行业标准是对农业投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重要补充。行业标准主要包括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行业标准,涵盖了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6.2质量监管体系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体系是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我国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监管机构我国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机构包括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农业投入品的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生态环境部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管。6.2.2监管制度我国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制度主要包括生产许可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质量检测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等。这些制度规范了农业投入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保证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6.2.3监管手段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手段包括行政监管、技术监管、社会监督等。行政监管主要包括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等;技术监管主要包括对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风险评估等;社会监督主要包括对农业投入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举报、舆论监督等。6.3质量监管案例分析以下为几个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案例分析:6.3.1案例一:农药质量监管某地区农业部门在农药市场检查中发觉,一家农药经营店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经过调查,该店销售的农药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农业部门对该店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停止销售假冒伪劣农药。6.3.2案例二:兽药质量监管某地区兽药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觉,一家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兽药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经过调查,该企业存在生产设备老化、生产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兽药监管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整改。6.3.3案例三:饲料质量监管某地区饲料监管部门发觉,一家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中含有违禁成分。经过调查,该企业为了提高饲料的增重效果,在饲料中添加了违禁成分。饲料监管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停止生产销售含有违禁成分的饲料。第七章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7.1使用规范与操作流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规范与操作流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基础。以下是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与操作流程的具体内容:7.1.1使用规范(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农业投入品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2)科学合理使用:根据农技推广部门的推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农业投入品。(3)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使用:使用农业投入品时,要详细阅读产品标签,按照说明书的推荐用量、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4)严禁使用禁用和淘汰产品: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7.1.2操作流程(1)采购:购买农业投入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保证产品质量。(2)储存:妥善储存农业投入品,避免潮湿、高温、阳光直射等环境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3)使用:按照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4)记录:详细记录农业投入品的采购、使用、剩余等情况,以便于追溯和管理。7.2使用监管与培训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管与培训是保证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7.2.1使用监管(1)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制定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2)加强监管力度: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保证使用安全。(3)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对农业投入品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7.2.2培训(1)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培训:针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培训,提高其安全使用意识和操作技能。(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农业投入品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3)实施培训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保证培训质量。7.3使用管理案例分析以下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盲目使用大量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分析:该案例表明,农民在使用农业投入品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此类问题,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案例二:某地区农业部门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对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该案例说明,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能够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各级农业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力度,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第八章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8.1市场准入与监管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与监管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对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质审查。从事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如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2)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质量要求。(3)产品标签管理。农业投入品产品标签应当真实、完整、清晰,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4)市场巡查与监管。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巡查与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8.2市场竞争与价格监管农业投入品市场竞争与价格监管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利益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我国农业投入品市场竞争与价格监管的主要内容:(1)公平竞争。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等方式参与竞争。(2)价格监管。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垄断、恶意炒作等行为,保证价格合理。(3)价格补贴。对于部分农业投入品,可以实施价格补贴政策,降低农民负担。(4)信息发布。要及时发布农业投入品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购买。8.3市场管理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地区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案例为例,分析市场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案例背景:某地区农业投入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农业投入品质量不合格,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2)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3)价格波动较大,农民购买成本增加。采取措施:(1)加强企业资质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清理。(2)加大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查处。(3)加强市场巡查与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4)发布农业投入品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购买。(5)实施价格补贴政策,降低农民负担。通过以上措施,某地区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得到有效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利益得到保障。第九章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政策与法规9.1政策法规概述农业投入品的风险管理政策与法规,是国家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针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环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法规:主要包括《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对这些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进行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3)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防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4)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法规:如《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办法》等,对农业投入品的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预警,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9.2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是保障法规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1)监管:各级农业、环保、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保证法规的有效执行。(2)企业自律:农业生产企业、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保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合规性。(3)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的监督,通过举报、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政策法规的落实。(4)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促进法规的有效实施。9.3政策法规案例分析以下以《农药管理条例》为例,分析政策法规在农业投入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一:《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农药管理条例》是我国针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综合性法规。该法规明确了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监管要求,为农药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农药生产环节:要求农药生产企业具备相应资质,生产符合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