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研究,中国境内肇始于约9000年前的玉器,由实用装饰品发展为用于巫术、祭祀的“神玉”,再演变为具有礼仪功能的“王玉”,后在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延续至今的中国特色用玉文化。这可用以说明(

)A.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B.社会阶层分化明显C.中华文明流而不断 D.宗教神权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9000年(中国)。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题干展现了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流而不断的一个具体体现,能够有力地说明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C项正确;玉器制作技术涉及玉器制作工艺、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但题干主要讲述的是玉器功能和文化内涵的演变历程,排除A项;社会阶层分化是指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产生了不同的职业分工,而题干是指玉器功能和文化内涵的演变历程,排除B项;宗教神权只是其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不能以此概括整个玉器文化的发展历程,排除D项。故选C项。2.东汉初,光武帝下令解放奴婢,包括因贫穷而被“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者,被掠者等,还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如诏令曰:“其杀奴婢,不得减罪。”上述政令体现了(

)A.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 B.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C.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D.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实行了释放奴婢的政策,还下令禁止残害奴婢,都体现了对奴婢的关注和重视,反映了当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A项正确;光武帝的政令体现的是对人的重视,而不是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B项;这一政令并不体现礼法结合,排除C项;光武帝重视人并不代表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画像砖,所绘内容是魏晋时期该地区农业生产图景。该“图景”的出现主要由于(

)A.西域绿洲农业的勃兴 B.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内迁C.北方社会环境的稳定 D.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72年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画像砖描绘了魏晋时期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图景,这种农业生产图景的出现主要由于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D项正确;虽然西域绿洲农业的勃兴、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社会环境的稳定可能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4.如表为辽宋夏金时期君主(首领)言论节录,这些言论显示出当时各政权(

)人物言论辽道宗“(辽宋)虽境分二国……而义若一家”宋哲宗“(宋辽)两朝百年和好,情义之厚,有同一家”元昊“异日势衰力微,宜附宋朝”完颜阿骨打“(宋金)两朝通和,实同一家”A.积极拓展疆域 B.共同的“中国”认同C.维护宗藩关系 D.追求边疆内地一体化【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时期(中国)。根据“而义若一家”、“有同一家”、“实同一家”等信息可知,这些言论体现了辽宋夏金时期不同政权的君主(首领)认为不同的民族和政权之间同属一家,这是华夏认同的表现,体现了对共同的“中国”的认同,B项正确;表格中的言论体现的是对共同的“中国”的认同,并没有体现疆域的拓展和追求边疆内地的一体化,排除A项、D项;辽宋夏金之间是对峙的政权,并不是宗藩关系,排除C项。故选B项。5.明朝思想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良知就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世界中,无须到超越的世界去寻找,也无须繁琐地读书穷理或端坐静默,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做,良知就会自动显现出来。与此主张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道可道,非常道”D.“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朝思想家王艮认为良知就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世界中,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做,良知就会自动显现出来,即日常生活即是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契合此思想观念,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排除A项;“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排除C项;“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是李贽的思想,认为保持童心是非常重要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在签订《北京条约》之后,恭亲王奕等奏文提出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强调“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但总理衙门并没有“即行裁撤”,而是继续存在了四十年。由此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

)A.顺应了近代外交发展趋势B.凌驾于传统的六部之上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外交涉事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清政府设立专门外交机构,体现出外交的近代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总理衙门与六部的关系,排除B项;军机处是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而总理衙门主要是处理对外事务,总理衙门没有取代军机处职能,排除C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打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7.1906年,清政府决定推行地方自治,这使得士绅不仅可以涉足地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而且可以进一步涉足政治领域,在“官治之旁形成另一种公共权力”。士绅权力的变化(

)A.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民主政治B.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废除C.有利于地方社会向近代转型D.瓦解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清末地方自治逐渐发展,在政府统治之外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权力,这反映了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士绅权力的变化与清政府推行地方自治有关,清政府是封建专制政府,并没有推行民主政治,排除A项;科举制在1905年就已经废除,排除B项;士绅权力的变化推动了社会转型,但“瓦解”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8.1927年后,一批知识分子聚集到上海,向当时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等观念发动了措辞激烈的文化批判,如成仿吾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中声称新文学必须以农工大众的意识为文学的意识,以农工大众为文学创作的对象。这些知识分子的主张折射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地开始转移C.社会主要矛盾根本转变D.国民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1927年以后,知识分子对新文学进行了重新定义,转而批判“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等观念,要求把农工大众做为文学创作的对象,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有关,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发展方向的变化,而不是阵地的变化,排除B项;1927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这些知识分子批判“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等观念,和国民革命没有关系,国民革命的对象是列强和军阀,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9.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在成立布告中称:“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

)A.加快了全国市场的形成B.促进解放区经济恢复和发展C.增强了新中国金融主权D.实现当时中国货币统一发行【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可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统一货币有助于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促进了解放区经济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新币主要是在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区通行,“全国市场的形成”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1948年12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C项;新币此时还是区域货币,并没有实现当时中国货币的统一发行,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利改税的体制,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制,改革工资奖励制度等。这表明当时(

)A.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深入内地B.中央作出三线建设战略部署C.国家重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逐步转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3年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其内容包括实行利改税、改善国企关系、健全经济责任制和改革工资制度等,这些措施体现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转变,D项正确;对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属于经济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A项;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发展格局,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是均衡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从未出现过监狱相关内容,对同一类罪行中程度不等的犯罪区分相当粗略。法典规定的所有惩罚方式,要么是罚款,要么是处死。当遇到无法确定原告和被告的陈述是否属实时,则采用神判法。这些情况说明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A.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B.集权统治逐渐强化C.国家机器尚不完善 D.政教合一初步萌发【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缺乏监狱相关内容,惩罚方式简单;对犯罪程度区分相当粗略,并使用神判法,这些表明古巴比伦王国国家机器在司法体系方面尚不完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内容,并没有涉及“君权神授”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司法方面的相关规定,没有涉及权力集中(集权统治逐渐强化)的内容,排除B项;政教合一是指宗教和政权的结合,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地处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胡尤等城邦控制了黑曜石的生产,其他许多城邦也有自身的产品如可可、美洲豹皮、羽毛和盐等,统治阶层通过掌控这些资源,攫取了大量财富。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玛雅(

)A.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B.各城邦间资源争夺较为激烈C.手工业是重要经济基础D.与西非存在一定的贸易往来【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统治者通过掌握各城邦的资源生产和产品销售,攫取了大量财富。这反映了古代玛雅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当时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统治者通过掌握各城邦的资源生产和产品销售,攫取了大量财富,而未涉及各城邦间资源争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古代玛雅的经济基础是手工业,而是强调各城邦各自有自身的资源生产或产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非的内容,而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玛雅文明才被发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首次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这一主张(

)A.旨在确立国际法的基础B.为商业扩张提供了合法性C.意在重申重商主义传统D.使国家间的冲突得以避免【答案】B【解析】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25年(欧洲)。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7世纪荷兰是海上商业强国,格劳秀斯提出这一主张,强调海洋等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其实质是为荷兰的商业船队在全球范围内的航行和贸易扩张提供理论支持和合法性依据,B项正确;虽然《战争与和平法》对国际法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这一主张主要不是为了确立国际法基础这么宏观的目标,而是更侧重于解决当时实际的商业等问题,排除A项;重商主义主要强调通过贸易顺差等积累财富,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等,而格劳秀斯的这一主张重点是关于海洋等的通行权问题,是为了打破他国对海洋等通道的限制,便于商业自由通行,排除C项;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各国为了自身利益,在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争夺激烈,这一主张只是一种理论倡导,排除D项。故选B项。14.1677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一切不是根据文件或正式契约而使用的土地,都成为地主任意支配的租地”。在整个十八世纪内,议会不断颁布相关法令。这些法令(

)A.为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埋下伏笔B.有利于维护传统的经济形态C.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D.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答案】C【解析】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至18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677年英国颁布的法令以及十八世纪的相关法令,是早期圈地运动的法律体现,将无正式文件或契约使用的土地划归地主任意支配。这些法令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同时,土地集中和资本主义农场的形成,促进了农业技术革新和生产力提高,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其背景是议会与王权的政治斗争,与土地法令的长期经济影响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圈地运动瓦解了封建庄园制和公地制度,推动了传统经济形态的解体,排除B项;法令由议会颁布,且此时的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王权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1940年德国印发的宣传单,图中持枪者为温斯顿·丘吉尔,图中英文意为“通缉——因煽动谋杀”。其目的是(

)A.揭露冲突事实真相 B.激励英国战争意志C.配合绥靖政策实施 D.助力德国战争意图【答案】D【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德国)。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德国的宣传单是为了从舆论上丑化英国的领导人,进而丑化英国,试图让英国国内和国际上对英国产生负面看法,以干扰英国的战争决策,打击英国军民的士气,最终助力德国的战争意图,D项正确;当时德国是侵略方,其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战争利益进行宣传等活动,而不是还原真实情况,排除A项;宣传单为了诋毁英国的领导人,从而在心理上和舆论上打击英国,削弱英国的抵抗意志,排除B项;绥靖政策在二战前已经破产,1940年时德国已经在欧洲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6.1968年、1974年和1981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分三个批次从法国收回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尔及利亚档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先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文献中心、国家档案中心,并启动了新建国家图书馆项目。该国这些举措(

)A.致力于民族意识的提升 B.植根于重视历史的传统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遗患 D.开启了国家独立的进程【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据材料可知,阿尔及利亚政府分三个批次从法国收回阿尔及利亚档案,又先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文献中心、国家档案中心,并启动了新建国家图书馆项目,这些举措有助于保存和弘扬本国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这些举措致力于民族意识的提升,A项正确;材料展示了20世纪60到80年代的特定行为,缺乏之前的相关线索来支撑其有重视历史传统这一前提,所以难以认定该国这些举措植根于重视历史的传统,排除B项;殖民主义对阿尔及利亚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遗患不可能仅通过这些举措完全消除,排除C项;阿尔及利亚在1962年就已经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海上格局指主要海洋强国间的海上力量对比状况,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上格局基本上是一个单极的霸权体系而非均势体系,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21世纪以前的海上格局演变格局特征格局转换关键变量1关键变量21500年之前无极(区域格局)区域战争、慢速指南针、火炮、造纸术、三桅船丛林法则、习惯法1500-2000年单极洲际战争、快速蒸汽动力及燃气轮机、现代火炮、无线电、导弹、核武器民族国家体系、海洋自由——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材料二

海权一词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首创,古希腊哲人曾用“制海权”揭示当时地中海地区国家间的海上争霸行为。1890年,美国近代军事理论家马汉出版《海权论》,标志着西方经典海权论的确立。马汉认为,“为了确保所属民族能够占有此种利益中超过其应得的份额,各国都会不遗余力地排斥其他国家。”马汉从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立国”的立场出发,指出生产、海洋运输、殖民地是海权的三大重要环节。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要有强大的国内生产能力,还要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而连接两端的海上运输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脆弱的一环,必须通过强大海权对海上航线严密控制。“海权在于强大的海军和海上贸易两者的结合”,国家对海洋控制权力的更迭以及海洋权益争端都是靠武力方式解决,要想获得决定国家繁荣的海权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摘编自梁芳《超越海权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材料三

2019年4月23日,中央军委主席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海洋和平安全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摘自范恒山《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经典海权论的主要特征。(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经典海权论的局限性。【答案】(1)趋势:从单极到多极;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海上单极权力总体呈现下降;格局转换速度趋快。因素:新航路开辟;科学技术发展;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主义影响;世界战争影响;国际规范约束;民族国家的发展。(2)特征:强调海洋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追求本国利益至上,排斥其他国家(排他性)重视海上贸易和殖民地(海洋运输和海外市场)崇尚武力解决争端;试图通过控制海洋来扩大国家的领土和影响力(扩张性)。(3)局限性:忽视了国际合作与和平共处;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变化和挑战;缺乏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不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解析】(1)本题是对比题,背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趋势:根据材料“海上格局基本上是一个单极的霸权体系而非均势体系,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可知,从单极到多极、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海上单极权力总体呈现下降;根据材料“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可知,格局转换速度趋快。因素:根据材料“1500年”可知,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蒸汽动力及燃气轮机、现代火炮、无线电、导弹、核武器”可知,科学技术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角度分析,如殖民主义影响;根据材料“洲际战争”“丛林法则”可知,世界战争影响;根据材料“习惯法”“丛林法则”可知,国际规范约束;根据材料“民族国家体系”可知,民族国家的发展。(2)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代西方。特征:根据材料二“要想获得决定国家繁荣的海权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可知,强调海洋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要有强大的国内生产能力,还要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而连接两端的海上运输是最关键的一环”可知,追求本国利益至上;重视海上贸易和殖民地(海洋运输和海外市场);据材料二“为了确保所属民族能够占有此种利益中超过其应得的份额,各国都会不遗余力地排斥其他国家”可知,排斥其他国家(排他性);据材料二“国家对海洋控制权力的更迭以及海洋权益争端都是靠武力方式解决”可知,崇尚武力解决争端;结合所学可从海洋对国土的影响角度分析,如,试图通过控制海洋来扩大国家的领土和影响力(扩张性)。(3)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局限性:根据材料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可知,忽视了国际合作与和平共处;根据材料三“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可知,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变化和挑战;根据材料三“海洋和平安全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可知,缺乏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不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南宋初期黄河夺淮之后,淮河水患频仍。特别是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淮河水系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灾情加剧,严重危害人民生产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开启了治理淮河的艰难历程。1946年苏皖边区政府发布兴修水利的训令,“兴修水利”成为施政纲领和建设方案中的重点内容,即便当时财政极端困难,边区政府仍竭力拨款拨粮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将水利计划“拿到群众中去讨论修正”,使得“政府的计划变成为群众的计划”,在技术学习方面,由于解放区缺乏工程师和仪器,就向有经验的工人和农民学习。在机构设置中,各县水利委员会和工程处委员会贯彻“三三制”原则,在决策实施中,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切问题经过讨论”后执行。治淮关系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遇到上下游纠纷问题时,“不要偏听一面之词,要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站在全面观点,照顾局部利益。”——摘编自蔡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治理淮河的历史经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治理淮河的背景及历史经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治理河的意义。【答案】(1)背景:淮河水患频仍,危害民众生活;国民党严重破坏淮河水系;顺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的力量;团结各阶层群众;实行民主集中制;注重调查研究。(2)意义:减轻淮河两岸的水患;增强了根据地抗灾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赢得群众对革命的支持;为新中国全面治淮积累了经验。【解析】(1)本题是背景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治理淮河的背景根据“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淮河水系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灾情加剧,严重危害人民生产生活”得出淮河水患频仍,危害民众生活;国民党严重破坏淮河水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顺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历史经验根据“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开启了治理淮河的艰难历程”得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的力量;根据“在机构设置中,各县水利委员会和工程处委员会贯彻‘三三制’原则,在决策实施中,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切问题经过讨论’后执行”可知团结各阶层群众;实行民主集中制;根据“不要偏听一面之词,要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站在全面观点,照顾局部利益”得出注重调查研究。(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治理河的意义可从减轻水患、增强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发展、获取群众支持和积累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摘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依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评分参考:论题论点;论题明确,观点正确。论题较明确,观点较正确。论题错误或没有论题。史实论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史实不准确,论证不充分。表述逻辑;表述清晰,逻辑明确。表述较清晰,逻辑较明确。表述不清晰,逻辑不明确。示例一论题:中华优秀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阐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崇德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