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5届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在研究了陶寺遗址的相关资料后,认为当时“对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遗址()A.存在大型城邑的遗迹 B.墓葬随葬品差别大C.城内功能分区较明显 D.出土了玉钺等礼器【答案】A【解析】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建造大型城邑,需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统筹大量人力、物力,A项正确;随葬品差异大,往往用来说明人类早期历史上出现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的现象,排除B项;城内功能区分区可以体现为宫殿区及周边的作坊区和生活区,与社会资源调动能力无关,排除C项:玉钺作为礼器,通常被视为王权的象征,排除D项。故选A项。2.《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相关简文记载:“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为善,有如此者,牒书(书于简牒,传之后世)”。据此可推知,秦朝()A.孝道伦理融入律令 B.儒家思想得到重视C.严刑峻法深入人心 D.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据题干“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善,有如此者”信息,可知秦律对基层中的孝、敬、爱、善等作了明确规定,塑造基层社会新风貌,体现了将孝道等伦理融入律令,并体现在了基层教化上,A项正确;秦朝以法治国,儒家思想得到重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秦朝刑法严苛,严刑峻法深入人心说法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到对基层治理上塑造孝、敬、爱、善的新风尚,并非说明文化教育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3.龙门石窟莲花洞739龛有两尊女供养人造像,凿于公元646年。这二位女供养人上身穿交领衫,下穿高腰裙,手持莲花,神情专注,态度虔诚,刻书“张世祖及妻儿等奉为亡父母敬造尊像一”。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这两尊供养人造像,借鉴了唐初服饰文化,反映佛教文化本土化趋势,D项正确;根据材料“这二位女供养人造像上身穿交领衫,下穿高腰裙,”这是佛教文化采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并非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仅从材料表述的造像形象不能说明宣传孝道是佛经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佛教与儒、道三教在“修心养性”上形成大体一致的看法,三教由并行、合流而合一,而材料仅是体现佛像形象上借鉴使用中国服饰,排除C项。故选D项。4.《辽史》中记载,统和十五年(997年),圣宗出猎,皇太后劝阻道:“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有衔橛之变,适遗予优。其深戒之。”这体现了辽朝()A.社会秩序动荡不堪 B.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C.抛弃民族历史传统 D.母族势力影响君主决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辽朝皇太后劝阻辽圣宗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说明其受到的了程朱理学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只表明皇太后对辽圣宗的教导,无法看出辽朝的社会秩序,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辽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抛弃”说法绝对,排除C项;母族势力影响君主决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5.1652年,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进京朝贺,次年被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为“达赖喇嘛”,赐以金册、金印。1713年,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被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亦赐金册、金印。这反映出清朝()A.尊重少数民族社会习俗 B.民族政策的灵活多样性C.彻底稳定了边疆的局势 D.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由此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这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册封权收归中央的本质,而非清朝尊重少数民族社会习俗,排除A项;题干仅反映了册封这一种政策,不能体现民族政策灵活多样,排除B项;仅凭册封达赖和班禅不能得出彻底稳定了边疆局势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五口通商大臣”办理洋务,1861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1861年又设“三口通商大臣”办理天津、牛庄、登州三口通商事务,1870年又改称“北洋通商大臣”。洋务官职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清廷近代外交意识增强 B.列强对华侵略范围扩大C.中国领土主权逐渐沦丧 D.洋务新政得到广泛支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40年之前,清朝的外交体制基本沿袭传统,即建立在浓厚的“夷夏”观念之上的“朝贡”和“理藩”的涉外制度,并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涉外事务。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后演变为南洋通商大臣,办理江浙闽越内江各口通商事务;1861年又设立三口通商大臣,后演变为北洋通商大臣,统管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事务,兼管北洋洋务等。可见晚清政府外交被迫向近代外交转型,清廷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增强,A项正确;洋务官职名称的变化无法说明列强侵略范围扩大,无相关史实,排除B项;领土主权沦丧指割地,设租界等,与设置通商大臣无关,排除C项;洋务新政得到广泛支持并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人们对洋务新政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7.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的感触源于()A.北洋军阀统治社会混乱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随后出现二次革命、因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的护国运动,因“府院之争”出现的张旭复辟,说明鲁迅的感触源于北洋军阀陷入混战局面,社会混乱,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无关,排除C项;虽然新文化运动在题干涉及信息时段内,但是材料没有突出新文化运动,因此无法得出鲁迅的感触源于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8.1936年5~10月,广东省向国家捐献18架飞机,打破海内外筹募购机款项之纪录。全国抗战阶段,广东人民再次向国家捐献飞机,如表为1937年11月至1939年7月广东人民购机抗敌筹募委员会经收捐款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广东()区域国币/元港币/元美金/元英镑法郎折合国币/元国内285.1万0.89万000286.84万国外161.9万9.79万57.72万0.2万3万542.32万合计447万10.69万57.72万0.2万3万829.16万A.募捐组织网络相对健全 B.航空救国群众基础较好C.凸显敌后抗战技术优势 D.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开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局部抗战阶段和全国抗战阶段,海内外广东人民积极捐款购买飞机以支援抗战,抵御日本侵略,甚至领先全国,可见广东地区的航空救国思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募捐的成就,无法体现募捐组织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广东人民向国家捐献飞机,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无关,排除C项;第二条战线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排除D项。故选B项。9.1950年4月至1951年5月,我国先后同亚洲的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瑞典、丹麦、瑞士和芬兰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此时积极发展外交的主要目的是()A.为经济恢复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B.瓦解美英等国外交封锁C.为新中国工业建设争取外部援助 D.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先后与一些亚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有利于为国民经济恢复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A项正确;“瓦解美英等国外交封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些外交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争取外部力量援助工业化建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底,排除D项。故选A项。10.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答案】A【解析】据题干“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史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开始走向武器国产化的道路,排除B项;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C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排除D项。故选A项。11.历史上,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印加帝国都曾通过大规模的修建道路、迁移居民、殖民征服等方式来强化统治。这体现了()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B.古代帝国的扩张性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文明起源的多源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历史上,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印加帝国都曾通过大规模的修建道路、迁移居民、殖民征服等方式来强化统治”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治理和统治措施上,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印加都实行了相同措施,这说明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特征,A项正确;材料强调三个帝国国家治理和统治措施上的共性,古代帝国的扩张性片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材料体现不出东方文明的先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间的共性,统一性,排除D项。故选A项。12.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等信息可知,城市通过国王特许状从法律的形式获得了自治权,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适应了当时王权加强的需要,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产生于中世纪早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2、13世纪,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C项;12、13世纪还未产生新型生产方式,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是德国为纪念康德诞辰300周年发行的邮票。图画中,挥舞着翅膀的大脑冲出了鸟笼,象征着思想冲破了外物的束缚。下列语录最贴近该画主旨的是()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B.“靠自己的信仰即可使灵魂得救”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人生活在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邮票是纪念康德诞辰300周年,图画中挥舞着翅膀的大脑冲出了鸟笼,象征着思想冲破了外物的束缚。结合所学知识,康德在启蒙运动中主张用勇气运用你的理智,C项正确;A项是莎士比亚的主张,排除A项;B项是路德的主张,排除B项;D项是卢梭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早期前往墨西哥的欧洲传教士毫不犹豫地将当地语言中用于描述基督教概念的术语从向印第安人宣教的词典、教礼问答手册中清除掉了,他们也未将基督教教义翻译成当时墨西哥的语言去宣传。欧洲传教士的这一做法(

)A.捍卫了宗教的纯洁 B.减少了文化的冲突C.促进了美洲的进步 D.便利了殖民的进行【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将当地语言中用于描述基督教概念的术语从向印第安人宣教的词典、教礼问答手册中清除掉了,他们也未将基督教教义翻译成当时墨西哥的语言去宣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传教士在墨西哥传教的欧洲传教士的行为,是为了防止因语言问题造成对教义的曲解,利于捍卫宗教的权威,便利了殖民的进行,促进殖民统治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捍卫宗教的权威,不是宗教的纯洁,排除A项;材料做法并不能起到减少文化冲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做法主要是为了便利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统治,不是促进美洲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15.1923年1月,列宁在文中指出:“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如果把国际关系撇开不谈,只就国内关系来说,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这说明()A.社会主义不应与政治斗争联系一起 B.苏联现代化模式实现了调整C.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重大改变 D.对农民的让步取得初步成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3年,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3年1月”“只就国内关系来说,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可知,此时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同政治斗争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苏联现代化模式开启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对农民让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初以来,美国前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之比不断攀升,1928年一度高达22.3%。二战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到1970年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降至10.7%。二战后该比例下降主要基于美国()A.降低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B.贫富分化程度有所缓解C.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增强 D.通货膨胀得到一定控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到,二战后美国贫富分化程度有所下降,这主要基于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增强,C项正确;美国社会福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有所提升,而不是降低,且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也不会影响到富豪的收入比例降低,排除A项;贫富分化程度有所缓解属于材料表现,非原因,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危机,通货膨胀并未得到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实事求是”“爱国主义”作为现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摘编自《汉书》等材料二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大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宽封侯”“千年史册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要说明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答案】(1)背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国家统一强盛,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重视思想文化。原因:河间献王崇尚儒学,符合儒家价值观;搜集的书籍通过考证辨析才献给朝廷,求真务实。(2)特点:体现家国一体观念;具有浓厚的忠君色彩;强调大一统;报效国家与获取功名相联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背景:根据“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国家统一强盛,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重视思想文化。(答出2点)原因:根据“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得出河间献王崇尚儒学,符合儒家价值观;根据“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得出搜集的书籍通过考证辨析才献给朝廷,求真务实。【小问2】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得出体现家国一体观念;根据“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得出具有浓厚的忠君色彩;强调大一统;根据“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得出报效国家与获取功名相联系。18.宋代在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材料二宋代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划时代的变化,与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相一致,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世俗文化的兴起。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社会各阶层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摘编自郭学信《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世俗文化呈现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扩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府的惠商、恤商政策(或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主要表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钱币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回答交子出现亦可给分)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城市兴盛。(2)特点:文化平民化;娱乐世俗化;文学创作主体扩展。(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满足了市井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中华文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特点题。时空为宋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可知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扩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结合宋代的商业政策可知政府的惠商、恤商政策(或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主要表现:根据材料“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并结合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可知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钱币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回答交子出现亦可给分)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城市兴盛。小问2】本题是特点、影响题。时空为宋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可知文化平民化;根据材料“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可知娱乐世俗化;根据材料“社会各阶层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可知文学创作主体扩展。影响:结合世俗文化对市民阶层的影响可知满足了市井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宋代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可知丰富了中华文化。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中共一大1921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成立,确立党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1922上海(英租界)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八七会议1927汉口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遵义会议1935遵义确立毛泽东在的正确领导瓦窑堡会议1935陕北瓦窑堡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洛川会议1937陕北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七大1945陕北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西柏坡为建立新中国作准备(工作重心转移)请任选两次具有关联性的的相关会议,自拟论题,结合所选会议与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论证。(要求:明确会议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党的纲领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日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的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但中共一大存在严重不足,只规定了党的最终目标,这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加系侵略中国,封健军润割据混战,民不职生,随着中共对时同认识的深入,中共ニ大正确分析中国国情,正确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列强,打倒封建军间,这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总之随着对时局认识的深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党的纲领,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示例二:论题:的正确决策极大地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员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革命处于紧要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历史上称为八七会议”。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烦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国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经过苦战。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红军损失过半。1935年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则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总之,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正确决策,力挽狂澜,纠正革命航向,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窑,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中列举中共成立以来到1949年间的次会议及其地点和主要内容,根据表格中信息成立,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制靛民主革命纲领和所学知识可从党的纲领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方面概括论题,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共成立的背景内容影响,中共二大的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分析。总之,随着对时局认识的深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党的纲领,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另外根据材料“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确立毛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