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三课时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03冰川地貌【探究问题1】结合教材,找出冰川的概念、类型以及分布。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形成过程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C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概念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岳冰川: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设问1】结合教材,找出冰川的概念、类型以及分布。冰川地貌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分为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地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中国有现代冰川的省份:青藏甘,新云川。冰川的分布冰川的分布冰川地貌—冰川作用【设问2】阅读教材P66,归纳冰川作用有哪些?冰川的“力量”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的“飘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搬运而来的巨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米,体积之大,令人惊叹!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搬运作用冰川堆积作用冰川地貌—冰川作用【设问2】阅读教材P66,归纳冰川作用有哪些?冰川的“力量”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的“飘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搬运而来的巨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米,体积之大,令人惊叹!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搬运作用冰川堆积作用1、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分为拔蚀、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拔蚀作用: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碎石,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一起向下坡方向移动,冰川可以将岩石搬运得很远,还有可能抬至很高。

巨大的砾石称为漂砾。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2、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川搬运的特点①搬运距离长②搬运量大③被搬运物大小悬殊④具有逆坡搬运的能力冰川搬运的物质统称为冰碛物3、冰川的堆积作用冰川地貌—冰川作用【设问3】观察下图归纳冰川堆积物(冰碛物)的形态特点被冰川搬运后堆积的碎屑物(岩屑)统称为冰碛物。冰碛物的基本特征①缺乏分选性,无层理;②颗粒大小悬殊;③砾石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蚀地貌冰蚀地貌:冰斗:山岳冰川上聚集冰雪的“簸箕状”洼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刃脊:在两个相邻的冰斗之间,岩石通常被侵蚀得很薄,形成狭窄的山脊。由于它很像锋利的刀刃,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刃脊。角峰:冰斗继续侵蚀,数道刃脊狭路相逢,就形成了险峻的角峰。冰蚀槽谷(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峭,谷底开阔,形如“U”字冰蚀地貌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①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U形谷),②冰退后海平面上升,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峡湾。【设问5】结合教材67页阅读,归纳峡湾的形成过程。峡湾: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后退,海水倒灌进U型谷里面,就形成了峡湾。知识补充:峡湾

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2005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U型谷河流V型谷U形谷谷底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V形谷谷底狭窄,两壁较陡峭。冰蚀地貌P67活动题:比较冰川作用形成的U型谷与流水作用形成的V型谷的形态差异。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地表使其成为洼地,冰川融化后洼地内积水形成湖泊。如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冰蚀湖

在第四纪大冰期,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很多地区被连绵的冰川覆盖,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峡湾等冰川地貌遗迹。北美五大湖——冰蚀湖冰蚀地貌冰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垄: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垄,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终碛垄,两条冰川汇合后,交界处的堆积物为中碛垄。冰碛湖:冰川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冰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湖天山天池——冰碛湖冰积地貌(冰碛地貌)【设问6】:比较冰碛湖与冰蚀湖的异同。北美五大湖——冰蚀湖日内瓦湖——冰碛湖同:两者都是冰川地貌。异:冰蚀湖是冰川侵蚀地表形成洼地,后积水形成。冰碛湖是冰川携带的物质堆积后,在低洼处积水形成的。冰碛丘陵(平原):冰川消融后,地面堆积所形成的山丘状地形。如欧洲的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冰积地貌(冰碛地貌)典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冰川堆积无选择性,所携带的物质杂乱堆积)冰碛平原:冰川消融后,所携带的物质在地面堆积所形成的山丘状地形。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最典型的地区为欧洲的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蛇行丘是大陆冰盖下封闭水道中的沙砾物质(冰碛物)组成的狭长曲折的高地。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成因:冰川消融时,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