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_第1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_第2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_第3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_第4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1.(2024·安徽安庆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D.调查校内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解析:选A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由于存在负反馈调整机制,从而有助于维持群落中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假如没有天敌,会导致原来的某些物种渐渐灭亡,反而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自然状态下假如环境条件不相宜或不能维持不变的状况下,种群数量既不会呈“J”型,也不会呈“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内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为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2.(2024·广东深圳第一次调考)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状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依次就是生物进化的依次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建了相宜环境解析:选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更过程,C错误;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建了相宜的条件,D正确。3.(2024·湖南张家界三模)如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更的四种状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志向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志向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峻破坏,则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C.出现曲线Ⅲ的变更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肯定数量的鳄鱼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解析:选C志向状态下,鳄鱼种群呈现J型增长,增长率始终不变,不受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A正确;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峻破坏,则鳄鱼种群数量会大量削减,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B正确;曲线Ⅲ种群数量大量削减,且最终K值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环境容纳量发生了变更,而人为捕杀不会变更环境容纳量,C错误;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出现曲线Ⅱ的趋势,即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D正确。4.(2024·湖南株洲一质检)如图所示为鲈鱼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更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Q时,鲈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B.N时,是捕获鲈鱼的最为相宜时期C.N时,该区域的鲈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D.P~Q时段,鲈鱼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选DQ时,鲈鱼处于稳定型,则种群增长倍数λ为1,A错误;捕获鲈鱼的最为相宜时期是超过K/2时,而N时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利于捕获鲈鱼,B错误;该区域的鲈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为K值,而N时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P~Q时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但其数量还在增加,因此其诞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5.(2024·湖北宜昌1月调研)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更状况如下表所示: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41943194719501960数量(只)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岛上驼鹿的种群数量主要由诞生率和死亡率确定B.驼鹿种群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C.1930-1934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最可能的缘由是天敌数量增加D.岛上驼鹿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更的解析:选C降低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等,A正确;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种群在1915到1930年之间数量始终在增长,其中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B正确;1930-1934年之间,环境容纳量的变更使得数量急剧下降,C错误;岛上驼鹿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更的,D正确。6.(2024·山西五地期末)在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对双子叶植物甲的种群进行调查,λ(某段时间种群的个体数量与上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的变更如图所示。在0-t4时间段内()A.甲的种群密度在t1时最大、t3时最小B.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发生变更C.群落的反馈调整实力减弱,复原力稳定性增加D.甲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适应环境的实力减弱解析:选B已知甲种群某段时间的个体数量与上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为λ。分析图示可知,在O~t2时,λ大于1,说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甲的种群密度在t2时最大,在t2~t3时λ小于1且渐渐减小至t3时最小值,说明种群数量不断削减至t3时最低,所以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A错误;图示为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在发生变更,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趋于困难,群落的反馈调整实力增加,复原力稳定性降低,B正确,C错误;在t4~t5时,λ=1,说明甲种群数的数量在经验了O~t4时间段内的增加、削减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因此适应环境的实力没有减弱,D错误。7.(2024·河北承德联校期末)下图表示某种群在志向环境中(图1)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图2)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A点和B点时的增长率相等B.图2中D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C.防治蝗灾最好在图2中E点对应的时刻进行D.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起先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状况可用图1表示解析:选C图1为“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始终不变,其中A点和B点时的增长率相等,A正确;图2为“S”型增长曲线,D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防治蝗灾最好在图2中C点对应的时刻进行,可以有效地将蝗虫数量限制在较低水平,C错误;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的初期,若环境相宜,资源丰富、空间充裕,会经验J型增长,因此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起先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状况可用图1表示,D正确。8.(2024·河北邯郸质检)某科研组对刚侵入某一草原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依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田鼠防治的依据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记物部分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更的确定性因素D.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整即可进行数量的调整解析:选D依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预料田鼠种群数量变更的趋势,进而为田鼠的防治供应依据,A正确;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肯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其次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其次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记物部分脱落,会使其次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B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更的确定性因素,C正确;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其天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主要通过负反馈调整使田鼠种群数量下降,进而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9.(2024·河北唐山一模)某海疆整个夏季的水温一般不高于18℃,探讨全球变温煦红藻入侵对该水域中蔓草生长的影响。将3份蔓草置于3个桶中,C桶中没有红藻,L桶中有少量红藻,H桶中有大量红藻,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3个桶中蔓草相对生长速率如下图。分析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温度会影响蔓草生长B.红藻和温度对蔓草生长有复合影响C.该水域中少量红藻入侵会促进蔓草生长D.若不考虑温度影响,红藻会抑制蔓草生长解析:选DC桶中没有红藻,只有蔓草,通过C桶中蔓草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可知,温度会影响蔓草生长,A正确;依据题意和题图3个桶中蔓草的生长状况可知,红藻和温度对蔓草生长有复合影响,B正确;该水域中的水温一般不高于18℃,图中18℃条件下,L桶(有少量红藻)中的蔓草生长速率最快,说明该水域中少量红藻入侵会促进蔓草生长,C正确,D错误。10.(2024·河南郑州调研)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该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B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导致结果偏高,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困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及食物链(网)的困难程度远远高于三北防护林,因此其自我调整实力也强于三北防护林,B正确;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是为了争夺食物鼠,所以这两只猛禽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11.(2024·河南适应性测试)某爱好小组探讨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变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相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解析:选D依据图示分析,所统计的三个年份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呈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由于是有一种算一种,不能有漏统漏记的状况,所以对统计数据不存在取平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的草被过度采食,而草原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过度的采食必定导致生态系统中其他消费者的食物来源欠缺而渐渐削减,进而整个群落结构变得更为简洁,最严峻的后果是草场渐渐沙漠化,所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渐渐降低,C正确;群落演替的发生不会因为某一因素的介入而停止,所以即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相宜比例,在高寒草甸的群落同样也会发生群落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12.(2024·山东德州期末)下图表示某草原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更关系(七年内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甲种群诞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C.甲乙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甲乙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解析:选D据图分析,前三年比值大于1,且依据题干信息已知乙种群数量在七年内始终在增加,说明前三年甲种群的数量增加比乙快,即诞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第七年比值为0,而乙种群数量不为0,说明甲种群数量为0,因此说明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削减,不是S型增长曲线,A错误;捕食关系不会导致一种生物的消逝,C错误;甲乙应当是竞争关系,在竞争中,甲被淘汰了,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13.(2024·山东淄博一模)“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之一。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更,请据表回答:演替时间(年)优势物种主要物种5荻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10牡荆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20刺槐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验了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须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为减小调查误差,应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_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退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所以其演替速度相对比较快。(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验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时应当留意随机取样、取平均值,以减小调查误差。“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整气候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答案:(1)次生演替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2)草本、灌木、乔木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3)样方法随机取样、取平均值(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整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14.(2024·陕西咸阳二模)某滨海区因自然和人为缘由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该碱斑地的全部碱蓬构成一个________。酸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蒿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入的虎尾草数量并没有呈指数增长,缘由是________。虎尾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复原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它们之间主要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4)某爱好小组对该地区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査。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将土壤样品带回试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遗忘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解析:(1)该碱斑地全部碱蓬构成一个种群;盐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蒿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入的虎尾草数量没有呈指数增长,缘由是存在环境阻力;虎尾草属于生产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或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3)随着复原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浮游植物、水草等之间是竞争关系,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之间是捕食关系。(4)调查物种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将土壤样品带回试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遗忘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答案:(1)种群水平(2)存在环境阻力(空间和资源有限)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或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或生态系统的基石)(3)捕食、竞争(4)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偏小15.(2024·湖北长望浏宁四县联考)科研人员对某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内金花茶所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探讨工作,首先对三处原始林群落(A、B、C)进行了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然后对23年前被破坏后的复原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