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相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宏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相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过程与方法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实力,培育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育敬重学问、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决文化自信,培育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重点难点】重点:1.“两弹一星”。2.文化事业的发展。难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青蒿素,是中国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探讨方面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新课探究】一、从“两弹一星”到闲逛太空1.“两弹一星”(1)背景。①【材料链接】材料一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材料二我们要不受人家欺压,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子弹,只有手榴弹。——毛泽东材料三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卫,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斗争的威逼。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不会首先运用核武器。材料四假如六十年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放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实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标记。——邓小平②问题探究:原子弹的独创对人类的平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仍旧要坚持研制核武器呢?答案提示:a.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b.为了粉碎核威逼,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平安。(2)名词说明。“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化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3)过程。①1964年10②1967年6③1966年10④1970年4月24(4)意义。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逼。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5)杰出人物。①【材料链接】材料一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学问献给祖国。——邓稼先材料二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全部的一切都在做打算,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材料三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的确,在邓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下乡和回城没工作。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邓稼先正好在美国以优异的成果考取了博士学位,后来,他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今,他始终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文化大革命”初期,基地试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试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试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核试验工作,因此被人们誉为“两弹元勋”。材料五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邓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知他”之后,邓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的信。信从北京干脆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马上泪流满面。材料六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常常在最关键、最危急的环节(如插雷管)亲自操作,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四周的工作人员下吩咐:“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后来,在一次试验的事故中,他遭遇核辐射,于1986年不幸去世。②问题探究:从这些人物的身上,你看到了我国“两弹一星”工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答案提示:酷爱祖国、无私奉献,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2.航天技术(1)成就展示。①1970年4月24②1984年4月,我国成功地放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6年2月,我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好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③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放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轨飞行一天后,于10月16日早晨返回,④2005年,成功放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这是中国其次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⑤2008年“神舟七号”放射升空,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成为第三个能进行飞船舱外活动的国家。⑥2007年11月12日,“嫦娥一号”成功放射,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并放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⑦“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⑧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⑨2013年6月11日,⑩2013年12月2日,“(2)意义:载人航天是继“两弹一星”后我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工程。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阔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攻关、特殊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1)材料展示。材料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12月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平安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常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养分不良每年使材料二中国是个人口超级大国,国外曾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头,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挽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旧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才智,收获富足。他毕生的幻想,就是让全部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材料四中国农夫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材料五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自1976年起先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假如将常规稻全部换成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2)材料解读:袁隆平经过多次杂交试验,于1973年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影响。①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②在世界推广,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③被称为“东方魔稻”和“其次次绿色革命”。(4)问题探究。①结合本课所学学问,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缘由有哪些。答案提示:a.政治: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建了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供应了保证。b.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加。c.思想:优秀的科学家和广阔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②材料展示材料一[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材料二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放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材料三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溢了骄傲。”问题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取得这么多科技成就的影响有哪些。答案提示: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激昂了民族精神。2.青蒿素(1)材料展示。材料一图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二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材料二1968年,中药探讨所起先抗疟中药探讨,39岁的屠呦呦担当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探讨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探讨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最终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试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状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最终成功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将来,屠呦呦希望通过探讨,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材料三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试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2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材料四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挽救了上百万生命。依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开了疟疾导致的死亡。(2)材料解读: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别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探讨首次获得诺贝尔奖。2024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材料展示材料解读: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探讨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头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探讨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子书出版合同书范本
- 酒精性肝病指南解读及中医对策
- (59)-考点59 课外-写人类阅读
- 创业与投资智慧课件
- 23 黄继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医学院教学课件 解剖学-李华
- 2025年果洛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系统
- 2025年开封从业资格证货运模拟考试下载
-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25届下学期初三化学试题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考试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镇江市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化学试题含解析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 级配碎石旁站监理记录表.模板
- 管道机器人毕业设计正文
- 国电南自PSL 641U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V1.1
- 2022年国网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1]
- 出口退运货物追溯调查情况说明表
- 皮秒激光培训讲解PPT课件
- 49.5MW风电场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 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 翻书效果PPT模板
-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