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轮机长)》课件-任务1 MARPOL公约_第1页
《船舶管理(轮机长)》课件-任务1 MARPOL公约_第2页
《船舶管理(轮机长)》课件-任务1 MARPOL公约_第3页
《船舶管理(轮机长)》课件-任务1 MARPOL公约_第4页
《船舶管理(轮机长)》课件-任务1 MARPOL公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rrycanyon,舵机失灵,船长要求自救。10万吨,利比里亚“阿莫柯·卡迪兹”(AmocoCadiz)舵机损坏导致触礁溢油22万吨在巴哈马注册的油轮“威望号”2002年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海域搁浅并发生燃料油泄漏,19日断裂成两半,随后逐渐下沉,船头沉入大海。7.7万吨2011年任务1MARPOL公约(一)公约简介1.公约背景1973年IMO在伦敦召开国际海洋防污染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个不限于油污染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MARPOL73”共有20条,另附有两个议定书和六个附则。即凡加入1978年议定书的国家就自然地参加了1973年防污染公约,因此通常将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称为《73/78防污公约》,即MARPOL73/78。1.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2.附则Ⅱ防止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

3.附则Ⅲ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4.附则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5.附则Ⅴ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6.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二)《MARPOL73/78》附则I-防止油污染规则附则I共有7章39条和3个附录:第1章总则;第2章检验和发证;第3章对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的要求;第4章对油船货物区域的要求;第5章防止油污事故造成的污染;第6章接收设备;第7章对固定或浮动平台的特殊要求。

附录I油类清单;

附录ⅡIOPP证书和附件格式;

附录Ⅲ“油类记录簿”格式。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附则的规定适用于所有船舶。2.特殊区域(SpecialArea),系指由于海洋学和生态学以及其运输的特殊性质等方面公认的技术原因,需要采取防止海洋污染的特殊强制办法的海域。本附则规定的特殊区域有10个:7+3波罗的海区域;西北欧水域;地中海区域;黑海区域;红海区域;亚丁湾区域;海湾区域;阿拉伯海的阿曼区域;南部南非区域;南极区域。2.例外下述情况可不受本附则规定的排放条件和标准的限制:①将油类或含油混合物排放入海,系

为保障船舶安全或救护海上人命所

必需者。②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系

由于船舶或其设备遭到损坏的缘故。③将经主管机关批准的含油物质排放入海,用以对抗特定污染事故,以

便使污染损害减至最低限度。3.对所有船舶机器处所操作性排油的要求①除前述“2.例外”情况以及本条第②,③和

⑤规定外,应禁止将任何油类或含油混合物排

放入海。②特殊区域外的排放,除非符合下列条件,应

禁止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排放油类或含油混

合物入海:A.船舶正在航行途中。B.含油混合物经本附则要求的滤油设备加工处理C.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D.含油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泵舱的舱底。E.如是油船,含油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③特殊区域内的排放,除非符合下列条件,应禁止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排放油类或含油混合物入海:

A.船舶正在航行途中。

B.含油混合物经滤油设备加工处理(该系统应保证通过该系统排放入海的含油混合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应装有报警装置,在不能保持这一标准时发出报警;还应装有在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保证自动停止含油混合物排放的装置)。

C.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

D.含油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泵舱的舱底。

E.如是油船,含油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④南极区域,禁止任何船舶将任何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4.对油船货物区域操作性排油的控制要求(1)特殊区域外的排放除非符合,禁止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①油船不在特殊区域之内。②油船距最近陆地50nmile以上。③油船正在航行途中。④油量瞬间排放率不超过30L/nmile。⑤排入海中的总油量,对于1979年12月31日以后交船的油船而言,不得超过这项残油所属的该种货油总量的1/30000。⑥油船所设的本附则要求的排油监控系统以及污油水舱正在运转。

(二)“MARPOL73/78”附则Ⅱ——防止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的有关规定1.定义液体物质,系指在温度为37.8°C时,

绝对蒸汽压力不超过0.28MPa的物质。有毒液体物质,系指《国际散装化学品规则》第17或18章的污染类别栏中所指明的或根据第6.3条规定经临时评定列为X、Y或Z类的任何物质。2.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X类,这类有毒液体物质如从洗舱或排除压载的作业中排放入海,将被认为会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危害,应严禁向海洋环境排放该类物质。Y类,将被认为会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或对海上的休憩环境或其他合法利用造成损害,因而对排放入海的该类物质的质和量应采取限制措施。Z类,将被认为会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产生较小的危害,因而对排放入海的该类物质应采取较为宽松的限制措施。其他物质,以OS(其他物质)3.有毒液体物质残余物排放控制(1)排放标准①如果规定允许把X,Y或Z类物质的残余物或临时评定为此类物质的残余物或含有此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混合物排放入海,则应符合下列排放标准:A.船舶在海上航行,自航船航速至少为7kn,或

非自航船航速至少为4kn。B.在水线以下通过水下排放口进行排放时不应超

过水下排放口的最高设计速率C.排放时距离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水深不

少于25m。(四)附则Ⅲ防止海运包装形式的有害物质污染规附则Ⅲ共有8条和1个附录: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包装;第3条标志和标签;第4条单证;第5条积载;第6条限量;第7条例外;第8条关于操作要求的港口国监督。附录包装形式有害物质的识别指南。3)包装根据其所装的特殊物质,包装件应能使其

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减到最低限度。4)标志和标记盛装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应耐久地标以正

确的技术名称(不应只使用商品名称),

并应加上耐久的标志和标记以指明该物质

为海洋污染物。标志和标记应保证包装件在海水中至少浸

泡3个月仍保持内容清晰可辨。(五)“MARPOL73/78”附则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的有关规定附则Ⅳ共有4章、12条和1个附录:第1章总则;第2章检验和发证;第3章设备与排放控制;第4章接收设施;附录证书格式。1.定义生活污水指任何形式的厕所和小便池的排出物

和其他废弃物;医务室(药房、病房等)的洗手池、

洗澡盆和这些处所排水孔的排出物;装有活畜禽货物处所的排出物;或混有上述排出物的其他废水。2.适用范围本附则的规定适用于以下从事国际航行的

船舶。①400总吨及以上的新船和小于400总吨但

经核定可载运15人以上的新船。②本附则生效之日5年后(即2008年9月27日及以后的),400总吨及以上的现有船舶和400总吨以下但经核定可载运15人以上的现有船舶。3.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

除下述情况外,禁止将生活污水排放入海:船舶在距最近陆地3nmile以外,使用主管机关认

可的系统,排放经粉碎和消毒的生活污水;或在距最近陆地12nmile以外排放未经粉碎或消

毒的生活污水;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将集污舱中储存的生活污

水即刻排光,而且应在航行途中,船舶以不低于4kn的航速航行时,以适当速率排放;排放速率经主管机关按IMO制定的标准予以认可(六)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的有关规定第1条定义;第2条适用范围;第3条在特殊区域外处理垃圾;第4条对处理垃圾的特殊要求;第5条在特殊区域内处理垃圾;第6条例外;第7条接收设备;第8条关于操作要求的港口国控制;第9条告示、垃圾管理计划和垃圾记录保存;附录垃圾记录簿格式。1.定义船舶垃圾分为以下6类:塑料;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粉碎的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等;货物残余、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等;餐具废弃物;焚烧炉灰渣。波罗的海区域、北海区域、地中海区域、黑海区域、红海区域、海湾区域、南极区域以及包括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泛加勒比海区域。2.在特殊区域外处理垃圾①一切塑料制品,均禁止处理入海。②对于下述垃圾,应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入海,但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A.在距最近陆地不足25nmile将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处理入海。B.在距最近陆地不足12nmile将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及类似的废弃物处理人海。③如果上述B中的垃圾,在经粉碎机或磨碎机粉碎或磨碎后,且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粗筛,则可允许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入海,但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在距最近陆地不到3nmile处理入海。

3.在特殊区域内处理垃圾①除本附则规定的“例外”情况外,禁止将下述垃圾处理入海:A.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渔网、塑料垃圾袋以及可能包含有毒.金属残余的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烬。B.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3.在特殊区域内处理垃圾②除本款的规定以外,废弃食物处理入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应离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③在泛加勒比海区域将已经过粉碎机或磨碎机处理的食品废弃物处理入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离最近陆地不应少于3nmile。这种经粉碎或磨碎的食品废弃物应能通过网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MARPOL附则V修正解读2018-01-22

李伟PSC分委会

中国船检第4条:增加固体散装货物的分类,按照附录一分类,分为7种。第6条:特殊区域内排放垃圾更加严格。由于增加了附录一的内容,相应的在特殊区域的排放也进行了要求。第10条:1、排放记录应包括日期,时间,船位,垃圾种类以及以垃圾估算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货物残余排放应记录开始和结束位置。2、焚烧作业,应记录开始、结束日期、时间、船位,垃圾焚烧种类,焚烧估算量,单位以立方米计算。3、港口接收作业,应记录排放日期、时间、港口,排放垃圾种类,以立方米计算的垃圾估算量4、对意外排放,应记录在《垃圾记录薄》。记录应包括原因,细目,种类,估算量,预防措施等。附录一:依据货物残余的有害程度,按照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的标准分为七类。附录二:垃圾记录簿的格式1、新增了电子垃圾,指船舶正常操作和生活区域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包括所有零配件、半成品和耗材,丢弃时属于设备的一部分,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2、垃圾记录本分成了PARTI和PARTII两部分。其中PARTI包括:A塑料Plastics、B食品垃圾Foodwastes、C生活垃圾Domesticwastes、D食用油Cookingoil、E焚烧炉灰渣Incinerator、F作业废弃物Operationalwastes、G动物尸体、H渔具Fishinggear、I电子垃圾E-waste。PARTII包括:J对海洋环境无危害的货物残余Cargoresidues(NON-HME);K对海洋环境有危害的货物残余Cargoresidues(HME)针对上述变化,提醒业界,注意一下两点1、适时修正垃圾管理计划,垃圾记录簿2、将修订内容下发各船队,适时对船员进行培训。红色用于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和混合了非塑料垃圾的塑料制品、可能含有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物及不可排放于海中的废弃物蓝色用于于处理货物残留物、生活废弃物(如纸制品、破布、波浪、金属、瓶子、陶瓷等)和类似的废弃物黑色用于处理食用油、作业废弃物、焚烧炉灰烬但可能含有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物的塑料制品的灰烬除外。绿色用于收集食品废弃物。(3)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核准载运15名或以上人员、航行于其他公约缔约国管辖权范围内的港口或近海装卸站的船舶,均应备有一份垃圾记录簿。1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核准载运15名或以上人员以及固定或浮式平台。(七)“MARPOL73/78"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的有关规定第Ⅰ章总则;第Ⅱ章检验、发证和控制手段;第Ⅲ章船舶排放控制要求;附录Ⅰ国际防止大气污染证书;附录Ⅱ试验循环和加权因数;附录Ⅲ指定SOx、排放控制区的标准和程序;附录Ⅳ船上焚烧炉的型式认可和操作限制;附录V加油记录单中包括的资料。1.定义连续进料,系指当焚烧炉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燃烧室工作温度在850℃和1200℃之间时,无需人工辅助把废物送入燃烧室的过程。排放,系指从船舶上向大气或海洋释放受本附则控制的任何物质。包括消耗臭氧物质、氮氯化物、硫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Ox排放控制区,系指要求对船舶SOx

、排放采取特殊强制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SOx

造成大气污染以及随之对陆地和海洋区域造成不利影响的区域。SOx排放控制区包括:波罗的海区域、北海区域和由IMO根据SOx

排放控制区的确定标准和程序而指定的任何其他海域,包括港口区域。现共有波罗地海、北海、北美、美国加勒比海四大排放区域。这四大排放区域均是硫排放控制区,其中北海排放控制区和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对氮氧化物和碳烟的排放也有要求。残油,系指来自燃油或润滑油分离器的油泥,主机或副机的废弃润滑油,或舱底水分离器、油过滤装置或滴油盘的废油。船上焚烧,系指将船舶正常作业时产生的废物或其他物质在船上进行焚烧。2015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通知1、适用对象

适用于在排放控制区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和渔业船舶除外。(一)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控制要求。1.2019年1月1日起,海船进入排放控制区,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m/m的船用燃油,大型内河船和江海直达船舶应使用符合新修订的船用燃料油国家标准要求的燃油;其他内河船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柴油。2020年1月1日起,海船进入内河控制区,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2.2020年3月1日起,未使用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控制装置等替代措施的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只能装载和使用按照本方案规定应当使用的船用燃油。3.2022年1月1日起,海船进入沿海控制区海南水域,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4.适时评估船舶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的可行性,确定是否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海船进入沿海控制区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2.船舶排放控制要求(1)臭氧消耗物质②须禁止消耗臭氧物质的任何故意排放。故意排放包括系统或设备的维护、检修、修理或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排放,但故意排放不包括与消耗臭氧物质的回收或再循环相关的微量释放。③消耗臭氧物质的装置的使用时限。2005年5月19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上安装的设备,或交付船上的合同日期为2005年5月19日或以后的设备,禁止使用除氢化氯氟烃外的其他含消耗臭氧的物质;2020年1月1日或以后,禁止使用含氢化氯氟烃的物质(如R22)。④消耗臭氧物质以及含有此类物质的设备,从船上卸下时,须送至合适的接收设施。⑤每艘按规定须持有IAPP证书的船舶须保存含消耗臭氧物质的设备清单。⑥按规定须持有IAPP证书并具有含消耗臭氧物质的再充注系统的船舶须保存一份“消耗臭氧物质记录簿”。经主管机关批准,该记录簿可以是现有航海日志或电子记录系统的一部分。⑦“消耗臭氧物质记录簿”中的登记,须按物质的质量(kg),就含消耗臭氧物质的设备的全部或部分重新充注、设备的修理或维护、消耗臭氧物质向大气中故意或非故意排放、消耗臭氧物质向陆基接收设施的排放以及向船舶供给的消耗抽样物质情况及时记录。(2)氮氧化物(NOx)②氮氧化物排放标准B.新装船用发动机氮化物排放限值1990年1月1日或以后但在2000年1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上所安装的、输出功率超过5000kw且每缸排量在90L或以上的船用柴油发动机,其氮氧化物排放量符合第Ⅰ级排放标准。2000年1月1日或以后至2011年1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上安装的船用柴油发动机,或在此期间替换或加装的柴油发动机,其氮氧化物排放量应符合第Ⅰ级标准。2011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上安装的船用柴油发动机,或在此期间替换或加装的柴油发动机,其氮氧化物排放量应符合第Ⅱ级标准。2016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上安装的柴油发动机或在此期间替换或加装的柴油发动机,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外航行时,其氮氧化物排放量须符合第n级标准,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内航行时,须符合第Ⅲ级标准。(3)硫氧化物(SOx)和颗粒物质①船上使用的燃油硫含量限值:2012年1月1日以前.4.50%m/m;2012年1月1日及以后降至3.50%m/m;2020年1月1日及以后降至0.50%m/m。IMO须建立专家组,对实施2020年全球标准(0.50%m/m标准)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核,此项审核在2018年前完成,如果确定船舶无法满足实施条件,则该款所述标准须推迟到2025年1月1日生效。B.排放控制区域内船上所用燃油的硫含量IMO划定的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Sulphur

EmissionControlArea(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