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山东省潍坊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如表为苏美尔神话《伊楠娜与恩基》的故事梗概。据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公元前四千纪后期,女莫基神伊楠娜前往埃利都,以斗酒的方式从父神恩基处哄得百余种技艺,并以“天船”将它们转运到乌鲁克。在女神获职的诸多技艺中,包括王权、书写术、建筑工艺、木工、金属、制革、编席等。A.手工业技术居领先地位 B.诞生了人类最初的文明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成为东西文化的交汇点【答案】B【解析】A.材料提及木工、金属、制革、编席等手工业门类,没有具体生产技术相关信息,不能断定领先地位,排除;

B.据材料,苏美尔神话中,有女神将王权、书写术、建筑工艺、木工、金属、制革、编席等技艺带到两河流域城邦的故事情节,反映当时两河流域文明发展情况:已经产生文字,各类手工业有所发展,作为国家产生标志之一的王权出现,推断当时诞生了人类最初的文明,正确;

C.埃利都、乌鲁克都是城邦国家,而非中央集权制国家,排除;

D.材料看不出苏美尔地区吸收了东西方文化,不能得出“东西文化交汇”,排除。

故选:B。

本题侧重于考查苏美尔文明,解题关键信息是“公元前四千纪后期,女莫基神伊楠娜前往埃利都,以斗酒的方式从父神恩基处哄得百余种技艺,并以‘天船’将它们转运到乌鲁克。在女神获职的诸多技艺中,包括王权、书写术、建筑工艺、木工、金属、制革、编席等”。

本题侧重于考查苏美尔文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表所示为埃及莎草纸的使用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古代埃及()时间埃及莎草纸的使用情况埃及第五王朝末期(约公元前2500-前2350年)多为宗教或半宗教文献,抄写是神职人员的专利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逐渐传入民间,用来礼赞神明、记录事件等,并出现以抄写莎草纸文书为业的专职人员公元前8世纪莎草纸传入希腊,很快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通用的书写材料A.奴隶生产效率提高 B.商人政治影响增强 C.神职人员地位下降 D.文化交流范围扩大【答案】D【解析】A.材料中未提及奴隶生产效率的相关内容,无法从莎草纸的使用情况中得出奴隶生产效率提高的结论,排除;

B.材料提到纸莎草的种植、制造和销售在私人手里,但没有表明商人政治影响增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C.虽然莎草纸逐渐传入民间,不再只是神职人员抄写,但这并不意味着神职人员地位下降,材料中没有提供关于神职人员地位变化的明确信息,排除;

D.根据材料“公元前8世纪,莎草纸传入希腊,很快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通用的书写材料”可知,莎草纸从埃及传入希腊,并在古代地中海地区广泛使用,这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说明文化交流范围扩大,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下图为一枚4德拉克马银币,该银币铸造于波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统治后期(公元前380年一前360年),图案为希腊雅典猫头鹰,鹰右下方币文为古埃及文“埃及的法老”。据此可知()A.币制改革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B.货币统一强化了君主集权

C.帝国扩张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D.希腊化世界内部贸易活跃【答案】C【解析】A.根据材料,材料中并没有关于币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只是介绍了银币铸造的时间、图案以及币文等信息,无法得出币制改革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结论,排除;

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中没有体现货币统一以及货币统一与君主集权之间的关系,从银币的图案和币文来看,重点在于展示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而非货币统一对君主集权的强化作用,排除;

C.根据材料“该银币铸造于波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统治后期(公元前380年—前360年),图案为希腊雅典猫头鹰,鹰右下方币文为古埃及文‘埃及的法老’”可知,波斯在其统治时期铸造的银币上出现了希腊的图案和古埃及的文字,这反映了当时波斯帝国通过扩张,其统治范围涵盖了多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融,在货币这一文化载体上得到了体现,说明帝国扩张促进了多元文化融合,正确;

D.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希腊化世界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一系列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地区,时间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1世纪,而材料中银币铸造的时间是公元前380年-前360年,此时还未进入希腊化时代,所以不能得出希腊化世界内部贸易活跃的结论,排除。

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波斯帝国,解题关键信息是“该银币铸造于波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统治后期(公元前380年—前360年),图案为希腊雅典猫头鹰,鹰右下方币文为古埃及文‘埃及的法老’”。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波斯帝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4.随着罗马帝国失去北非、意大利等地区,拉丁语的实际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皇帝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正式将希腊语定为行政语言,希腊语逐渐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和民间的主要用语。这表明()A.希腊民主传统得以传承 B.罗马帝国文化中心东移

C.拉丁语系退出历史舞台 D.文明融合趋势由此中断【答案】B【解析】A.罗马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体制,并未继承希腊的民主政治,排除;

B.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帝国失去北非、意大利等拉丁语使用地区后,皇帝将希腊语定为行政语言,希腊语在官方和民间的地位上升,这意味着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逐渐向东转移,因为希腊语地区主要在东部,正确;

C.希腊语逐渐成为主要用语,但不能就此说明拉丁语系退出了历史舞台,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希腊语成为主要用语会促进罗马帝国东部地区与希腊文明相关地区的文明融合,而不是“中断”,排除。

故选:B。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解题关键信息是“随着罗马帝国失去北非、意大利等地区,拉丁语的实际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皇帝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正式将希腊语定为行政语言,希腊语逐渐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和民间的主要用语”。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5.10世纪以后,日本中小庄园领主为保护其土地不受豪族干涉,纷纷将土地“寄进”给中央更有实力的贵族。寄进者担任起一种“庄官”的责任,进行经营管理,并把土地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年贡”贡献给受寄进者。这一现象()A.易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 B.促进了幕落体制的形成

C.扩大了天皇的统治基础 D.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A.材料中“寄进”措施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实力,不易导致地方势力的碰撞,排除;

B.幕府体制是形成是指武士集团重要性的表现,而材料没有涉及武士集团,排除;

C.据材料可知,日本中小庄园领主将土地“寄进”给中央有实力的贵族,这有利于中央有实力的贵族势力膨胀。扩大了天皇的统治基础,正确;

D.“寄进”是一中土地管理方式,与利用效率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古时期的日本,解题关键信息是“日本中小庄园领主为保护其土地不受豪族干涉,纷纷将土地‘寄进’给中央更有实力的贵族”。

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古时期的日本,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6.阿兹特克人对植物特别有研究,他们建造了大量植物园,许多植物园集中研究药用植物学。一些植物园还附设诊所治疗疾病。在药用植物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各部落均一所医院,为平民治病。据此可推知阿兹特克()A.民众的健康有一定保证 B.独立培育了众多农作物

C.近代科学研究已经开启 D.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人建造植物园并开展药用植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设诊所或医院为平民治病,这有利于民众的健康,正确;

B.材料未涉及农作物的培育,排除;

C.近代科学诞生于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排除;

D.材料强调阿兹特克人通过研究药用植物学为民众治病,未反映农业在国家的经济地位,排除。

故选:A。

本题侧重于考查阿兹特克文明,解题关键信息是“阿兹特克人对植物特别有研究,他们建造了大量植物园,许多植物园集中研究药用植物学。一些植物园还附设诊所治疗疾病。在药用植物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各部落均一所医院,为平民治病”。

本题侧重于考查阿兹特克文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7.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开放性,普通人能成为会员,13世纪之后,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入会门槛提高,这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普通人无法在竞争中胜出,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便逐渐控制了行会,B项正确;

这一时期并没有明显的技术革新,排除A项;

材料主要体现的行会准入门槛提高,与城市管理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

这一时期,中世纪城市实现城市自治,王权并未加强对城市的控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如图反映了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影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改善 B.大量贵重金属流入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黄金等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欧洲的黄金等贵金属价格下跌,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小麦价格不断上涨,B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生产技术大发展情况,排除A项;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等贵金属大量流入,引发欧洲的价格革命,促进商品价格上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之一,但不是造成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希里奥•费希诺、托马斯•康帕内拉的论述。二者的论述()思想家论述马希里奥•费希诺

(1433—1499年)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这个动摇的宇宙,正是通过人的行动,物质世界被不断改变并趋向它曾由之产生的哪些精神的领域。托马斯•康帕内拉

(1568—1639年)人在世界中……是一个思考者。当人思考时,他想得比太阳更远,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许许多多的世界,它们的无限性。A.主张建立全新的宇宙观念 B.质疑天主教会的正统地位

C.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D.强调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答案】C【解析】表格中费希诺提到人的精神重建了宇宙,强调了人类精神的重要性,康帕内拉则强调人作为一个思考者,能够超越物理界限进行思考,这都体现了对人类理性和精神力量的重视,说明二者的论述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项正确;两位思想家的论述虽涉及了对宇宙和个人关系的新视角,但并没有主张建立全新的宇宙观念,而是更多地强调人类精神和思考的重要性,排除A项;两位思想家的论述中并未提及对天主教会的态度,因此无法判断他们是否质疑天主教会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康帕内拉的“思考许许多多的世界”指向对外部宇宙的探索,而非纯粹的内省,费希诺的“精神重建宇宙”虽涉及人的精神,但更强调其对外部世界的改造,而非内心情感的挖掘,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答案】A【解析】据材料“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可知,在11世纪,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伴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王国能够治愈疾病的认识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

材料体现了科学对君权认识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的欧洲,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可知,《法官法》给予了最高法院更多的裁量权,体现出了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最高法院对国会的约束,故A项错误;

“压制政府”一词用法过于绝对,材料体现的是“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故C项错误;

“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说法不妥当,材料体现的是三权分立体制的一次内部调整,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美国的共和制,需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

本题考查美国的共和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2.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十三个州共同努力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因而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而德国则是在普鲁士主导下实现统一的,因此普鲁士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正确;

材料和人民的自愿选择无关,而且德国普鲁士之外的小邦也不会自愿让渡自己的权力给普鲁士,排除A项;

BD项不符合美国,排除B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和德国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和德国代议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国民收入增加了两倍多,而工人工资水平增长不到一倍,说明,工人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选D。从材料可知,英国国民收入总量,1793年比1770年有较大增长,而工人实际工资1797年比1755年有所下降,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使用机器生产),而不是廉价劳动力,B项错误;从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可以看出,工人生活整体上应该是不断改善,C项错误。

​​​​​​​故选D。14.图1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倡导建立互助合作的社区,在社区中人们共同劳动,成果共享。◆主张废除货币,以劳动券作为交换媒介,劳动券根据劳动时间和强度来发放。◆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认为社会管理应由那些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且热爱劳动的人来负责。图1A.法国大革命后社会重建的需求 B.科学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探索

C.启蒙思想在社会领域的延伸 D.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倡导人们共同劳动,成果共享,这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反思。主张以劳动券作为交换媒介,这体现了对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批判和对更公平分配方式的探索。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对社会整体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关注。认为社会管理应由那些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且热爱劳动的人来负责,这体现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标准的重视。这些主张明显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反思,并试图探索一种更公平、更合理的社会组织形式,D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在18世纪,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材料未涉及此内容的叙述,排除B项;

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材料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二者的内涵不同,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空想社会主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空想社会主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C【解析】从材料“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和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资本论》都揭示了新的规律,从材料“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影响都很大,主要是冲破了原有思想的束缚,C符合题干的意思;

ABD不是二者共同的特征,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进化论,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进化论,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西欧的城市自治

材料一中世纪时,琅城是法国北部富裕的工商业城市,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12世纪初,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琅城市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自治权。高德理将赎金挥霍一空后又来勒索,琅城市民于1112年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公社以自治,并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取消公社。琅城市民坚持斗争,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200多年。

材料二在英国,由于封建王权强大,城市多兴起在国王领地,因此并未出现类似欧洲大陆的城市公社运动,城市多通过向王权“赎买”,即每年向国王缴纳款项以购买财政和司法等自治权利的方式而形成“自由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孟广林《西方历史文献选读(中世纪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法国琅城自治的因素。(2)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实现自治的方式,并分析城市自治的影响。【答案】【小题1】因素:琅城工商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城市自治提供了物质基础;琅城市民的反抗斗争,他们通过武装起义和持续斗争,最终迫使封建领主和国王承认城市自治权。【小题2】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影响:自治城市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同时也为近代民主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这些市民阶层后来成为西方民主制度形成的重要力量。【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城市自治。第一问要结合中世纪城市自治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世纪城市自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蔗糖中的“甘”与“苦”某学习小组针对蔗糖展开研究,阿拉伯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欧洲。经过研究,该小组认为蔗糖的生产和流通向世界传播了蔗糖的“甘”与“苦”。

材料一蔗糖在汉代称“石蜜”,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季羡林《糖史》材料二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材料三蔗糖廉价化后,为人们在粮食以外开辟了另一种更高效的热量供应来源一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饭。欧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粮食价格因为蔗糖的传入开始下降,感到卖粮食不再赚钱的农民们纷纷开始向城市聚系。劳动力廉价到令作坊主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以挣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工业革命于是应运而生了。

——【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学习小组发现蔗糖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石蜜”,根据材料一,请推测“石蜜”的原产地与传入中国的路径。(2)蔗糖在传播之初,使人们品尝到了甘甜,但后来部分人却又感受到了苦涩。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蔗糖传播中的“甘”与“苦”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正确。)【答案】【小题1】由梵文可知其原产地在古印度。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中国【小题2】观点:蔗糖传播中蕴含的“甘”与“苦”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直接反映。

全球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商业贸易中发现了比烟草更具市场的蔗糖。随着欧洲市场对于蔗糖需求的不断增加,欧洲殖民者将甘蔗移植到美洲的种植园,并使用大量黑人进行劳作,将蔗糖重新销往欧洲。

蔗糖的大量种植使其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之一,丰富了欧洲人的食物来源与饮食文化,推动欧洲的人口大量增长并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形成的重要因素。

蔗糖的传播乃至产业化生产是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建立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也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助长了黑奴贸易和种植园经济,给非洲和拉美带来严重灾难。

综上所述,蔗糖传播带来的“甘”-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非洲、拉美地区的“苦”的基础之上,要理性全面的分析蔗糖的“甘”与“苦”【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可知,由梵文可知其原产地在古代印度,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中国。

(2)根据材料“某学习小组针对蔗糖展开研究,阿拉伯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欧洲”可知,阿拉伯人将蔗糖作为一种食物进行传播,丰富欧洲食物的多样性。根据材料“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可知,蔗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蕴含的甘与苦是蔗糖产业作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产物,蔗糖既作为一种甘甜的食品并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又作为种植园制度下奴隶被剥削的苦涩象征。根据材料“由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尽管加勒比海地区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可知,全球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商业贸易中发现了比烟草更具市场的蔗糖,随着欧洲市场对于蔗糖需求的不断增加,欧洲殖民者将甘蔗移植到美洲的种植园,并使用大量黑人进行劳作,将蔗糖重新销往欧洲,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根据材料“蔗糖廉价化后,为人们在粮食以外开辟了另一种更高效的热量供应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饭。欧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粮食价格因为蔗糖的传入开始下降,感到卖粮食不再赚钱的农民们纷纷开始向城市聚系。……劳动力廉价到令作坊主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以挣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工业革命于是应运而生了”可知,蔗糖的大量种植使得其不再作为欧洲市场上的稀有产品,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之一,丰富了欧洲人的食物来源与饮食文化,使得欧洲的人口大量增长,并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材料“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尽管加勒比海地区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蔗糖甘甜的口味下,蔗糖的产业化是西方列强所建立的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是欧洲获得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也是奴役、压榨美洲与非洲人民的手段。

故答案为:

(1)由梵文可知其原产地在古印度。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中国。

(2)观点:蔗糖传播中蕴含的“甘”与“苦”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直接反映。

全球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商业贸易中发现了比烟草更具市场的蔗糖。随着欧洲市场对于蔗糖需求的不断增加,欧洲殖民者将甘蔗移植到美洲的种植园,并使用大量黑人进行劳作,将蔗糖重新销往欧洲。

蔗糖的大量种植使其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之一,丰富了欧洲人的食物来源与饮食文化,推动欧洲的人口大量增长并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形成的重要因素。

蔗糖的传播乃至产业化生产是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建立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也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助长了黑奴贸易和种植园经济,给非洲和拉美带来严重灾难。

综上所述,蔗糖传播带来的“甘”-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非洲、拉美地区的“苦”的基础之上,要理性全面的分析蔗糖的“甘”与“苦”。

(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观点)《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观点: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二

表5中内容为启蒙运动时期两位思想家著作目录的摘录

表5书目1书目2第一章

第二节论最初的社会

第六节论社会公约

第二章

第二节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节论公共意志会否犯错

第四节论主权权力的界限

第八节论人民

第三章

第十八节论如何防止政府篡权

第四章

第一节论公共意志是不可摧毁的第一章

第一节法治概论

第六节政体原则与民刑法繁简、审判形式和刑罚

第二章

第九节法与防御

第十一节确立政治自由之法与政体

第十二节确立政治自由之法与公民

第三章

第十九节法与培育民族普遍精神、道德习俗之原则

第五章

第二十六节法与调整对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2)结合所学概括表5体现的政治主张;任选两例史实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对上述政治主张的实践情况。【答案】【小题1】《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小题2】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治。实践:英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确立;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美国:1787年,颁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共和制原则等。法国: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如下结论:《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依据材料“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等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2)主张:依据材料“第二节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第三节论公共意志会否犯错”“第四节论主权权力的界限”可得出如下结论:

人民主权;依据材料“第六节论社会公约”可得出如下结论:社会契约;依据数目2的相关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法治。实践: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归纳如下:英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确立;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美国:1787年,颁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共和制原则等。法国: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实践部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以上举出其中一条,并加以说明内容或影响。

故答案为:

(1)《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2)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治。实践:英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确立;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美国:1787年,颁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共和制原则等。法国: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

(1)本题考查近代科技发展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表格文字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主要结合西方相应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科技、思想、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多利亚时代的广告

◆一组广告图片

◆一组广告词1855年《莫里郡广告报》:“承包商在基思、巴基、福克伯斯和埃尔金城内设置了代理点,代收需要运输的货物,每周一、周三、周五发货,如有需要,请在发货日上午十一点前运往代理点。所有的货物都会小心保存,避免损坏。”1887年《贝德福德郡时报》:“阿特金斯•史密斯百货店,位于贝德福德大街121号,您可以批发价购买日常所需品,现金支付。”(下边所附长长的价格单上,除了售卖食物以及日用品,还有五十多种专利药,包括比彻姆药丸等知名药品。)1890年《女王报》:“本公司(英国枫树家具公司)拥有获得专利的钢丝网床垫、从日本进口的壁纸、产自土耳其和印度的地毯。制造家具的木料有波拉德橡木……以及来自美洲的胡桃木。”1891年《便士画报》:“人类的疾病之源,就来自于细菌的入侵,它(利奥牌药丸)可以通过杀死细菌蠕虫,治疗风湿病、痛风、腰痛、痨病、神经衰弱、癌症、发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