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材料二: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因为中西方之间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异。B.西方悲剧注重情节的发展一悲到底,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死亡结局来展现戏剧冲突严峻、残酷、不可调和的特征。C.在中国的悲剧中,人的悲剧都是人的过错造成的,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则是神的意志造成的。D.中国悲剧中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弱者善良无辜需要道德的保护,而强者充满力量,反抗道德束缚,不需要道德保护。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古典悲剧时都谈到了传统儒家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二者论述的目的并不相同。B.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常常缺失个体自主意识,内向软弱,而西方悲剧人物性格则因其文化特点而外向勇敢。C.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戏剧冲突,这是我们在文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事实。D.中国古典悲剧注重塑造平民形象,多以平民为主角人物,西方悲剧则过于关注英雄豪杰,多以贵族为主角人物。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观念对中国古典悲剧影响,从而导致悲剧人物无游离于总体的罗网”的一项是()(3分)A.《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抛江中,愤然投江而死。C.《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双双殉情,最终变作蝴蝶。D.《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间不再爆发战争,毅然选择出塞和亲,最后客死他乡。4.材料一运用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课文及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有一棵树(节选)陈仓好几次,我回陕西老家的时候,我爹指着院子背后的一棵梨树问我,把这棵梨树给你,你想用它干什么?我告诉我爹,小时候嘴馋,最想让它长果子;后来没有衣服穿,最想拿它烧火;前几年喜欢看书,最想用它打几个书柜,梨木的书柜应该是最好的书柜;现在呀,好多事情都想开了,希望它什么都不干,就陪着老爹一直好好地活着。有一次,我反问我爹,你呢?你最想用它干什么?我爹说,年轻的时候,看到什么树都想把它砍掉;如今老了,就想让它一直长在那里。我说,长多久?我爹说,两百年。我说,为什么呀?我爹想了想说,不单为自己,也为了上边的老鸹。老鸹就是乌鸦。有几只老鸹哇哇地叫了起来。我爹说,你还认识吗?我说,老鸹怎么不认识?我爹说,上海没有老鸹吧,我上次去上海怎么没有看到老鸹?我说,或许有吧,它们可能躲起来了。我的命运真正与树扯上关系,可能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吃完早饭,我爹把斧子磨了磨,笑着对我说,你跟我上山行不行?我说,上山干什么?我要放牛呀。我爹说,上山砍树呀。我说,砍树干什么?我爹说,给树洗澡呀。我说,爹,你哄人,人都洗不上澡,哪有给树洗澡的?而且树又不脏,怎么洗呢?我爹说,你看看,树是不是黑色的?我说,叶子是绿色的,树皮是黑色的。我爹说,树一烧是不是会冒烟?烟是不是很呛人?我说,是呀,都把人熏死了。我爹说,所以说,树比人脏多了。你今天跟我去山上,帮我给树洗洗澡吧!听说要给树洗澡,我就心动了。我说,我不会呀。我爹说,我可以教你的。我在腰上别着一把小斧子,跟着我爹上山了。那座山在我们家背后,要爬六七里远的山坡。我和我爹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发现小河已经断流了,有些悬崖上还有水,但已经结成了冰溜子,像溶洞里边的钟乳石。我说,没有水,拿什么给树洗澡?而且也没有盆子呀。我爹说,人洗澡要用水和盆子,树洗澡就不需要了。我看着满山的白雪说,你要拿雪给树擦身子吗?我爹说,那会把树冻死的,你跟着我,到时候你就晓得了。我跟着我爹爬上山顶,树大起来了,也茂密起来了。我爹抡起斧子,一边砍树一边说,你是不是想继续上学?我说,是呀,连小哑巴都在朝前念书。我爹说,家里油盐酱醋要钱,你上学也要钱,钱从哪里来?我没有哄你,我们是烧炭来了,烧炭不就是给树洗澡吗?我也哄了你,洗澡多舒服呀,这里摸摸那里搓搓。但是烧炭很辛苦,要砍树,要断树,要起窑,要装窑,要出炭,要埋炭,要背炭出山,还要背炭去卖,差不多有三十六道程序。我说,烧炭就是烧炭,怎么会是洗澡呢?我爹说,给人洗澡用水,给树洗澡就得用火,我考考你吧,给蚯蚓洗澡用什么?我想了想说,也用火吗?我爹说,用火不就把它给烧焦了?给蚯蚓洗澡要用泥巴,蚯蚓在泥巴里一钻,浑身就干净了。我说,我们上山给树洗澡,真的是为我上学?我爹说,那还有假?不然我拉你干什么!我心里有一丝丝温暖,像自己刚刚泡在温水里,给自己洗了一个澡似的。我与我爹烧好的第一窑炭,正好赶在后半夜出炭。我们黑咕隆咚地赶到山上,用泥巴封住了烟囱,打开了窑门,把一个大铁耙子伸进窑里——铁耙子整个都是铁的,估计有三米长,有二十斤左右重。用铁耙子把木炭一截截钩出来,放入先前挖好的坑里,然后盖上一层泥巴,像埋人一样埋起来。我看到过无数的树,有丝密树、椿苗树,有桃树、梨树、杏树,有漆树、橡树、栎树,有松树、白桦树、五倍子树,有柿子树、毛栗树、核桃树,却是第一次看到刚刚烧好的木炭。它只有火苗,没有烟,也没有一点黑色。出完炭,天就亮了。我爹装了一背篓热乎乎的木炭背回家,大部分堆在厨房里——新烧的木炭轻飘飘的,是舍不得立即卖出去的,会在厨房堆放一段时间,为了让它们回潮,在周围再浇点水,分量自然增加不少。木炭一冷下来,我就发现它又变黑了,比树皮还要黑,可以用来写字。我爹拿木炭给我制成了笔,让我在地板上写字。我们家大门上、外边墙壁上,至今还留着好多字,也有一些算术题,都是用木炭写的。还有几条留言,比如,饭在锅里,钥匙放在门头上,夏天谁家借镰刀一把,等等。这些字,不全是我写的,多数是我爹和大姐写的,还有我哥和我妈写的。我妈和我哥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们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唯一留给我的就是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每次见字如面,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木炭写出来的那些字不会褪色,家里几次粉刷,我爹都没有擦掉它们,仍然保留着它们。它们清清楚楚的,一切宛如刚刚发生。我大约有二十年没有见过木炭了。我对木炭的想念已经超过了对人的怀念。木炭的香味,木炭的透明,木炭的温暖,木炭永不褪色的痕迹,那是煤炭、电炉子和空调都无法相比的。当城里人与乡下人都不再用木炭取暖的时候,我还是一直相信我爹的说法:木炭是洗过澡的树。能用火洗澡的东西,它一定是无比干净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梨树的想法由长果子、烧火变为打书柜、陪伴父亲,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经历变化,作者的心境发生了转变。B.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为家庭辛勤地付出,对“我”充满了关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支持“我”继续上学。C.文中详细介绍从砍树到卖炭的三十六道程序,是为了表现作者对烧炭过程的深刻记忆,以及对自己曾经辛苦劳作的感慨。D.作者强调用木炭书写的字“不会褪色”,并提到“见字如面”“宛如刚刚发生”,借木炭痕迹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在叙述中穿插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立体。B.文中多处采用父子对话的方式,这些对话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展现了父子之间温馨而真实的情感交流,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C.文中写“小河已经断流了,有些悬崖上还有水,但已经结成了冰溜子”,描绘冬日萧瑟寒冷的景象,交代了烧炭的环境背景。D.文章将木炭的状态“也没有一点黑色”与“又变黑了,比树皮还要黑”进行对比,突出了木炭的特点,暗示生活的变化无常。8.结合文中烧炭的相关内容,概括“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4分)9.作者最后说“我还是一直相信我爹的说法:木炭是洗过澡的树”,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期年A揣摩B成C曰D此真E可以F说G当世之H君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B.成语“前倨后卑”源于“何前倨而后卑也”,也作前倨后恭,“倨”是傲慢的意思。C.抑,抵制,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抑”含义不同。D.“妻侧目而视”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庖丁解牛》)中“而”的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向秦王讲述连横之说时,应该是自信满满的,但秦王对他的主张并不感兴趣,委婉地拒绝了苏秦。B.苏秦回到故乡,但家人并不欢迎他,甚至父母都不愿和他讲话,他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过错。C.从秦国回来之后,苏秦没有意志消沉,他认为只有变得更强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出人头地。D.等苏秦功成名就之后,除了妻子依然斜着眼睛表示不屑,其他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4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14.苏秦的人生追求具有功利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陈郎中
曾巩材薄安时甘寂寞,身闲乘兴喜登临。每寻香草牵狂思,曾向幽兰费苦吟。明月几人非按剑①,高山从古少知音。数篇清绝赓②歌意,默见冯唐③异俗心。【注】①按剑:这里指心怀戒备。②赓:接续。③冯唐:西汉名臣,以敢于直谏著称,其性格特立独行,不随流俗,年老才被重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第一句以自谦之语,体现了诗人淡泊的心态,流露出因才能不足被迫隐居的无奈。B.第二句写在闲暇时登临高处,欣赏美景,洋溢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C.颔联“香草”“幽兰”象征高洁的志趣,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D.颈联借明珠按剑、高山流水两个典故,表达人心难测、知音难觅的感慨。16.尾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极其宏阔壮观的气象。(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人自古崇尚以美器配美食,食因器而增色,器因食而多姿。美食与美器完美融合,__。陶瓷餐具作为食器的主要类别之一,不但历史悠久,造型多样、种类繁多,更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从商代的青瓷碗,到唐宋时期瓷器,再到元代青花瓷,陶瓷文化日益丰厚,餐具__。调羹弄膳之间,折射出华夏民族特有的生存哲学和生活智慧。①相比金属或木质餐具而言,②陶瓷餐具具有健康环保,③不会因为长久使用而腐蚀或生锈,因而广受青睐。④陶瓷新技术随着发展,⑤日用陶瓷餐具不断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工艺和配方进行改良,既保留了传统陶瓷工艺的特色,又最大限度降低铅、镉溶出量。环保的原料,为制作真正健康的陶瓷提供支撑。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19.文中标序号的地方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序号并修改。(4分)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用了“既……,又……”关联词,请简析其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雨水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小节气”,既不属于“四立”“二分”这些“大节气”,也不能与“中秋”等传统节日相提并论,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气温回暖,冰雪融化,雨水渐增。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②
,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们对气候的观察,对降水的渴盼。中国是农耕社会,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因此雨水节气对于农事非常重要。风调雨顺,春雨充足的气候,会带来一年的好收成,农谚有“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的说法。③
,春雨来得并不及时,春旱现象时常发生。春旱对春耕、春种十分不利,“雨水不落,下秧无着”……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春耕都需要雨水的滋润,因此人们在立春之后也会格外期盼雨水的到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农谚,请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替代”而在于“创造”。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2.B3.D4.①材料一将中国古典美学强调的“中和之美”与西方悲剧进行对比,论证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明显的区别。②材料一引用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论证西方悲剧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每点2分)5.①悲剧主人公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窦娥冤》中,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静的生活,最后蒙冤而死。②悲剧主人公反抗悲剧命运。窦娥死后,发出三桩誓愿,化成鬼魂申冤,最后借由父亲惩罚坏人,这是她对自己悲剧命运的反抗。③观众出现相应的审美反应。窦娥的悲剧能够唤起观众的悲哀情绪,加强他们对悲剧精神的渴望。(每点2分)6.C【未详细介绍烧炭的三十六道程序。】7.D【对比并非为了“暗示生活的变化无常”。】8.①“我”对父亲提出烧炭的建议感到疑惑和不解,甚至还有一些抵触。②父亲巧妙引导“我”参与烧炭,“我”开始理解并接受父亲的决定。③在烧炭过程中“我”体会到父亲的辛劳付出,对父亲产生感激之情。(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9.①父亲将烧炭这一辛苦的劳动说成给树“洗澡”,是对孩子善意的哄骗,体现了父亲深沉的爱。②树经过火的洗礼去除杂质,变成纯净的木炭,象征人在磨难后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③树和木炭都是生活的见证,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怀念。④作者一直相信父亲的说法,表达出对父辈生存智慧的理解和认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ACD【“期年”,时间状语,独立成句;“揣摩成”是苏秦读书思考的结果,“成”后断开;“曰”对话标志,其后断开。“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是一句感慨之言,“此……矣”表感叹,中间不能断开。】11.D【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抵制/表反问,相当于“难道”;D项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修饰。】12.D【D项,“除了妻子依然斜着眼睛表示不屑”错误。原文“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表明妻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13.(1)(苏秦)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堵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4分。“说,”劝说;“杜”,堵塞;“伉”,通“抗”,匹敌;各1分。句意整体通顺1分)(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4分。“封”,边境,疆界;“肆”扩张;“阙”减少;各1分。句意整体通顺1分)14.①苏秦游说君主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功名利禄。②他研读太公《阴符》是为了日后游说国君得到荣华富贵。③面对家人“前倨而后卑”的表现,苏秦认为权势和富贵不可不顾。(每点1分)【参考译文】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百两铜(战国时代黄金指铜)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阴符》兵书,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浦珠母贝SOX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恢复服务合同
- 2025年区块链工程师职业能力测试卷:区块链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试题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监理与检测配合措施
- 专业录音棚搭建合作协议书
- 艺术设计方向实习生发展计划
- 保险行业理赔异常情况处理职责
- 音乐教育评价体系的心得体会
- 石油钻井现场切割机安全技术措施
- 工勤人员服务质量提升职责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DB5301-T 7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汤池老酱
- (新版)碳排放管理员(高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配电工程项目规范
- 地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浙江省幼儿园教育装备要求规范(试行)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方案光伏发电项目吊装方案
- 矿井火灾事故抢险救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