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大单元体系架构生物与环境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11.植被与环境(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3)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①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没有分布:说明该地区环境条件较差,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②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生长旺盛:说明这些植被具有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如下表所示:植被形态对环境的适应性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抵抗强风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腾,抗旱叶子细小防蒸腾;防热量散失茎粗壮储水量大植被形态对环境的适应性倾斜当地风力大簇状或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当地气候暖季短或雨季短(4)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①林冠层:截留雨水,降低雨滴的落地速度,减弱雨水对地面土壤的溅蚀。②枯枝落叶层:截留降水;吸收和阻延地表径流;抑制土壤蒸发;防止土壤溅蚀;增强土壤抗冲(抗侵蚀)能力;森林土壤土质较为疏松、团粒结构大,入渗性好,可增加降水入渗。故枯枝落叶层的蓄水减沙效益显著。③根系:固土,阻挡水流运动。2.动物与环境(1)动物多样性与环境环境要素陆地动物水生动物生存空间①森林、湿地等面积大,生存空间广,物种丰富;②处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区域,物种丰富①水域(河、湖、海)广阔,水深,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环境要素陆地动物水生动物生存环境①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经度广、水分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物种丰富;②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物种丰富;③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污染小;④自然灾害少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或海拔高(低),水温低(高),适宜冷(暖)水性鱼类生长;③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④水质好,适宜鱼类生存、繁殖环境要素陆地动物水生动物食物来源①水热条件优越,植被茂密,食物来源丰富;②小型动物种类多样,食物来源广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②大陆架水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生植物(藻类)繁盛,饵料丰富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人类活动有利:①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少;②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不利:①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湿地面积减小,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②过度捕捞,生物多样性减少注:同一山体,高差相同范围内,越往山顶,面积越小,物种丰富度一般会降低;另外,越往山顶,水热交换作用越强,水热差异减小,生物多样性差异减小。(2)古老珍稀动物多的原因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自然原因远离大陆,长期孤立存在,缺乏基因交流少大型食肉动物,缺乏生存竞争,动物进化缓慢地质历史以来,自然环境变化小,不利于生物的进化人为原因人类发现较晚(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3)物种灭绝的原因角度可能原因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②自然条件的变化,野生生物无法适应环境。③生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④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角度可能原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①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种类减少乃至濒临灭绝。②人类对植物的过度采伐或对动物的过度捕杀。③环境污染加剧,生物的生存条件遭到破坏。④外来物种入侵土壤与环境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21.土壤的组成组成特征作用关系矿物质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组成特征作用关系有机质①多集中在表层;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水分2.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因素地位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岩石的风化产物,包括本地风化物和外来风化物(经外力搬运、沉积),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进而影响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和肥力因素地位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①植物:枯枝落叶、枯残根系,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提高土壤肥力。②动物:动物遗体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提高土壤肥力;动物搅动、搬运土壤等,可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透气性。③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促进腐殖质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因素地位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气候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①湿热、通风良好的环境,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积累少。②寒冷、干旱、冷湿、冰冻环境,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利于积累。③温度升高、降水增多,岩石风化作用增强,矿物养分增多,改变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因素地位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地貌对土壤发育有多方面的影响①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增大,影响土壤含水量和温度。②坡向:阴/阳坡或迎/背风坡,影响土壤温度、含水量,产生植被差异,进而影响土壤肥力。③坡度:通过水流速度,影响物质迁移速度,进而影响土壤厚度和肥力。陡坡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平地土壤则较为深厚肥沃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因素地位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人类活动①合理的耕作经营,可形成耕作土壤。如“耕耘”可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灌溉”可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收获”可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施肥”可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②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3.土壤养护措施(1)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2)改良土壤: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我国黄淮海平原采取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适当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3)防治土壤污染:控制污染源,采取相应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治理。(4)囤土恢复:开挖矿产之前把土壤移走,放在安全的地方进行保护;开挖后可以把土壤重新移植安置。整体性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3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1.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案例分析表现举例说明意义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角度与解题方法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地呈现因果关系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的深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差异性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4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特别提醒
(1)沿某线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并非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变化(森林—草原—荒漠)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由东向西的植被类型分布与地方性分异规律有一定的关系。(2)自然带南北延伸多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关。但美洲大陆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主要与地形(山地)的阻隔有关。(3)自然带东西延伸多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关。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三北”防护林的东西延伸与地方性分异规律有关(多位于山麓绿洲地区)。判断角度判断方法判断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地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判断南北半球“哪低哪半球”,同一自然地带哪坡低,就是哪半球。如甲图一般表示北半球,乙图一般表示南半球
2.常规垂直带谱的判读方法判断角度判断方法判断纬度高低通常情况下,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判断阴阳坡同一自然带(雪线除外)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故雪线高)3.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其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4.林线: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较为吻合,在水平方向上一般是高寒地带针叶林的北限,即北纬60°~北纬70°。具体情况如下:5.非地带性分异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非地带性分异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分异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无陆地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势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势起伏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带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地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大陆西岸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无偿借用合同协议
- 连锁餐厅转让合同协议
- 足浴店授权合同协议模板
- 跪求雇保姆合同协议
- 车位劳务派遣合同协议
- 灯光付款协议书
- 超过60岁聘用协议合同
- 配乐合同协议
- 足浴店承包转让合同协议
- 绿色农产品采购及供应协议规范
- 2025年下半年山东潍坊市工程技师学院招聘事业单位控制总量教师3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6《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教学设计
- 《高血压疾病诊断与治疗》课件
- 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 2025年转租的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阿里地区改则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喀什地区两级法院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笔试真题2024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考试附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