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4100字_第1页
《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4100字_第2页
《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4100字_第3页
《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4100字_第4页
《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4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综述目录TOC\o"1-3"\h\u29467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现状分析综述 1105361.1退市制度演化历程 143051.2上市公司退市条件 450801.3上市公司退市流程 657401.4上市公司退市规模及原因分布 81.1退市制度演化历程我国的退市制度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前行,漫漫三十年内从首次提及到初步确立再到正式实施最后日益完善。(一)退市基础建立期1993年《公司法》首次颁布,并宣布于1994年正式施行。其中虽然未明确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但提及了上市公司终止上市的相关规定,为后来退市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998年3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殊处理方式的通知》。ST制度是对异常情况的公司进行警示,包括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出现问题。ST制度的初衷是通过提醒投资者上市公司风险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ST制度是中国证券市场独有的制度,外国其他资本市场并未应用。同年12月,颁布包含退市制度相关规定的《证券法》。1999年深交所上交所推出PT制度,三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将会暂停上市。该类转让股票仅可以在周五拥有交易机会。制度一经推出,众多投资者认为该类股票拥有增长潜力便大量买入,这样不注重价值投资且充满投机性的制度在2001年末被取消。(二)退市制度初步启动期2001年2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发布,新增要求暂停上市公司披露自身信息,并且把宽限期从三年缩短到一年。4月,PT水仙退市成为中国退市里程碑事件,标志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首次发挥效用。虽然我国第一例上市公司成功退市为市场提供了范例,但由于退市制度起步晚发展慢等局限性,我国退市制度的有效推行还需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完善期随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诞生,A股市场也逐渐向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转化,相应的退市制度也不断完善标准。我国借鉴国外先进证券市场的制度标准,结合自身市场的特殊性,提出“净资产为负”和“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等退市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退市标准体系。此外,我国交易所在管理证券市场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能够根据上市公司情况而决定其暂停、恢复、终止上市。退市制度逐渐成熟期2012年5月,深交所正式施行有关创业板的新上市规则,其中引入新的创业板退市制度,包括“面值退市标准”和“成交量退市标准”,成为日后上市公司退市重要指标之一。同年6月,上交所发布全新的退市方案,通过市场、业绩、主体资格存续、和合规性等指标衡量上市公司,加强了退市制度在我国的实操性。深交所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引入了面值退市,即在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情况。面值退市成为后来A股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促进了退市常态化,对退市制度改革有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在我国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主动退市制度和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2015年我国第一个主动退市股票二重重装和2016年ST博元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被强制退市,意味着我国退市制度逐渐向国外成熟资本市场靠近,在不断实践的步伐中日渐完善。2018年证监会公开征求修改退市制度的意见,主要包括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细分完善、加大证券交易所有效应用退市制度的责任、以及追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负责人的责任。2020年12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股票上市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并于月底正式发布退市新规。退市新规从退市指标和退市流程入手,在财务、交易、规范、违法四类指标都有改动或新增,并进一步简化了退市流程。经过政府和市场内每一个人的不断努力,我国退市制度逐渐向更适合所在大环境的方向发展。退市指标的多元化完善促使我国退市制度的应用越来越多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保障。1.2上市公司退市条件上市公司退市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退市风险的标准型规则,在资本市场上起到规范性作用。2020年末上交所和深交所对退市制度内容和退市配套规则进行修订,其发布的退市新规对退市流程和退市指标进行修改。目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标准一共有五类指标,通过不同情况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规制。

表1.1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指标汇总类型主板市场财务类(1)新增:一年内扣非前后净利润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一年内期末净资产亏损(3)一年内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4)一年内公司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等情况,导致触及上述指标交易类(1)修改:面值退市改为1元退市,即2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低于1元;(2)新增市值退市: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3)20个交易日内股东人数少于2000人(4)120个交易日内总成交量少于500万股规范类(1)新增: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在期限内改正;(2)新增:半数以上董事对年报半年报不保证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且未在期限内改正(3)公司股权分布变化不再满足上市条件,且未在期限内解决(4)其他违法类(1)新增:以量化指标明确财务造假标准(2)公司存在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3)公司存在涉及五大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主动终止上市(1)公司经股东大会决定不再进行股票交易或转让(2)新设合并或吸收合并使公司不再具有维持上市资格(3)公司经股东大会决定解散(4)其他数据来源:整理自《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本次退市新规对被动退市的四类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对于财务类指标来说,新规取消了原来只参考净利润、营业收入亏损的固定单一标准,新增参考扣费前后净利润以及量化营业收入,同时各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之间全面交叉适用,考察上市公司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及审计意见等多个维度,大大增加了对劣质公司的出清力度;对于交易类指标,新规把面值退市明确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了市值退市的标准,即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针对规模小、盈利少的小市值公司在市场的流动;对于规范类指标,新规新增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的要求,明确其重大缺陷标准,同时要求半数以上董事对年报或半年报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保证,以及给予各项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足够的改正期限;对于违法类指标,新规通过量化可执行手段划清财务造假边界,并对上市公司虚增净利润、虚假记载资产负债表进行核查,规制了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终止其损害证券市场秩序。本次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被动退市的四类指标细化深入,从财务指标交叉适用、交易指标考察市值以及财务造假的量化标准多个维度入手,切实结合理论与实际,把更多因素情况考虑进去,健全我国退市制度的发展。1.3上市公司退市流程退市流程是保证上市公司形成优胜劣汰循环的重要程序,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退市效率有着重要作用。退市新规除了修改新增各类退市指标,还进一步简化了上市公司退市流程。退市新规出台以前,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流程主要分为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三个阶段。新规出台后,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阶段,限制大量劣质公司通过不同手段避免退市处决,缩短了退市进度。退市风险警示阶段是退市流程的第一步。如果上市公司触犯退市指标,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违法违规行为、股权分布问题等不能保证公司未来发展的状况,证券交易所将对上市公司实施风险警示。风险警示按类型可以分为其他风险警示和终止上市风险警示,前者是指存在投资风险的股票,后者是指存在退市风险的股票,分别在股票名称前加“ST”和“*ST”做区别。暂停上市阶段取消后,上市公司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能够通过调整而取消退市警示的情况有限,多数公司将直接进行终止上市阶段。终止上市时股票会进入退市整理期,届时公司股票将转移到退市整理板交易,并按规定公布公司退市警示,以提醒投资者投资风险。与以前不同,涉及交易类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没有退市整理期,其他上市公司的退市整理期交易日时长从30天缩短至15天,并且在交易首日不设置涨跌幅限制。图1.1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流程图数据来源:整理自公开资料1.4上市公司退市规模及原因分布自我国退市制度成立以来,每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屡屡增加,而市场退市公司数量保持少量,退市制度作用效果不尽人意。表1.2整理了2001年至2021年A股市场公司IPO和退市数量以及两者的比例,可以看出,在2001年-2021年的21年间,退市公司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其数量呈现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的趋势;而IPO公司数量波动增多。从绝对数上分析,平均每年有7家公司退出A股市场,其中2014年和2016年仅有一家公司退市;而平均每年IPO公司新增数量有178家。从相对数来看,每年新增退市公司和IPO公司比例自2007年以后基本维持在10%以下,且在2016年比例达到低点。表1.2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年份退市公司数量IPO公司数量退市公司数量/IPO公司数量(%)20013793.80200276710.4520034646.252004109710.312005111478.572006116417.19200710125820082761.6320095985.10201053421.46201132781.08201241551.94201362300201411350.74201572591.70201612540.39201754451.12201851064.712019102034.932020163964.042021204834.14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从退市原因结构分析,36.1%的上市公司退市原因为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营业资产为负值或营业收入低于指标等财务不规范现象,展现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薄弱,说明营业业绩是导致上市公司退市的重要影响因素,不良的业绩导致公司财务类数据不达标;占比第二大的原因是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主动退市,涉及到公司高管对整体战略把控和长远发展考虑;上市公司多年亏损也是其退市的主要原因,连续三年、四年亏损合计占比19.8%,现已修改为净利润等更细化的指标。表1.3上市公司退市原因结构退市原因占比退市原因占比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36.1%吸收合并方式主动退市26.5%连续四年亏损15.0%私有化退市6.1%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5.4%连续三年亏损4.8%面值退市4.8%证券置换1.4%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