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案例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通过改革来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运营效益,从而在业内获得更高的地位。而相对于其他方式,企业合并不仅能够更加高效的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还能更加直接的改变企业规模和运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因而成为很多企业首选的改革方式。近年来,集团内部的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成为国内企业合并的主要形式,企业通过内部并购可以达到加快自身发展、调整内部结构的目的,从而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更具有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同业竞争等问题。目前,国内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的具体运用颇有争论,在国际上已经纷纷取消这一方法的使用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仍将其保留,但是国内还是有很多学者认为这种方法的使用弊大于利,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贸然取消权益结合法的使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剖析研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的案例,并通过引入购买法模拟计算的方法,将两种方法下的结果加以比较,从而找到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各自的适用条件,进而为国内是否需要保留权益结合法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购买法;会计处理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孙哲羽,林静雯,2019)1 引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21.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2.1 研究内容 21.2.2 研究方法 31.3研究创新点 3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概述 32.1企业合并的概念 32.2企业合并的分类 43 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分析 53.1购买法的概念及特点 53.2权益结合法的概念及特点 63.3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比较 74 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合并概况 94.1合并双方背景概述 94.2合并过程 94.3合并目的 115 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案例分析 125.1权益结合法下的会计处理 125.2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 145.3两种方法下的差异分析 165.4案例启示 176 结论与建议 176.1结论 176.2建议 186.2.1 权益结合法的改进建议 186.2.2 购买法的改进建议 18参考文献 20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一)制度背景200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FAS141——企业合并、FAS142——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该准则规定权益结合法正式取消,并规定企业合并要采用购买法;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第三号(IFRS3)提出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即在一项非暂时性的企业合并中,所有参与合并的主体在合并前后均由同一家或相同的几家公司所最终控制,并且规定IFRS3涉及范围内的企业合并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使用购买法(陈建华,成志时,2022)。目前,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主要发生在市场经济相对成熟、资本市场流通速度较快、新型民营企业数量较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各个国家以及国际上都没有针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制定一致且规范的的会计准则,使得很多公司的合并交易中的会计信息都没有可比性(赵书艺,陈俊峰,2023)。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该准则按照最终控制方是否相同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迄今国家仍未能对其作出修改,但于2014年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陈启明,成雪茜,2021)。目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两类: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就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些反映出一些特征外国公司普遍使用购买法,而中国公司则使用权益结合法,尽管我国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明文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该用何种会计处理方式,但根据其相应的准则条文可以发现,其主要会计处理方式就是“权益结合法”(吴雅茜,孙羽和,2021)。(二)理论背景关于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的会计处理办法国内与国外是有明显差异的。在我国,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权益结合法的使用,在此类场景里目前仍未得到统一的观点,有人认为权益结合法存在利益操控、无法与国际接轨等缺点,应该取消使用,而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案例相对较多,保留和使用权益结合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杨奇远,孙家宁(2019)认为我国目前还不适合完全取消权益结合法,这种方法对于我国的企业合并具有较大的价值,而且她认为有必要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进行准则规范赵雨向,付铭和(2021)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和企业发展情况,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更适合用权益结合法,并对权益结合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尽管权益结合法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不应该盲目跟随国外“一刀切”式取消,在此类设定里而应该对其进行合理改进(何羽航,崔睿哲,2019)。关于上述这部分内容,创新主要体现于视角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新的审视与探究。传统研究常常关注对象的常见特点和普遍联系,而本文却另辟蹊径,深入探寻研究对象那些被忽视的边缘特质和潜在关联。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突破了单一方法的局限,创新性地融合了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此外,在理论运用方面,尝试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汲取智慧,构建综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发现以往研究中未曾涉及的理论空白区域,又能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边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宽阔的思考空间。对于购买法的使用,国内学者认为应该注重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采用购买法,并且采用购买法提供的信息更加具有公允性与相关性,同时也可以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趋同。因为经过长期不断的探讨、争论、权衡与改进后,FASB和IASB都取消了权益结合法的运用,所以近几年国外学者对权益结合法的研究也逐渐变少,目前能找到的国外的最近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Humberto(2009)选取了美国5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这般的场景下研究了权益结合法被取消以后资本市场会有什么变化,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权益结合法被取消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比之前更加具有公允性和可比性(许向阳,龚俊翔,2023)。研究意义一方面,目前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选择何种方法才是最合理的一直备受业内学者的高度关注。虽然合并会计准则自颁布以来经过16年从未修订,但是我国会计学者和专家对此的注意力从未减少,在近些年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每年都会有学者发表与此相关的文章,虽然他们经过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但是很少有学者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就像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再多的理论都是空话,因此,本文可以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一些补充。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案例在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有助于发现会计实务中的缺陷和漏洞,同时有助于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在此类设置中为相关准则的完善及改进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合并交易也变得更加频繁,其中有不少公司利用在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并购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调整公司资本结构,实现公司价值的再创造,从这些政策可以推测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效益。但是企业合并并非一件易事,从前期准备到最后合并完成,整个过程有可能是非常复杂且漫长的,市场上那些合并规模较大或者合并方式比较新颖的案例都会被学界讨论很久,比如:顺丰借壳上市、“央企双胞胎”合并等(孙哲羽,林静雯,2019)。从财务会计角度来看,企业合并到底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意义、方法等进行了介绍(邱雅楠,邹天骏,2018);于是,本文针对研究结论展开了复核工作。先从理论层面保障研究假设的合理性和逻辑的连贯性。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度对比分析,对研究框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实证研究方式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与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研究结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在与已有文献结论对比分析后,发现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部分已有观点,还提出了新的见解,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研究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其次,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相关概念和分类做了大体的阐述;再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详细阐述了企业合并两种会计处理方式的概念和特点,并且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处理方式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然后,本文重点对友谊股份吸收合并百联股份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差异;最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徐俊天,郭昱忠,2020)。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了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的案例,此案例虽然时效性不强,但是代表性以及可比性较强。本文对此合并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将此次并购中实际采用权益结合法得出的结果与模拟计算得出的购买法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了两种方法对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影响,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基于已确认的成果可推导出相关结论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两种会计处理方式的运算机制,也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权益结合法仍适用于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研究创新点本文创新点主要是运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得出购买法下的合并报表,这样就可以对一个合并案例同时进行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下的分析,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得出的差异也更直观、更具可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更具可靠性。同时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也能够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一些数据及案例上的支持。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概述企业合并的概念企业合并通俗来说就是若干个企业通过某种交易合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通过获得其他几个企业的股权对其形成控制。通常来说,企业合并的方式分为三种(陈志光,许君向,2022):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无论是哪种合并方式,都需要至少有两个企业存在,这些反映出一些特征即我们所说的合并方和被合并方或者购买方和被购买方,在控股合并中,最终获得控制权的那一方为合并方,另一方为被合并方(黄书天,陶婧怡,2019);在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过程中,把继续存在(或新设)的那一方称为合并方,解散的那一方(或多方)为被合并方。在此类场景里若参加合并的若干个公司在合并前都为相同的某一家或几家公司控制,那么该合并就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否则,就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孙欣怡,陈奇博,2023)。企业合并的分类企业合并的方式通常可以按以下几种标准分类(杨逸凡,成晓晗,2022):表STYLEREF1\s2SEQ表\*ARABIC\s11企业合并方式分类分类标准类别概念按法律形式控股合并两家或多家企业参与合并,一家企业取得了其他几家企业的控制权,合并各方均存在,形成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吸收合并两家或多家企业参与合并,其中一家企业将另外几家企业的业务吸收进自己的企业,吸收的企业仍然经营,被吸收的企业注销解散。新设合并合并各方协议成立一家新的企业,合并后由新企业继续经营,合并各方均解散。按支付方式股票合并合并方通过发行股票实现企业合并。现金合并合并方通过支付现金实现企业合并。按合并涉及行业横向合并在同一个行业的两个或多个企业间合并纵向合并在同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合并混向合并在不同行业的两个和多个企业间的合并(或者在一次合并中上述两种合并同时发生)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分析购买法的概念及特点购买法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企业合并,合并方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即合并方以公允价值购买被合并方的固定资产、存货等所有资产,同时也承担其所有负债,在此类设定里在合并后被合并企业所有的风险和收益转移到合并方(陈雅倩,赵丽萍,2020)。在购买法下,对所收到的资产与承担的负债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的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合并企业的收益包括合并日后被合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以及合并企业当年本身实现的收益,即合并方仅将被合并方于合并日之后的损益纳入合并报表(邱婉晴,陈志和,2022)。购买法最大的优点是对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等采用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强,当处于此类情境时更能反映出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不易于盈余操纵和管理。但购买法亦有其缺点,比如对于商誉的确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且购买法只对被合并企业的商誉进行确认,对合并企业的商誉不予确认,所以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强。以两家公司合并为例,绘制出购买法的示意图如下(郝雨辰,徐羽翔,2022):资产账面价值1负债账面价值1资产账面价值1负债账面价值1资产账面价值1+资产公允价值资产账面价值1+资产公允价值1负债账面价值1+负债公允价值2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1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1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1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1+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2负债公允价值1负债公允价值1资产公允价值1商誉商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1图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1购买法示意图此处解释一下商誉的含义,企业在同等的条件下能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潜在的经济价值或者高于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被称为商誉(孙嘉祺,张昊辰,2023)。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存在,在这般的场景下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简单理解的话,商誉就是企业未入账的不可辨认的潜在价值。这一结果和刘晓天教授的研究成果在思路方向上近乎相同,无论是研究步骤还是最终成果的诠释。一开始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两者都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体系化的分析框架。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对基础理论的重视和运用,更在于通过定量分析结合定性讨论的途径,深入挖掘了问题的本质特征。在模型构建方面,本研究参照了刘教授关于动态调整参数以适应不同环境变动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引入新的变量等。这些改进使得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拓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更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这是由于企业预期的发展前景较好、品牌影响力、高管的管理能力强、历史文化悠久、员工创造力高、产品质量过关甚至是公司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等多种原因,让企业各方面的资源都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出最佳的组合,让企业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稳步上升的状态,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此类设置中从而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张瑞阳,邓秋倩,2022)。权益结合法的概念及特点权益结合法认为企业合并是各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结合而不是购买,其实质是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的所有者联合起来控制他们全部的净资产,然后共同分担合并后企业主体的全部风险和收益,从这些政策可以推测即是各个参与合并企业所有风险和收益的结合(吕文涛,陈欣雨,2022)。在权益结合法下,资产和负债采用账面成本核算,合并方在合并交易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实际的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所以此时商誉也无法获得确认(林俊天,周曼倩,2021)。此外,由于合并后的企业被视为一开始就存在,所以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损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企业的损益中,与合并具体发生在哪个时点并无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权益结合法下当期的报告收益会迅速提高。基于已确认的成果可推导出相关结论权益结合法以账面价值核算,且被合并方合并前的所有项目全部并入合并报表核算,操作比较简单,但其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很容易发生利润操纵行为。以两家公司合并为例,绘制出权益结合法的示意图如下(黄向羽,赵佳欣,2021):资产1负债1资产1负债1负债1+负债负债1+负债2资产1+资产2所有者权益1账面账面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2价值负债2负债2资产2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2图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2权益结合法示意图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比较相较于购买法,权益结合法下的合并当期能够获得更高的报告收益,另外,权益结合法下,在本年度合并以后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不存在像购买法下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摊销和商誉的减值测试等成本费用,因此合并以后各期也能获得较高的报告收益(罗俊腾、杨朝德、张建润,2023)。同时又因为合并后权益结合法对资产、所有者权益等仍以账面价值核算,这些反映出一些特征而购买法以其公允价值核算,所以权益结合法下资产、所有者权益的账面金额一般要低于购买法,而净利润却高于购买法,从而在权益结合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也要优于购买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数企业会优先选择使用权益结合法(陈晓婷,吴浩然,2021)。研究结果与本文的预期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理论框架的合理性。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剖析和多角度验证,本文不仅确认了初始假设的正确性,还深化了该领域的理论理解。这一成果也为相关实践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通过深入探讨核心问题,本文不仅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根本动因,这些洞见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决策效能,并促进行业的持续进步。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再次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作用。本文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更重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意义。购买法对购入的资产、负债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权益结合法更能反映合并的经济实质,在此类场景里也便于投资者预测合并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比权益结合法要高,在此类设定里但是由于购买法下只有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等按公允价值重新核算,而合并方仍以账面价值核算,两者计价基础不一致,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杨俊天,徐婉倩,2023)。总体来看,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在会计处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区别如下表(陆晓彤,张天明,2020):表STYLEREF1\s3SEQ表\*ARABIC\s11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对比表项目权益结合法购买法计价基础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交易本质股权联合购买交易基本假设持续经营假设非持续经营假设是否确认商誉否是被合并方合并日前的收益纳入合并报表不纳入合并报表合并费用的处理计入当期损益计入购买成本是否需要追溯调整需要不需要会计信息相关性较低较高会计信息可靠性较高较低合并交易结束后,当处于此类情境时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合并方在合并时点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变化以及财务指标的变化看出此次合并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下,其影响也是不同的(胡慧玲,成建业,2020)。在这般的场景下一般情况下(即合并双方均为正常盈利企业,净利润≥0),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合并财务报表项目和重要财务指标的影响总结如下表(陈佳怡,罗阳明,2022):表STYLEREF1\s3SEQ表\*ARABIC\s12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项目权益结合法购买法资产项目增加(增加额小于购买法)增加负债项目增加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增加额小于购买法)增加利润表项目增加不变净资产收益率不确定(高于购买法)减少资产收益率不确定(高于购买法)减少销售净利率不确定(高于购买法)不变资产负债率不确定(一般高于购买法)不确定产权比率不确定(一般高于购买法)不确定流动比率不确定(一般低于购买法)不确定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合并概况合并双方背景概述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以友谊股份与百联股份最终控制方应该为同一家公司,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此案例中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百联集团”)是两家企业的最终控制方,该公司是由上海市国资委全资设立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集团,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注册资本为10亿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网点最多的国有商贸流通企业,现位居中国零售百强第1名(张志天,陈雨倩,2022)。合并方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52年成立,1994年2月4日在上交所交易上市,是上海有名的综合性商业股份制上市公司。在此类设置中在友谊股份的股权结构中,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持股为20.95%,百联集团持股为6.31%,同时百联集团还拥有友谊复星52%的股份,所以百联集团共拥有友谊股份27.26%的股份,对友谊股份拥有最终的控制权(殷君阳,霍奇琪,2021)。被合并方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1993年成功上市,于2011年8月23日终止上市,百联股份以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为经营重点,从这些政策可以推测是百联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在吸收合并之前,百联集团分别持有友谊股份27.26%和百联股份44%的股权,并对两家公司形成控制(项文天,虞梦君,2023)。合并过程2010年11月4日,合并双方同时发布公告,宣告两公司正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友谊股份发布了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通过对报告书的浏览与分析,总结出具体的合并方案以及其他合并关键事项如下:1.在此次合并交易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友谊股份对百联股份的吸收合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友谊股份通过增发A股股票换取了百联股份100%股权;第二步,友谊股份向百联集团增发302,394,810股A股股份作为支付对价,收购百联集团持有的八佰伴36%股权和百联投资公司100%股权。具体合并方案以及企业合并前后股权结构变化如下:八佰伴36%股权和百联投资公司100%股权八佰伴36%股权和百联投资公司100%股权百联集团定向增发A定向增发A股股份百联股份友谊股份百联股份友谊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换股吸收合并图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1合并方案示意图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国资委100%100%百联集团百联集团52%44.01%100%52%44.01%100%36%友谊复星百联投资百联股份36%友谊复星百联投资百联股份20.95%64%6.31%20.95%64%6.31%友谊股份友谊股份21.17%21.17%八佰伴34.03%联华超市34.03%联华超市图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2合并前股权结构图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国资委100%100%百联集团百联集团43.05%52%43.05%52%5.74%5.74%友谊复星友谊股份(新)友谊复星友谊股份(新)100%100%100%100%34.03%百联投资八佰伴34.03%百联投资八佰伴21.17%21.17%联华超市联华超市图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3合并后股权结构图2.本次吸收合并中友谊股份的换股价格为15.57元/股,百联股份的换股价格为13.41元/股。由此确定百联股份与友谊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86,即每1股百联股份的A股股份换0.86股友谊股份的A股股份。此次吸收合并中友谊股份共需新增94,798.45万股A股股份,基于已确认的成果可推导出相关结论以换取百联股份全部1,101,027,295股A股股份(费嘉逸,陆婉清,2023)。3.八佰伴36%的股权和百联投资公司100%的股权评估价值合计470,828.73万元,账面价值合计90,887.75万元2011年8月31日,友谊股份取得百联股份控制权,此次合并宣告成功。在完成并购交易后,百联集团则以49.24%的持股比例继续成为新友谊股份的大股东,自此百联股份退市且注销了其法人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而友谊股份将获得百联股份的全数资产、负债、权益和业务,继续在股票市场上交易。合并目的(一)进行资源整合,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百联股份主要经营百货零售业务,友谊股份在经营超市的同时也经营一部分百货业务,两家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在百货业务方面存在同业竞争。因此,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导致集团利益流失,百联集团需要通过企业合并对这两家公司在百货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减少闲置资源的浪费,这些反映出一些特征确保集团利益最大化(栾志天,姜雅倩,2023)。本次合并结束后,友谊股份(新)在获得百联股份优质品牌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并解决了集团内部存在多年的同业竞争问题,此外,友谊股份将成为百联集团旗下经营百货和超市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以及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之一。不难发现,本研究极为重视跨学科的交融整合,汲取了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手段,致力于达成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以及研究深度的极致化。凭借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不仅能够更为透彻地洞察研究对象所具备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还能够挖掘出仅依靠单一学科研究难以察觉的新规律和新现象。与此同时,本研究着重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当中,以此检验理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在整个研究进程里,综合各个途径所收集的数据展开分析,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证研究结果具备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在此类场景里百联集团也实现了对友谊股份的直接控股,可谓是战略“双赢”(祁泽和,殷婉宜,2022)。(二)做实公司主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次并购前,友谊股份为一家控股型公司,主要持有联华超市34.03%股权,企业运营收益中大部分来自于对联华超市的投资收益,友谊股份通过本次并购不仅增加了对联华超市的持股比例,还取得了百联集团与百联股份旗下的百货销售业务,使其对自身主营业务有一个准确定位。同时,当处于此类情境时通过本次合并友谊股份的经营管理结构与企业治理架构将更加健全与完善,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市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能力(贝嘉润,蒋梦莹,2018)。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案例分析权益结合法下的会计处理此次并购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在这般的场景下友谊股份合并日前单体报表以及合并日合并报表的主要财务数据对比如下表: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1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前后主要财务数据单位:百万元项目友谊股份百联股份合并增长率流动资产13,100.002,524.3415,624.3419.27%资产总额20,500.0014,689.9635,189.9671.66%流动负债14,800.006,401.9921,201.9943.26%负债总额15,000.006,786.1921,786.1945.24%所有者权益总额5,550.007,853.7713,403.77141.51%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20,550.0014,689.9635,189.9671.24%主营业务收入16,600.007,695.5124,295.5146.36%主营业务成本13,000.007,115.0420,115.0454.73%净利润236.00711.82947.82301.62%由上表可以看出,此次吸收合并对友谊股份财务报表的影响,合并完成后,友谊股份所有的项目都大幅上升,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其中资产总额增加了71.66%,负债增加了45.24%,可以看出资产的增长率明显高于负债的增长率,由此导致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贝奇远,黎雅倩,2019)。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46.36%,在此类设置中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54.73%,净利润增加了301.62%,净利润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合并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这些项目产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公司合并后,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百联股份的财务报表直接并入友谊股份的财务报表而造成的,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报表的数据可以简单地看做是两个公司对应项目数据的相加(马志远,高婉莹,2020)。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2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前后主要财务指标项目友谊股份百联股份合并增长率产权比率2.7030.8641.625-39.86%资产负债率0.7320.4620.619-15.39%流动比率0.8850.3940.737-16.73%销售净利率0.0120.0920.039174.41%资产收益率0.0140.0480.027133.96%净资产收益率0.0430.0910.07166.30%每股净资产(元)11.766.1128.39141.42%每股收益(元)0.500.562.01302.33%由表5-2可以看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合并前,友谊股份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指标都比百联股份高,所以合并后,新友谊股份的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均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新友谊股份的偿债能力(冯泽和,许慧君,2021)。基于已确认的成果可推导出相关结论合并前,友谊股份的盈利能力指标都比百联股份低,因此合并后,新友谊股份的销售净利率、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都大幅增高,分别提高了174.41%、133.96%和66.30%,也因此合并后友谊股份的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都大幅提高,即新友谊股份整体的盈利能力比合并前的友谊股份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这说明本次吸收合并使得友谊股份的整体运营状况变得更好(陈嘉润,杨梦琪,2022)。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如果按购买法处理此次合并,根据4.1.2所述的合并方案及关键事项可以模拟计算出购买法下合并前后的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张晓彤,付美静,2021):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3购买法下合并前后主要财务数据单位:百万元项目友谊股份合并增长率流动资产13,100.0015,624.3419.27%资产总额20,500.0038,989.3790.19%流动负债14,800.0021,201.9943.26%负债总额15,000.0021,786.1945.24%所有者权益总额5,550.0017,203.18209.97%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20,550.0038,989.3789.73%主营业务收入16,600.0016,600.000.00%主营业务成本13,000.0013,000.000.00%净利润236.00236.000.00%商誉=发行股价×发行股票数-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公式STYLEREF1\s5SEQ公式\*ARABIC\s11)由表5-3可以看出,在购买法下,这些反映出一些特征百联股份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项目并入了友谊股份的合并报表,所以这些项目均产生大幅增长,而由于购买法下合并报表不包含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的收益,因此合并后的主营业务收入等损益类项目和合并前的一致(邱梦瑶,方启航,2022)。在此类场景里同时,经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此次合并的商誉为0。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4购买法下合并前后主要财务指标项目友谊股份合并增长率产权比率2.7031.266-53.14%资产负债率0.7320.559-23.66%流动比率0.8850.737-16.73%销售净利率0.0140.0140.00%资产收益率0.0120.006-47.42%净资产收益率0.0430.014-67.74%每股净资产(元)11.7636.43209.78%每股收益(元)0.500.500.00%由表5-4可以看出,在购买法下,在此类设定里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等并入合并方的合并报表,因此合并后友谊股份的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还是和权益结合法一样有所下降(陈清风,许志润,2021)。当处于此类情境时而由于百联股份合并时点之前的净利润不并入合并报表列示,所以合并后友谊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也产生大幅下降,但销售净利率不变。为使研究结果可靠且可信,本文一开始就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全面梳理当前研究的前沿趋势和理论基石。基于此,结合研究主题,精心谋划了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涵盖数据收集办法、样本选取标准以及分析架构。为保证数据准确完整,本文采用多种数据来源进行交叉验证,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实际状态。在数据分析时,运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严谨处理和解读,保证研究结论科学客观。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偏差进行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此外,如果采用购买法还可能存在合并对价的问题。此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票以及交换价格的确定原则如4.2节所示,如果按照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具体的成本计算如下表(史云飞,吴佳琪,2022):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5购买法下成本计算表项目友谊股份百联股份发行股票数(股)947,984,5001,101,027,295协议规定价格(元/股)15.5713.41按协议价计算的成本(万元)1,476,011.87--按协议价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万元)--1,476,477.60合并日股价(元/股)18.6719.50购买成本(万元)1,769,887.06--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万元)--2,147,003.23成本差异(万元)293,875.20670,525.62合并成本=合并方在合并日的股价×发行股票数(公式STYLEREF1\s5SEQ公式\*ARABIC\s12)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被合并方在合并日的股价×发行股票数(公式STYLEREF1\s5SEQ公式\*ARABIC\s13)购买法下,合并成本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计入营业外收入,合并前友谊股份的每股股价已涨至18.67元,因此产生了293,875.2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虚增了本期利润(杨昕妍,付国福,2020);另外,在这般的场景下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合并前百联股份每股股价已涨至19.50元,导致计算出的百联股份的公司价值比权益结合法下的高670,525.62万元,但我们无法判断合并前股价升高是不是由于合并公告发布后市场操纵所导致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所以此价格很可能与两家公司的实际价值有很大差距,进而降低了合并报表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且会影响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判断(郭时飞,付静雅,2022)。两种方法下的差异分析为了对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在此类设置中此处选取了以下9个报表项目和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下的数据已在5.1和5.2节列示,此处直接引用(杨秋睿,付昊忠,2021)。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6两种方法下财务指标对比项目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差异率资产总额(百万元)35,189.9638,989.3710.80%所有者权益总额(百万元)13,403.7717,203.1828.35%净利润(百万元)947.82236.00-75.10%每股净资产(元)28.3936.4328.32%每股收益(元)2.010.50-75.12%产权比率1.6251.266-22.09%资产负债率0.6190.559-9.74%资产收益率0.0270.006-77.78%净资产收益率0.0710.014-80.28%从上表可以看出,从这些政策可以推测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下模拟计算得出的财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韩雨泽,邓玉林,2021)。购买法下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比权益结合法下的要高10.8%,但是购买法下的净利润比权益结合法低75.1%,使得购买法下的每股净资产比权益结合法高28.32%,每股收益低75.12%,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而由于购买法下净利润的低的比率要明显高于所有者权益高的比率,这最终导致了购买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权益结合法下的,同时还可以看出购买法下的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也比权益结合法下的要低(成泽文,张君朝,2021)。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合并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的影响是具有较大差异的,基于已确认的成果可推导出相关结论同时验证了前面3.3节所述的权益结合法下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要高于购买法下的,也验证了表3.2所列示的两种方法下各个财务报表项目与财务指标的差异(张文博,陈奇琪,2021)。案例启示综上可知,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来说,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各有其优点。采用公允价值核算的购买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能够提供更相关的价值信息,从而增强信息对投资人的决策有用性(陈嘉和,成睿昊,2023);采用账面价值进行计量的权益结合法,不仅更有利于企业所有者评估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与管理能力,还能避免经营者通过操纵公允价值改变利润,提供的会计信息等更具可靠性。这些反映出一些特征另外通过对两种处理方法结果的分析可知,权益结合法大大增加了本期利润,扩大了本期的盈利指标,购买法则增加了合并资产的总价值(赵雨向,付铭和,2020)。经由前文的详细分析,能够有力地印证之前的理论探讨,特别是对关键概念的认知在理论层面得以深化与延伸。这种深化,一方面表现为对概念内在含义展开深入且细致的解读,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概念适用范围进行广泛的探寻。通过全面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实证数据展开严谨分析,本文更加明确了这些关键概念在整个理论架构里所处的位置、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这种延伸为本文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指明了新的思考方向,十分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理论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但是,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也各自存在一定的漏洞。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方可以通过出售被合并方的增值资产和调整合并时点来增加企业当期利润和以后各期的利润,因而具有潜在的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在此类场景里这是权益结合法最主要的缺点之一,并且权益结合法可以迅速提升当期业绩、粉饰当期报表,这是权益结合法的一大优点,但同时也是一大缺点,购买法在此方面更有优势。采用购买法处理企业合并交易时,在此类设定里合并双方可能通过操纵股价使得公司价值远远脱离实际价值,进而影响合并交易的可靠性与公平性,并且现在我国公允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也有待商榷,不足以使人信服(何羽航,崔睿哲,2019)。结论与建议结论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有关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准则制度以及目前的研究情况,指出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当前研究的争议点—我国是否要紧跟国际趋势取消权益结合法的使用,然后通过阐述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概念及特点并结合友谊股份并购百联股份的案例进行有关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当处于此类情境时从以上研究分析中得出,虽然FASB和IASB都相继废除了权益结合法,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企业合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公允价值评估的公允性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完全使用购买法存在很多的现实阻碍,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并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在这般的场景下而国外废除权益结合法也是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的,所以我国有关权益结合法的规定与国际上做法并不矛盾。然而,我国会计准则虽然不必像FASB和IASB一样完全取消这种方法,但仍需要改善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刀切”采用权益结合法的规定,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式。建议针对目前有关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式选择所存在的争议与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改进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处理方法有关的规定,同时要健全有关经济政策与法制法规,在此我从两个方面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提出几点建议。权益结合法的改进建议1.防止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操纵。如前所述,权益结合法下操纵利润的手段主要是出售评估的增值资产和调整合并时点,所以首先在企业合并时要明确划分出合并业务产生的收入,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在评价合并企业的经营业绩时除去这部分收入的影响;然后重点关注合并后的非日常性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或者对增值资产规定限售期,防止其在短期内出售获利。2.明确划分权益结合法适用范围。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不同的企业合并类型该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在此类设置中这就使得大部分企业因为权益结合法可以迅速提升企业业绩、提高盈利能力等原因优先选择该方法,而没有关注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以有必要明确划分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范围或者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大厦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超详细
- 2025水果定购合同范本
- 2025关于租赁合同简易版
- 城轨车辆运营与规章-内容九 内容八 内容七 内容六 内容五 内容四 内容三 内容二 内容一-1738426037551
- 《成语:传统文化的微缩画卷》教学课件
- 《精益生产案例解析》课件
- 七台河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新泰一中2025年高三5月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 上海杉达学院《设计思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医外治法课件
- 常见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 码头操作管理制度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解读
- 入团考试复习资料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GNS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专业实践报告5000字范文
- 2024年度昌平区养老院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合同
- 矿山生态修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 2024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全文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