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6 植被演替 讲义_第1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6 植被演替 讲义_第2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6 植被演替 讲义_第3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6 植被演替 讲义_第4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6 植被演替 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6植被演替(2024·湖南地理)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下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1~3题。1.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D.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2.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 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 D.遭受低温冻害3.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3·1月浙江选考)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5.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1.植被的时间演替(1)演替类型类型举例结果进展演替原生演替陆生演替裸岩→地衣群落→苔藓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植物群落→乔木植物群落生物种类、数量由少到多;群落层次增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土壤、光照等环境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落稳定性增强水生演替开敞水体→浮游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根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森林群落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原有植被因某种原因消失而形成次生裸地,土壤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上的植被演替逆行演替群落受到干扰(如农田弃耕、草原火灾、森林砍伐等因素的干扰)而驱使演替过程倒退:如过度放牧的草原因适口性强的牧草逐渐减少或消失,代之以品质低劣、有毒或有刺的植物,草群总盖度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出现裸露地面生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环境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2)演替的一般过程——以裸岩地面为例①裸岩阶段:地面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②地衣阶段: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通过分泌的有机酸加速岩石的风化,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③苔藓阶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逐渐生长;苔藓比地衣长得高,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于是逐步取代地衣成为优势物种;苔藓的生长进一步使岩石风化,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④草本植物阶段:在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能够萌发生长,通过种间竞争,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成为优势物种,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⑤灌木阶段:灌木和小乔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性使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⑥乔木阶段: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取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2.植被的空间演替一般来讲,在同一区域内,环境要素随时间变迁,植被类型会呈现规律性的演替。受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区域间地理要素沿着特定(水平或垂直)方向会发生规律性的递变,植被类型也会呈规律性的空间分布。以某河流凸岸植被演替为例(下图):(1)随时间推移,河流凸岸逐渐堆积,图中砾石边滩距离河流渐远,地下水水位逐渐降低,土壤条件趋于改善,优势物种将呈现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演替。(2)从空间来看,河流凸岸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滩地形成时间越来越早,植被演替越来越成熟,依次完成了砾石边滩→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演替。(2024·吉林长春模拟)潮滩是研究植被演替(植物群落在干扰后的恢复过程或在裸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理想的区域,潮滩植被的演替不止发生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演替也非常明显。下面图1示意我国某海区潮沟分布,图2示意潮沟垂直方向植被分布。据此完成1~3题。1.潮滩植被的耐盐碱性排序正确的是()A.碱蓬>大穗结缕草>獐毛>白茅草B.碱蓬>白茅草>大穗结缕草>獐毛C.白茅草>獐毛>大穗结缕草>碱蓬D.大穗结缕草>碱蓬>白茅草>獐毛2.潮沟垂直方向植被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最先被演替的是()A.白茅草 B.大穗结缕草C.獐毛 D.碱蓬(2024·河北部分学校联考)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低海拔地区的植物向高海拔地区扩张,会对高海拔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造成极大的影响。近30年来,长白山苔原带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小叶章等草本植物逐渐上侵,其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改变了原有植被组成和分布格局。近年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小叶章群落趋于稳定,尖被藜芦(草本植物)在苔原带下部林线附近侵入。据此完成4~6题。4.小叶章上侵阶段,其分布范围逐渐扩大,主要原因可能是()A.植被逆向演替 B.种间竞争减弱C.光合作用优势 D.物种多样性增加5.小叶章、尖被藜芦等草本植物的上侵,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的主要影响是()①草本植物数量增多②灌木植物数量增多③原土壤腐殖质的养分含量减少④原有优势物种作用增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推测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被变化特征是()①尖被藜芦在低海拔地区横向扩张缩减②尖被藜芦在高海拔地区纵向分布扩大③草甸化趋势更明显④植物群落演替趋缓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024·山东聊城模拟)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7~9题。7.花江大峡谷山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是()A.根系发达,形成板根B.树干粗大,状如纺锤C.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D.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8.花江大峡谷1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A.土壤透气性好B.有机质分解慢C.高山草甸广布D.季节性冻土多9.调查发现,重披绿装后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多,水土流失严重B.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C.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D.植物生长,消耗有机碳多答案精析真题体验1.A2.C3.D[第1题,由图可知,甲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说明甲时期年轮增长缓慢,可推出品尼松生长缓慢;乙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说明乙时期年轮增长较快,可推出品尼松生长较快,B、D错误;甲时期气候干旱,谷地流水作用小,以风力沉积、重力堆积为主,A正确;乙时期降水增多,谷地流水增多,且该时期出现了冲沟,说明以侵蚀为主,C错误。第2题,品尼松分枝点低,读图可知,在中间时期,沉积层Ⅱ增厚,掩埋了树干下部枝条,被掩埋后,原有枝条逐渐枯落,进入土壤,在冲沟附近被流水侵蚀,导致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选C。第3题,乙时期谷底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谷坡与其相反,说明谷坡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可推测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1905年后降水增多,可推测谷坡受流水侵蚀加剧,导致谷坡的品尼松根部沉积物受侵蚀,导致根系裸露,不利于品尼松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其生长,D正确;若考虑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或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则利于植物生长,品尼松应生长较快,A、B错误;谷坡地势较高,地下水位埋藏深,盐碱化不明显,C错误。]4.D5.C[第4题,河口处受海水影响明显,盐度较高,限制了植被的生长。盐度最高的区域不能生长植被,为光滩;翅碱蓬耐盐碱,可生长在盐度较高的区域;芦苇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高浓度盐水对芦苇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芦苇生长在盐度最低的区域。读图可知,辽河口由南向北潮滩植被类型依次是光滩、翅碱蓬、芦苇,植被生长环境自南向北逐渐改善,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光滩—翅碱蓬—芦苇。故选D。第5题,翅碱蓬是耐盐碱的植被,结合材料可知,翅碱蓬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所以辽河口修复翅碱蓬退化的措施就是调控水体盐度,而辽河径流注入可以稀释海水盐度。故选C。]预测演练1.A2.D3.A[第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潮滩受海水运动影响而形成。潮沟垂直方向,随海拔升高,受海水干扰减小,土壤含盐量减少,植被的耐盐碱性越弱。故选A。第2题,潮沟垂直方向植被分布是受海水盐度与地形的影响形成的分异规律,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现象,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后,海平面上升,近海潮沟盐度上升,耐碱性植被将向盐度低的区域推进,耐盐碱性差的植被最先被演替,故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最先被演替的是白茅草。选A。]4.C5.A6.D[第4题,小叶章上侵到苔原带,因植株高于苔原植被,小叶章的光合作用优势突出,分布范围扩大,C正确;小叶章入侵不能说明长白山西坡植被发生了逆向演替,A错误;小叶章入侵说明各物种间的竞争增强,B错误;小叶章入侵使得入侵地物种多样性增加,这是小叶章上侵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D错误。第5题,小叶章、尖被藜芦等草本植物上侵,使得长白山西坡苔原带的草本植物数量增多,灌木植物数量减少,原有优势物种作用减弱,①正确,②④错误;近年来气候变暖,土壤腐殖质分解速度加快,且新生草本植物会吸收更多的土壤养分,从而导致原土壤腐殖质的养分含量减少,③正确。故选A。第6题,尖被藜芦在苔原带下部林线附近侵入,在未来将会延伸到高海拔地区,纵向分布扩大,同时在低海拔地区继续扩张,横向扩张显著,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甸化趋势更明显,植物群落演替加快,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D。]7.C8.B9.D[第7题,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根系发达、形成板根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树干粗大、状如纺锤属于热带草原植被的特征;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的特征,故选C。第8题,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易被植物体吸收固定或淋溶流失,使得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减少,A错误;温度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慢,湿度越大,有机质分解越慢,花江大峡谷1100米处海拔高,有机质分解慢,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大,B正确;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