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强化训练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曰:‘得齐国之宝乎?’为与勿弑也。杀人以挞答,刑人以割刑,民曰:‘得所挞答、所刑乎?’为与勿刑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曰:‘然则何如?’曰:‘莫如寡欲。寡欲则不役于人,不役于人则不欺于人,不欺于人则心宁,心宁则仁义矣。仁义则修其身,修其身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天下平,则海内归之,天下不归,则地不辟矣。乐天知命,故无怨。存心仁义,故不忧。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故君子莫大乎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暴,则吾以横暴待之;其待我以敬,则吾以敬待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善,则吾待之善;其待我以不善,则吾待之不善。是以天下相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乙】《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全形之巨,犹以为未尝有也。且夫我尝闻大禹之巧,而不信其言;今我亲见全牛之死,吾以为大术大技矣。故曰:‘天下莫大于秋水,而孤舟独夜者,亦可以横绝大江。’”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国吾国,指我的国家。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求取。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到。D.始吾弗信信,相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尝闻少仲尼之闻吾尝闻之B.我之谓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C.顺流而东行吾尝闻少仲尼之闻D.今吾亲见全牛之死吾尝闻全牛之技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吾尝闻少仲尼之闻B.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D.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用齐景公、梁惠王对待国家利益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百姓的态度,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B.庄子通过秋水与北海的对比,说明人要认识自己的局限,才能认识到宇宙的广大。C.河伯看到秋水之广,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D.孟子用河伯的例子来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2)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6.孟子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逍遥游》北海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连蜩者,翱翔蓬蒿之间,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名为鲲名为,叫做。B.其翼若垂天之云翼,翅膀。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行,行为。D.彼且恶乎待哉待,等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且夫水之积也不厚B.夫列子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彼且恶乎待哉彼且恶乎待哉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夫列子御风而行B.彼且恶乎待哉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用鲲鹏的故事来说明,人要有大志,才能成就大事。B.庄子用列子的故事来说明,人要顺应自然,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C.庄子用宋荣子的故事来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D.庄子用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来说明人要有远大的志向。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6.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逍遥”的境界,试分析其内涵。(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乙】《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解剖。B.依乎天理依,依照。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矣,了。D.为善无近名名,名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依乎天理依乎天理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为善无近名为善无近名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依乎天理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为善无近名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庖丁通过解牛的过程,说明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B.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表达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养生养性的思想。C.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顺应自然、把握规律,才能达到养生养性的境界。D.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顺应自然、把握规律。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6.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出了“养生”的思想,试分析其内涵。(5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冥有鱼冥,海。B.化而为鸟化,变化。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行,行为。D.至人无己己,自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北冥有鱼北冥有鱼B.化而为鸟化而为鸟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D.至人无己至人无己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北冥有鱼B.化而为鸟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D.至人无己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用鲲鹏的故事来说明,人要有大志,才能成就大事。B.庄子用列子的故事来说明,人要顺应自然,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C.庄子用宋荣子的故事来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D.庄子用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来说明人要有远大的志向。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6.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逍遥”的境界,试分析其内涵。(5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乙】《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下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解剖。B.依乎天理依,依照。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矣,了。D.为善无近名名,名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依乎天理依乎天理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为善无近名为善无近名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依乎天理C.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为善无近名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庖丁通过解牛的过程,说明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B.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表达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养生养性的思想。C.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顺应自然、把握规律,才能达到养生养性的境界。D.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顺应自然、把握规律。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6.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出了“养生”的思想,试分析其内涵。(5分)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选项A、B、C的解释均正确,而D项中“信”字的解释应为“相信”,与原文“今我睹全形之巨,犹以为未尝有也”中的“信”字意义不符。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选项A、B、D中的加点词均为介词,而C项中的“而”字在句中为连词,表示转折,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选项A、B、D中的句子均含有通假字,而C项中的句子没有通假字。4.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A、B、D的概括和分析均正确,而C项中的“河伯看到秋水之广,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与原文“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不符。5.(1)王何必说利?难道您还有仁义吗?(2)河伯这才转变了脸色,抬头仰望着海神若叹息说。6.孟子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认为仁义是国家治理的根本。b.提醒统治者不要只顾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仁义的价值。c.呼吁统治者以仁义为本,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二、1.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选项A、C、D的解释均正确,而B项中的“翼”字解释为“翅膀”,与原文“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翼”字意义不符。2.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选项A、B、C中的加点词均为介词,而D项中的“己”字在句中为代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选项A、B、D中的句子均含有通假字,而C项中的句子没有通假字。4.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A、B、D的概括和分析均正确,而C项中的“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表达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养生养性的思想”与原文不符。5.(1)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的,行为足以庇护一乡的,道德足以合乎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足以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样。(2)可是水汇积不深,那么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6.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逍遥”的境界,其内涵主要包括:a.自由自在,不受外界束缚。b.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c.不追求名利,超脱世俗观念。d.保持内心的宁静,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三、1.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选项B、C、D的解释均正确,而A项中的“解”字解释为“解剖”,与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解”字意义不符。2.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选项A、B、C中的加点词均为介词,而D项中的“己”字在句中为代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选项A、B、D中的句子均含有通假字,而C项中的句子没有通假字。4.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A、B、C的概括和分析均正确,而D项中的“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顺应自然、把握规律”与原文不符。5.(1)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道,已经超过了技艺。”(2)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6.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出的“养生”的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a.顺应自然,把握规律。b.养生养性,保持内心的宁静。c.不追求名利,超脱世俗观念。d.做到无己、无功、无名,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四、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选项A、B、D的解释均正确,而C项中的“矣”字解释为“了”,与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中的“矣”字意义不符。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选项A、B、D中的加点词均为连词,而C项中的“而”字在句中为助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选项A、B、C中的句子均含有通假字,而D项中的句子没有通假字。4.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A、B、D的概括和分析均正确,而C项中的“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表达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养生养性的思想”与原文不符。5.(1)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道,已经超过了技艺。”(2)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6.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出的“养生”的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a.顺应自然,把握规律。b.养生养性,保持内心的宁静。c.不追求名利,超脱世俗观念。d.做到无己、无功、无名,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五、1.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选项A、C、D的解释均正确,而B项中的“化”字解释为“变化”,与原文“化而为鸟”中的“化”字意义不符。2.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选项A、B、C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套管卡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Starter Unit1 Hello SectionA 2a-2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4年CAD工程师教育创新试题及答案
- 1《互联网伴我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
- 2024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难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成功通过质量工程师考试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焊接缺陷成因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专题02 滑轮(原卷版)
-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Adobe中国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 33-T 1015-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高清正版)
- 钢结构门式刚架厂房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幼儿园儿歌100首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易学书籍大全291本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ISP98《备用信用证惯例》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