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骏《西北望》阅读答案西北望
李骏张院长儿子军校毕业分到喀什的消息,在单位一度成为热闻。我知道时,正好他儿子到单位找他。在电梯口,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有礼貌地问我:“叔叔,你知道张恒的办公室在哪层楼吗”听他直呼张院长其名,我便多看小伙子一眼。小伙子笑容真诚,不像没修养的孩子,我觉得他与张院长关系不一般,于是问他:“你是他什么人呀”“叔叔,我是他儿子。”我与张院长同事多年,感情很好,但私下两家人没聚会过。我把小伙子带到张院长办公室,张院长笑着说:“他十八岁到外地上军校,我也难得一见。这不是要毕业了嘛,马上要分到外地,说到我单位来照张合影。”我才知道小伙子叫张扬,便问他分到哪里。他说:“喀什。”我一下怔住了。①那地方,不是我年轻时守过的地方么我说:“去那么远啊。”张院长说:“他自己选的,说要去基层建功立业嘛。”我心想张院长心可真大,就一个儿子,居然任他去那么远的地方。在单位,张院长也管后勤,与我的工作常产生交叉,我们俩时常一起了解情况、研究办法。我看到了他的担当,对任何事,他都敢于拍板、勇于叫板。他常说:“大不了这个官不当了呗,做事要对得起良心。”我对此尤其钦佩。除此之外,他看上去波澜不惊。张扬去了喀什后,我俩就走得更近了。我二十五年前就是从那里当兵考出来的。张院长不时问我那里的气候、风俗及军营情况。我一般都挑好的说。虽然那里现在的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了,②但气候条件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危险永远存在。张院长觉得张扬去了边防,为祖国守卫疆土,是一种幸运。张扬的话,也通过他的口,传到我的耳朵里。爸,我在这里挺好,虽然训练辛苦,但与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里的人都很淳朴。爸,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我们总得为他人做点儿什么。爸,今天我们第一次巡逻就遇上了大风雪。我们团结一心,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些手机短信让我时常想起自己的过去。在张院长为张扬骄傲的同时,我也看出他隐隐约约的担心。偶尔,张院长主动与我谈起张扬的事情。他说:“瞎,孩子分到边防,有人认为是他学习不行。其实不是,他在学员队总是前三名。”“说实话,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身边在大城市身为军人,四海为家,到了哪里,哪里便是家!这是当年我们那一代军人的基本教育。所以,最后我还是遵从了他的选择。只是你嫂子,听说他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哭得一塌糊涂!”张院长兵龄比我长,调职比我早,虽然我俩同级,但我对他始终怀着新兵对老兵的尊敬。他问我:“你说说,边防的苦,苦在哪里”“现在与我们那时比,不在吃穿了。但高原的气候是改变不了的,缺氧不能改变,巡逻步行不能改变,孤单寂寞不能改变……”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是的,我儿子好久没给我发信息了。刚去那一阵儿,他说看到战士们的嘴唇是裂的,手是裂的,脸庞像风干的树皮,年纪轻轻的都显老。唉,边防军人苦呀。”他眼里噙着泪珠。有一天,我们在电梯口碰上了。他说:“老弟,我决定休个假,今年还一天假也没有休呢,已向主官汇报过了。我想带你嫂子去一下喀什,顺便看看儿子。”我再见到张院长时,他刚从新疆回来,满脸古铜色,神采奕奕。“见到儿子了吗怎么样”他说:“③瞎,见啥呀。去了联系不上,出任务了,在哪里出任务,不知道。你是军人,也了解纪律的。”我说:“那嫂子”他说:“你嫂子当时情绪不好,后来慢慢想开了。”他又说:“④和平年代又怎么样军人就没有和平年代,只有战争和在准备战争的路上。”张院长掏出手机,把张扬最近发给他的短信给我看。文字都是一段一段的,有的长,有的短。爸,初来时的兴奋与新鲜感没了。每天面对的是茫茫戈壁,见到的是同样的面孔,便开始感到寂寞了。虽然基层很忙,但我没感到累,只是心里有些空荡荡的。爸,好久没给您发信息了。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我们面临着任务的考验、环境的挑战,还有生死的思考。特别是面对牺牲的战友,我们泣不成声,相依相拥。我们绝不会把领土守小了,绝不会把血性磨没了。在首都时,我想到的全是如何过日子;而站在这里,我每天想到的真的是祖国。不怕您笑,这是真的。这一段说完,下一段可以看出,时间隔了几个月。爸,我们又出发了。在边关,在一线,在看到对方的堡垒、枪炮、装甲车与坦克时,我忽然懂得了,我存在的价值之所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那天我们一个个哭得死去活来。理想、光荣、伟大、和平……这些词现在与我息息相关了。我感受到这身军装带来的荣耀。您之前提到您同事李叔叔守边防的事情,我们与他那时相比,条件越来越好了。安慰好妈妈。我们安全,祖国也就安全。我的眼睛湿润了。当年战友们一起守边防的场景再一次鲜活起来。我仿佛又走进当年那群年轻人中,手握钢枪,对着边界那边和这边,产生无尽的憧憬与遐想,关于青春理想,关于祖国,关于故乡,关于同学,关于生命……(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出张院长儿子毕业分到喀什的消息在单位一度成为热闻,“热闻”一词表明在多数人眼里,张院长儿子分到遥远的边疆出人意料。B.张院长通过“我”了解喀什边防的相关情况,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后面新疆之行的合理性。C.“我”对张院长的敬佩之情,其中既含有“我”心中怀有的新兵对老兵的尊敬,也有对工作中张院长显示出来的人格魅力等方面的敬重。D.张扬到喀什守边,母亲从开始因为周围人的说法而“哭得一塌糊涂”,到“后来慢慢想开了”,虽叙述简单,但可以看出她情感的变化。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那地方”指喀什,是“我”和张扬产生人物、情感关联的重要连接点。B.句子②连用两个“永远”,用反复手法强调守卫边防的艰险,凸显守边战士的形象。C.句子③运用口语化表达,表现了张院长对未能见到儿子的惋惜和对喀什之行的懊悔。D.句子④使用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了军人不会随时代变化而改变的保家卫国的天职。8.文章标题“西北望”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9.小说多次引用张扬发给张院长的手机短信,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6.D
文中明确指出,母亲哭泣的原因是“听说他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第8段),而非“周围人的说法”。“后来慢慢想开了”:母亲情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张院长的开导(第12段),而非外界议论。7.C“对喀什之行的懊悔”错误。句子③“瞎,见啥呀”是张院长无奈的语气,表现的是军人服从纪律、理解任务的常态心理,并无懊悔之意。8.【参考答案】①“西北”象征着边关喀什;“望”有多重含义:张扬渴望到边关为国戍边,“我”回望曾经的守边岁月,以及张院长夫妇对戍边儿子的远望。②“西北望”引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为远望西北边关,表达为国戍边的爱国之情。③“西北望”还包含不同年代的军人守边精神的代际传递以及浓厚的亲子之情。[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直接呈现张扬的精神成长,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合同格式模板2
- 2025年租赁合同印花税规定
- 2025综合版权授权合同
- 2025合作合同-公司合伙人经营协议书
- 2025华北大川地产策划及销售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国际技术许可及设备进口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条款深度解析:如何在合同签订中争取最大权益
- 2025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时间
- 2025合同各类期限操作实务
- 2025销售雇佣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一)(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GB/T 26354-2025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2025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团体标准课件
- 静疗完整课件
- 2024供电所智能融合仓建设技术规范
-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高清版)TDT 1075-2023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 新形势下的处方审核工作-处方审核培训
- T∕CHAS 10-4-9-2019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9部分:医疗管理危急值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