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8部分:浙贝母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7部分:浙白术;——第8部分:浙贝母;——第9部分:浙麦冬;——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8部分。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胡庆余堂本草药物有限公司、磐安县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鄞州浙贝母产业协会、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市食品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志安、李明焱、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何伯伟、江建铭、沈晓霞、吴华庆、宗侃侃、臧宏军、胡凌娟、陈碧莲、马临科、李文庭、王如伟、姚德中、吕圭源、毛碧增、张春椿、诸葛磊、谭沛、张辉、吴忠义、陈宗良、徐菲拉、王国军、张慧芳、陈坚波、张元、祝浩东、郭亮。道地药材第8部分:浙贝母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浙贝母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产于以浙江宁波(鄞州、海曙、象山)、金华(磐安、东阳、武义)为中心,包括浙东丘陵低山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cm~6cm,有2片~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cm~80cm。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cm~17cm,宽6mm~15mm;中上部的叶常3片~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梗长1cm~1.5cm;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枚。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5cm,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花期3月~4月。果期4月~5月。5历史沿革5.1品种沿革贝母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原名“菌”“蠡”。唐代以前的本草著作对贝母已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云:“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并将其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一名药实,一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茴字)草,一名勒母……十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断谷服之不饥。”根据形状描述,可推断此书所载的贝母为浙贝母。唐代苏敬《新修本草》记载:“贝母,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江南诸州亦有,味甘苦不辛。”其中产江南者是浙贝母。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云:“贝母……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故名贝母。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此记载描述的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根据产地及明代《本草汇言》云:“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至于润肺消痰,止嗽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癜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据考证,这里的“川者”指四川产的贝母,“土者”指浙江产的贝母。至此,川、浙贝母始以产地冠名区别开来,时至今日,这两个品种仍然是药用贝母的重要品种。历代各家对贝母形态、产地等涉及百合科贝母属Fritillaria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等植物及葫芦科的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也称假贝母)等进行了阐述,至《本草纲目拾遗》将浙贝母单独分条列述,该书引《百草镜》之言曰:“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味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又云:“宁波象山所出贝母,亦分两瓣,味苦而不甜,其顶平而不尖。”从以上对贝母形态的描述来看,浙贝母植物形态与现所用浙贝母完全一样。因此,遵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将浙贝母基原定为FritillariathunbergiiMiq.。5.2产地沿革最早对贝母的产地描述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书中云:“生晋地。”《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今江苏镇江句容茅山或江苏全境)。”唐代苏敬《新修本草》记载:“贝母……出润州(今江苏镇江)、荆州(今湖北荆州)、襄州(今湖北襄阳)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味甘苦不辛。”可见,浙贝母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云:“贝母,生晋地。今河中(今山西永济)、江陵府(今湖北江陵)、郢(今湖北武汉)、寿(今安徽风台)、随(今湖北随县)、郑(今河南郑州)、蔡(今河南汝南)、润(今江苏镇江)、滁(今安徽滁州)州皆有之。”其中产寿州、滁州、润州者,是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记载:“川产开瓣,圆正底平者良;浙江产形大,亦能化痰,散结,解毒。”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名象贝,绝大者名土贝。”又云:“贝形大如钱,独瓣不分,与川产迥别,各处皆产。有出安徽六安之安山者,有出江南宜兴之章注者,有出宁国府乾隆志:邑产之最良者。道光志:象山出者象贝,异他处……近象产甚少,所用浙贝皆鄞小溪产。”表明在清代,象山农民将野生贝母转为人工栽培,称象贝。后鄞县樟村一带大批种植贝母,改称浙贝。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云:“浙贝母产浙江宁波府。”《中药材手册》云:“浙贝,主产于浙江宁波专区的鄞州。”《中华本草》云:“浙贝母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亦产。销全国并出口。”综上所述,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说明何地贝母优质,直至明代《本草汇出处明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若解痈毒,破癜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清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名象贝,绝大者名土贝。贝形大如钱,独瓣不分,与川产迥别,各处皆产。有出安徽六安之安山者,有出江南宜兴之章注者,有出宁国府之孙字埠者,浙江惟宁波鄞县之樟村及象山有之。入药选白大而燥皮细者良民国浙贝,主产于浙江宁波专区的鄞州浙贝母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亦产。销全国并出口以浙江宁波(鄞州、海曙、象山)、金华(磐安、东阳、武义)为中心,包括浙东丘陵低山小区、宁波、金华地区均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mm以上)。贝母喜温凉的气候环境,稍耐寒,忌高温干燥。浙贝母下种后,气温渐渐下降,一般年内只长根不出苗。翌年2月初,当地温在6℃~10℃时,幼芽开始出土;当气温在17℃左右时,地上部分生长迅速;超过20℃时,浙贝母生长趋缓;气温低于4℃或高于30℃时,浙贝母停止生长。浙贝母对土壤要求较严,要求土壤湿润,忌干旱又怕涝,适宜栽培在富含腐殖质、土深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或微碱性的砂壤土中,要求“抓起成团,放之即散”,pH5.5~7.5。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均可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土壤含水量为10%~30%,以25%左右为宜,低于10%不能发根,低于6%不能生长。越夏鳞茎的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20%以下。浙贝母喜阳,生长期间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如生长期在搭棚遮阴,要比正常生长情况下的产量下降30%~50%。因此,浙江象山、鄞州、磐安、东阳等地的气候非常适合浙贝母的生长。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浙贝母的相关质量规定。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cm~2cm,直径2cm~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cm~1.5cm,直径1cm~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和干缩的残茎。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cm~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1]佚名.神农本草经[M].吴普等述.孙星衍,孙冯翼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68.[2]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3.[3]苏敬等.新修本草[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10.[4]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4[5]倪朱谟.本草汇言[M].戴慎,陈仁寿,虞舜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6]吴仪洛.本草从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2.[7]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性化家具定制销售合同
- 2025区域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的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范本
- 《比较发展模式》课件
- 2025雇佣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课件
- 超静定结构概述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去掉多余约束法
- 《近代艺术》课件
- 《青少年文学鉴赏指导》课件
- 激光去纹身的临床护理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编版(15张PPT)
- 患者随访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 首届上海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试题
- 隧道二衬、仰拱施工方案
- Q∕GDW 12106.4-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4部分:边缘物联代理与物联管理平台交互协议规范
-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癫痫持续状态课件
- 计量认证实验室程序文件(全套)
- 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使用说明书
- 普通座式焊接变位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
- 客户报备申请表(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