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30-2019 道地药材 第30部分:川郁金_第1页
T∕CACM 1020.30-2019 道地药材 第30部分:川郁金_第2页
T∕CACM 1020.30-2019 道地药材 第30部分:川郁金_第3页
T∕CACM 1020.30-2019 道地药材 第30部分:川郁金_第4页
T∕CACM 1020.30-2019 道地药材 第30部分:川郁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30部分:川郁金Daodiherbs—Part30:Chuanyujin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29部分:川升麻;——第30部分:川郁金;——第31部分:川大黄;——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30部分。本部分起草单位: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美(北京)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康美药物研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许冬瑾、乐智勇、黄璐琦、郭兰萍、白宗利、都盼盼、詹志来、张小波、杨道地药材第30部分:川郁金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川郁金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茎粗短,圆柱状,分枝块状,丛聚呈指状或蛹状,芳香,断面鲜黄色;根粗壮,从根茎生出,其末端膨大形成纺锤形的块根。叶基生,2列;叶柄约与叶片等长,下部鞘状;叶片长椭圆形,长25cm~40cm,宽10cm~20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两面无毛。秋季从营养枝的近旁抽出花葶,穗状花序直立,长10cm~15cm,总梗长约13cm,花序肉质多汁;苞片绿色,上部带淡红色渲染,卵形,长3cm~4cm,斜上升;花淡黄色,与苞片近等长,不外露。蒴果球形,膜质,熟时3瓣裂。郁金始载于唐代《新修本草》,被列为中品。《新修本草》云:“此药苗似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生蜀地及西戎,马药用之。”此后,《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都对此加以引证。《本草图经》并附有“潮州郁金”图,特征与上述基本相符。其药用部位为长陀螺状,有明显的横纹(节),根据药用部位的特征分析,其药用部位应是侧根茎,但该图未画块根。根据植物分类学研究,我国产姜黄属Curcuma植物,花序在秋天出自“茎心”并具有“黄赤”根(茎)的,仅姜黄CurcumalongaL.一种。经》谓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四月初生苗似姜黄。”另外,同时期的《本草衍义》有“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亮,然不奈日炙”的记载。据研究,我国仅有姜黄Curcumalon- gaL.的根茎含姜黄素,有作染料价值,但其块根含姜黄素在1%以下,不宜作染料用,故可明确推断此时期的药材郁金用的是姜黄CurcumalongaL.的根茎。此后《本草纲目》对郁金的生药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此处李时珍指出郁金有“横纹”(节)、可“染色”等特点,说明此是根茎,不是块根,因块根不具备此类特点。清代对药材郁金的描述有明显的变化。如《本经逢原》对郁金的外形做了详细的记载:“蜀产者体圆尾锐,如蝉腹状,发苗处有小孔,皮黄而带黑,通身粗皱如梧桐子纹,每枚约重半钱,折开质坚肚者为真。”明确其药用部位是块根。生药情况的描述与黄丝郁金相符,故郁金原植物当还是姜黄CurcumalongaL。《本草汇》将郁金和姜黄做了区别,在姜黄项下说:“姜黄多生江广、江西、湖广,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从唐初至明代的本草中所载的郁金都是姜黄Curcumalo川产郁金自古以来占有重要地位。川郁金产地沿革见表1。表1川郁金产地沿革出处唐宋明清民国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年平均气温16℃左右,10℃以上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全年无霜期为278d。年平均降水量为900mm~13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42h~1412h。川郁金种植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郁金的相关质量规定。川郁金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cm~4.5cm,直径1cm~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川郁金与其他产地郁金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比较项目川郁金(黄丝郁金)外形细长,长2.5cm~4.5cm,直径1cm~7cm,直径1.2cm~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cm~6.5cm,直径1cm表面灰黄或灰白色,纵纹隆起处色较浅网状皱纹断面断面橙黄色,外周棕明显质坚实,断面淡白色或黄白色,角质发亮气微,味淡[1]苏敬等.新修本草(辑校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44.[2]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30.[3]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82.[4]寇宗奭.本草衍义[M].颜正华,常章富,黄幼群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吴其潜.植物名实图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632.[6]张璐.本经逢原[M].顾漫,杨亦周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1.[7]郑金生.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第5册[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