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二
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目录
1荷塘月色..................................................................................1
2故都的秋..................................................................................8
3囚绿记....................................................................................15
4《诗经》两首.............................................................................22
5离骚......................................................................................28
6孔雀东南飞................................................................................34
7诗三首.....................................................................................41
8兰亭集序..................................................................................47
9赤壁赋....................................................................................55
10游褒禅山记..............................................................................62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70
12我有一个梦想.............................................................................76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83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90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103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119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133
必修二综合检测卷...........................................................................146
1荷塘月色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望(mi)点缀(zhul)幽僻(pi)
B.值影(qi&n)袅娜(nu6)斑熟b6)
C.参差©)脉妙(m6)名叫(qti)
D.梵婀玲(fRn)空隙(k6ng)颤动(ch&n)
【解析】D项的“梵"读"fan"o
【答案】D
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
A.没精打采参差剑裾和谐
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
C.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
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
【解析】A.剑-*敛;B.翁-*蓊辍-*缀;C.班一斑;D.婉-*宛。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是独处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________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
C.妙处点缀漏着D.好处盛开透出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辨析近义
词,不能只是孤立地去分析词的义项,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联系课文,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关键词去分析。如
“点缀”,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C
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眠歌(睡眠)
期望(满)
B.晏娜(柔美的样子)
丰绫(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
C.值影(美丽)
卧卧(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
D.坏童媛女(艳丽)
1
赛传羽杯(双方)
【解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C.“脉脉”形容
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D
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边的荷香月色
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
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
④热闹的蛙声、蝉声
⑤江南采莲的盛况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解析】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淡淡的喜悦、淡
淡的哀愁是本文的感情线索。答此题应把握住这两点。①反映的是由哀到乐的
变化,②句仅能反映作者低落的情绪。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也像超过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C.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A句中“超过”用词不当,应是“超出”;B句中“远远近
近”“高高低低”,粗看似重复啰嗦,实际上写出了荷塘四周树的错落有致,
有立体感;C句中“风流”特指采莲男女不拘礼法表露爱情;D句是一个比喻句,
比喻生动别致。
【答案】A
7.卞列句中修辞特点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C.(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A句运用了暗喻;B句与C句运用了明喻;D项与例句均运用
了通感这一修辞方法。
【答案】D
8.从下面找出与“颇不宁静”内涵不相符的一项()
A.朱自清先生的心境很欢愉,因此写出了如此幽雅美好的景色。
B.从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反映出了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苦恼、彷徨。
2
C.朱自清先生希望在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
情。
D.江南采莲旧俗中的欢乐,恰与作者眼下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心
中那难以排解的缕缕哀愁。
【解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全文都受这种低
调情绪的影响,表达的感情既有忧愁,又有欣喜,既不热烈也不过于悲沉。再
者,幽雅美好的景色,使作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暂得自由而心系于美景。
【答案】A
9.对下面的这个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A.荷塘的“四面”即“四周”,这句话等于说这荷塘被不少树圈在中间(包
围在中间)。
B.这句话告诉读者荷塘四面树的两方面情况:一是数量多,二是长得茂盛。
C.这是个定语后置句,与常式句不同,采用这种句式是为了突出强调定语
“蓊蓊郁郁”。
D.这是个变式句,用这种句式,是为了突出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
【解析】这是个变式句,采用倒装的形式不是为了突出荷塘四面“长着
许多树”,而是为了突出“蓊蓊郁郁”。
【答案】D
10.阅读下面四句诗,完成后面两题。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诗体是()
A.绝句B.律诗
C.散曲D.古体诗
(2)对这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交代采莲的时间和地点。
B.第二句写莲花盛开时出水很高,超过了船上人的头。
C.第三句写莲蓬成熟了,压弯了莲茎,因而要低头采摘。
D.第四句是说莲子像刚出水一样清亮,“莲子”是双关,“怜子”即爱你
之意。
【解析】(1)本诗属南朝乐府诗;(2)本诗写一个青年女子从春到秋,从早
到晚对所爱男子的相思。第三句中“莲子”是双关语,隐喻“怜子”,即爱你
之意。第三句是说“低下头来细思量我那爱你之心”。
【答案】(1)D(2)C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6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
的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3
人。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⑤这时候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⑥叶子本是
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
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
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
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
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
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
11.第一段共七句话,请画出它们的段落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第一段写景的顺序依次是:①②荷叶,③荷花,④荷香,⑤〜
⑦写荷波。
【答案】①②I③I④I⑤⑥⑦
12.第一段第③句描写荷花一连用了三个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从光泽、特点、情态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层层荷叶中荷花
的情状。
13.第二段多次使用叠词,请举例说明这样用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静静地”用来修饰“泻”,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
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幽静幽美。……
14.从写法上看,第一段描写荷塘与第二段描写月色有什么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本题的目的是考查描写手段,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写荷塘主要是直接描写,写月色主要是间接描写。
15.从色彩上看,这两段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可根据关键语句呈现的特征来回答。
【答案】素淡,朦胧。
16.这两段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答案】淡淡的哀愁之中蕴含着淡淡的喜悦。
[创新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
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
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每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理想的当
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
说》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可我们
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带来了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
能够千年不烂。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
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
正我总算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希望
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投下去的第一年,
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出现什么东西。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
一片旖旎风光,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灰了心,以
为那几颗硬壳莲子,不会再长出荷花了。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
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颜色极惹人喜爱,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
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有点少,
希望多长出几片来。我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农民来捞水草,我请求他们
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经过了漫漫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
浮动的仍是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
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溢满春水。到了荷花长叶的
时候,在去年飘浮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一大片绿叶,而且
在离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
速度之快,范围之大,都是惊人的。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全为绿
叶所覆盖。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从哪里聚集来了
力量,竟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
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
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天地萌生万物,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
5
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
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
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
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
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
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
色浓,而且花瓣多,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凌
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
没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
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
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
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在一片
寂静中,默默地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荷叶的清香。水面上,我看到的
是绿肥与红瘦。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飘落。它从上面向下落,水
中的倒影从下边向上升,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
里。我曾在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像“池花
对影落”这样的境界,有几人能参悟透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
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
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花朵。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
七百朵。我虽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
石头缝里,香香凫完,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虽然仍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
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文章有改动)
17.文章开头两段写“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的记忆及现在没有荷花的
“心病”,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看,各有什么作用?
答:从内容上看,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结构上看,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作者的恋荷情结;为引出下文“种荷”起了铺垫作用。
18.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解析】问题集中在原因分析,所以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东西。要把握
住第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文段中所起的统领作用。“荷叶遮蔽半个池塘”
是因为它“一夜之间,就能出来几十枝”,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荷叶有一种无法
抗御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答案】因为荷叶有一种无法抗御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惊
人的扩散蔓延速度。
19.“季荷”同燕园其他池塘的荷花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文意加以
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抓住重要信息,去伪存真,两相比较,则可见“季荷”的独特
之处。从荷花外形特征到给作者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两方面入手。
【答案】“季荷”荷花颜色红淡、花瓣繁多、迎风弄姿、异常逗人,使
荷塘呈现西湖景象,填补了作者未见西湖莲花的缺憾。
20.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作者感觉非常有趣。作者从“季荷”中
感受到哪些趣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在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基础上重点是体悟作者的
心境,抓住问题中的“趣味”二字。作者所表现的是一种从“荷韵”中感到欣
慰的情感倾向。
【答案】静静吮吸荷香,感受“池花对影荷”的妙境,从而使自己在耄
耋之年有一种生命再新之感。
21.文章结尾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祝福”
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⑴这里的“季荷”既指清塘残荷,也指作者自己。(2)对池塘中
的荷花的祝福,是祝福荷花来年越开越盛;对自己的祝福,是希望自己能够像
荷花一样充分展示出生命之美。(3)这既是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更是作者人生
理想的体现。
7
2故都的秋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饱尝(chWng)赏(shWng)玩
领略(1U6)疏疏落落(Ho)
B.陪柏(ch6n)落季(rui)
颂废(tui)混混池沌(diin)
C.譬如(bi)由I远(yGu)
萧案(sub)潭甘寺(zh©)
D.圻去(zh6)情趣(qii)
点缀(zhul)一掾破屋(chu^n)
【解析】A项中“落”应读lu6C项中“譬”应读优“索”应读sub
D项中“折”应读she
【答案】B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领略策略掠夺攻城略地
B.清净清静净土耳根清静
C.缓慢慢待曼妙轻歌慢舞
D.橄榄悠闲幽怨枉废心机
【解析】B项“耳根清静”应为“耳根清净”。指耳朵旁边很干净,也说
“六根清净”°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形容音乐轻快,舞姿柔美,
“曼”是柔美,不是缓慢。D项“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指白白花费
心思。
【答案】A
3.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
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解析】比喻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答案】B
4.下列句子,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8
并且又时常多雨少风。
B.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有味,下得奇,下得更像
样。
C.墙头,屋角,灶房门口,茅房边上,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西山的虫唱,钓鱼台的
柳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解析】B先说“奇”,突出自己的总体印象,再说“有味”说明自己的
感受。C按空间位置应为: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D按空间位置,
西山景物不应分开说。
【答案】A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秋景,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动有静,色彩缤纷,气氛喧
闹。
B.文章开头与结尾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且前后照应,抒写了作者对北国之
秋的深爱之情。
C.本文通过描写故都秋景,寄寓了作者在特定的时代里,作为一个文人深
远的忧思和孤独的落寞之感。
D.秋蝉的残声在文中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故都的秋更显得“清、静、悲凉”。
【解析】本文总体格调是清、静、悲凉,并非“色彩缤纷,气氛喧闹”。
【答案】A
6.%文中“廿四桥的明月”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诗四句的合
理语序是()
①二十四桥明月夜②秋尽江南草未凋③玉人何处教吹箫④青山隐隐
水迢迢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解析】此诗有三个韵脚,不押韵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必然处在第三,
故AB可以排除。再从句意看,全诗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草未凋”),第
④句应放在第一。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
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③在
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
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
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④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
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
分的秋意。⑤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
9
者最下。⑥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使作陪衬。
7.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清晨在院子里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窣析】一这段文字融情于景,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整体品味,进而体味
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
落寞之感。
8.这段文字共有6句话,请用“/”把它们分成两个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第①②句是提出身“在南方”常常想起北平之秋这一话题。
③④⑤⑥句具体描写了北国的秋景。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9.这段文字是现实写真,还是想像中的真实?这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写景抒情并不是现实的写
真,而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怀念与遐思。
【答案】想像中的真实。从“能看得到、听得到、能感觉到”等词语可
以出
10.这段文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这段文字没有一个“情”字,但句句含情,字字蕴意,其浓厚
的感情全都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
【答案】将故都的秋色与个人的情思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或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
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
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
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
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
陪衬。
11.作者从、、这几个方面描绘了清晨在院中
的所见所闻。
10
【答案】形音(或声)色
12.文中对牵牛花颜色的评说“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蓝色”或“白色”是冷色,与清晨的“一椽破屋”“T一
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等意象协调,突出了寂寞、冷落之感。
13.“牵牛花底”为什么还要用“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
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这一虚笔描绘,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蕴,更加细腻深切地感
受到作者的悲凉心境。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16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
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
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妒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
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
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选出能概括南国之秋特点的句子()
A.南国之秋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
B.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C.南国之秋色彩很浓,同样有它的特异之处。
D.南国之秋虽无特异之处,但同样令人回味。
【答案】B
15.概括两节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第一节: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第二节:直抒作
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16.模仿第1节最后一个比喻句的形式造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①有表示两者相比的事物。②运用博喻。
[创新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
11
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
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
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
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
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
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
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
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
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
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
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
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
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
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
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
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
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
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
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
怨愤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赘。你告诉我: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
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
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
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
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著的
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
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记念那几年生
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
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17.第2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秋天安闲明澈的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答案】怡然地拥有了万物;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
18.“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这句
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生活中有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也有苦恼、挣扎、
失望、焦虑、怨愤和哀伤。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19.作者说:“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
语。”“智慧的低语”具体含义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①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
我。②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
③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④生命不是空虚,它如厚
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20.试用七八十字的篇幅简要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作者欲表达的是对秋天的爱。爱秋天的宁静,爱秋天的安闲,
爱秋天的宽容和博大。文章用拟人手法,视秋天为有情人,用写信的形式和语
言,写出了对秋天的一往情深。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1〜23题。
《故都的秋》中说:“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
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
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阅读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解答文后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
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金铁皆鸣。又
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
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日:“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
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破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
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缗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21.“声”乃听觉形象,稍纵即逝,不好捕捉,然而欧阳子却写得真切,
读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13
(1)文中对秋声所作的正面描写,可分为三步,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限8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限12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限10字)
(2)为了增加描写的形象性,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比喻,赋予秋声以动感和立
体感,请以三点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限9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限4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限10字)
【答案】(1)①闻有声自西南来者②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③
其触于物也,金铁皆鸣。
(2)①波涛夜惊,风雨骤至②金铁皆鸣③赴敌之兵,人马之行声
22.欧阳子对秋声之“势”,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刻画得栩栩如生,似
呼之欲出。
①对秋声之势所作的正面描写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9字)
②所作的侧面描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3字)
【答案】①凄凄切切,呼号奋发②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23.文中对“童子”作了两次描写。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两次描写分别是
①________描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言“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②神态“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14
3囚绿记
[基础演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陆霞(li)洒(h6)辙
零(y鱼n)苗助长浙(xi)沥
B.飨(yi)郁理(yl)郁
覃(x€m)菌婆孳(sub)
C.警(冰)见莘(jing)叶
纤(xi孙细脉,(13)
D.移侬(xi)葱荐(16ng)
囚等(ji).(qi囚)着
【解析】A“推”读y鱼;C"茎”读jing;D"系”读xi。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
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
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圆窗外面长着常暑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
【解析】“留恋”应为“留连”;“需得”应为“须得”。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以举苗助冷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
显得不俗不等。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冬中田举。
D.那个时候的她可真是鸿顺个肚,别人提一点意见,她都记恨在心里,现
在长大了,心境开阔多了。
【解析】“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可改为“死灰复燃”。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
15
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
不消失的电波”。
B.黄仁宇的《孔孟》一文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2年版)
C.人类曾经凭借理想、信念、希望和对未来的追求而创造文化文明,并以
此自豪;但在物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却常常迷失了自己。
D.当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急剧膨胀,当悲壮的故事已变为明日黄花,赵公
元帅和孔方兄势必成为吸引众庶千夫的强力“磁场”。
【解析】A项,应把“不出来”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项句号应放在括号
注释之后;D项,“赵公元帅”和“孔方兄”都应加引号。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浓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城,模糊了,
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B.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C.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浓云。
D.北风呼呼地刮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解析】因为语境中的意境是暗淡的、丑陋而灰黄的,因此选项中就不
能是色彩鲜艳的、明亮的,感情基调就不能是昂扬乐观的。
【答案】c
6.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
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排比(2)比喻(3)反复(4)反复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
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
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7.以“秋天思乡”为背景,以“色彩”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40字左
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注意中心是“秋天思乡”,这就决定了语段的抒情氛围;
“色彩”明确了描述的对象的特征,运用的表达方式应以描写为主,语言的风
16
格应是悠远的、舒缓的。
【答案】我爱秋天那深邃、湛蓝的天空。放眼望去,头顶上仿佛不是天,
而是一块瓦蓝的碧玉。南飞的雁阵,巧妙地给这单纯的底色添上了一丝灵动的
色彩,一点思乡的情调。蓦然间,我想起了故乡的蔚蓝的海面上,一队扬帆出
海的渔船。
8.用比喻句替换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
①玉泉湖湖面空阔,碧水澄澈,波澜不惊;蓝天白云,树海雪岭,静静地
沉淀在湖底,天地融为一色,恍如置身通明透亮、游屑画绝的水晶宫阙。
改为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姑娘穿着一件藕衣单衫,立在晚风中,衬着碧波绿叶,显得格外文雅
高洁。
改为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像一面纤尘不染的玉镜②恰似一朵素雅的出水芙蓉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
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
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
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学辛地开释了这永
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
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
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9.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和“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相照应。由于卢沟桥事件
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
中的旧都”了。
10.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如果说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
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了这永
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1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
17
珍惜与向往。
12.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拟人。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
人。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
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摆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
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
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
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
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
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
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①,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
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
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
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
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
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
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
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
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②在我心中生长了。
13.“我以携苗助长的心情”指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希望常春藤能极为迅速地长得高大茂盛。
14.作者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
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
郁的年华。
18
15.①“生的欢喜”指什么?②“魔念”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生命的喜悦。②“魔念”反映了“我”
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对外界生命缺乏怜悯之心。
16.“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绿枝条不屈服黑暗和压迫,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精神。
[创新迁移]
阅读文段,完成17〜22题。
爬上窗台的绿色
(1)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作品海外发行权及衍生产品开发独家授权合同
- 网络短视频影视广告制作与传播服务协议
- 特色主题便利店特许经营授权合同
- 跨境旅游AED设备租赁与急救培训服务协议
- 企业电商私域流量池构建与品牌联名推广合同
- 空中广告宣传空域申请补充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门柜加工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甲状腺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彩色显像管用玻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人体针灸模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4届考研199管理类综合能力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 肠梗阻合并糖尿病护理查房
- DB32T-无锡水蜜桃标准
- 冷冻产品采购合同范例
-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4版工厂并购协议书范本
- 中职班主任培训讲座
- JJF(鲁) 116-2021 石油产品库仑氯分析仪校准规范
- 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3C电子产品租赁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