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全II制义务教育数字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依据,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和教
材观,在教学中体现互动教学,创造性教学。情景教学类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方式。自动探究为主的学习观,做到趣味性、情感性、活动性、自主性、生活性和开
放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
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
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200个;生字表(二),要求会写
的字300;词语表的词语325个。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
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
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由于年龄较小,顽皮的较多,作业基本上
都能做完。但全班有儿人认识能力停留在一年级,甚至不如一年级的孩子。书写能力不强。
全班大部分学生分析能力不够灵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是打基础的一年,不管在写钢笔字,还是在写作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学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
提高。
四、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5、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
动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做学习的主人。
总体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
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
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
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
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
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爱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
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
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
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
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
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从内容上说,这组文章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自然是美好的。
从形式上说,本单元有名家散文经典.、古诗,不同的形式也蕴含着共同的语言特点,
那就是语言准确、优美。在呈现文本的同时,教材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增
加了形式上的美感。
教学建议:
基于这样一些特点,教学本单元时,有如下建议:
1.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充分发挥教材主题组元的特点,在课堂上留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整
体感知本组教材,要求会通读课文,初步知道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通读的基础上让学
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印象,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本单元文章内容和形式
上的特点,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有兴趣。
这是一种新的课型,老师们可以大胆尝试,如果有效,可以继续探索完善。
2.美文美读。利用本组教材的内容及语言优势,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与文本、与语言亲密
接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3.语言积累。积累的形式有读、背、抄,可以分层要求,重在效果检查。如果有可能,还
可与自主八分钟结合搞一次小小的朗读展示会。
4.资源拓展。关于春天,有很多美文、美诗、美画、美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拓
展。对本单元出现的郑振铎、叶圣陶等文学家老师应该做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积累一些
文学常识。
5.读写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很充分,教学
时,要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迁移综合起来考虑,时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
画心中的美景,提倡平时的小练笔,这样划整体为部分、划难为易,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
兴趣,继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作用。
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梳理文章结构,总结作者观察的顺序,体会作者如何仔细观察、细致描写的。
5.体会文章描写中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是怎样借助事物描写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单元难点:(对应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分析)
状物的片段练习,重在指导写好重点段,观察要仔细,着重抓特点:描写(叙述)清楚、
有顺序;想象合理又方法;感情表达到位。
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
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基本策略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
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
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
曲燕子
L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积累好词佳
教学
句。
要求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
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1.体会燕子的可爱。
难点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2.学会木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篇关于春天的课文,有的描写春天的小草,有的描写春天的雨,
有的描写春天的河水。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春天里的小燕子。(板书课文题目)
二指导预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通顺。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纠正读音。
燕yan子聚村拢增zeng添掠1U4过稻ddo田尾尖jiGn偶6u
尔
沾zhan水一圈quan荡漾yang音符fu演ydn奏赞zan歌俊jim俏
qiao吹拂fti五线谱pu
3.指导书写。
燕:上部是“甘”,不要写成。聚:下面是“永”。
演:右部中间有一横,不要漏写。漾:右下部是“永”,不是“水”。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词。
四粗知大意,学习观察方法
1.课文配有幅优美的插图,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怎样观察这幅图
呢?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看清图上的内容,其次要抓住图上的重点来观察。
(1)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景物,都能看到些什么?(远山——稻田——湖面)
(2)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样子。(近处,几只小燕子在飞翔;远处,几对燕子落在
电线上。)
(3)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从翠柳、碧绿的稻田、草地上的野
花看出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
(4)燕子和春天有着什么样的联系?(燕子使春天显得更富有生机,富有活力。)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说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3自然段:写燕子飞行中的各种姿态。
第4自然段:写燕子像音符般停歇在电线上,谱成春天的赞歌。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五线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课文写了燕子的外形和飞行的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填空题。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活
泼机灵的小燕子。
(2)请同学填空。(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凑成了)
(3)这段话写了燕子的外形,都写了它的哪些部位?(写了羽毛、翅膀和尾巴。)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
点。)
⑷课文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凑成”能体现出燕子身形灵巧、搭配
和谐的外形特点。)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燕子很可爱。)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1)如果你是文中的燕子,你会有什么感觉?(飞行中的心情很欢快。)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燕子“斜着身子”飞行说明它飞行时身体轻快灵活,且因为
心情欢快而唧唧地叫着。)
(2)作为读者,你读了这段内容有什么样的感受?(仿佛看到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阳光中,
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活力,真令人神往!)
课文中哪个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有的……有的……)
(3)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练习造句。
3.课文题目是《燕子》,第1、3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和飞行的特点。那么,另外
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第2、4自然段都写了燕子和春天构成的美景。)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①这段话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按顺序画出来。(细雨、微风、柳丝、草、花、燕子。)
②为什么写它们“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
景象。)
③你能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吗?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①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投影出示: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②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情景比作五线谱。)
③教师出示五线谱让学生了解。
④作者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比喻?(电线的样子很像乐谱中的五条线,燕子停在电线上很
像音符。这个比喻与最后一句话相呼应,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这一主题内容。)
三练习背诵
1.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文中词句优美,让我们一起背诵。
2.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燕子——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的脉络
来背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随作者感受了春天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并学习了作者观察细致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成为学习的有心人,随时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旧板书设计会
1燕子
(羽毛——乌黑光亮燕子赶来——增添生机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飞行—斜着身子、快
(尾巴——剪刀似的
停歇——五线谱、音符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2.背诵这两首古诗。
要求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
然的美好。
重占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字、新词卡片,挂图或投影。
-朗读引入课文题昆了解作者
1.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古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咏柳》,板书题目。
4.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教师出示图片或挂图。)
5.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就以文辞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
作诗文。
二自读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这首古诗。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看图思考:这首古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一,认读生字。
咏y6ng碧bi妆zhudng裁cdi剪jidn
2.练习读诗,检查读得是否准确。
3.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带
子。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
四逐句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句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玉般翠绿的新叶。)
“万条垂下绿丝绦”(句意: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句意: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句意:原来是似“剪刀”的二月春风裁出来的。)
五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1.全诗共有四句,哪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
2.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比喻)怎样比喻的?(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条比作丝
绦•)
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
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作者的想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合理的想象,把诗人对
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根据诗句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六背诵古诗
自由背,分行背,同桌背。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碧玉妆成)、
绿丝绦}写实
咏柳]),赞美春天
、春谁风裁似剪出刀卜[相3刍'
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春日》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这节课我们学习《春「I》这首古诗,根据课文中的注音,同学们自读这首古诗。要求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订正读音。
泗si水滨bln紫zi
(2)指名朗读《春日》。
3.简介作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4.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待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无边光景■•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姓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忖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
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练习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
2古诗两首
'寻芳泗水滨光景一时新}虚写
春日赞美春天
,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实写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要求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1.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荷花的美。
难点2.理解“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那一段文字。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木课的生字、新闻。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荷花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雪白的荷花,
就从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吐
个泡泡。远看,有青山、小桥、游船。多美的一幅画呀!
2.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请同学们按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
物说具体。这样一幅幽美的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荷花》。(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出示字词卡片。
挨di挨挤挤翩pidn翩起舞饱胀zhang荷h6花
莲lidn蓬peng仿Mng佛fd衣裳shang舞蹈ddo蜻qing蜓ting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里面的果实
叫。刚开的白荷花。全开的白荷
花o将要开的花骨朵儿。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
一•朵的。
5.朗读感悟。
同学之间进行朗读比赛。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看谁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荷花莲蓬饱胀仿佛衣裳舞蹈蜻蜓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
2.小组“开火车”练读。
3.做游戏,巩固字词。
抽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朗读。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小组讨论,哪些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老师重点指导。
莲:上下结构,草字头盖住下部。翩:左部稍高,写紧凑。
裳:上部写扁宽,下部写舒展。蜓:中间是“红”。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荷花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
1.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观赏一池美丽的荷花。
2.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板书课文题目,出示挂图)
二图文结合,抓住词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板书:闻到清香)
(2)你能读出作者闻到清香之后的心情吗?(学生练习朗读。)
(3)作者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2)理解词语“挨挨挤挤”。
①这个词中“挨”和“挤”是一组同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两个
字都表示“挨着”,但词义程度不同。)
②看图,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③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你们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商
场、超市购物时人们挨挨挤挤;观看演出出入场时……)
④“挨挨挤挤”说明人多,那么,这里说荷叶“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样?(荷叶长得生
机勃勃,非常茂盛。)
(3)刚才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挨挨挤挤”的作用。下面,请大家自学后半句,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用得很好,好在哪里。(“碧绿”“一个个”“像……大圆盘”等词语
突出了荷叶的色彩美、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4)这一自然段的后三句话说了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这三句话描写了不
同开放程度的荷花的样子。用“有的……有的……有的……”连接。)
“有的……有的……有的……”在句中说明了什么?(在句子里含有“多”的意思。)
领读第2自然段。背诵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象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
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⑶第3自然段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连用四个“一朵”,说明荷花多,每
朵的姿势又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4)指名读最后・句。
①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代果把池的荷花看作一幅画……
Guz—如果把眼前的.・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②比较句子《
]如果把眼前的•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I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③读这四句话,第四句话好在哪里?(“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
荷花呢”相呼应;“大”指明了“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活”字最富表现力,
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马上要破
裂似的”相呼应。)
(5)用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3自然段
的内容。
出示填空: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
还有的。
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么表达的?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
佛就是一朵荷花?(“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
也就是像鸟儿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沉浸
在这一美景当中不能自拔,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
(3)作者觉得他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他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的?(他的心情是高兴和喜悦的。从“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中看出来。)
(4)“好梦”后面的省略号包含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不写行吗?为什么?(不行。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
“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
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6.总结全文,齐读全文。
⑪板书设计会
3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碧绿
闻到——清香看到•一大幅
.荷花:千姿百态
活的画想到:“我”仿佛是荷花
翩翩起舞
课后反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
2.体会抓住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要求
3.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L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2.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
一课时。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珍珠泉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题目,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要跟随作家吴然去认识一眼美丽的清泉——珍珠泉。(教师板书,学生齐
读。)
2.谁能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珍珠泉?(学生依据预习,用简略的语言介绍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镶xidng嵌qiiin青苔tdi蕨ju©草青褐he色缘yudn故
一嘟du噜lu绽zhan开扑哧chT筛shai下干涸h6
2.自读课文,读准字词句。
三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珍珠泉的
位置一珍珠泉的特点一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
2.那么,文章写得最详细的是什么内容?(珍珠泉的特点。)
3.文章写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呢?(珍珠泉美丽而有趣。)
四阅读课文,对比学习
1.分小组讨论: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请各组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互评。
3.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是哪里?为什么?
(D泉水的“绿、深、清”。
①老师有感情地领读,学生口头填空:
水是那样,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又那
样,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
叶。
②学生再读,体会泉水的“绿、深、清”。
(2)水泡的“色彩斑斓”。
大家能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水泡的美吗?
(3)其他地方。如泉池周围的花朵,学生提到时,可以略读。
(4)有感情地朗读“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从这句话里,你还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4.珍珠泉的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有趣?
(1)水泡从池底冒出来很有趣。
①请同学们读一读,重点读好“一嘟噜、扑哧”等这些拟声词。
②怎样读能体现有趣呢?(读得欢快一点。)
(2)作者的想法也很有趣。
读句子,体会有趣:
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
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
(3)假如身临其境,你会怎样做呢?(戏水、捧水泡、拍照留念。)
五自由朗读,摘抄词句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
2.从本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词句。
六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珍珠泉,它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美呀!我们被这美妙
的景象所陶醉。其实我们的祖国和家乡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发现。
希望同学们向本文的作者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祖国、
家乡的景色。
出板书设计会
4*珍珠泉
位置
[清、绿、深
特点
'I水泡色彩斑斓
有趣:冒水泡
喜爱之情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
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
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
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
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
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
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
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较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
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儿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姓、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
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进行安排,选编了精读课文《翠鸟》《燕子专列》
《一个村庄的故事》,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一个综合性学习,-个语文园地。这个
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以前一、二年级教材对这方面内容有所涉
及,不同的是本单元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J'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其中《翠鸟》《燕子专列》讲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一个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反映的是人们对动植物的不同态度引发的思考。四篇课文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
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
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触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课文,
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同时通过布置学生开展环境调查,
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专题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分别接触
过“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为专题的内容。环境保护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污
染、水资源匮乏、藏羚羊被捕杀等现实,这些学生在生活中、课外书和影视媒体上都有过
一定的体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与文本对话,还要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科融合,关注现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科融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拓宽视野,让学生关注生活,了解自然,
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2.师生共同搜集生活中有关人类与环境保护的资料,开展环境调查,增强学生语文实践
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3.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反复诵读中加深感悟,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逐步提升语文
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40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朗读课文,学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领会文中的优美词句。
3.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可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环境调查,感受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
和随意破坏造成的严重危害。生活中的切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
课文的欲望。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或从课外书中搜集相关资料,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
习”“口语交际”和“习作”训I练奠定基础。
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
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词语和句子。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
要求描写和说明的。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重点
2.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
难点
喜爱之情。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翠鸟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翠鸟。(出示翠鸟图片)
3.你想知道有关翠鸟的什么内容?(翠鸟的样子,它有什么特点,它的生活习性。)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⑶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找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翠cui鸟苇秆gdn腹f£i部衬chVn衫shdn透tbu亮泡pGo泡
pao
饲si养渔翁weng石壁bi泛fdn着赤chi褐h6色陡dou峭qiao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第2自然段: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
飞。
第3自然段: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敏捷。第4自然段: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第5自然段:“我们”把翠鸟当成朋友。
4.练习朗读课文。
三趣味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个别读的形式掌握生字。
2.重点指导。
翠: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羽”字注意没有钩,“卒”字竖不要把“从”分开。
翁: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衬:部首为“衣字部”。
衫:部首为“衣字部”。
壁:上下结构。“土”要扁宽,最后一横要长•些。
3.练习用生字组词。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
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在学习中许多同学还对翠鸟产生了很大兴
趣,提出了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学习课文。
二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①理解第一句。
指名读,思考:通过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小爪鲜红)
②理解第二至第五句。
a.指名读,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翠鸟羽毛鲜艳?什么是“鲜艳”?(橄榄色、翠绿
色、浅绿色、赤褐色体现了翠鸟羽毛鲜艳。)
b.出示文字及翠鸟外形的彩图。
C.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作者先写了翠鸟的头部,又写了背部,
最后写了腹部。)
d.作者写出了羽毛颜色鲜艳,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e.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头上的羽毛比作头巾,背上的羽毛比作外衣,腹部的羽毛
比作衬衫。)
f.读一读这四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翠鸟很美丽,像位漂亮的姑娘。)
③理解第六句。
a.指名读,思考: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b.文中用了一个词概括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是哪个词?(小巧玲珑)
(2)总结第1自然段。
①作者在第1自然段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突出了它美的
特点。
②这么优美的词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2.学习第2、3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活动的?找出相关的动词。(贴、疾飞……)
指名读第2自然段。
谁给大家演示“贴”的动作?“贴”说明了什么?(“贴”说明翠鸟飞得低。)
什么是“疾飞”?(快速地飞。)
翠鸟快速地飞,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这说明了什么?(翠鸟飞行很快,动作又十分轻
盈。)
读这一自然段,体会重点词。
(2)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指名读第3自然段。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捕鱼的?(捕鱼前f捕鱼时一捕鱼后)
①理解第一、二句(捕鱼前)。
a.哪些词说明小鱼很机灵?(悄悄地、露、吹)翠鸟和小鱼相比,谁更机灵?(翠鸟)
b.你能用朗读的方式体现翠鸟的机灵和目光特别锐利吗?(读好重点词:难以逃脱、锐利、
尽管……还是……)
②理解第三句(捕鱼时)。
a.出示对比句,思考: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第二句好。“蹬”“像箭一样”说明翠鸟捕鱼的动作迅速敏捷。
b.齐读第二句,体会翠鸟的动作迅速。
③理解第四句话。
指名读,思考: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的时间都
不可能太长。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早已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了。翠鸟捕鱼就在这眨
眼之间,更衬托出翠鸟捕鱼的迅速敏捷。)
(3)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正是由于翠鸟外形上的小巧玲珑,爪尖嘴
长眼锐,它在捕鱼时才会如此迅速敏捷。)
作者为什么能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呢?(与作者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3.学习第4、5自然段。
“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渔翁告诉“我们”翠
鸟从很远的地方飞来这里,是想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听了为自己想捉翠鸟的想法感
到惭愧。)
三老师小结
1.是啊,鸟类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地生活。它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而且许
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才对。
2.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R板书设计会
外形美{然卜护
5翠鸟
,动作特点:贴、疾飞)
课后反思
燕子专列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境保护、
要求爱护鸟类的意识。
3.体会恶劣的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重点L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2.体会文中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描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数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板书课文题目,依据题目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
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专列?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2.谁能解答这些疑问?(“专列”就是专门的列车。“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而开
的列车。)
3.还有一些疑问,我们深入学习时逐个解答。
二自学自悟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纠正读音。
欧6u洲zh6u瑞rui士舒shU适空调tido启qi程特殊
shu
骤zh6u降疲pi劳政zheng府救jiti护踏t<h着载zdi着
3.理解词语。
启程:出发上路。跋涉:爬山踵水,形容旅途艰苦。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
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
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专列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
地方。)
5.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人们给乘
坐专列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还介绍小姑娘贝蒂不怕寒冷救助冻僵的燕子
的典型事例;最后再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归类观察,发现特点。
左右结构:欧洲瑞舒殊骤涉政半包围结构:启疲载独体字:士
2.重点指导。
舒:右部是“予”,不是“矛”。涉:右部的“步”不要多写一点。
骤:右部笔画是14笔,不要少写一撇。
3.齐读,小组读,自由认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a
1.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重点语句的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个关于燕子的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瑞士人富有爱心,
那些燕子真幸运。)
2.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课文题目就已经反映出人们对燕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民航服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版面设计(ndesgn)》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市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模拟检测试题(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高三5月校际联合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5月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泰前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自测卷(二)线下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二诊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影视艺术创作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考县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5月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公安联考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医疗领域的射频识别设备(RFI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车载OLED屏市场未来前景展望及运行态势剖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贸易公司员工管理制度
- 专利代理师高频题库新版2025
- 肝硬化护理新进展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DB15-T 1339-2025 风电场机组布置技术规范
- 养老院护理九防内容课件
- CNASGL011-202X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内部审核指南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