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梁露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2、3例1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我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表示的意义,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懂得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理解加法的意义

1.阅读课本第2页情境图和题目,结合下面的线段图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

问题,并把要求的问题在线段图中标出来。

814km1142km

西宁格尔木拉萨

2.要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你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3.什么样运算叫加法?在加法算式中哪个是加数?哪个是和?

(二)理解减法的意义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

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请你结合题目画出线段图,并标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

铁路长多少千米?

列式计算:

3.与第(一)题第1小题比较,第(二)题第1、2小题分别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算?

4.什么样运算叫减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三)力口、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上面写出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写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吗?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差=

一个加数=被减数=

减数=

我能用数字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说一说: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知识应用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

2.完成课本第4页第1题。

三、梳理小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叫做加法,

()叫做减法。在实际生活中,要把两个部分

合并成一个整体用()法计算,已知两个部分的总和与其中一个部分是多少,求另一

个部分是多少用()法。

四、达标检测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38-18=20

45+23=68

850-239=611

320+147=467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梁露上课教师:学习时间:一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5、6例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我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表示的意义,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懂得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例2:till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这个问题实际是求(),可以用()法算:

也可以用()法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用()法计算更简便。

2.什么样运算叫乘法?在乘法算式中,哪个是叫因数?哪个是叫积?我能举例子说明。

3.我能比较上面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说说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有12枝花,每3枝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列式计

算为()。

5.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就是求(),

列式计算为()。

6.先思考再对子互相说一说与第1题的乘法算式相比,第3、4题分别已知什么,要求什

么?怎样算?

7.什么样的运算叫除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8.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写出乘、除

法各部分之间有的关系吗?

二、知识应用

1.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X25=800

8004-()=258004-32=()

(2)4254-17=25

17X25=()4254-()=17

2.口+7=4-3,你能求出方框代表的数是几吗?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怎样求?

三、梳理小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叫乘法,

在实际生活中,求()用乘法。

()叫除法,

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求()或

()用除法。

四、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第7页第1、2题。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梁露上课教师:学习时间:一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6例3有关0的运算总结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我能整理和总结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点,并结合例子理解0

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直接写出得数。

(1)100+0=(2)0+128=(3)0X128=(4)

128-0=

(5)128-128=(6)04-76=(7)0-0=(8)82X0=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100+0=0+128=128-0=

我发现: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

②128-128=0-0=

我发现:()

③0X128=82X0=

我发现:()

④04-76=

我发现:()

2.思考:0能不能做除数?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可以参考课本“注意”部分)

3.我能用字母表示0的运算

a+0=a-0=a-a=

aXO=04-a=(aWO)

三、知识应用

我能自己编出几道关于0的算式考考同学们。

四、达标检测

(1)36+0=(2)0+68=(3)0X68=

(4)54-0=(5)04-28=(6)128-0=

(7)04-36X100=(8)25+0=(9)99-0=

(10)49-49=(11)0+39=(12)0X9+9=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梁露上课教师:学习时间:一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9例4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我能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

顺序,学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想一想下面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横线标一标,并和对子说说这样想的

理由。

(1)3x2+4(2)175-25x4(3)96+12+4x2

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

叫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第二级运算。只有同级运算的算式要按()的顺序

计算,有两级运算混合的算式要按先算()再算()o

二、探究新知一认真阅读课本例4后再完成下面各题。

1.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6+12+4x296+(12+4)x2

2.说说上面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你知道吗?“[]”叫做

中括号,“{}”叫做大括

号。

3.96H(12+4)x2]------_____/

(1)先独立思考再和对子说一说这个算式与第1题有什么不同?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我能正确计算100-[(12+13)x2]

(3)我会总结: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再算()。

三、知识应用

1.在书上完成课本PU第2题

2.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2-(52-35)940x[128-(154-31)]

四、梳理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我知道了括号有()作用。

在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观察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和括号,再思考计算顺序,然后再用递

等式进行计算。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

再(),最后()。注意括号里未计算出结

果时不能去掉括号。

五、达标检测

1.计算

38+56+7x424x(42-17):6600+[12x(60-10)]

2.四(1)班有54人,四(2)班有45人。表演团体操时,每9人排一列,四(1)班和

四(2)班的学生一共可以排几列?(列综合算式)

六、拓展延伸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x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x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x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梁露上课教师:学习时间:一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10例5寻找租船最优方案问题

【学习目标】我能通过经历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掌握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的基本

方法,培养我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有32人去划船,大船每条30元,每条船限乘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需要多少钱?

2.有32人去划船,大船每条30元,每条船限乘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需要多少钱?

二、探究新知——解答书本第10页例5

1.认真阅读例的图文,对子互相说一说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从知识链接中,我发现:单独租大船比单独租小船便宜,除了这两种租法,还可以怎

么租?

3.分析与解答:

(1)先对比座位的单价:通过“大船30元,限乘6人”,我可以口算出大船每个座位();

过“小船24元,限乘4人”,我可以口算出小船每个()元。通过对比可以知道

()船的座位便宜,多租()船省钱。

(2)方案1:尽可能多地租大船:

32+6=()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需要()条大船,还余()人,可以再租一条()o

列式计算是:

(3)方案2:在方案1中,每条船都坐满了吗?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请你想一

想怎么安排座位没有空的,所需要的钱是多少?

(4)对比两个方案,结论是:

4.反思与总结:在解决刚才的租船问题时,我们是怎样找出最省钱的方案的?

(1)先比较两种船座位的单价,单价便宜的尽量多租比较省钱;

(2)还要考虑座位是否全部坐满,坐不满的可以调整坐小船,座位空缺越少越省钱。

三、知识应用

1.旅行社推出“XX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

方案一方案二

团体人以上

成人每人150元。5

儿童每人60元。(包括5人)每人100元。

思考:你打算怎样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对比两个方案,哪个对成人的优惠比较大?

哪个对儿童的优惠大?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择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择哪种方案合算?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第4题。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张火珍上课教师:学习时间:一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课本第13页及相应练习。)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四个小立方体拼成

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我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摆一摆,看一看。

1.观察1个正方体if,从前面看,我看到了一个()0

2.观察2个正方体11U,从前面看,我看到()个正方形;从左面看呢?从右面看

呢?

3.观察3个正方体从前面看,我看到()个正方形;从左面看呢?从右

面看呢?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温馨提示:请用小正方体搭出

这个立体图形,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实际观察一下。)

mrmR~n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归纳小结:通过观察,我发现:从不同的()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

的。

2.观察下边的立体图形,请判断右边的图形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温馨提示:请用小

正方体搭出下面立体图形,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实际观察一下。)

归纳小结:通过观察,我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

能是()的。

三、知识运用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ffi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3士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四、达标检测

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张火珍上课教师:学习时间:一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课本第14页及相应练习。)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

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

的。

一、知识链接

拿出4个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

图形,看到的图形会一定相同吗?

二、探究新知

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试着画一画

我发现:这3个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从左面看,形状也(),从前面看,

形状()o

归纳小结:通过观察,我发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

形可能(),也可能()o

三、知识运用

1.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

这3个物体,从()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面看到的

形状不同。

四、达标检测:

1.摆一摆,看一看。

(1)这3个物体,从()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从()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五、拓展提高。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请把它摆出来。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黄颜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我能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我能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在加法算式32+15=47中,32和15叫在()。47叫做()。在乘法算式32X4=128

中,32和4叫在()0128叫做()

二、探究新知

(一)先认真思考并解决课本P17例1中的问题,再完成下列题目。

1.通过预习我知道: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不变。这叫做()律。

2.我来举例验证。—+—=+

3.我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二)先认真思考并解决课本P18例2中的问题,再完成下列题目

通过预习我知道:

三个数相加,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把()两个数相加,()不变。这

叫做()律。

2.我来举例验证:(+___L+=+(+)

3.我喜欢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三、知识应用。

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填空。并说说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7+()=58+()d+49=49+()

(25+38)+62=25+(—+—)220+(80+68)=(220+)+.

四、梳理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1.叫加法结合律。

2.叫加法交换律。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黄颜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目标】我能根据加数的特点,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

六、知识链接:

1.叫加法交换律。

2.叫加法结合律-

二、探究新知。(仔细阅读课本(P30)例题3,认真思考。)

1.我能列式计算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2.我能用多种方法计算115+132+118+85

方法一:从左到右计算方法二: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运算

115+132+118+85115+132+118+85

我发现:在加法运算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比从

左到右计算()。

3.我再来尝试。

方法一:从左到右计算方法二: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运算

119+132+115+87119+132+115+87

我发现:在加法运算时,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比从左到右计算()o

4.思考:为什么在加法运算中,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有时简便,有时麻烦呢?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完下面各题,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364+59+141364+370+230+106

我发现:在加法运算时,如果有些加数能凑成整()数、整()数或整

()数……时,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应用。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27+568+7338+61+42+395+137+45+63+50

四、拓展提升:果农李大伯把10筐苹果送到超市,这10筐苹果的质量依次是58、53、42、

47、49、62、51、52、63、48请帮李大伯计算10筐苹果的总质量.

五、达标检测

548+52+468135+39+65+11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连减的简便计算(课本P21)

【学习目标】我不仅要学会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计算方法,还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

择简便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60-12-38=60-38-12=60-(38+12)=

我发现:上面三个算式的结果(),所以三个算式也(

二.新知探索:

1.一本书总共有243页,我昨天看了57页,今天又看了43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

我能用多种方法列式。

1.2.3.

(1)我能用三种方法计算234-66-34

方法①方法②方法③

(2)说一说:以上三种算法,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我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被减数减两个减数的(),还可以先减去

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个数。

3.用字母表不:a—b—c=a—(+)=a—_—___

三.知识应用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0(52+)

1500-28-272=—(28O272)

415-74-26=O(O)

2.你认为计算下列算式,哪种算法更简便,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号里。

(1)计算1578-684-216我认为方法()最简便。

A.1578-684-216B.1578-(684+216)C.1578-216-684

(2)计算178-89-78我认为方法()最简便。

A.178-89-78B.178-(89+78)C.178-78-89

(3)计算631-521-78我认为方法()最简便。

A.631-531-78B.631-(531+78)C.631-78-531

思考: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用被减数减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在

什么情况下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比较简便。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28-53-47545-167-145

四、拓展提图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75-(175+255)487-187-139-61

五、检测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800-138-162534+261-334166-24一6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黄颜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课本P24—P25例5、例6)

【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我要学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计算下列各题,并观察每组数据有什么特点。

4X6=50X8=(4X5)X3=(3X4)X20=

6X4=8X50=4X(5X3)=3X(4X20)=

我发现每组的因数(),只是因数的位置(),但积(),

二、新知探究:(仔细阅读课本并完成(P24、25)例题5、6,再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题目已知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一)探究乘法交换律

1.要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能用不同方法列式计算:1.2.

2.观察这两道算式我发现:4X25=()X()

我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

_X_=_X____X_=_X___

从上面的等式我发现了规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

3.我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用字母用表示乘法交换律:aXb=X

(二)探究乘法结合律

1.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我能用不同方法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二:

比较你列的两道算式:O

2.我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X)X=X(X)X(X)=(X)X

从上面的算式我发现:.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

这叫做()o

3.我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X(—X—)

(三)仔细想想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三、知识应用:

1.我会填空:

①15X16=16X@25X7X4=XX7

③(60X25)X=60X(X8)④125X(8X)=(125X)X14

2.一辆大货车每次可以装沙4吨,照这样计算,7辆这样的货车25次可以装沙多少吨?

四、梳理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我会用填空:

①aXb=bXa一用上乘法()律。

②(aXb)Xc=aX(bX_)一用上乘法()律。

③(125X5)X8=(X)X5一用上乘法()律。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黄颜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26例7乘法分配律

【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乘法分配律”,学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2.我能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4+40)X25=4X5+40X5=

二、新知探究:(仔细阅读课本(P26)例题7,认真思考。)

例3:植树节到了!四一六年级的学生一共分为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我会先算每组里共有多少人,我还会先分别算挖坑和种树的,

再算全部的同学:再把挖坑和种树的同学加起来:

(+)X=(人)x___+x___=(人)

②由上面两种方法算得出的结果,我知道:(4+2)X2504X25+2X25

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再相()o

③我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a+b)Xc=X+X_

④我能举一反三:aX(b+c)=_X___+X____。

⑤我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乘法分配律:

三、知识应用:

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J”,错误的画“X”。

①56X(19+28)=56X19+28()

②32X(7X3)=32X7+32X3()

③64X64+36X4=(64+36)X64()

2.我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23X25+77X25(11+25)X425X12+88X25

四、拓展提升:

先不计算,判断下列两道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再计算验证。

35X20135X200+35

五、达标检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2.我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1+125)X835X32+68X35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黄颜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课本P29例8简便运算

【学习目标】L我要学会连乘和连除的简便算法。

2.我还要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我来为变身,我能把下列数字变成算式。

24=()X()99=()-()25=

24=()+()104=()+()32=

二、探究新知:(仔细阅读课本(P29)例题8,认真思考。)

(一)仔细阅读课本(P29)例题8的第1小问

1.我发现:

男孩在计算12X25时,是把12变成()义(),再运用乘法()律来计算出结

果。

女孩在计算12X25时,是把12变成()+(),再运用乘法()律来计算出结果。

他俩计算12X25时都可以()算完成,不用笔算,比较简便。

2.你还有其它简便算法吗?

3.我来试一试:

25X3265X102

(二)除法的运算性质。仔细阅读课本(P29)例题8的第2小问

1.我发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从()到()计算,也可以用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

2我可以用字母的表示除法的运算性质:

a4-b_rc=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20004-1254-835X98

35X5X2025X(4+8)

2.判断对错。

(1)26X98=26X100-2()

(2)37X101=37X100+37()

(3)42004-35=42004-304-5()

四、梳理小结

1.一个数乘一个数,可以转化成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数,也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一

个数分别乘以两个数再相加。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五、达标检测。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25X4432004-254-4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黄颜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我要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你把它们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二、知识运用。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J”,错的打“X”。

32004-(100X4)=32004-1004-4=324-4=8()

32X125=4X(8X125)=4X1000=4000()

35X99=35X(100-1)=35X100-1=3499()

25X17X4X2=(25X4)+(17X2)=100+34=134()

2.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98+265+202273-27-73250X39X4

88X2599X25+2573X39-29X73

3.本学期开学时间是2月26日,7月1日放暑假,这个学校一共有多少天?

4.趣味数学:用计算器1235X49时,发现键“4”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

计算?请写出算式。()

5.把你平时的作业中常错的或者你认为难的题目写下来吧,再和组员们交流想法。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胡丽姬上课教师:学习时间: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内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课本32—33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L我要经过实际测量等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2.我要理解小数的意

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米=()分米=()厘米=()毫米

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

7角----元=()元

二、新知探究。(认真学习课本32、33页后,完成下列问题。)

1.我发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通过观察32页例1的第一个图,我懂得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1分米,1分米壬米=0-1米;

/我明白了分母是

3份是3分米,3分米一-米=()米;]1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7份是7分米,7分米=[一}米=()米。乙—''''''-----―'

3.通过观察32页例1第二个图,我懂得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是1厘米,1厘米=击米=0.01米;

3份是3厘米,3厘米=1—1米=(

6份是6厘米,6厘米=——1米=()米。

4.通过观察32页例1第三个图,我懂得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每份是1毫米,1毫米=7嬴米=0.001米;

6份是6毫米,6毫米=——1米=(

13份是13毫米,13毫米=——/米=(

5.我知道了分母是()、()、()……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6.我来小结: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分别写作()、

()、()……,如0.2的计数单位是(),0.35的计数单位是()o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三、知识应用:

1.填小数或分数。

)0.018=(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断。

3

(1)1米的士是0.3米。()

10

(2)49厘米=0.49米。()

(3)0.5里面有5个十分之一。()

(4)小数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四、梳理小结:

1.我明白了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位小数。我明白了分母是100的分

数可以写成()位小数。我明白了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位小数。

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分别写作()、()、()……,如0.45的计数单位是(),0.135的计

数单位是()o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五、达标检测: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和小数。

8分米=——/米=()米53厘米三一/米=()米

9角=q---1元=()元7分---1角=()角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胡丽姬上课教师:学习时间: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内容】小数的数位顺序(课本34页例2)

【学习目标】我要学会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我会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2.我会填:

(1)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0.12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知探究。(仔细阅读课本34页,认真思考。)

(一)通过认真阅读课本34页,

“11”是()部分,这是(),“57”是()部分

2.我会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62593

万十个

数位・・・分・・・

位位位

十千万

分分分

•••

计数单位万个

之之之

1

1一

1

个位表示几4■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乏二(百分位、千分位分别表示什么呢?)

(1)我会把上面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2)观察上表中的62.593,“6”在()位,表示(),“2”在()位,表示

(),“5”在()位,表示(),“9”在()位,表示(),“3”

在()位,表示()o

三、知识运用

1.3.86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32里面有()个百分之一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3.由三个十、二个一、六个十分之一、八个百分之一和七个千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

()o

四、梳理小结:

1.整数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有()、()、()和()等,

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有()、()、()和()等。

五、达标检测

1.0.9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0.42里面有()个0.01.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2”表示的意义。

20.040.250.652

—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胡丽姬上课教师:学习时间: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课本35页例3、例4)

【学习目标】我要学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我会读写下面各数

56读作()十分之三写作()四十一写作()

二、新知探究。(仔细阅读课本35页,认真思考。)

(一)例3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1.0.58读作:零点五八我发现读小数部分时只是按顺.

3.005读作:()读出每个数字。

41.47读作:()'---------------------------------J

2.我明白了: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

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注意:小数部分有

几个“0”就读几个“零”。

(二)例4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

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1.我能写出上面的小数:一点四写作:(L4)

五点八写作:()

零点零九写作:()

零点八八写作:()

2.我知道了: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整数部分不是零的按照整数

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位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注意:小

数部分有几个“0”就写几个“0”。

三、知识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

0.04读作()340.09读作()6.72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点七一写作()零点零八七写作()五点零零六写作()

3.用0、1、2、3这几个数字和小数点写数,每个数字都要用上并且只能用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