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至三单元。(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学有着奇妙的关联。建筑中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寥寥数语便能突破建筑表现的局限,达到意与境的统一,并与建筑相得益彰,形成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景观。建筑重物质,文学重精神,分处艺术的两极。对比中西方传统建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学在建筑上的叠加,在中西方建筑体系中是不均衡的。西方建筑中大量引入雕塑和绘画,只有少数纪念性建筑中刻有一些文字,内容又常常是记叙性的,作为对雕塑、绘画的补充。而中国传统建筑在实践中创造了楹联、匾额、牌坊、刻石,以及各种嵌板刻字、纹样纹饰等品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叠加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不仅强化了建筑意境,而且增加了建筑的生命力。这些建筑中的文学基因,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从广度、深度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建筑体系。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语言的大量叠加,与汉字独特的个性密不可分。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性文字,具有长于表意、文法自由、书写灵活、高度艺术化的特点,恰好可以弥补建筑作为一种具象艺术难以表述语义的欠缺,两者联袂呈现,创造了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加持,更是为文学融入建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形条件。中国传统社会崇文重教。一批批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把创作激情投向自然、历史、人文,当然也包括建筑。他们登高望远,往往“游目骋怀、胸罗万物”,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这些文人骚客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甚至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建筑营造,建立了文学与建筑的耦合性,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主体条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造诣固然无与伦比,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体现出的造园思想,丝毫不亚于书法。“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于是,曲水流觞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营造范式,流传至今并传播海外。不同于西方建筑的单体性特点,中国传统建筑自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体建筑为目标,而是将亭台楼阁、馆轩斋室等多样化的建筑单体,相互连接配合,形成具有强烈时间感和序列感的建筑群体。这种时间感和序列感,使文学语言在建筑上可以得到主次分明、清晰流畅地表达,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载体。建筑是文人墨客抒发情致的重要载体,纵观中国历史,不乏描写建筑的名篇,它们赋予建筑意蕴风采,使之名扬四海。建筑经文学浸润后产生的传播效应,甚至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最能说明这种关系。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立意在先,立意的好坏,对建筑的成败至关重要。苏轼曾说“意到笔随”,可见“意”的作用之大。立意指建筑艺术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文学是这种艺术意境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几个字、一段话乃至一部作品,都可成为建筑的立意。如“曲水茅亭”取意“兰亭流觞”的佳话。文学与传统建筑的叠加,形式灵活多样,内涵丰富多变,其中尤以楹联和匾额最有特色。“楹”指古建筑明间前部门前的两根柱子,“联”指联句或联语,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构成的独立语句,其本质特征是对仗。楹联,是悬挂在传统建筑楹上的联句,集文学、书法、篆刻艺术于一身。传统建筑借助楹联,用直观生动的实景,暗喻间接的虚境,可拓展景物的想象空间。扬州史公祠种植了大量的梅花,其中有一副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上联中的“梅花”,既比拟史可法的民族气节犹如梅花般高洁,同时象征着明亡时史可法的“泣血”泪。下联“二分明月”出自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此处既指代扬州人,又比拟史可法可鉴日月的耿耿忠心,寓意深刻,唤起观者对史公的敬仰和追思。文学在传统建筑中的叠加,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股清流,而且深刻影响了一衣带水、比邻而居的日本和韩国。匾额在日本、韩国的传统建筑上,比比皆是,而且重要建筑上的匾额依然使用汉字书写。最出名的是京都平安神宫的应天门匾额,位于第二层楼门上的“应天门”三个字苍劲有力。韩国首尔的崇礼门,它的匾额上昭然竖写着“崇礼门”三个繁体汉字。光化门,是韩国的国门,取意“光照四方,教化四方”,它历经三毁四建。2006年韩国启动了光化门重建工程,经过数年调查论证和艰难的辩论,最终以“尊重文物原型”为原则,恢复历史上的汉字匾额,留下了汉文化影响的痕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文学融入建筑,使建筑能突破自身表现的局限,实现意与境的统一,这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景观。B.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书法造诣无与伦比,其体现的造园思想有的甚至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营造范式。C.建筑是文人抒发情致的载体,建筑经文学浸润后,其传播效应远超建筑本身,定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D.日本和韩国在重要建筑上的匾额使用汉字书写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充分体现了汉文化的影响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西方建筑中刻有的一些记叙性补充文字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在实践中创造了楹联、匾额、牌坊等叠加方式,不仅强化了建筑意境,而且增加了建筑的生命力。B.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立意在先,立意指对建筑艺术意境的创造,立意的好坏对建筑的成败至关重要,而文学正是这种意境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C.楹联是悬挂在传统建筑楹上的联句,集文学、书法、篆刻艺术于一身,特别是清末建筑,非常重视楹联,将楹联视作建筑的“景眼”。D.中国传统建筑强烈的象征性是世界建筑体系中少有的,而匾额恰是诠释这种象征性的神来之笔,如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A.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岳飞墓前石刻楹联)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楹联)C.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死后葬于定军山)。(成都武侯祠楹联)D.迎来海外三千履,望尽齐州九点烟。(山东崂山楹联)4.文中是如何论证“文学在建筑上的叠加,在中西方建筑体系中是不均衡的”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5.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学有着奇妙的关联,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景观,请分析其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堂屋里灯光昏暗。左右两面的上房以及对面的厢房里电灯燃得通亮。四处都有人声。天井被雪装饰得那么美丽,那么纯洁。觉慧昂着头东张西望,心里异常轻快。他想大叫,又想大笑几声。他挥动手臂,表示他周围有广阔的空间,他的身子是自由的,并没有什么东西束缚他,阻碍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句陈腐的话,虽然平时他并不喜欢,这时候他却觉得它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妙法了!所以他用慷慨激昂的调子把它高声叫出来。这所谓“匈奴”并不是指外国人。他不过觉得做一个“男儿”应该一个人去创造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至于这事业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只有一点不太清楚的概念。“你看,三弟又在发疯了!”房里,觉民正站在写字台旁边,跟坐在写字台前面的琴谈话,听见觉慧的声音,便抬头望了他一眼,然后笑着对琴说。琴也抬起头望觉慧,嘲笑地回答觉民道:“你难道不晓得他是一位英雄?”觉慧被他们笑得有点发恼了,动气地答了一句:“无论如何,‘黑狗'总比李医生好,李医生不过是一位绅士。”觉民半惊讶半玩笑地问:“你将来不也是绅士吗?”“是的!是的!”觉慧愤恨地答道,“我们的祖父是绅士,我们的父亲是绅士,所以我们也应该是绅士吗?”他闭了口,似乎等着哥哥的回答。觉民起初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这时看见觉慧真正动了气,想找话安慰他,但是一时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来。琴在旁边也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够了,这种生活我过得够了。”觉慧又接下去说。他愈往下说愈激动:“大哥为什么要常常长吁短叹?不是因为过不了这种绅士的生活,受不了这种绅士家庭中间的闲气吗?这是你们都晓得的……我们这个大家庭,明明是一家人,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明争暗斗。其实不过是争点家产!……"他说到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塞了他的咽喉。事实上使他动气的,并不是他的哥哥。还有一个另外的原因。这就是那张带着顺受表情的少女的面庞。他觉得他同她本来是可以接近的。可是不幸在他们中间立了一堵无形的高墙,就是这个绅士的家庭,它使他不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所以他更恨它。觉民望着弟弟发红的脸和两只光芒四射的眼睛。他走过去握着弟弟的手,又拍拍弟弟的肩膀,感动地说:“我不该跟你开玩笑。你是对的。你的痛苦也就是我的痛苦。……我们弟兄两个永远在一起。……”他还不知道觉慧的脑子里另有一张少女的面庞。觉慧听见哥哥的这些话,他的怒气马上消失了,他只是默默地点着头。他们两个都掉头去看那婢女鸣凤,她那双美丽的大眼里射出来一束忧郁的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她的眼里荡漾。他们把自己的苦恼完全忘掉了,他们所想的只是琴的事。后来觉民开口了:“琴妹,不要紧。我们会替你设法。你只管放心。我平日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话。你该记得我们从前要进学堂,爷爷起初不是极端反对吗?后来到底是我们胜利了。”“琴姐,二哥的话不错,你只管放心好了,”觉慧也恳切地对琴说,“你只管好好地预备功课。多多补习英文。只要考进了‘外专’,别的问题,总有法解决。”琴微微一笑,但是还带了点焦虑地说:“我希望能够如此。妈是不成问题的。她一定会答应我。只怕婆会反对。还有亲戚们也会说闲话。就是你们家里,除了你们两个,别的人也会反对。”“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你读书是你自己的事,况且你又不是我们家里的人!”觉慧半惊讶半愤怒地说。“你们不知道为了我进女师,妈受到了不少的闲气。五舅母去年就当面笑过我一次。我一点也不觉得什么。然而妈却苦了。妈的思想完全是旧式的,虽然比另外一般人高明一点,但也高明不了多少。妈爱我,所以肯把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不顾一般亲戚的闲言闲语。这并不是因为她相信进学堂是对的。……进学堂已经够了,还要进男学堂,同男学生一起上课!你们想,我们的亲戚中间有哪个敢说这件事是对的?”琴愈说下去愈激动,两眼发出光芒,射在觉民的脸上,似乎要从他那里找到一个回答。“我现在决定了,”琴的眼睛忽然亮起来,她又恢复了活泼、刚毅的样子,然后又坚决地说,“我知道任何改革的成功,都需要不少的牺牲作代价。现在就让我作一样牺牲品罢。”在街中响着锣声,沉重而悲怆,二更锣敲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觉民在向琴介绍自己所学作品时非常得意,这引起了琴的羡慕,琴渴望自己的学校能摆脱那些老古董,这表明他们二人都愿意接受新思想的熏陶。B.“天井被雪装饰得那么美丽,那么纯洁。”这是觉慧当时愉悦内心的反映,这里的“雪”在觉慧看来,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是一片自由的天地。C.琴不喜欢现在的女师生活,想考上“外专”,因为在那里可以同男学生一起上课,可以接受更多的新思想,并且这也得到她母亲的支持。D.觉慧相比觉民更厌恶生活在这样的封建大家庭中,因为这所谓的绅士家庭明争暗斗,思想压抑,在新思想的启迪下,他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一堵无形的高墙”运用比喻写出封建制度对人们的禁锢,而“一束忧郁的光”则写出了婢女鸣凤内心的悲伤,两者暗示了觉慧与鸣凤感情的坎坷。C.文中两处加点的“嘲笑”,用词恰当,玩笑话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他们三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他们都渴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D.小说最后写锣声“沉重而悲怆”,具有象征意味,不仅暗示了当时封建专制社会的顽固、保守和压抑,也预示着琴、觉民和觉慧必将突破这重重的黑暗。8.选文中觉慧是一个个性鲜明的青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注]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僻,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注]赫斯:发怒的样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景公说A大B戒C于国D出舍E于郊F于是始G兴发H补不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同邻国交往的原则,在听了孟子的讲述后,齐宣王称赞了孟子,并提出了自己“好勇”的毛病。B.孟子劝谏齐宣王不要喜欢“小勇”,而应把“小勇”扩大开去,拥有像周文王、周武王一样安定天下百姓的“大勇”。C.孟子认为,作为老百姓的君长而不能与民同乐是不对的,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称王于天下。D.孟子借晏子说齐景公的话来劝谏齐宣王,希望齐宣王关心百姓,不要像齐景公那样不听劝谏,沉迷于享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4分)14.孟子对与邻国交往提出了怎样的原则?请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②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279年,1278年12月,文天祥与邓剡先后被俘,一起押往大都(今北京)。在途经金陵(今南京)时,邓剡因病暂留天庆观,文天祥继续被解北上。此时邓剡写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赠行诀别,文天祥写此词酬答邓剡。②牢愁:忧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词人以“蛟龙”自喻,展现了其坚不可摧的反抗意志及复国决心。B.“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被俘期间的凄苦生活,抒发亡国之恨。C.“横槊题诗”三句运用用典、比喻的手法,体现了词人英勇豪迈的气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暮春时节,家长们带孩子到公园游玩,闲看湖水荡漾,感受和风吹拂,这氛围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说的“““两句来形容自然的博大丰富。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古都北京,不经意间,你可能会发现:充满了历史气息的飞檐斗拱旁,北京雨燕正在筑巢。或许你会好奇,它为何对北京满怀留恋?作为“飞行高手”的它,有哪些独特的“超能力”?其次,(丙)。①家燕的飞行高度往往较低,②雨燕则在高空常常飞行,③有时甚至可以飞到2000米高空。④作为均以飞虫为主要食物的它们,⑤由于觅食飞行高度不同的原因,⑥很好地减少了种间竞争。从与家燕的区别中,我们不难感受雨燕的特别。更让人

A

的是,奇特的雨燕还有一个十分厉害的“超能力”——边飞翔一边休息。除了雨燕,在北京,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它们大多是候鸟,在北京居留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每年都会

B

。1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B.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D.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1.B2.C3.C4.①事实论证:列举了西方建筑中的文学常常是记叙性的,作为对雕塑、绘画的补充的事实及中国传统建筑采用了品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叠加方式的事实。②对比论证:将西方建筑的特点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对比。(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汉字是表意性文字,弥补了建筑难以表述语义的欠缺,为文学融入建筑提供了外形条件。②中国传统社会崇文重教,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主体条件。③中国建筑往往相互连接配合,形成具有强烈时间感和序列感的建筑群体,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物质载体。(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C7.D8.①有朝气,有激情。如他用慷慨激昂的调子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②有反抗精神,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如他鼓励琴考“外专”,他喜欢鸣凤。(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用反问句式,情感态度鲜明,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体现了觉慧“背叛”旧阶级的决心。②这是进步青年新思想的庄严宣告,是吹响反封建斗争的号角,体现了觉慧作为进步青年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③这里的“绅士”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有强烈的否定意味,作为新青年应当拒绝绅士身份的代际传递,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思与否定。(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ADF11.B12.D13.(1)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匹夫之勇,只能对抗一个人罢了。(得分点:“恶”“敌”各1分,句意2分)(2)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那里叫作巡狩。所谓巡狩,也就是巡视所掌管的疆土。(得分点:“善”“适”各1分,句意2分)14.大国同邻国交往时要仁,要乐安天命;小国同邻国交往时要智,要有敬畏之心。(3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同邻国交往有原则吗?”孟子答道:"有。只有仁的人能以大国服侍小国,所以商汤服侍葛伯,周文王服侍昆夷。只有聪明的人能以小国服侍大国,所以勾践服侍吴王。以大国服侍小国的,是乐安天命的人;以小国服侍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乐安天命者保有天下,敬畏天命者保有自己的国家。《诗经》说:‘敬畏上天的威严,于是保有这国家。”齐宣王说:"讲得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匹夫之勇,只能对抗一个人罢了。大王请把它(小勇)扩大开去!《诗经》上说:‘周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肃部队,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报答天下的期望。》这就是文王的勇武。文王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万民,为他们设君主,立师长,要他们协助上天爱护百姓。天下有罪和无罪的,都有我在(处罚或安抚他们),天下谁敢超越它的本分?》有一个人横行天下,武王就感觉到耻辱。这就是武王的勇武。而武王也是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如果现在大王也一怒就安定天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还唯恐大王不喜欢勇武呢。”齐宣王在他的郊外别墅雪宫接见孟子。齐宣王问道:"贤德的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但是)人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的君长。不能得到快乐而非议君长,这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君长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百姓的欢乐为欢乐的,老百姓也以他的欢乐为欢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老百姓也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与百姓同忧同乐还不能称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