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与思维》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二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必要性: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下面判断断定了对象的什么?它们属于什么判断?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②所有的狗都是动物③有的天鹅不是白色的④有些中学生不是共青团员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肯定)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否定)2、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结构:

所有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者性质判断主要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对一个思维对象(主项)进行判断,给思维对象的性质一个名称,然后再对名称进行描述。这就是判断的过程。所做的描述就是谓项。谓项担负着主项的性质描述。通常结构顺序是:(量项)主项、(量项)联项、(量项)谓项。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处于语句主语位置,但不等于主语)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处于语句宾语位置,但不是宾语)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那个表示一个对象)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常用“有(是)或者“无”(不是)表示,一般称为判断的“质”)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3、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类型:划分标准种类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六种基本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注意: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是)很好”,“中国的发展必将(是)充满希望”。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事例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量项主项(S)联项谓项(P)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①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②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③有些中学生不是球迷④许海峰是运动员⑤这个人不是小学生⑥全称肯定判断(SAP)全称否定判断(SEP)特称肯定判断(SIP)特称否定判断(SOP)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1.全称判断的量项可以省略;2.特称判断的量项不可以省略;3.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指出下列判断属于哪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其主项和谓项。(1)死亡是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2)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3)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提示:

特称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的”是谓项。提示:

特称肯定判断。主项是“矛盾”,谓项是“对抗性的”。提示:

全称肯定判断。“死亡”是主项,“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是谓项。

全称判断使用全称量项,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很容易区别的。问题在于,全称判断可以省略量项。省略量项的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在外部特征上的确无法加以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1.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类”,主项为普遍概念,常隐含“所有”。2.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个体”,主项为单独概念,常含“这个”“某个”。3.核心区别:主项是否指向全体或个体。通过补充量词、分析主项性质可快速区分。

区别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①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③老子写的《道德经》是一部具深远影响的作品。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⑤在这个花园中,有些玫瑰是红色的。⑥大部分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⑦"太阳是恒星"⑧"恒星会发光"⑨"巴黎是浪漫的城市"⑩"城市需要规划"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判断下列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单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实习生是我们进入工作的第一阶段。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例如:所有高中生都是团员。(断定过量)

该来的没有来,不该走的走了。(量项不准确)(补充)④避免误用多重否定。(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用准)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误用多重否定)例如: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1.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2.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3.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间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把“也不是植物”改为“也不是树木”。量项使用不当。在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探究与分享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所有)该来的没来!(所有)不该走的走了!补充完整补充完整(有的)该来的没来!(有的)不该走的走了!更正更正探究与分享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祖父孙子(一位)(一位)爸爸叔叔结论: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探究与分享

1、关系判断的含义及组成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以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2)组成: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量项量项关系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一关系者项2、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2)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相同点:都是两个对象的关系。不同点:顺序颠倒结果不同;适应的关系不同。相同点:都涉及三个对象及以上;都存在传递顺序;前两者与后两者有相同关系。不同点:推出结论不一样;分别适用不同的关系。对称性关系公式举例常见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具有)甲与乙是同学1小时=60分“同学、同事、朋友”关系、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具有)甲比乙大三岁地球大于月球“大于、小于、重于、少于”、“侵略”、“剥削”、“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前”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甲认识乙张三佩服李四“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关系ababx有某关系ab可能有某关系有某关系对称性关系(两个关系者项)假设以下关系成立:小明和小华是同学。小明比小华岁数大。小明信任小华。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小华和小明是同学。小华比小明岁数大。小华信任小明。成立——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具有)不成立——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具有)不一定成立——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探究与分享传递性关系公式举例常见传递关系

传递关系(a和c也具有)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反传递关系(a和c一定不具有)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非传递关系(a和c可能具有,可能不具有)甲认识乙,乙认识丙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ab有某关系有某关系c也有某关系ab有某关系有某关系cab有某关系有某关系c可能x传递性关系(三个或以上关系者项)①所有足球运动员都是值得钦佩的。②甲和乙是高中同学。③所有纪录不是一成不变的。④有些足球运动员是冠军。⑤有些失败不是遗憾的。⑥我比你岁数大。⑦你喜欢我,我喜欢他。⑧C罗身高高于姆巴佩,姆巴佩高于梅西。⑨我非常喜欢你。⑩你比我胖3公斤,我比他胖3公斤。全称肯定判断对称关系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反对称性关系非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非对称性关系反传递性关系方法:1.先判定是性质判断(主项只一个)还是关系判断(两个或以上,关系者项)

2.再判断是关系判断中的哪一个对称性关系2个传递性关系2个以上判断下列简单判断的基本形式注意区分⑧和⑩区别在哪里?(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3、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01比较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举例

有的大学生是党员。

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结构分类逻辑规则

联系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大学生);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党员);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有的);④联项:起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是)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被告、原告)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的关系(反控);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有的、某些)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单称肯定、单称否定。对称性关系:对、反、非,传递性关系:传、反、非。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④避免误用多重否定

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归纳提升:简单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①都属于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②把握事物性质是弄清事物间关系的基础,理清事物间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对判断的质、判断的量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②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共有四种基本形式④判断的质是指判断的性质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A(2023河北)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