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青龙河是滦河的重要支流,其干流总长246公里,流经河北、辽宁两省,在辽宁省内流经朝阳市,在河北省内流经承德、唐山、秦皇岛三市,沿途百川(huìjù),最终注入渤海。传说青龙河由为两岸人民布施甘霖的青龙所化,由北向南穿越青龙全境,(fùgài)了全县18个乡镇,亘古不变地汩汩流淌,浇灌着肥田沃野,滋养着全县三分之二的人民。她用百里身躯灌溉庄稼,哺育了两岸的生灵,河水是沿岸村民的生命之源。(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huìjù)_________②(fùgài)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流淌__________②哺育__________(3)文段中的“霖”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部;使用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4)下列与“重要支流”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注入渤海B.两岸人民C.肥田沃野D.灌溉庄稼(★★★)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①承德避暑山庄不同于其他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②它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总体设计,因山就水,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③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严明),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④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义/精华),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⑤建筑(甲)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乙)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文段中第⑤句甲、乙处可填入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第①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二、名句名篇默写(★★)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茶与酒是古人饮品中的代表。饮酒与饮茶,喝的都是一种心境。“一曲新词酒一杯,①______”是晏殊对光阴流转的无限惆怅;“②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是迁客骚人们观赏岳阳楼美景后的酣畅淋漓。而当辛弃疾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③_______”时,当饮一杯清茶;当刘禹锡沉浸在“④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的雅交中时,也当沏上一壶茶。而当岑参在北地看见“⑤_________,⑥_________”的枝头积雪时,何妨烫一壶酒,再煮一壶茶。三、诗歌鉴赏(★★★)[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感遇(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未浮②盈③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①兰蕙:兰和蕙,都是香草,多用来比喻贤者。②浮:用满杯酒罚人,这里指饮。“浮”有的也写作“泛”。③盈:满。4.甲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请结合画线句分析此笔法。5.乙诗借用“东篱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处境?6.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四、文言文阅读(★★★)[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①。”(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乙]一壶之茶,只堪再巡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所以茶注③欲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余芬剩馥④,尚留叶中,犹堪饭后供啜漱之用。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节选自明·许次纾《茶疏》)[丙]茶性俭不宜广⑤广则其味黯澹⑥。且如一满碗,啜⑦半而味霖,况其广乎!其色缃⑧也,其馨也。其味甘,檟⑨也;不甘而苦,荈③也;啜苦咽甘,茶也。(节选自唐·陆羽《茶经》)①厄:困苦,灾难。②巡:量词,遍。③注:这里指容器。④馥:香,香气。⑤广:这里指水多。⑥黯澹:这里指茶的味道淡。⑦啜:饮,喝。⑧缃:浅黄色。⑨檟:茶树,茶。⑩荈:晚采的茶。泛指茶。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士大夫皆患之患:___________(2)尚留叶中尚:___________(3)啜半而味寡寡:___________8.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2)其色缃也,其馨也。10.请为甲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11.请将乙文中的泡茶注意事项分享给你的家人。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甲]①2023年盛夏,在湖北荆州楚故都纪南城遗址以东约1公里的一处东周时期墓地内,一座战国中期的楚慕——秦家咀M1093出土大量竹简。这是我国目前出土战国楚简数量、文字最多的墓葬。②竹简出土后,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室内揭取保护与整理研究。③“揭取”是窥探这批竹简价值内涵的第一步。最终,在考古人员和文保人员的合作下,这批3900余枚竹简得以按照自上而下竹简的原始叠压顺序逐一揭取,十枚为一组进行初步扫描,30000多个文字呈现出来!④紧接着,研究人员在电脑屏幕上仔细辨别简文内容,其中一支残断竹简上竟然写有清晰可辨的“数字”———“……二,五七三十又五;四七二十又八;三七二十又一,……”这是距今2300多年的“乘法口诀”啊!这枚编号为1645的竹简,被专家暂命名为《九九术》,并被小心翼翼地挑选出来,走上清洗、保护、研究、展示的“绿色通道”。⑤“秦家咀战国楚简《九九术》较此前所知最早的里耶秦简《九九表》还要早一个多世纪,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在当时楚国的广泛运用,为我国数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秦家咀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杨开勇说,“至于楚墓的墓主,初步推测为没落之士。”⑥先秦及秦汉时期,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力、物力、资产等计算,《荀子》《管子》等典籍中已有记载乘法口诀的用例。(节选自“新华社读书”2024-04-13)[乙]①从秦家咀墓地里出土的楚简《九九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它的发现,再次向世界证明乘法是由中国人发明的。②《九九术》虽然历史悠久,但这只不过是保存下来的实物,而在一些文字记载里,乘法出现的时间可能更加久远。《管子》中有记载:“虑戏作,造六崟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这“虚戏”便是伏羲,把“九九之数”也就是乘法的发明权给了伏羲。③楚简《九九术》是一件陪葬品,而陪葬品必定是墓主人生前所珍爱的或是十分重要的东西,这也能够看出战国时期“九九术”的重要性,虽然这项技能已经不仅仅是掌握在几个人手里,但是它依然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要不然,一位达官显贵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将它带进自己的坟墓呢?④人们似乎已经无法推测墓主人将写有“九九术”的竹简随身安葬的原因,但是,从其他地区发掘出来的有关乘法的文物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有研究者注意到在汉代所发现的有关乘法的简牍中,地处边地的要占到很大比例,这似乎也说明了“九九术”与开疆扩土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节选自《海南日报》2024-01-08)12.下面是小冀同学对两个文本内容的比较,但对空缺处有些拿不准,请你帮他填写。

文本不同点共同点甲侧重介绍《九九术》的______、意义和用途都围绕乘法口诀《九九术》展开乙侧重介绍《九九术》乘法的历史和《九九术》_______13.乙文本认为墓主人是“达官显贵”,而甲文本“初步推测为没落之士”。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述理由。14.为什么说乘法口诀是中国的发明?请从两个方面说明原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重回老院(节选)①二十年来,我记不清有多少次重回老院。不知为什么,只要路过前门,脚就会往东一拐,情不自禁地走进紧靠前门火车站的那条老街,一直走到老院。②这是一座清代三进老院。在这座大院里,我住了二十一年。二十一岁那年夏天,我离开大院,去了北大荒。人生最初的这二十一年,留给我的记忆最深,因为这二十一年包含了我生命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期,自然是以后的岁月尤其是年老之后日渐衰残的日子无法匹敌的。这段时光就像是刀刻在石头上的篆印,岁月长在树木里的年轮,很难被时间的流水冲刷殆尽。③记得阔别多年第一次重回老院,是2003年的冬天。那时候,老街尚未改造,老院尚未拆迁,依旧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模样。尽管有些破旧,老院却如风雨故人,那样亲切,在寒风中迎着我。④其实,那时老院已经有了不少变化。二道门金钱瓦骑墙的外墙,已经没有了;二道门内的影壁和旁边高大的石碑,也没有了。记忆中,晚上影壁遮住月光和灯光,四周幽暗。夏天,我们把捉到的萤火虫放进小玻璃瓶里,然后拿着瓶子,绕着影壁和石碑跑,为了看萤火虫到底能有多亮。绕着影壁和石碑疯跑时的呼叫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⑤院里面,那三棵前清留下来的老枣树不复存在,盖起了好多小房子。记得从前,秋天一到,我们天天仰着脖子盼着枣红。终于等到枣熟,一帮孩子爬上树,挥动竹竿打枣,打得马牙枣如红雨从天而落,砸在捡枣的孩子的头上、身上,大家欢快地大呼小叫。枣落一地,但谁也不会私自拿回家,我们端着洗脸盆,一盆盆地给各家送去。盼枣、打枣、送枣——秋天的三部曲这才算曲终奏雅。⑥老院最里面的三间东厢房,就是我家。房前的那棵老槐树还在,树干嶙峋,枝叶凋零。老街坊不少还在,见到我很高兴,纷纷走出屋,问这问那,毕竟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房檐下紧靠墙角挂着一个竹篮,那是当年我妈夏秋两季装菜的老物件。它灰不溜秋、破旧不堪,像一只巨大的壁虎攀附在那里,顽固地眺望着从前的时光。⑦房门紧锁,我扶着门窗往屋里看,三间房子的隔扇已经打开。记忆中,墙上贴着我儿时最喜欢的年画《祖国万岁》;我在床上和弟弟演着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节目,打得不可开交;寒冬的夜晚,秫秸纸糊的顶棚上,耗子大爷肆无忌惮地四下乱窜,咬噬着上面的干糨糊,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像走马灯一样,那些画面一一浮现。而眼前,满地满墙都是国画和书法,轻薄的宣纸飘飘忽忽。⑧有一次,我来到老院前,发现老门旁边新开了一扇大门。老门黑漆,斑驳脱落;新门红漆,鲜亮耀眼。一新一旧,一红一黑,相互对峙,有了历史跨越的陌生化效果。⑨只是新门紧锁,进不去,只好叩开老门。迎我的是位老街坊,她告诉我院子大多已经拆了,盖起了新房。我从她家的后窗翻进老院,院子原来的格局没有变,只是全部翻盖成新房。人去屋空,没有任何杂物堆积的院子,显得更为幽深,仿佛比小时候的院子大了许多。⑩甬道最里面的东头是我家的那三间房子:灰瓦,红门,绿窗;地砖,窗台,房檐;清风,朗日,花香。日子好像定格在往昔。房门虚掩,我推门走了进去,屋里空荡荡的,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⑪走出家门,站在空无一人的老院里,望着四周曾经熟悉的一切,我仿佛看到岁月留下的影像,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多少孩提的欢乐、少年的忧伤、青春期如春潮翻滚的多愁善感,都曾在这里漫溢。多少人来人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都成为错综交织的老院记忆。⑫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红漆大门紧闭,黑漆老门敞开着。但是,我没有走进去。我已经老了,腿脚不利索了,难以再从老街坊家的后窗翻进院里。在老院前,我站了好久。记得以前,老院大门西侧的外墙上,有一个报栏,邮递员每天都会用襁糊往上面贴一张当日的报纸,贴的报纸多了,便是厚厚的一层,没有人揭去卖废品。如今,新门占据了这段墙的位置。报栏留在了梦中,一切都在梦中。⑬我站在那里画了一张速写。老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老院的两扇大门和我静静相对。有风吹过,阳光的斑点打在我的画本上。(选自《光明日报》2024-03-15,作者:肖复兴)15.选文写了“我”三次回老院,每一次的感觉是怎样的?请分别概括。16.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段时光就像是刀刻在石头上的篆印,岁月长在树木里的年轮,很难被时间的流水冲刷殆尽。17.阅读选文,说说选文为什么取题为《重回老院》。18.选文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它与下面哪一项的结尾特点相似?请联系相关内容简要分析。A.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B.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名著《红岩》1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叙述“我”重新回到老院的经历,现实和回忆交错,虚写和实写结合。B.院子里的老枣树和老槐树,虽然命运不同,但都引起了“我”童年的回忆。C.选文写了“我”多次回到老院的情景,其中前两次是详写,第三次是略写。D.选文对老院进行了细致描写,从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之情。六、名著阅读(★★★)20.下面是某学习小组探讨名著人物形象时的对话,请你结合《水浒传》,补写出空缺处的内容。主持人: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